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嗜喝零卡甜飲 恐增糖尿風險

嗜喝零卡甜飲 恐增糖尿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以為喝零卡可樂、零卡甜飲會比較健康,其實不然!瑞典一項研究發現,若一天喝2瓶零卡可樂等零熱量甜飲,糖尿病風險會翻倍,如果一天喝5瓶以上,糖尿病風險更增加4.5倍之多。人工甜味劑 干擾腸道細菌生態瑞典卡羅琳絲卡研究院研究團隊分析2874名成年人整年的飲食紀錄,因而得到上述發現,研究作者懷疑,零卡可樂、零熱量甜飲中的人工甜味劑會干擾腸道細菌生態,如果喝零卡甜飲,還可能讓人更飢餓、更想吃含糖食物,進而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研究學者指出,一個人每天多喝200毫升的含糖飲料,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便增加21%,每天喝同樣份量的零卡甜飲,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約上升18%,含人工甜味劑汽水、甜飲對身體的傷害,不亞於含糖飲料,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歐洲內分泌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零卡甜飲 反促進食慾研究首席作者喬瑟芬․羅芙芬伯格表示,零卡甜飲可能「刺激食慾」,導致體重上升,有一項假設認為,零卡甜飲會促進食慾,讓人吃更多食物,這樣的人,特別想吃含糖食物、含糖飲料,長時間下來,就會體重過重,而體重過重正是糖尿病的風險因子。此外,人工甜味劑也會引起脂肪組織化學反應,干擾腸道細菌生態,讓好菌、壞運生態平衡受到破壞,這會讓身體葡萄糖耐受性變差,進一步誘發第二型糖尿病,研究人員未來想了解,吃魚油等健康食物是否能扭轉這樣的風險。習慣喝零卡甜飲 易得第二型糖尿病 英國糖尿病專家伊莉莎白․羅伯特森接受〈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表示,習慣喝零卡甜飲、含糖飲料的人,整體生活習慣比習慣喝白開水的人更不健康,這代表這些人較容易得第二型糖尿病,往後還需要進行更多零卡甜飲相關研究,才能有所定論。(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坐著也喘 小心早產兒隱形殺手

坐著也喘 小心早產兒隱形殺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22歲的小志是個早產兒,一出生就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中的開放性動脈導管,使得小志即使沒有劇烈活動也會喘咳,這個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是導因於動脈導管未自動完全閉合,使血液流動路徑從原先主動脈至肺動脈反向逆流,增加心臟與肺部的負擔,到小志高中時,醫師給予PDE5i類藥物治療,但肺動脈壓力指數仍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坐著也喘、嘴唇發紫、無法呼吸當症狀嚴重時,小志幾乎是坐著都會覺得很喘、嘴唇發紫、頭暈,感覺無法呼吸,體育課也無法參加,只能孤零零地一個人坐在教室,有時甚至連到學校上課都有困難,使用藥物治療後才有所改善,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決定依照國際治療指引,再加上ERA類藥物,才終於使肺動脈壓力指數有所改善。利用4功能分級 評估生活影響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解釋,肺動脈高壓依病情嚴重程度,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分為4個功能分級,以評估肺動脈高壓對於患者的生活影響:‧ 第1級 /病患身體活動沒有限制,一般的身體活動無明顯症狀。‧ 第2級 /日常活動正常但從事體能活動時有些侷限,如爬樓梯會喘、疲勞、胸痛,休息時感到舒適。‧ 第3級 /從事少量活動會造成過度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暈厥,休息時才會感到舒適。。‧ 第4級 /患者可能於從事各種活動,甚至包括休息時都能感覺到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維持第1、2級 可降低8成相對風險在治療肺動脈高壓時,主要的治療目標包括致力於改善相關功能症狀,若可能應盡量將症狀長期維持於最低的第1級或第2級,並延後且避免惡化至更嚴重級別的風險,且應接受肺高壓專屬藥物妥善治療,可降低8成相對死亡風險,因此及早確診肺動脈高壓,以適合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乳癌早篩 5年存活率可達100%

