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感冒吃冰沒關係?網路迷思大破解!

感冒吃冰沒關係?網路迷思大破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10月起開始施打流感疫苗,提醒民眾秋冬之際,感冒肆虐將再度崛起!每到天氣轉涼時,許多人都化身「酷酷嫂」,不僅咳嗽問題嚴重,流鼻水也屢見不鮮,網路更有傳言提到感冒吃冰不會造成症狀加劇,到底感冒與天氣的關係如何,以下兩位醫師將打破迷思大揭秘。感冒病毒在秋冬時活性較高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同村醫師表示,許多人都以為天氣是感冒主因,就連感冒的英文「common cold,感到冷就感冒了」、中醫「寒邪入侵」的說法也是這樣來的,事實上,感冒並不是因為感到寒冷才得到,研究發現,住在冰天雪地的的人,得到感冒的機率不會比住在熱帶地區的人機率還高,而是因感冒病毒在低溫時較容易生存,在秋冬交際時活性較高,民眾較容易接觸到大流行,因此才有這個誤會。至於感冒吃冰不會加劇症狀的說法,黃同村醫師表示,若患者發生急性咽喉癌,有喉嚨破、潰瘍症狀,吃冰可以減少神經敏感對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幫助,若小朋友得到腸病毒,有的案例會有喉嚨破掉、泡疹性咽峽炎等病兆,家長可以讓孩子吃些冰冷的食物減少疼痛感。冰易引起腸道發炎 形成2次傷害黃同村醫師提醒,咳嗽嚴重患者,吃冰會導致氣管容易收縮,喉嚨纖毛功能減弱,吉康耳鼻喉科診所院長羅仕寬醫師表示,感冒時偶伴隨發燒,是為了保持免疫系統執行對抗病毒的功效,吃冰會把體內的火澆熄,腸道血液系統、消化機能也會損壞。另外,因腸道有70%淋巴系統,吃冰會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高糖分的冰也易引起腸道發炎、腫脹,對腸道形成二次傷害,羅仕寬醫師表示,天氣熱吃冰就可以協調體溫,使之稍微下降得到舒緩,然而常吃冰恐會造成身體反撲,在下次感冒來襲時,導致無法預期的傷害!

40種病纏身 綠豆可解香菸毒

40種病纏身 綠豆可解香菸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煙酒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據資料顯示,煙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高達20餘種,可導致40多種致命疾病,其中包括多種癌症,而過量飲酒會傷及肝臟,甚至導致肝癌。注意日常飲食,可減少煙酒的傷害。1) 補充充足的水/睡前和醒後補充足夠的水,謹防脫水,可稀釋血液,緩解不適。2) 適當多吃豆製品/喝酒之前可以先吃點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3) 多吃魚類/魚類可以降低肺病的發病率,其中以白帶魚等深海魚效果更好。4) 多飲茶/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可以將煙酒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減輕煙酒傷害明星營養素•  維生素/可以保護肝臟及肺部健康。吸煙、飲酒都會造成維生素流失,所以,應及時補充維生素。•  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清除血管壁中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內多餘的脂肪,避免因飲酒過多引起脂肪肝。•  胺基酸/可以降低尼古丁的毒性。減輕煙酒傷害食材聰明選1) 黃豆/含有卵磷脂,可以保護肝臟。2) 小米/富含B 群維生素,可以加快酒精代謝。3) 綠豆/有解毒功效。4) 油菜/協助肝細胞內脂肪轉化。5) 梨/保護肺部健康。(本文摘自/吃好三餐,吃出健康/果禾文化出版)

戒菸找專業 成功率高5倍!

