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早餐5組合 滿足營養熱量低

早餐5組合 滿足營養熱量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人10大死因,有6項與長期飲食攝取不當有關,根據調查約1/3者不吃早餐,其中一半以上是因為「減肥」所以不吃早餐,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提醒,不吃早餐或吃錯早餐來減重,小心越減越重。不吃早餐減重 體重竟不減反增36歲陳小姐是一名上班族,常和朋友聚餐品嘗美食,因此,體重總是減不下來,為了控制體重,陳小姐心想,既然無法拒絕晚餐、午餐的朋友邀約,那就不要吃早餐來減重,但後來體重竟不減反增。餓肚子會降低新陳代謝率張麗娟營養師表示,不吃早餐減肥是錯誤的方法,早餐如果不吃,中餐吃的食物,反而造成胃吸收能力加強,且中餐食量加大,加上人體自然保護機轉,餓肚子時會降低新陳代謝率及減少熱量的消耗,結果反而增加熱量的貯存。最好含蛋白質、低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吃早餐和吃錯早餐都是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其實早餐熱量需佔人體一天所需熱量1/3以上,最好內容包含有優質蛋白質、低脂肪、及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含纖維的全穀類吸收速率緩慢,可以使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態,有助於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及減少脂肪的堆積,張麗娟營養師針對不同族群,提供早餐內容組合,不僅可以滿足營養所需,熱量也能得到控制:1) 麵包牛奶族/可選擇二片全麥吐司抹1小匙堅果醬,搭配生菜、蕃茄、小黃瓜,飲料為一杯低脂牛奶或低脂低糖的優酪乳。2) 超商族/御飯糰配沙拉,飲料選擇無糖拿鐵咖啡、無糖豆漿。3) 西式早餐/總匯三明治,選擇鮮奶茶和無糖豆漿。4) 中式早餐/菜包或全麥饅頭配無糖豆漿。5) 清粥小菜族/地瓜粥配2種青菜,佐豆腐、豆包 或豆乾。蛋白質飲料 可提升腦內神經物質張麗娟營養師提醒,經過一夜的睡眠,不吃早餐,大腦能源會中斷,血糖不正常,精神不集中,神經緊張,早餐中有一份蛋白質飲料,可提升腦內神經物質促進判斷力、警覺性、記憶力,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能有較佳的對抗外界壓力的能力。

早產兒住院率 高足月兒2倍

早產兒住院率 高足月兒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市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國健署過去10年的出生通報統計發現,台中市平均9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高於全國平均值,時序逐漸入冬為呼吸道感染高峰,若一旦感染如呼吸道融合病毒,必須住院的機率,是足月兒的2倍以上。下肢走路較沒力 語言能力發展緩慢7年前在台中出生的靖云,體重僅有422公克,24週就出生的她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待了將近5個月,直到體重達到2560公克才出院,但在矯正年齡6個月到12個月期間,發現靖云下肢走路較沒力、語言能力發展緩慢,不像同齡孩子可以撐起頭、翻身及牙牙學語,兩度被通知有發展遲緩現象,需要接受語言及物理治療。吞嚥不協調 喝奶喝到一半就忘記呼吸黃媽媽表示,寶寶的呼吸與吞嚥動作不協調,常常喝奶喝到一半就忘記呼吸,臉色發黑發紫、血氧急墜,所幸經長期追蹤與復健後,直到5歲靖云慢慢追上正常孩子的成長曲線,但早產造成視網膜病變讓她差點失明,透過雷射手術治療,現在靖云需要佩戴眼鏡上學。台中市每9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懷孕週期未滿37週出生即認定為早產兒,在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根據國健署過去10年(2006~2015)的出生通報,台中市的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平均每9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較全國平均值高。過早離開母體會影響腦部功能發育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林湘瑜醫師表示,依臨床經驗,台中地區有76%的早產兒屬於晚期早產,也就是在孕期第34至36週出生,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這是胎兒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近1/3的腦部重量在這時候發育,過早離開母體會影響腦部功能發育,且提早出生,在神經認知的發育及語言和動作協調,有很高的比例會較足月出生的孩子來的遲緩。他分析,,有些孕婦因而提早生下小孩,也有遇到產婦會因為某些非健康因素催生,如替寶寶挑個黃道吉日提早剖腹等,但是懷胎10月,整個孕期是280天,即40週,當產婦還沒有產兆時,也意味著寶寶還沒有準備好,不建議讓寶寶提早墜地。

養顏美容 黑芝麻還可減肥!

