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常吃鎮咳藥物 恐越咳越厲害

常吃鎮咳藥物 恐越咳越厲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初診病人來找我時,總是會問我咳嗽要治多久才會好?一般而言需要2個星期,咳嗽病人服藥後,大約需要2、3天才會開始有較明顯效果,2星期後才會完全恢復,每次給出這個答案,告訴病人將有2星期的藥物治療,要求務必回診持續治療時,病人一定都會不滿意,甚至還會產生質疑。3天份的藥 不能拖到1星期才吃完10年來,我特別注意病人服藥前後血液中黴漿菌的變化(一般來說,吃抗生素治療的病人,是在服藥前、服藥4天後、服藥8天後、服藥12天後重複檢查病人的黴漿菌變化,至於服用保健品的病人,則是在服用前、1星期後、2星期後甚至1個月之後檢查),並發現了黴漿菌與藥物或保健品互相消長的相連性—無論是用抗生素或其他任何能幫忙清除黴漿菌的生技產品,都能發現這個現象。我是一個不敢鎮咳的臨床醫師,但我的病人大多能在2星期左右症狀完全消失,就是最佳的證明,不是嗎?至於那些不合作的病人,吃藥就像偷懶的漁夫,3天打魚,2天曬網,一不咳嗽便立即停藥,或是3天份的藥拖到1星期才吃完,這當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暫時控制咳嗽 卻不是真正治癒咳嗽不好好吃藥者,通常也不會遵守飲食、作息與生活調整方面的醫囑,回診時就會抱怨藥物無效,希望醫師開更強、更有效的藥物,此時,只要讓他們從BVPM超高倍活細胞顯像顯微鏡看看自己血液中的黴漿菌,就知道是自己未好好遵守醫囑的後果—血液中充斥著滿滿的黴漿菌,咳嗽當然難以痊癒了。幸好黴漿菌的藥物抗藥性並不多見,只要肯按時服藥,1、2週後咳嗽的症狀自然能好轉,接下來要做的,就只是保健腸道、少接觸公共場合等等而已了,我是一位幾乎不用鎮咳藥物治療咳嗽的醫師,一味鎮咳求速效雖能滿足醫病雙方的需求、暫時控制咳嗽,卻不是真正治癒咳嗽。假性咳嗽治療 無法停止導致咳嗽的主因有改善的病人可能是因為本身年輕、身體底子好,也可能是因為天氣回暖,咳嗽吃鎮咳藥就自我感覺痊癒了,但之後卻容易復發,甚至產生許多連帶副作用,這種情況在門診中屢見不鮮。我給這種只求鎮咳的現象取了一個詞—「假性咳嗽治療」,也就是說,導致咳嗽的真正原因還在,只是被某種因子壓抑著,咳嗽的怒火有朝一日將會同時爆發,屆時就不好收拾了,面對這種情形,也只能對病人開玩笑,請他們不要那麼關照診所的生意,不斷苦口婆心的勸告,希望有人聽得進去。(本文摘自/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柿子文化出版)

睡不足5時 肥胖比例高15%

睡不足5時 肥胖比例高15%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有人提供你一種藥丸,幾天內就能讓你感覺平靜、更有活力,而且是免費、沒有副作用的,你可能會接受它。如果他們告訴你,這個藥丸可以對抗憂鬱、縮小腰圍、提升你的專注力與工作生產力,並且調節你的荷爾蒙及增強免疫力,你可能會懷疑他們或許過於誇大效果了。許多人拒絕優先處理身體的基本需求然而睡眠可以提供以上所有的好處,而且不限於此,但是,我們總還有一些需要觀賞的影集、必須擬稿的緊急電子郵件,以及待分類的換洗衣物,於是,睡眠就被擱置在一旁,或許多半是因為我們自青春期開始就懷有根深蒂固的感覺,那就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另外,我們也總認為之後可以「再補眠」,但事實上,你卻做不到,許多人拒絕優先處理身體的基本需求,結果終其一生都受到哭求休息的身體和心靈所牽制,睡眠不足,使你感到懶散與易怒。晚上只睡5小時 肥胖比例高出15%據報導,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感到不堪負荷,也很難維持健康的體重,美國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相較於晚上睡滿7小時的女性,晚上只睡5個小時的女性,肥胖比例高出百分之15,相較於充分休息的人們,睡眠不足的人反應更慢,並且容易使大腦和皮膚老化,當我們過度疲勞,就無法獲得大多數人渴求的清晰神智與活力,因為不管你喝下多少含有維生素B群的飲料或濃縮咖啡,不足的東西仍是不足。糖、咖啡因、音樂 只會使問題更惡化更糟的是,我們試圖用來彌補差距的物品,包括糖、咖啡因、震耳的音樂與明亮的燈光等,只會使問題更惡化,讓我們愈不容易獲得需要的休息,你可能早就知道這一切了,但要改變習慣很困難,也許你需要更有說服力的東西。(本文摘自/擁抱平靜:在每次呼吸中享受生命/日月文化出版)

殺死癌細胞 大笑多活2倍!