戒菸找專業 成功率高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吸菸是國人健康危害頭號殺手,每年至少有2萬人死於菸害,為協助吸菸者戒菸,國民健康署推出以實證為基礎的二代戒菸服務,由門診戒菸,擴大至住院、急診及社區藥局都可提供戒菸服務,戒菸藥品比照健保收費,每次只須負擔20%的藥品部分費用,原住民、低收入戶、山地暨離島地區藥費則全免。服務逾46萬人次 6個月成功率達26.4%經費由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大幅提高吸菸民眾戒菸的便利性及減輕經濟負擔,接受戒菸服務的人數大幅增加,104年共3,501家醫事機構加入戒菸的行列,服務超過46萬人次,6個月戒菸成功率達26.4%。主動出擊、強化意願、落實追蹤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104年度有1,469家參與戒菸治療品質改善措施,各醫事機構透過主動出擊服務、強化戒菸意願、落實個案追蹤等方式,戒菸服務量達22萬4,183人次,為未參加機構的3.8倍,戒菸成功率26.6%亦高於全國平均,推估已幫助2萬5,094人成功戒菸。參與戒菸衛教品質改善措施的526家機構成績也十分亮眼,除衛教服務17萬4,002人次為機構未參加機構的5.1倍,戒菸成功率亦達26.5%,推估已幫助1萬7,417人成功戒菸。透過專業協助 提高成功戒菸率超過5倍只靠意志力戒菸,單打獨鬥的情況下,戒菸成功率僅有3至5%,若透過專業協助,能有效提高成功戒菸率超過5倍,為了自己與家人朋友的健康,及早戒菸,可至醫院戒菸諮詢,讓專業醫事人員做您有力後盾,共同對抗菸癮,讓戒菸更具信心。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電影、電視戲劇中經常會安排角色生病來增加劇情的可看性和精采度,戲劇中常有角色罹患血癌的橋段,角色常會有莫名流鼻血、昏倒症狀或以身體上出現多處的不明瘀血來呈現,令觀眾對疾病多了許多困惑與可怕想像。急性白血病 病危只有短短1~2週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表示,常說的「血癌」其實是「白血病」的俗稱,若是「急性白血病」就代表它病程進展快速,往往從毫無症狀到宣告病危只有短短1~2週。芽細胞若大量增長 白血球的數目急增陳筠方主任說,白血病主要病因是在骨髓中的血癌細胞-芽細胞(Blast cell)不受控制大量增生的緣故,芽細胞若大量增長,往往會造成血中白血球的數目急遽地從原本不到1萬,到超過5萬、甚至10萬以上。流鼻血、牙齦流血、全身瘀青、紅斑因為骨髓空間固的,當芽細胞的大量增加,就會擠壓到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進而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等,貧血會讓人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甚到昏倒,血小板過低會讓人容易流鼻血、牙齦流血,也會有全身瘀青、紅斑等皮下出血。白血病的治療,會依病人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來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陳筠方主任表示,60歲以下病患所安排的治療強度較高,並且會考慮進行骨髓移植,若病人年紀過大則因擔心可能無法撐過移植的併發症,常以病情控制為主軸。化療藥物cytosar 不會想吐、掉髮醫院現針對年長的病人採取皮下施打化療藥物cytosar,不需要人工血管,溫和的藥性不會讓長輩們感到噁心想吐、也不會掉頭髮,當血癌芽細胞數目降低後自然能改善貧血和血小板過低的問題,而能讓病患持續保有平時良好的生活品質。

新型肝標靶顯影 抓出早期肝癌

新型肝標靶顯影 抓出早期肝癌

(優活健康忘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多歲的張媽媽是位C肝患者,前陣子因甲種胎兒蛋白指數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偏高而一直煩惱,其數值一直高低起伏,而因肝臟內有1顆約1cm左右結節,張媽媽接受肝臟抽吸檢查,報告呈現良性變化,醫師告知高胎兒蛋白,可能是因為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或肝硬化導致。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出來經由新型肝標靶顯影顯示,原來位置的良性肝臟結節極有可能已經變化為早期肝癌,經詳細解釋後,張媽媽住院中接受肝腫瘤切片,證實為分化良好的肝細胞癌,並接受肝癌射頻消融治療後,目前已經追蹤一年,目前胎兒蛋白已經回復至正常範圍,並且無復發的現象。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立偉表示,肝腫瘤愈小愈難偵測出來,國外研究顯示,以早期肝癌為例,精準度較高的電腦斷層攝影(CT)和磁振造影(MRI)相比較,1~2公分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只有6成,MRI的準確度為8~9成。CT檢查易受到呼吸影響失去精準若為1公分以下的肝腫瘤,CT的準確度只有1成,MRI的準確度為3~7成,而臨床經驗發現,CT和MRI在肝腫瘤的精準度差異性約30%,這是因為CT檢查時容易受到病人呼吸的影響而失去精準度,另外,對於脂肪肝或肝硬化合併假性腫瘤,鑑別力不如MRI,但是肝腫瘤愈早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也因此突顯出肝腫瘤檢查精準度的重要性。術前影像檢查會影響手術成敗肝腫瘤檢查精準度不只影響能否提早發現腫瘤,還會影響治療方式的成敗,邱彥程醫師指出,目前醫界針對早期肝癌的治療,除了手術切除外,射頻灼燒術為一個相當成熟且廣為應用的治療。射頻灼燒消融肝腫瘤的術前影像檢查會影響手術成敗,因為消融的範圍如果太大,容易傷害肝周邊的器官及組織,如果消融的範圍太小,又容易因為消融不乾淨而造成肝腫瘤復發,消融範圍大小差距約0.5至1公分,這0.5公分能決定治療成敗,也因此突顯術前影像檢查的精準度有多重要。