養顏美容 黑芝麻還可減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美容的食物很多,這裏介紹的,是功效顯著的5色食物。1)     嫩豌豆 /豌豆性味平和,含有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而維生素A可以潤澤皮膚,嫩豌豆最適於那些氣虛臉色不佳,或者臉上有黑斑、黃褐斑,或者臉部皮膚乾燥的女性。嫩豌豆的吃法很多,可以和米一起煮粥,可以煮熟後涼拌,也可以和玉米等一起清炒,豌豆尖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基本相同,且鮮嫩清香,最適合做湯,也可作蔬菜炒食,需要注意的是,多吃豌豆會腹脹,一般以每天50克為宜。2)     紅櫻桃 /中醫認為,櫻桃味甘,偏於暖性,有補益氣血的作用,常吃可以滋養膚色,使臉色變得紅潤光潔,需要注意的是,櫻桃可以常吃,但每次應少吃,多吃會使人噁心嘔吐,發虛熱,誘發潰瘍。3)     黃小米 /小米性平微溫,具有滋陰養血,健脾和胃的功效,氣血充足,脾健胃和,自然會讓膚色很好。4)     白蘿蔔 /白蘿蔔化痰止咳,通利肺氣,具有美白潤膚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白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常吃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減少皮膚色素沉積。白蘿蔔也能消食化積,促進消化和排便,能防止毒素在體內的蓄積,防治痤瘡。如果腸道不通,腸內的大腸桿菌就會分解蛋白質,產生有毒的氨類物質,這些物質被吸收進入血液後,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加速身體老化。此外,其健脾的作用還有助於營養的吸收,間接產生補益氣血的作用。5)     黑芝麻 /黑芝麻能夠補腎抗衰老,其作用可概括為3個方面:其一是補肝腎,對於肝腎虧虛所導致的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等症,有一定效果,其二是益精血,對精血不足導致的脫髮白髮、頭髮乾枯、臉色不佳有效果,其三是潤腸燥,適應於經常大便乾燥的人。在美容方面,黑芝麻能潤澤肌膚,改善氣色,抗皺防衰,潤腸通便,經常食用黑芝麻糊,皮膚會變得光潔,少皺紋,紅潤白淨,黑芝麻中含有防止人體發胖的蛋黃素、膽鹼、肌糖等,因此有助於減肥。(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解毒又防老化 納豆作的到!