乳癌早篩 5年存活率可達1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台灣每天約31位婦女診斷出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乳癌對於婦女的威脅甚鉅,然而根據醫師門診資料顯示,只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效果佳,若是在乳癌第0期就能提早發現,5年存活率幾乎達100%。害羞、怕痛 乳癌篩檢率僅38.5%乳癌好發於45~69歲女性,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惜的是,因婦女害羞、怕痛而忽略篩檢的重要性,全國乳癌篩檢率僅38.5%,延遲了治療的先機。乳房檢查意識不高 存活率大打折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表示,表示,乳癌發生的原因與國人飲食西化、工業化環境的影響有著很大的關係,且東方女性較為保守,對於乳房檢查意識不高、觀念亦不正確,年輕病患擔憂罹癌必須以手術切除乳房,更是增加了後續治療的疑慮。大多數人總是到了發現硬塊或是到了乳癌晚期才就醫治療,不但提升治療的困難度,術後的存活率也大打折扣,因而造成乳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總是居高不下,依據國民健康署分析癌症篩檢之期別分布,發現乳癌經由篩檢發現的病變,有85.7%是處於0~2期的早期癌症,而不是經由篩檢的,僅有56%處於早期。妥善治療、遵從醫囑、積極篩檢張耀仁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早期乳癌的治療,通常採先開刀、再化療或荷爾蒙治療的方式,晚期或局部進行性乳癌,則採用先化療讓腫瘤縮小,再開刀予以切除,提升乳房保留的機會。張副院長強調,醫學的進步,對乳癌研究了解更加透徹,乳癌的治療愈趨細膩,使用的藥物、方式也更有效率,一旦罹癌,婦女不必太過恐慌,只要妥善接受治療、遵從醫囑,都有不錯的成效,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鼓勵婦女,積極參與篩檢,守護自己的健康,別讓政府的美意白白浪費。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成為台灣的新國民病!吳女士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更一度重達70公斤,在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3個月內,體重也從70kg減至62kg。每8.5名成年人 1人罹患糖尿病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換算下來,平均每8.5名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27萬,且每年新增2.5萬人,糖友人數持續上升中。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壞死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白內障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口服降血糖藥物 吃到一半會有瓶頸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分析,在現有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有瓶頸,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糖友也可能因為口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 腸泌素GLP-1助達標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有4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天2次、1天1次和1周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游能俊院長表示,新藥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控制體重,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對抗慢性疲勞 先把腸胃清乾淨

對抗慢性疲勞 先把腸胃清乾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有口臭嗎?如果你有,它不只是由你吃的早餐所引起的!它可能也是你上個月、甚至去年吃的東西而造成的結果!記住,熱空氣會上升,它正從你的腹部升上來,然後從你的口腔出去。嘿,誰有薄荷糖?別傻了……薄荷糖、牙膏和口水都只是暫時的手段,它們能掩蓋住症狀但絕無法根治問題,而根源就是你自己的毒性「體內糞堆」。腋下除臭劑也許會造成淋巴、乳癌問題為什麼人們要使用腋下除臭劑和香水?那是為了隱藏真相,而真相就是他們在發出臭味,為什麼我們隨著年齡增長,體味也會增加?答案是──我們腐壞了,我們從裡頭腐壞到外頭。你應該要知道,幾乎所有的除臭劑和香水都是有毒的,而且會傷害你的身體,即使有些所謂的天然產品也不例外,正如我之前在這本書中討論到的,許多腋下除臭劑也許是造成淋巴問題和乳癌的一項貢獻因素。不把腸胃清乾淨 永遠無法有健康體質為什麼許多人會避免上公共廁所?那是因為使用後的惡臭令人無法忍受,想像一下你走進自己的家,然後一陣不知道從哪兒發出的怪味迎面襲來,你一定會一直找,直到找出原因為止,我敢說,你不會在屋裡到處噴除臭劑來掩蓋味道,但是,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汙水處理管」清乾淨,即使你改變飲食習慣並且開始吃得適當,你仍然永遠無法擁有活力充沛的健康體質。 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想談論自己的腐敗糞便,只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希望這個話題就此消失,含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根據達瑞爾•沃夫博士的觀點:「人會生病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酸中毒(低pH值),你知道它的主要原因是糞便腐化後又被你的身體重新吸收嗎?這會引起毒血症,也就是髒血。讓我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你的血液潔淨且不含有毒素時,你還會有全身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疲勞、頭痛、喉嚨痛、皮膚問題、心臟疾病、痛風、關節炎、靜脈竇問題、甚至癌症嗎?疾病的例子是數不盡的,使你的血液變得有毒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大腸中再吸收你自己的毒性糞便。」(本文摘自/另類療法抗癌聖經:緊急公告!30年來最有效、最完整的無毒療法震撼報告/柿子文化出版)

高齡、壓力、痰瘀3大不孕高危險地雷!