日吃紅肉100克 罹癌率增17%

日吃紅肉100克 罹癌率增17%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一篇來自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紅肉與加工肉品可能會增加發展成結腸癌的風險。少吃紅肉 降低癌症發生率這項研究提出一個強力的證據「少吃紅肉與避免加工肉品能減少結腸癌發生的風險。」如果再將這個建議結合其他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調整,如喝酒、增加纖維攝取、運動與維持健康的體重時,就可能預防所有的結腸癌發生的風險達45%。該研究小組分析所有結腸癌風險、飲食、運動與體重方面的文獻,從中發現每週不要吃超過512公克的紅肉就能大大地減少結腸癌的風險,哪些肉會被歸類為紅肉呢?牛肉、羊肉或豬肉等均是紅肉。日吃超過100公克紅肉 罹結腸癌率增36%相較於不吃紅肉的人,每天吃100公克或是每週695公克紅肉的人,結腸癌罹患風險將會增加17%,而每天吃198公克或每週1,390公克的人罹患風險將增加34%,跟避免攝取加工肉品的人相比,每天吃超過100公克加工肉品的人,發展成結腸癌的風險增加36%,加工肉品吃越多,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就會越高。每天吃超過100公克的紅肉很困難嗎?排骨便當裡的排骨很輕易就能超過這個量,如果吃的是吃到飽的燒烤,那麼隨隨便便就能吃超過半公斤的紅肉,換句話說我們的生活裡面其實是有很高的結腸癌罹患風險,而這確實也反應的台灣大腸癌罹患率上,民國100年因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死亡人數4,921人,99年則是4,676人,排名癌症死因第3名。硝酸鹽轉換成亞硝胺 增癌症風險實際上紅肉與加工肉品如何增加結腸癌風險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目前有幾個理論,有些研究認為一種名為雜環狀胺(Heterocyclic amines,簡稱HCAs或HAs)的化合物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肉類在高溫烹調時會產生HCAs,而加工肉品是經由煙燻、固化、鹽漬等加步驟製成,並可能添加防腐劑(如硝酸鹽),人體會把硝酸鹽轉換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紅肉(加工肉品可能更糟)與結腸癌風險可能是有關連的,或許你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來吃繼續大吃這些食物,又或者你想要減少結腸癌的罹患風險,那麼可以參考這份研究結果來吃適當量的紅肉,然後試著減少或是以其他種類的肉與蔬菜取代紅肉與加工肉品。‧ 食在健康小秘訣 /研究也發現飲酒可能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還有過多的腹部脂肪可能也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那麼適量喝酒、保持身材、多吃纖維與規律運動等有助降低結腸癌的罹患風險。(本文摘自/營養的真相/凱特文化出版)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肥胖年行也逐漸下降,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疾病,若不好好控制,恐埋下隱形殺機。本講座會由營養師賴玉釧,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知道正確的減重需要具備的條件,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5年11月24日(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藥別亂停 2次感染恐致肺炎