解毒又防老化 納豆作的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飲食中有等同補藥的好東西,而首屈一指的是糙米,第2個是納豆,接下來是蘿蔔乾和乾燥的香菇。1) 糙米飯/講到改變飲食習慣,很多人會把配菜改為素食,但這只能帶來某種程度的改變,即使主食是飯,也必須謹慎地挑選,一定要遠離白飯,每一餐需要的是沒有被精緻化的糙米飯,對於高血壓的人,我強調吃糙米飯的理由,不是糙米裡面各式各樣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是必需胺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在糙米內的緣故。而且,它還具有鈦酸、酚醛、硒、維生素E,可防止氧化,這些營養素95%以上都集中在米糠和胚芽裡,在白米精緻化的過程中已經將那些營養素全部剔除掉,所以「白米裡只有碳水化合物,是營養不足的原因」這句話才會出現,大概需要吃到九碗白飯,才能取得超過一碗糙米飯的營養素。吃糙米飯須充分咀嚼30下以上糙米好的理由,還有一點是它的外殼裡有質地優良的纖維質仍保留著,吃進去有助於消除慢性便祕、宿便及預防成人病,有些人會問,如果咀嚼的時候,嘴巴感覺難以吞嚥,是否可以用大麥飯來取代糙米飯,大麥飯在製成的過程中,也將大部分豐富的纖維質剔除掉了,它的營養成分,幾乎和白米差不多。如果覺得吃起來難以吞嚥,可以把糙米與胚芽米,用1比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把它放在水裡浸泡半天,泡開後再來煮飯,就會比較容易咀嚼,如果有腸胃問題或消化吸收有困難的人,可以將糙米和雜穀混在一起,切記,吃糙米飯時必須充分咀嚼30下以上。2) 清麴醬(納豆)/和我們前面提及的「清血醬」一樣,它是一個相當優良的食品,清麴醬被稱為「田裡長出來的牛肉」,以豆類為原料,具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三大營養素,是一種卓越的健康食品,清麴醬是比藥品卓越、強力的抗氧化劑,可作為血液解毒劑來進行作用,能保護整個身體的免疫系統並能使其延緩老化。清麴醬的脂肪 容易被消化吸收在清麴醬的蛋白質裡所製造的胺基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藉由食品才能吸收到含有8種必需胺基酸,清麴醬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消化吸收,也能夠溶解累積過多的脂肪,我們一定要藉由飲食來攝取清麴醬的脂肪及透過飲食來攝取含有亞麻油酸的必需脂肪酸。有報告說,清麴醬含有的維生素B1、B2、B6、B12為各種維生素之首,其能消除疲勞,具有強化免疫力的效果也在這裡,礦物質也非常豐富,含有鈣、鐵、硒、銅、鋅、錳、鎂、鉀等,比其他的食物含量多更多,還能強健骨骼,具有預防各種疾病的效果,清麴醬是由芽孢桿菌豆子發酵而成,裡頭含有各式各樣的乳酸菌,芽孢桿菌不僅能提高蛋白質的吸收率,還能被人體吸收,進入大腸達到整腸作用,所謂整腸作用,是在大腸裡促進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成長繁殖,並能抑制有害菌類的生長。3) 蘿蔔乾、乾燥的香菇雖然蘿蔔乾好像只是把蘿蔔曬成乾,但功效驚人,它被曬乾後縮成膳食纖維,比在曬乾之前的蘿蔔多了足足有15倍之多,鐵的含量達48倍、鈣質則為22倍之多,對貧血或骨質疏鬆症有預防的效果,香菇和蘿蔔乾一樣,透過乾燥的過程可使效能極大化,香菇含有降低膽固醇指數的香菇嘌呤特有成分,比曬乾前足足多了12倍之多,香菇是預防癌症的食品,平時最好常攝取,菇類所含的香菇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它對維生素D不足的人相當有幫助。(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乳癌轉移逾3處 死亡率增3倍

乳癌轉移逾3處 死亡率增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罹患乳癌對於女性而言是一大恐懼,如果確診為進展快速的乳癌類型,更令患者驚慌,以往治療復發後、快速轉移的乳癌患者,醫界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改變治療原則,對於已經轉移至肺臟、肋膜、腦部等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積極治療,就有機會提高患者存活期。危險因子致死亡風險提升1.5至4倍乳癌治療趨向個人化治療策略,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高惡性乳癌在臨床上泛指三陰性乳癌,及具有2個以上危險因子荷爾蒙陽性且HER2陰性乳癌患者,目前這類患者的治療依然面臨棘手的挑戰,如果能掌握哪些危險因子可以用以預測病情發展,將有助於高惡性乳癌進一步的治療策略擬定。高惡性乳癌顧名思義其惡性度高,患者可能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轉移,術後很快復發、惡化,整體存活時間較短、預後較差,影響高惡性轉移性乳癌存活有6大危險因子,其中包括癌細胞轉移至內臟器官、共有2處以上轉移、術後2年內復發、及三陰性等,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患者死亡風險便提升1.5至4倍。轉移部位超過3處 會影響預後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芳銘表示, HER-2陰性的高惡性轉移性乳癌,不僅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間明顯較短,治療反應率亦相對較差,且如具有越多個危險因子,疾病惡化更加快速。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

