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銀髮族貧血勿輕忽!小心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銀髮族貧血勿輕忽!小心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貧血是銀髮族常有的現象,時常被誤認為是身體老化的現象而輕忽,當長期症狀未改善時,就需要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蔡瑞鴻指出,導致貧血的原因很多,臨床上常會遇到慢性貧血患者,經過進一步鑑定檢查後,才發現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蔡醫師更進一步說明,慢性貧血即使不是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也可能隱藏其他疾病,千萬不可輕忽。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性異常疾病,發生原因不明,好發族群以60歲以上的銀髮族居多。時常出現疲勞、虛弱、倦態等症狀類似,容易誤以為只是因為身體老化或是一般性貧血所引起,認為只要補血就好而輕忽。蔡瑞鴻醫師形容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機器出問題,而不是原料不夠。因此如果一直盲目地補鐵,反而會讓過多的鐵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造成嚴重的併發症。輸血可緩貧血症狀 MDS患者易鐵過多至併發症蔡瑞鴻醫師指出MDS可說是白血病的前期,如果長期忽略未能即時治療,末期會進展成血癌,預後比年輕型的血癌患者差很多,存活率相當低。在治療上,由於MDS患者的年齡層較高,骨髓移植有風險,除了骨髓移植,目前還有去甲基化的注射藥物,也有助於改善症狀及整體存活率。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病人,仍需血液專科醫師評估,才能使用。一般仍建議以保守治療為主,且多半必須靠長期輸血來減緩貧血症狀。長期輸血容易讓鐵質沉積體內,因此通常會定期追蹤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蔡醫師指出,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當確診為MDS患者時就先測血清鐵蛋白,如果含量超過1000ng/mL,就會開始進行排鐵治療。鐵質一旦沉積體內,會衍生的併發症包括對肝臟的破壞、心衰竭、性腺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關節病變等併發症,其中又以心衰竭與心律不整最為致命。年長者若有貧血現象 切勿胡亂補鐵以免傷身在口服排鐵劑未上市前,MDS患者的排鐵治療並不方便,必須住院以注射方式進行,如今已可使用口服藥物進行排鐵治療,不僅便利、醫囑性高、效果也一致。蔡瑞鴻醫師提醒,貧血的原因很多,若年長者有貧血現象、經常感覺疲勞、頭暈、身體虛弱等,一定要到血液科找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不要隨便吃鐵劑補鐵,以免吃錯藥補錯身,得不償失!

常仰頭抬下巴 恐為弱視前兆

常仰頭抬下巴 恐為弱視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2歲小朋友因為兩眼大小不一前來就診,經詳細檢查後確認是先天性眼瞼下垂,由於下垂程度已經遮蓋到瞳孔,嚴重到會影響視力而造成以後弱視,我們進行「提眼瞼肌拉提手術」來矯正,術後小朋友再也不須用力提高眉毛,仰頭抬下巴看東西,也不會因為瞳孔被下垂眼皮遮蓋而耽誤眼睛重要的發育時間。肌肉發育不良 導致眼皮無法張開何謂「先天性眼瞼下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整形外科醫師陳信翰表示,眼睛需要肌肉收縮才能張開,這條肌肉稱為提眼瞼肌,如果肌肉先天發育不良,就會導致上眼皮無法張開或張開不夠,此謂先天性眼瞼下垂,這種現象可能發生在單側眼睛,也可能發生在雙側。缺乏光線刺激 有可能會導致幼兒弱視幼兒正是眼睛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因為眼睛無法正常開合,缺乏光線刺激,很有可能會導致幼兒弱視,此時必須進行手術矯正,除了肌肉先天發育不良,眼瞼下垂也有可能是腫瘤或是神經造成的問題,因此術前必須做詳細的問診及檢查,如果錯過治療黃金期,將會對視力造成永久的傷害。視線被下垂眼皮遮住 產生遮障性弱視陳信翰醫師表示,為了睜大眼睛,小朋友常常出現眉毛用力提高,甚至仰頭抬下巴的動作,當視線被下垂眼皮遮住,便有可能產生視線遮障的效果,這就是「遮障性弱視」,所以臨床上若發現下垂的眼瞼邊緣已經遮蓋住瞳孔,則將來弱視的可能性就很高,若家中幼童出現此類症狀,醫師建議應儘早治療。