殺死癌細胞 大笑多活2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心合一」一直是東方傳統醫學的基礎,在中國的《黃帝內經》有「內傷七情」之說,認為情緒失調會直接傷害五臟,在印度瑜伽理論裡,也在一萬多年前建構從呼吸和情緒中,調整健康的理論。平衡體內混亂 用笑打開正向療癒場原本西方醫學把生理和心理分開定義,近年也漸漸有研究證實心理會影響生理,進而發現許多關於「笑」對身體的好處,可以強化免疫力,平衡體內混亂的能量,讓疾病退散,更推薦用「笑」打開正向療癒場,每個人都可以來試試這個驚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們難免面對壓力、汙染,都會引起身體細胞產生變化,現在我們能健康地生活,一切歸功於身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就像白血球對抗外來的細菌,自然殺手細胞一旦發現有癌細胞產生,便會瞬間將它殺死、排除。捧腹大笑 讓抗癌戰鬥力增加6倍自然殺手細胞有一些有趣的現象,它的攻擊力會高度受人類的心情影響,當情緒低落時,它們便會心情低落,情緒鬥志高揚時,它們也會鬥志高揚,研究證實,笑可以使自然殺手細胞激增,捧腹大笑可以讓抗癌戰鬥力增加6倍,自然殺手細胞較強的癌症患者,可以多存活2倍時間,因此保持笑容,可以產生驚人的免疫力,這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特效藥。笑可以放鬆心情,紓解恐懼和緊張,使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讓身體放鬆舒暢,笑所分泌的快樂荷爾蒙、β腦內啡,都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糧食,日本免疫學家安保撤說:「治療癌症的方法有3種,就是笑、改變飲食、保持體溫。」比不笑的人壓力荷爾蒙減少3成一般罹癌患者都是具有認真、頑強的個性,待人處事謹慎不圓融,屬於交感神經容易緊張的類型,如果可以強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狀態,便可以讓對抗癌症的自然殺手細胞數量激增,觀看爆笑劇大笑時,解除壓力的物質也可以提升3成,而笑的人比不笑的人壓力荷爾蒙減少3成多,這也是笑可以讓人放鬆的原因。(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0期11月號)

從10分鐘開始 培養念書習慣

從10分鐘開始 培養念書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桌」再說!如果孩子不喜歡在家念書,可以試著讓他在「固定時間坐在書桌前」,「你書念完了嗎?」「我本來要念的,但被你這麼一說就不想念了。」——你們每天在家者重複這樣的對話嗎?只要決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坐在書桌前,就無須每天上演那樣的「爛戲」了,重要的是,這個「時間」必須由孩子自己決定。養成坐在書桌前習慣 父母只需靜觀其變剛執行時,不管孩子坐在書桌前是不是在念書,爸媽都不可以出言干涉,我們一開始的目的只是讓孩子養成坐在書桌前的習慣,坐著坐著沒事做,他們自然會拿書出來讀,所以,父母只需靜觀其變即可,成績墊底的學生通常沒有這種習慣,如果可以執行這樣的方法,總有一天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嘗到「成就感」的滋味,進而自信倍增,引發良性循環。從短時間做起 低階目標培養持之以恆執行這個方法的時候,起初目標不宜過大,切勿貪心地將時間設定為1個小時,或是要求孩子要寫10頁的評量,建議可先將長度訂為「10分鐘」,從短時間做起,以低階目標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心性,父母的唯一工作,就是確保孩子準時坐在書桌前,你可以提醒孩子:「已經○點了喔!」又或是讓「一切盡在不言中」,先看看孩子的眼睛,再轉頭看看時鐘,什麼都不說,這一招也相當有效,最好能讓孩子主動注意到時間,自動自發坐到書桌前。以開朗幽默氣氛 透露守時觀念假設孩子訂的時間是8點,卻沒有準時「上桌」,又該怎麼辦呢?像這種時候,父母隔天千萬不能責罵孩子:「你昨天為什麼沒有準時念書?」而是要以開朗幽默的口氣說:「你昨天8點15分才開始喔~」,讓孩子知道你希望他守時。別因口氣不好而扼殺了孩子的幹勁,即便說的是同一件事,只要改變說話方式,給人的感受也全然不同,父母應體諒而非強迫孩子,在體諒孩子校務繁忙、辛苦讀書之餘,提醒他們「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本文摘自/補教老師怎麼教?啟發學習力與生活教育七堂課:確立孩子一生受用的習慣、思考與價值/日月文化出版) 