醫訊/「運動健康   健康運動」全民健康大講堂

醫訊/「運動健康 健康運動」全民健康大講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落實"人人知健康 行健康 得健康"的願景,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Promotion of Health Association; CIMPHA;以下簡稱「欣發會」),積極推動健康促進相關講座,以「健康管理」、「飲食健康」、「運動健身」、「心靈健康」四大主軸,本次講座活動主題希望導入健康運動概念給大眾。欣發會將於12月4日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介壽堂辦理「運動健康 健康運動」的全民健康大講堂活動,由西方體適能介紹到東方的氣功、丹道、瑜珈…,由如何動身、練氣到如何修心養性…,將由國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以及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運動健康與休閒系的學者、專家、高手作一系列有趣的介紹、示範與表演。節目精彩,歡迎及早一起報名來學習如何「動出健康」!名稱: 「運動健康 健康運動」全民健康大講堂活動時間: 105年12月4日(星期日) 09:00 ~ 17:20地點: 台北榮民總醫院 介壽堂(台北市石牌路二段201號)費用:會員免費、非會員$600報名網址與活動議程:http://cimpha.com/1204event/聯絡窗口:鄭小姐 (02)6600-9143 

心病續發肺高壓 死亡率高2倍

心病續發肺高壓 死亡率高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醫學研究統計,約0.8%的新生兒會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一出生心臟就有缺損,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約有5~10%會續發肺動脈高壓,主因為心臟分流異常,導致肺動脈血流與壓力增加,長久下來使其內皮細胞受損與血管壁增厚,進而續發肺動脈高壓。右心室過度負荷、肥大增厚恐致死肺動脈高壓與一般高血壓有很大差異,皆屬於高致死率疾病,有續發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比無者高2倍,王主科醫師說明,與一般高血壓會讓全身動脈緊縮不同,肺動脈高壓是一種血液動力學及病理學的症狀,會使肺部血管緊縮,進而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導致右心室過度負荷、肥大增厚,嚴重可能產生心衰竭致死。5大症狀為喘、咳、血、腫、暈王主科醫師表示,及早發現與治療肺動脈高壓,對後續的療效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要確診肺動脈高壓非易事,肺動脈高壓的主要5大症狀為喘、咳、血、腫、暈,因症狀特異性不高,且在後期症狀才較為明顯,甚至早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產生,加上診斷複雜,故難以早期發現,被認為是無聲殺手。他說明,若及早診斷接受合適藥物治療,仍可以讓病情獲得有效控制,目前台灣核准使用於先天性心臟病續發肺動脈高壓的主要藥物包括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簡稱PDE5i)及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簡稱ERA)。先天性心臟病患活越久 易發肺動脈高壓王主科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友在接受手術治療後,仍需長期照護與觀察,可能會面臨多種疾病包括續發肺動脈高壓等的威脅,根據研究顯示,當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存活越久,就越有可能產生續發性肺動脈高壓,若未定期回診追蹤,健康上如同埋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可能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愛吃炸又晚睡 酮酸中毒險要命