飯後馬上喝茶 長期恐致貧血

飯後馬上喝茶 長期恐致貧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常見的紅茶、綠茶、青茶等,都是茶類的一種,其最大的差益是發酵度不同,例如紅茶為全發酵茶,發酵度約80~90%,綠茶為不發酵茶,製作過程中直接省略發酵過程,青茶為部份發酵茶,發酵度約20~60%,常聽到的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鐵觀音等都屬於部分發酵茶。茶可以抗老、防大腦退化茶葉的抗氧化能力一級棒,因為茶葉中含有兒茶素、維生素C、E、B-胡蘿蔔素、鐵、鋅等抗氧化成分,是抗老一族理想的抗老食材,除了預防大腦退化,茶葉對抗老化的能力非常全面。營養素作用/•     兒茶素、維生素C/幫助保持美麗的肌膚。•  維生素C、E/減少血管內脂肪被氧化,維持血管彈性、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鐵、鋅/體內抗氧化酵素運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礦物質,能讓身體抗氧化能力再晉級。發酵度越低的茶類 抗氧化作用越大一般說來,發酵度越低的茶類,兒茶素、維生素C含量最高,抗氧化作用越強大,沒發酵的綠茶(龍井、碧螺春、日本玄米茶、煎茶等),或者是發酵度10%左右的包種茶,是不錯的選擇,茶葉價差很大,建議向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最重要的是別買到發黴的茶葉。茶會影響睡眠、使腸胃緊縮茶雖然對健康好處多多,但茶葉中的咖啡因、茶鹼會刺激大腦神經,使人興奮,有時喝茶時間太晚,會影響晚上的睡眠狀況,導致失眠,單寧酸可能會使腸胃緊縮,引起腸胃不適,因此還是要適可而止,適量就好。避免失眠 用冷水來泡茶絕大部分的人習慣用熱水泡茶,採用熱水泡製的茶湯,單寧酸、咖啡因的釋出量會比較高,若擔心喝茶影響夜間睡眠,建議不妨試試看用冷水來泡茶,非常方便,建議茶葉與水的比例約為1:50,放置的時間從2~8小時都可以,如果害怕咖啡因問題導致睡不著,可以再縮短泡茶的時間到2小時就可以。泡製的時間長一點,雖然咖啡因會多一些,但釋出的保健成分也會較多,這部分就端看個人條件與需求了,最後,提醒大家避免在飯後馬上大量喝濃茶,茶湯中的單寧酸會阻止鐵的吸收,長期下來恐怕導致貧血。(本文摘自/寫給怕老族/凱特文化出版)

當心!小安卓上身 抽菸肚子易大

當心!小安卓上身 抽菸肚子易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是真的-燃燒一根菸,等於燃燒10大卡。如果一天抽一包菸,則可燃燒200大卡。看起來似乎不多,但以一年來計算的話,這可是10公斤的體重!一般來說(不過總有例外),抽菸可提高10%的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身體靜止不動時所消耗的能量。我一直強調,為了減重,一定要運動來提高基礎代謝率。所以,挑戰本人論點的減重方案出現。多巴胺類似腎上腺素 具有刺激作用並能動員警覺能力為什麼香菸那麼「有效」呢?這得要歸功於尼古丁,它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強而有力的作用,是生理與心理的加壓泵,可增加多巴胺的產量。多巴胺會刺激大腦的興奮情緒區域,這就說明了「癮」為何會存在。但是多巴胺還有另一個功能,它類似腎上腺素,具有刺激作用並能動員警覺能力,以人工的方式提高身體的能量消耗,而這些作用同時也會透過在香菸裡的其他物質被擴大。吸菸者無法感受到和非吸菸者相同的味道強度另一個普遍被觀察到的現象,則是尼古丁抑制食慾的效果。抽菸者吃得比較少(也可以說,抽菸者吃得比較隨便)。此外,菸草也會破壞鼻黏膜而抑制嗅覺效能。然而,幫助我們擷取味覺的,主要是鼻子而不是嘴巴,通常吸菸者無法感受到和非吸菸者相同的味道強度。為了讓自己以為還有該有的味覺,就會吃得更油、更鹹。就算成功戒菸,也很難擺脫這個習慣,並且將冒著更大的復重風險。尼古丁也會造成體內男性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的不均衡,改變皮質醇的產量,並阻礙胰島素的產量……凡此種種,都會破壞脂肪的分布,而且往往造成脂肪集中在肚子裡。男人先天的肚子變大傾向,在女吸菸者身上也不難發現,特別是年輕女性,脂肪重新分布後,讓我們看到愈來愈多的小安卓。其實不論性別,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更容易暴露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下。(本文摘自/瘦身流言終結者/臺灣知識庫)