激發成就感 快用定時讀書法

激發成就感 快用定時讀書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那麼,要如何讓孩子持之以恆呢?當孩子坐在書桌前開始念書,無論他在做什麼,父母都不要插嘴,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念書時手上的筆一動也不動,便擔心孩子是不是根本沒在用功,但其實無須想太多,筆沒動不代表腦筋沒動,他可能只是在思考而已,確保孩子準時坐下後,家長只要在遠方默默守護,過度插手孩子的學業,恐怕會造成孩子的負擔。嫌麻煩也要做 目標不宜訂得過難各位有沒有積一堆家事,勉為其難開始動手做後,卻發現越做越得心應手的經驗呢?孩子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開始前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然而一坐到桌前,卻越讀越起勁,欲罷不能。萬事起頭難,重點在於「嫌麻煩也要做」,前一晚念完書後,可以先打開隔天要念的進度,這樣一來,坐下就能馬上開始用功,只要踏出了第一步,後面的路自然就能通暢無阻,如前所述,看不到「終點」的學習方式,容易讓人中途注意力渙散、睏倦想睡,因此,目標不宜訂得過難,應設定「寫完一張評量就休息」等較小的目標比較好。讓孩子記錄開始和結束時間 激發成就感另外,「每天記錄讀書時間」也是讓孩子持續在家學習的好方法,以前不是流行過一陣子「記錄減肥法」嗎?讀書也是同樣道理,這個方法很簡單,只要讓孩子每天自行記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這些實際紀錄能激發孩子的成就感,進而提升孩子鬥志,日子一久,他們會變得追求連貫性,不願留下「一天沒讀到書」的汙點,甚至更勇往直前,漸漸延長每天讀書的時間。我們補習班要求國小及國中的學生,「每天在固定時間要坐在書桌前」,規定他們於3個月內,每天至少坐在書桌前15分鐘,並請爸媽在紀錄表上簽名,3個月結束後,通常這些孩子都可以成功養成每天在家念書的習慣,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方法成功率最高的不是國中生,而是小學的低年級生,第2名是小學3年級,第3名是小學4年級,由此可見,打鐵要趁熱。盡早培養坐在書桌前的習慣建議各位盡早幫孩子培養「坐在書桌前」的習慣,能從國小做起最好,但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國中,現在開始也不晚。(本文摘自/補教老師怎麼教?啟發學習力與生活教育七堂課:確立孩子一生受用的習慣、思考與價值/日月文化出版) 

黃金學習公式 精神好最重要

黃金學習公式 精神好最重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為什麼孩子不想在家念書?我曾問過一些不喜歡在家裡用功的學生:「為什麼不在家裡念書呢?」雖然並非正式數據,但匯集答案後,我發現最多的理由是「會想睡覺」。學生表示,每次社團活動結束後,回到家都敵不過睡魔的誘惑,不小心睡著時還會被媽媽罵:「你怎麼在睡覺!不准睡!快起來念書!」讓人念書意願全消。依照生活型態改變學習習慣第2個理由是「無法集中精神」,一坐到書桌前就不知不覺開始放空,第3個理由是「會被電視誘惑」,我本來以為這會是第1名,畢竟很多學生都喜歡打電動跟看電視,結果實在令人意外。另外,我也問了喜歡在家裡用功的人「在家都怎麼念書」,這些人和那些「一回家就想睡」的孩子一樣,平時也忙於社團活動,他們給我的答案是:「想睡的時候就睡,有精神的時候就念書。」這些孩子很清楚自己每個時段的精神狀況,知道自己「剛回家時很有精神」、「洗完澡就不會想睡」,並選在精神百倍的時候用功。遵循固定步調 可創造黃金學習模式另外,他們有一個共通點:讀書時間不長,都以30分鐘為單位,也就是說,能做到在家學習的孩子都善於自我管理,他們遵循固定的生活步調,在規定的時段念書,這些孩子和棒球選手鈴木一朗一樣,有一套黃金學習模式。他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流程,還會訂定應試計畫,入學考試3週前就開始準備,先花2星期完成學校交代的作業,進入考前1週再開始複習考試內容,只要像這樣摸清自己的學習類型,並設法改善生活習慣,在家念書絕對不困難。大腦拒絕思考 將陷入惡性循環如果你的孩子是因為「會想睡覺」才無法在家裡念書,必須先找出「什麼時候想睡覺」,發睏的原因基本上有2個,1是「睡眠不足」,2是「沒有興趣」,對一件事情興趣缺缺時,大腦會停止思考。之所以「想破頭還是搞不懂」,是因為大腦拒絕思考,進而陷入「逼自己用功→但是搞不懂→覺得無聊→想睡」的惡性循環,在寫簡單的評量時,通常都能越寫越樂在其中,感到得心應手。(本文摘自/補教老師怎麼教?啟發學習力與生活教育七堂課:確立孩子一生受用的習慣、思考與價值/日月文化出版)