愛吃炸又晚睡 酮酸中毒險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體重120公斤的19歲男大生,近日因考試壓力大,噁心嘔吐持續2天,有胸悶、呼吸喘的症狀,醫師問診得知,男大生平時喜歡喝含糖飲料,嗜吃炸雞排滷肉飯,每日半夜3、4點才就寢,醫師檢查後發現,男大生就診血糖643mg/dL,血液氣體分析呈現酸性,血中並有酮體反應,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立即安排住院接受靜脈補充水分與胰島素治療,出院後,男大生血糖控制在100至180mg/dL。陰部搔癢情形改善 糖化血色素降至8.4%42歲張小姐,有糖尿病家族史,因陰道搔癢至皮膚科診所治療半年,症狀仍反覆發生,由於久病不癒,在親友的建議下至門診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其空腹血糖 289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2.1%,醫師為張小姐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治療,並與營養師討論飲食習慣的改變,一個月後,陰部搔癢情形明顯改善,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已降至8.4%,張小姐回復到原有的舒適生活。新陳代謝不正常的慢性疾病新營醫院內科江聖書醫師表示,糖尿病是身體內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量不足或無法發揮作用,而造成血糖過高的現象,為一種新陳代謝不正常的慢性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體重過重、運動不足、年齡40歲以上、高血壓、曾經罹患心血管疾病(如:中風或心肌梗塞)及曾經有妊娠糖尿病之婦女皆易得糖尿病。按時用藥、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生活糖尿病初期大部分沒有症狀,但漸漸會造成多喝、多吃、多尿、容易疲勞無力、體重莫名減輕、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陰道反覆感染、勃起不能等症狀,糖尿病會引發其他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江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可透過定期追蹤、按時用藥、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來進行控制,以減少併發症。江醫師叮嚀,40歲以上民眾,建議每3年進行成人糖尿病篩檢1次,65歲以上民眾,建議每年篩檢1次,若曾經檢查有空腹血糖偏高者,或擁有兩個以上危險因子者,也建議篩檢,以期早期治療,預防相關的併發症。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1歲陳姓設計師,罹患糖尿病已長達8年,期間因不愛運動又喜愛美食,因此血糖控制極差,某次在畫設計圖時,不論怎麼畫直線,右眼所看到的直條都變扭曲且視線模糊,症狀不只嚴重影響工作還出現焦慮情緒。注射新藥、嚴格控制血糖 視力進步經眼底視網膜檢查與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檢查,發現右眼有黃斑部水腫,且視力只有0.3,與醫師討論後接受了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同時嚴格控制血糖,接受5劑注射後,視力逐漸進步視線扭曲的症狀也明顯改善。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醫師指出,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死亡人數是國人10大死因第5位,國內糖尿病患約227萬人,而糖尿病患有20~40%機率(約45萬~90萬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糖尿病患者應多注意眼睛併發症。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水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醫師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成因,主要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中,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出現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或水腫等現象,進而產生代償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現增加,促使不正常的血管增生。方怡謨醫師表示,傳統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分為雷射治療和眼內注射類固醇2種,前者僅能控制視力不再惡化,後者則易產生青光眼、白內障等副作用,目前有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有效改善黃斑部的水腫,不但能穩定視力還能改善視力。黃斑部厚度增加或滲漏 需再次注射鄭成國醫師補充,目前採用「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前3個月每月連續注射,3個月後要每月回診追蹤,若出現視力下降、檢查中發現黃斑部中心厚度增加或出現滲漏現象,需再次注射。翁林仲醫師提醒,50歲以上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若有黃斑部疾病之患者應每1~3個月回診追蹤與治療,黃斑部病變並不會產生疼痛感,民眾可至醫院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初步篩檢,若視線出現模糊、扭曲變形、中央視野有黑影,請盡速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

乳房鈣化白點 15%恐為癌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X光影像上有白點,嚇得驚慌失措以為罹患乳癌了,醫師指出,乳房有鈣化點不一定是乳癌的徵兆,也可能是良性腫瘤,建議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點有變多,應進一步切片檢查。 白色的微點 恐為壞死、發炎組織乳房怎麼會鈣化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張金堅說明,當乳房組織內有鈣離子化合物,在X光影像上就可能顯現出白色的微點,而發生鈣化現象的原因有壞死組織、發炎組織、疤痕組織,或是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張金堅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房鈣化為良性,鈣化白點形狀多為圓形,分布較均勻、對稱,但也要留意可能是乳癌的徵兆之一,約有15%的機率為惡性腫瘤,通常這些鈣化白點的型態大小不一,且型態不規則,呈現分岔形狀、線形等。 白點數目增加或變化 建議進一步切片張金堅醫師強調,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有鈣化白點,更應每6個月進行追蹤,若鈣化白點數目有增多或分布型態出現變化時,建議進一步接受乳房切片,大部分鈣化白點沒有合併硬塊的患者,若為惡性多為原位癌或早期乳癌,建議積極治療可以治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