高齡、壓力、痰瘀3大不孕高危險地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不孕症儼然成為現代文明病,高齡、壓力大、痰瘀體質列為3大不孕危險地雷,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暨安平門診部副主任王淑秋醫師指出,依據臨床上的觀察,高齡、壓力大、痰瘀體質是導致不孕症的主因。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 受孕率下降46%腎主”生殖”,在35歲之後,腎氣逐漸衰退,卵巢的功能與卵子的品質都會受到影響,建議把握黃金生育年齡為24~32歲提早做人,在沒避孕的情況下,若一年未懷孕或超過35歲半年未懷孕,應積極接受治療。工作、生育壓力都是造成不孕的潛在病因,2016年「流行病學期刊」以400名四十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時受孕率下降46%,情緒壓力大容易造成「肝氣鬱滯」,此肝指的是肝的經絡,肝經環繞子宮,情緒壓力波動過大會影響肝經運行,導致子宮機能不穩定而難受孕。王淑秋醫師表示,喜歡冷飲或是生菜沙拉等冰涼食物,加上時常久坐不動的女性,易產生痰濕與血瘀體質,氣機不暢,衝任受阻,進而造成卵巢與子宮疾病,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幾乎是女性不排卵而無法受孕的主因,子宮內膜異位、肌腺症..等則直接影響受精卵著床的環璄。從基礎體溫的變化 觀察卵巢活動狀態不孕症在中醫的治療方面,除了藥療以外也可搭配針灸治療或者穴位按摩,可行氣解鬱、改善骨盆腔血循、促進排卵。王淑秋醫師也建議患者學習量測基礎體溫,交由醫師做專業的判斷,從基礎體溫的變化,可每天觀察卵巢活動的狀態,進而了解是否有排卵障礙、黃體功能不足…等問題,同時也可以藉以勾選最佳的行房日。早一點 慢慢來 才能快快生女性不孕患者平常工作壓力大,還是得從平時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學習在飲食、走路和說話節奏上放慢腳步,且養成每星期至少運動三次的習慣,散步或練瑜珈,睡前也可雙腳泡熱水等方式,有助於改善不孕症狀。避免熬夜,戒煙酒、適當運動應是避免不孕體質的基本守則。早一點計畫做人,才不會錯過生育的黃金年齡,生活步調慢一點,吃飯慢一點,走路慢一點,這樣懷孕就能快一點。

C型肝炎輕忽治療 恐導致病情進展

C型肝炎輕忽治療 恐導致病情進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劉老太太(化名)於十年前確認罹患C型肝炎,因已達肝硬化且年紀甚高,擔心身體不耐副作用,與家人和醫師討論後,決定不使用干擾素治療,這幾年僅追蹤觀察病情變化,沒想到後來疾病惡化進展成肝癌,心情備受打擊,所幸早期發現,腫瘤得以經射頻電燒根除性治療。肝癌治癒後,決心清除C肝病毒,在家人的支持下,自費使用口服新藥積極治療,近期獲得C肝治癒好消息,讓劉老太太心中多年的大石終於放下。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許耀峻醫師表示,台灣成年人C型肝炎血清陽性率約為4-5%,約 50萬到70萬慢性感染者,為數眾多,應視為國家主要的公衛問題,許多患者病齡多達10多年以上,若不積極追蹤和治療,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恐大增。C型肝炎為全身性疾病 提高罹患糖尿病與腎衰竭之風險許耀峻醫師進一步說明,C型肝炎病毒感染其實是全身性疾病,可影響身體任何器官系統,患者千萬不可以僥倖心態面對疾病,因病毒不但會導致肝臟持續發炎,走向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也會提高罹患糖尿病,腎衰竭,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有許多研究證據顯示,消滅C肝病毒不僅改善肝病病程,也能有效降低其他共病風險!傳統干擾素治療,治癒率僅約7成且伴隨較多副作用,隨著口服新藥上市,治癒率提升至9成以上,況且明年將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針對不適用干擾素或曾經治療失敗的患者可謂一大福音!許醫師強調,現階段政府尚未制定全面的篩檢政策,因此找出患者的任務有賴民眾與醫師的主動警覺,然而,根據以往臨床經驗,肝炎病毒感染常因無特異症狀而易被忽略,甚至許多患者因害怕副作用或是病識感不足,不願意治療與追蹤,皆是不正確的行為。現今口服藥物治癒率高而副作用低,許醫師鼓勵國人應做自身健康第一關守護者,千萬不可拖延病情,以免造成嚴重後果。面對疾病不恐慌 積極治療讓C型肝炎成為歷史許耀峻醫師表示,今年因口服新藥如何納入健保的議題,讓許多應及早治療的民眾持保留觀望心態,反而貽誤改善病情的時機,許醫師建議患者不應只是等待,應與專科醫師討論,盡早擬定治療策略,以免病情因拖延而加重。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5年發佈「格拉斯哥宣言」,宣誓全球合作消滅病毒性肝炎,具體目標是2030年前達成80%的治療率。許醫師表示,台灣應不落人後,呼籲政府擬定國家政策且國人應主動篩檢,透過積極治療,為消滅C肝齊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讓C型肝炎成為歷史!