藥別亂停 2次感染恐致肺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少病人的吃藥觀念其實不正確,只要一有效果,就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抵抗力,於是立即停藥,認為自己可自行痊癒,這是一個緣木求魚的錯誤觀念,雖然短期內可能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下來必定會對身體帶來危害與負擔。卡痰、清喉嚨 身體習慣而不以為意咳嗽疾病本身皆有致病原因與感染病原體,身體原本就是一個微細小宇宙,可以在忍受許多健康問題與感染的同時,表面上仍是精神抖擻的活龍一條,舉例來說,一個人經常便祕,同時又患有高血壓,因此長期服用緩瀉劑與降血壓藥控制,表面上大致能保持每天的正常排泄與血壓穩定,但這種狀態真的稱得上是健康嗎?很多人常常感覺卡痰、習慣性清喉嚨,血液BVPM超高倍活細胞顯像顯微鏡檢測也常可發現膽固醇、腸漏塊與各種雜質—黴菌與念珠菌就是這種血液中的常客,而黴漿菌又易趁亂興起、開始繁殖並釋出毒性物質—卻因為身體早已習慣這些慢性的健康問題而不以為意。不咳就自作主張停藥 免疫力下降這樣的身體一旦被感冒病毒感染,免疫壓力立即上升,就會讓血液中的寄生菌落迅速繁殖,這樣的病人通常會在感冒的1、2天之內出現嚴重咳嗽,並在短期內將全家傳染殆盡。真正的問題來了,這種人通常是家裡的長者,體力差、不愛吃藥,咳嗽嚴重時勉強吃個幾天藥,不咳就自作主張停藥,反覆發作後免疫力與體力變得大不如前,有朝一日遭逢流感,就可能併發肺炎、喘鳴及心搏過速,甚至因高血壓併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與中風等等。不讓身體好好休息 就會2次細菌感染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一般人,抱持著錯誤的心態服藥,一不小心也可能導致許多問題,表面上不咳了就繼續工作、上學,無法讓身體好好休息,不需幾天,大概多半就會有2次細菌感染的問題,如嚴重黃鼻涕、咳黃痰、發高燒等等,也就是鼻竇炎、支氣管炎甚至支氣管肺炎。萬一很不幸「中獎」的是個藥罐子,反覆經常感染會導致免疫力愈來愈差,屆時還可能產生抗藥性。今日抗生素的抗藥性已愈來愈強,我畢業至今三十五年,診所用藥尚無出現任何一種全新口服抗生素可用—對抗藥物的發明已至極限邊緣,醫者和病人真的都要有所改變了。(本文摘自/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柿子文化出版)

醫訊/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防治衛教講座

醫訊/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防治衛教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天氣變化之際為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心血管病友該如何因應?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日常生活又該如何保健?歡迎免費報名參加衛教課程!此次講座,將會由心臟外科權威醫師李君儀主任及資深護理師,主講心血管疾病治療新知,及日常生活保健須知,此次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防治衛教講座時間:105年11月26日 星期(六) 上午9:00-12:00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九樓第一講堂(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 洽詢:李文怡社工師 電洽02-2543-3535分機3052

驚!90%肺癌女性從不吸菸

驚!90%肺癌女性從不吸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中的三冠王!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煙害,讓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更是10大癌症中「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女性肺癌發生人數是子宮頸癌人數3倍台灣女性罹患肺癌人數近30年來增加4倍之多,肺癌更已連續30年高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1名,每天就有7.6名女性死於肺癌,女性肺癌發生人數更是子宮頸癌發生人數的3倍。罹肺癌男性20%、女性有90%不吸菸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公布台灣最新肺癌現況,統計顯示10大癌症死因排名中肺癌位居首位、占死亡人數將近20%,即全台每5位癌症死亡人口中,即有一人死於肺癌,而台灣肺癌發生率成長快速,近30年(1979~2013)男性患者增加2.8倍,女性患者更大幅攀升4倍之多,其中罹患肺癌的男性有20%沒有吸菸行為,女性更有高達90%不吸菸。注意空汙、油煙、吸菸等致癌因子雖男性成人吸菸率有逐漸降低之趨勢,女性成人吸菸率長期維持持平,但肺癌死亡率卻逐年升高,因此呼籲國人應加強注意空汙、廚房油煙等吸菸以外的致癌因子,並定期進行自主肺部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肺癌1公分 手術治癒率達95%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多是因為腫瘤變大、癌細胞擴散引發不適才發現,若肺癌在1公分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5%,若是2公分以手術切除治癒率也高達70%~80%,故早期發現肺癌治療機會非常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