財還是災?眼皮狂跳恐為眼瞼痙攣

財還是災?眼皮狂跳恐為眼瞼痙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眼皮跳不停總讓人聯想到噩運纏身,事實上,眼皮不自主抽痛,一分鐘眨眼超過20次,伴隨眼睛乾澀不舒服的症狀,很有可能是肌張力不全導致的眼瞼痙攣現象。眨眼逾20次、眼睛張不開、功能性失明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吳逸如表示,眼瞼痙攣是一種肌張力不全症,一般人每分鐘眨眼不會超過20次,輕度眼瞼痙攣的病人,雙眼眼皮每分鐘會眨超過20次,嚴重者會發生眼瞼過度痙攣現象,包含眼睛張不開、也可能會產生功能性失明,許多病人會被誤診為「乾眼症」,大部分發生在40~60歲的中年婦女身上。眼睛使用過度、喝咖啡 可能是發生原因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兆煒表示,疲勞,眼睛使用過度、喝咖啡等因素常會導致眼皮過度跳動或收縮,但若眼皮過度跳動頻率高且程度較嚴重,則有可能是眼瞼痙攣症。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外傷、感染、自體免疫反應或退化),使用特定藥物皆有可能會引起眼瞼痙攣症。眼睛澀、畏光、怕風 可能是前兆吳逸如理事長表示,時常眼睛澀、畏光、怕風者,有可能是眼瞼痙攣的前兆,眼瞼痙攣是一種無意識的症狀,眼周附近的肌肉過度使用後,會逐漸遮蔽視線,緩慢惡化,嚴重的病人甚至需要撥開眼皮才能看見。口服藥物、肉毒桿菌治療 大部分會改善陳兆煒醫師表示,部分眼瞼痙攣患者可依靠口服藥物控制症狀患者也有可能可能於改善熬夜、少喝咖啡之後症狀減緩。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肉毒桿菌,在眼周匝肌附近注射治療,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症狀皆有明顯改善。

忽冷忽熱 氣喘比例增2倍!

忽冷忽熱 氣喘比例增2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季節交替,很容易讓人感冒,甚至是腸胃型感冒也特別多,腸胃型感冒其實是指病毒性腸胃炎,雖然所出現的症狀很類似感冒,但其實並不是感冒,小兒科醫師發現,最近就有人因為感染到諾羅病毒和腺病毒,而出現腸胃型感冒,導致上吐下瀉,甚至連胃酸和膽汁都吐出來,全家大小都受到傳染,因而一起來就醫! 輕微發燒及肚子痛、嘔吐情形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最近腸胃型感冒一直有大流行,不只是小朋友,就連大人也很多,大多是小朋友在學校裡感染到,回家之後又傳染給大人,通常小朋友會有輕微發燒及肚子痛,之後會持續嘔吐,一天會吐10幾次,甚至連胃酸膽汁都吐出來,嚴重到必須要打止吐針。 不要吃太油膩 可少量多餐腸胃型感冒通常不會拖太久,3天就可緩解,且是以症狀治療為主,盧英仁醫師指出,有些人會合併有拉肚子,大人症狀也類似,但症狀較不嚴重,而腸胃型感冒通常都是諾羅病毒與腺病毒感染居多,對於腸胃型感冒病人在飲食上宜清淡,不要吃太油膩,可少量多餐。 過敏氣喘發作比例比平常增2成此外,最近反而流感尚未有大規模流行,倒是有不少腺病毒與A型鏈球菌感染造成的扁桃腺發炎化膿的病例,盧英仁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有扁桃腺發炎化膿,就要以抗生素來治療,流感目前只有零星個案,可能和今年打疫苗的情況非常踴躍有關係。 盧英仁醫師並提醒,最近氣候不穩定,忽冷忽熱,溫差大,空氣品質不好,PM2.5比較高,過敏氣喘發作比例也比平常增加2成,小朋友外出應要戴口罩,且不要接觸絨毛玩具與貓狗,若是下雨天較濕冷環境最好是要開除濕機,並設定在50%,避免潮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罹乳癌別怕!7成患者可保留乳房