為癌友集氣 一同響應《攝@無悔》活動

為癌友集氣 一同響應《攝@無悔》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癌症人口持續增加,由於生活型態、飲食習慣、人口結構的改變,癌症時鐘比起10年前快轉1.5倍,平均每5分鐘18秒就有一人罹癌,當中又以大腸直腸癌罹癌人數持續居10大癌症之冠,而102年全國主要癌症死亡原因,大腸直腸癌位居第3位,當年有5,265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對民眾的生命威脅不容小覷。23%大腸直腸癌病患 發現罹癌已是晚期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明,根據衛福部統計發現,有23%大腸直腸癌病患,發現罹癌時已是晚期,腫瘤細胞已轉移至肝或肺或腹膜,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仍以手術或是放射治療為主,對於病患及家屬來說,心情、經濟上都是沉重的負擔,蔡麗娟副執行長提醒,目前健保已給付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至第三線口服標靶用藥,提供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多一種治療選擇,得以延長生命,又有健保給付,減少經濟上的負擔。避免洗熱水澡 經常塗抹保濕乳液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與其他藥物一樣,服用期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例如:手足症候群、疲倦、腹瀉等,蔡麗娟副執行長建議,可使用溫和香皂、避免洗熱水澡,並經常塗抹保濕乳液或使用厚棉襪與手套保護患部,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腫瘤專科醫師、護理師,及早開始處理副作用,將能控制病情且持續正常生活。藉由影片教育癌友 別怕治療結果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一部《攝@無悔》-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口服標靶照護網路影片,希望藉由影片教育癌友們,在治療的過程中,別害怕副作用、擔憂治療結果,只要做好口服標靶藥物接軌治療,仍還有很多時間去規劃人生,實現自己的夢想。為鼓勵癌友家庭的抗癌人生,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攜手抗癌、讓生命再次發光」網路活動,邀請癌友及親友們,一起用實際行動為癌友集氣,現在只要加入「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粉絲團,分享《攝@無悔》網路影片並留言,將網路活動化成實際行動,讓癌友人生添加更多色彩,更有機會翻轉人生,抗癌逆轉勝!

醫訊/心臟血管疾病

醫訊/心臟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連續25年蟬聯前十大死因,心臟病一直是隱形殺手,許多人因飲食不均衡、身材沒有控制好,在天氣驟變時,突然心肌梗塞死亡,對家人來說都非常措手不及。關於心臟病飲食、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舉辦的講座給予建議,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心臟血管疾病」,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臟血管疾病時間:105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劉大任社工分機:(02)2791-9696轉1008        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           0932-155-634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血液裡的脂肪超過正常標準,即稱為高血脂,血脂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究竟血脂高就代表要吃藥?血脂又該降到多少才是好?藥師將在課程中介紹常見的降血脂藥物種類。此次講座將由藥師王怡茹,將內容告知大家並教導大家如何認識降血脂藥物種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高血脂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1月23日(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心臟沒電 翁每分鐘只跳35下

心臟沒電 翁每分鐘只跳35下

(優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75歲老翁,近1~2年患有漸進性的呼吸困難,合併胸悶不適症狀,到醫院門診,醫師依照其年齡與症狀判斷,老翁呼吸困難恐是肺部或是心臟冠狀動脈問題,老翁接受肺功能檢查以及基本的心臟檢查,結果並沒有發現特別的異常。病人心跳每分鐘只有35下在藥物上有接受支氣管擴張劑以及抗心絞痛的治療,但是病人的症狀依然沒有太大的改善,自己對其症狀很是困擾,後來醫師發現到病人心跳每分鐘只有35下,在排除其他藥物影響或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之後,研判應該是退化所造成的心跳過緩。心跳變慢 年紀大、退化引起佳里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耕緯表示,心臟有2個控制心跳的節律點,它們是控制心跳最主要的節律點,這2個點如果發生功能上的障礙都引發心跳變慢的情形,發生的原因最常見就是因為年紀大退化所引起,但是在治療上還是要先排除次發性可能的原因,比如說類肉瘤、類澱粉或是鐵沉積症。開心手術 也會造成心跳變慢在南美洲有所謂的美洲錐蟲症(Chagas,一種寄生蟲感染)或是藥物所造成,比較常見有毛地黃、乙型拮抗劑或是鈣離子阻斷劑、或是甲狀腺功能不足,除了上述原因,開心手術(繞道或是瓣膜手術)也是造成心跳慢常見的原因。心臟退化 可植入永久性心臟節律器如果排除次發性原因,或是找不到特別原因,那就很有可能是退化所引起,如果符合國際標準,就要接受永久性心臟節律器植入術的治療,一般大多是從左胸植入,傷口大約4~6公分,大多在1個小時內可完成,術後建議1個月之內左手不可抬高超過肩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