乳癌防治 雅得麗生活診所由己做起

乳癌防治 雅得麗生活診所由己做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顯示,癌症的發生也愈來愈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人輕忽生活作息、飲食的重要,沒能及早發現而因為癌症奪走生命,乳癌以每47分鐘就新增1名乳癌患者,平均每天就有6人因乳癌失去寶貴生命,別讓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乳癌,這樣輕忽接近妳我身邊!藉由關懷與行動  帶動並延續十月乳癌防治月的力量雅得麗生活診所對於乳癌議題也是相當關切,除了連續4年參與粉紅絲帶的公益慈善晚宴,平日也十分關心疾病與癌症議題的相關發展與案例,藉由關懷與行動帶動並延續10月乳癌防治月的力量!希望關懷力量能由主管同仁將這股防治宣導重要性讓身邊家人朋友知道,小螺絲帶動放大到社會責任,加強日常生活保健  均衡飲食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面對內在外在威脅,雅得麗生活診所在此呼籲要對健康有正確的認識,不要忽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代謝問題給我們的警示,腰圍大小透露出訊息您又知多少? 加強日常生活保健,除去不良生活習慣(抽菸、喝酒、熬夜),均衡攝取營養飲食,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降低癌症對生命的威脅,雅得麗生活診所與您一起守護美麗與健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醫訊/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王若昱,將提供一些癌友飲食上的叮嚀,以及生活中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5年11月21日(星期一)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睡不著 恐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睡不著 恐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潰瘍、壞死,而必須面臨截肢的原因之ㄧ,但很少人關注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 以下簡稱DPNP),根據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對於DPNP的認知很低,DPNP更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憂鬱、焦慮、無法專心或正常工作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痠痛 也有刺痛、燒灼或電擊般疼痛DPNP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25%糖尿病患者會有此一困擾,DPNP主要發生於下肢或腳部,可能持續性或陣發性,患者會感受到位於腿部深處的酸痛,除了痠痛感,也可能是刺痛、燒灼或電擊般的疼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致病機轉不明,未有根治的療法,在夜間或天氣太冷、太熱時,疼痛感會變得更嚴重,下肢可能會喪失疼痛的感受,以及對溫度變化的感覺,容易不知不覺就受傷,導致足部的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恐致截肢。超過5成患者有睡眠問題 4成出現焦慮一項針對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等5個國家,年齡介於18~65歲的500位糖尿病患者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平均高達6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會導致DPNP,大多數的受訪者平均在第1次症狀出現後1~2年,才會向醫師反應疼痛的問題,而在台灣,則有超過5成的患者有睡眠問題,4成出現焦慮的症狀。目前臨床上以血糖、腎功能及血脂為評估糖尿病控制的主要指標,有鑑於糖尿病及DPNP的盛行率明顯增加,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相當重要,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在2015年提出臨床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首次確診時,至少每年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檢測,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應該在確診5年後每年接受檢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