罹乳癌別怕!7成患者可保留乳房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莊捷翰、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乳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逐年下降,是女性10大癌症的第1位,令許多婦女聞之色變,面對治療後可能會失去乳房的恐懼,許多罹癌婦女,擔心外型改變造成的異樣眼光,害怕因此而失去吸引力,不論在心理或生理狀態都承受巨大的煎熬。 傳統乳癌手術必須進行乳房全切除 20幾年前,不論罹癌幾期的婦女,為了阻止癌細胞擴散,醫師都會進行100%乳房根除術,除了把乳頭、乳暈、乳腺、乳房、部分皮膚都切除外,腋下淋巴也都要一併切除。   (早期乳癌治療,為了阻止癌細胞擴散,醫師都會進行100%乳房根除術。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4種類型患者 必須做全切除手術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莊捷翰表示,近10年來,除了4種類型的患者必須做全切除手術外,其他類型的患者,有7成病人可以做乳房保留手術,只需切除乳房的1/5、甚至1/6,就能夠治癒乳癌,不但可以保留乳房外觀,也可重建婦女信心: 1) 多發性乳癌 / 乳癌同時有許多囊腫病變,醫師擔心容易復發,就一定要根除乳房。 2) 乳房腫瘤過大 / 乳房腫瘤超過5公分,將腫瘤切除掉後,乳房組織也所剩不多。 3) 癌細胞蔓延到乳頭、乳暈 / 當癌細胞蔓延到乳腺組織最多的乳頭、乳暈時,患者也需要做全切除手術。 4) 發炎性的乳癌 / 這種乳癌會讓整個乳房腫脹,沿著皮下淋巴擴散到整個乳房,因此無法保留乳房。 吃太油、月經太早、晚生 得乳癌機率高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表示,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乳癌治療指標,乳癌在第一、二期的患者,在治療上都可以保留乳房,加上放射治療,會與乳房全部切除手術有一樣的效果,目前台灣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診斷出乳癌,因此如何預防是很關鍵的問題。 高油脂飲食通常被認為是乳癌發生的禍首之一!女性平常應該避免攝取含有大量高油脂的食物,同時因為飲食西化的影響,會有月經來的早、停經比較晚的問題,過度肥胖、第一次生產小孩的年齡超過35歲,或沒有生小孩者,得到乳癌的比率相對比較高。   (想要預防乳癌,女性平常應該避免攝取含有大量高油脂的食物。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肥胖的人停經後比瘦的人罹癌率高1.2倍 莊捷翰醫師補充,停經後BMI值高的人,得乳癌的機會會比較高,肥胖的人在停經後,比瘦的人得乳癌的機會高1.2倍,如果患者自己檢查發現硬塊不要太過擔心,囊腫並不一定會增加癌症的機會,但仍要盡快找專科醫師檢查,專科醫師除了觸診、超音波、乳房攝影,都可以對分辨乳癌提供很大的幫助。 另外,學會自我觸診也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每月月經後7日,可以進行自我檢查,觸摸兩邊乳房是否對稱,質地、軟硬程度是否相同,若出現腫塊、兩邊不一致,要盡快就醫檢查。   (每月月經後7日後,可以進行自我觸診,觸摸兩邊乳房是否對稱,質地、軟硬程度是否相同。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40~45歲者2年一次乳房攝影 沈陳石銘理事長表示,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40~45歲者,2年1次乳房攝影,成年女性每年可做超音波檢查,維持健康體重、改善飲食、檢測癌變基因,都是可以減少乳癌發生的預防之道。 不要聽到乳癌就害怕、害怕就容易延誤治療!乳癌的診斷、預後都比其他癌症要好,得到乳癌之後,全切除也不再是唯一的選項,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術前輔助性藥物發展,讓比較大而不容易切的腫瘤縮小,針對特殊部位進行有效治療、擬定個人化的治療,每位患者都有機會能夠戰勝乳癌。 (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40~45歲者,2年1次乳房攝影,成年女性每年可做超音波檢查。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罹乳癌別怕!7成患者可保留乳房

罹乳癌別怕!7成患者可保留乳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乳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逐年下降,是女性10大癌症的第1位,令許多婦女聞之色變,面對治療後可能會失去乳房的恐懼,許多罹癌婦女,擔心外型改變造成的異樣眼光,害怕因此而失去吸引力,不論在心理或生理狀態都承受巨大的煎熬。傳統乳癌手術必須進行乳房全切除20幾年前,不論罹癌幾期的婦女,為了阻止癌細胞擴散,醫師都會進行100%乳房根除術,除了把乳頭、乳暈、乳腺、乳房、部分皮膚都切除外,腋下淋巴也都要一併切除。4種類型患者 必須做全切除手術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莊捷翰表示,近10年來,除了4種類型的患者必須做全切除手術外,其他類型的患者,有7成病人可以做乳房保留手術,只需切除乳房的1/5、甚至1/6,就能夠治癒乳癌,不但可以保留乳房外觀,也可重建婦女信心:1) 多發性乳癌 /乳癌同時有許多囊腫病變,醫師擔心容易復發,就一定要根除乳房。2) 乳房腫瘤過大 /乳房腫瘤超過5公分,將腫瘤切除掉後,乳房組織也所剩不多。3) 癌細胞蔓延到乳頭、乳暈 /當癌細胞蔓延到乳腺組織最多的乳頭、乳暈時,患者也需做全切除手術。4) 發炎性的乳癌 /這種乳癌會讓整個乳房腫脹,沿著皮下淋巴擴散到整個乳房。吃太油、月經太早、晚生 得乳癌機率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表示,高油脂飲食絕對是乳癌發生的禍首之一!女性平常應該避免攝取含有大量高油脂的食物,月經來的早、停經比較晚、過度肥胖、第一次生產小孩的年齡超過35歲,或沒有生小孩者,得到乳癌的比率相對比較高。肥胖的人停經後比瘦的人罹癌率高1.2倍莊捷翰醫師補充,肥胖的人在停經後,比瘦的人得乳癌的機會高1.2倍,學會自我觸診也是早期發現乳癌的關鍵,每月月經後7日,可以進行自我檢查,觸摸兩邊乳房是否對稱,質地、軟硬程度是否相同,若出現腫塊、兩邊不一致,盡快就醫。

不要怕!氣切仍可正常說話

不要怕!氣切仍可正常說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高齡92歲的蕭奶奶,今年5月因胃穿孔併腹膜炎而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後需仰賴呼吸器,由於蕭奶奶左側肢體偏癱、營養狀況不良,經醫護團隊與家屬討論後,先讓蕭奶奶進行氣切手術,再由營養師調配適合的配方奶、復健師執行關節肢體運動、呼吸治療師幫助其進行呼吸訓練,傷口癒合良好,蕭奶奶在11月初出院。依賴呼吸器逾42天 脫離機率只有5%新生醫院院長亦為胸腔內科醫師劉仲倪表示,不少民眾認為依賴呼吸器的高齡患者,再返家重回正常生活的機會很低,依賴呼吸器且超過42天以上的患者,能成功脫離呼吸器的機率約只有5%,尤其年紀越長者,因其心肺功能差,可脫離的機率又更低。氣切手術是從頸部做氣管切開後放至氣切套管的手術,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作為抽痰的管道或外接呼吸器之用,然而許多家屬寧願讓患者繼續插管也不接受氣切。可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其實氣切能夠使意識清醒的病人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氣切管路也比較容易固定且安全,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亦可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減少感染,加上方便更換管路和抽痰,減少呼吸道的阻力。可藉氣切改善病人的通氣狀況,使其更有機會脫離呼吸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脫離經由口腔放置氣管內管插管的痛苦,而擁有較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再加上營養狀況良好、呼吸肌肉力量足夠、以及病患本身、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都是有機會可以脫離呼吸器。

鼻水流1個月 恐為過敏體質

鼻水流1個月 恐為過敏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陳小弟患有過敏性鼻炎,上個月因肺炎住院,出院後雖已無發燒,但仍咳嗽,嚴重時咳嗽之後引發嘔吐,胸悶痛,清晨咳嗽較嚴重,經「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症狀已獲得大大改善,醫師提醒,若有流鼻水持續1個月、癢疹伴隨喘鳴,家長應帶孩子到院檢查是否有過敏體質。高達1/3的孩童受過敏性疾病影響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科醫師賴以修表示,過敏性疾病是18歲以下兒童的第3大常見疾病,更高達1/3的孩童受影響,常見的過敏性疾病,造成過敏疾病的成因包含遺傳體質、後天環境、過敏原的曝露、感染、天氣變化、生活作習、體能活動、甚或情緒壓力等,都會引起過敏疾病的發作,可以表現在下列器官:1) 腸胃道/嬰幼兒血便及腹瀉,2) 皮膚/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3) 呼吸道/過敏性鼻炎及氣喘,4) 眼睛/過敏性結膜炎。扶脾益腎兼固肺氣 調理臟腑功能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莉華指出,中醫治療過敏性疾病,以氣喘為例,急性發作期主要辨寒熱,治療寒邪應溫,熱邪應清,應先治其標,首先把發作的症狀緩解,緩解期主要辨虛實,以扶脾益腎兼固肺氣,調理臟腑功能,在未發病期間則以扶正氣為主。可以雷射針灸及耳穴貼敷替代針灸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說明,中醫的治療除了中藥與針灸之外,害怕針灸的孩童可以雷射針灸及耳穴貼敷替代,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強調,「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的優點為西醫治療在急性期時,可以積極有效控制,並能穩定病情,不讓疾病快速惡化,緩解期時,可以定期檢查及評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