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咳出腫塊?竟是腹股溝疝氣

咳出腫塊?竟是腹股溝疝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李先生從事工地工作,半年來發現左側下腹部有一突出性腫塊,軟軟的不太會痛,用手壓或平躺時就會縮回去,近幾個星期發現腫塊變大,搬重物或咳嗽後更為明顯,經醫師診斷為腹股溝疝氣,經討論決定採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次日即出院回家休養。腹腔內容物鼓出 甚至掉到陰囊內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通常發生在久站後、腹部用力或搬重物時發生,常見症狀是腹股溝處有鼓漲感,隱隱作痛或是明顯的腫塊突出,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廷瑞表示,病因大多為先天疝氣囊袋未完全閉合(間接型),或是腹壁肌肉及腹股溝內環老化變薄鬆弛(直接型),以致腹腔內容物(例如小腸或網膜)鼓出,甚至會掉到陰囊內。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張廷瑞醫師指出,傳統手術處理腹股溝疝氣,術後傷口大,疼痛及復發率較高,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為替代療法,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需在肚臍下至恥骨的連線上,劃3個0.5公分至1公分的小傷口,將二氧化碳氣體灌入皮膚肌肉層與腹膜外層兩者間,再伸入腹腔鏡鏡頭及器械,進行疝氣修補手術。此外,在手術接近尾聲時,醫師再覆蓋上一片柔韌的人工腹膜於疝氣的缺口處,以加強腹壁的強度,預防疝氣復發,因為腹腔鏡手術有著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的特性,病患手術後1、2天就可出院返家休養。用力時有下墜感 應盡早就醫張廷瑞醫師提醒,疝氣是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民眾如果提重物或用力時發現腹部和大腿交界出有凸出物,尤其用力時或有下墜感或疼痛感,就應盡早就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壓力大 1/3人過節只睡5小時

壓力大 1/3人過節只睡5小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過節就頭痛?聖誕節應該是充滿祝福與期待的節慶,有些人卻不快樂,甚至覺得壓力大,根據一項英國最大網路送禮公司2012年的調查資料,除了離婚、搬家和換工作外,聖誕節也被列入生活壓力事件之一!65%民眾表示在聖誕節購物讓人有壓力該調查受試者包括了3千多名英國民眾,結果發現,聖誕節被列入生活壓力事件第6名!86%民眾認為買禮物是件困難的事,65%民眾表示在聖誕節購物讓人有壓力,超過30%的人表示,光是想到要在聖誕節時到忙碌的街上就覺得有壓力,61%的人表示在逛街時缺乏靈感和擔心禮物不受喜愛。60%的人曾有買禮物送給某人,結果看到對方失望表情的不好經驗,根據另項2013年由英國旅遊公司發表的調查資料,聖誕節使女性更感到有壓力,她們得花上11天準備聖誕節,超過6成的女性表示,聖誕節是一年中最緊張的日子,招待公婆到家中作客,為最大的壓力源。超過1/3的人 平均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超過一半的女性擔心自己無法做好女主人的角色,超過1/3的人表示,在這段期間,他們會失眠及做有關聖誕節的惡夢,平均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指出,年末有許多節慶,安排各種社交活動顯得特別重要。此時,若處於失業、大考沒考好、適婚年齡沒有對象等生活挫折的情境時,更容易因聚會而有壓力,而獨居或因工作無法回家團聚的遊子,則易孤獨與寂寞,詹佳真醫師表示,面對節慶的壓力,最常見的症狀是預期性的焦慮。失眠、心悸、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許多人在節慶未到時,就開始反覆擔心可能發生的問題,出現失眠、心悸、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痠痛等症狀,因過度擔憂反而無法好好準備節慶的聚會,進而引發憂鬱情緒,面對節慶帶來的壓力,她建議民眾可以事先演練在聚會時,如何禮貌拒絕他人不當的要求或探問隱私,並透過關懷周遭需幫助的人,讓自己因助人而感到快樂。

男性自慰易不舉?醫:迷思

男性自慰易不舉?醫: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社會進步,民眾性觀念雖然較過去開放,但關於性健康的討論仍屬保守,特別是「自慰」這一個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存在許多迷思,日前一份「TENGA台灣個人與兩性自慰行為大調查」發現,高達8成有伴侶者有自慰習慣,甚至有受訪者認為自慰會傷身!交往或結婚越久 自慰比例高這一份針對全台1,200位18至49歲男女所做的網路調查,發現已婚者有自慰習慣比例比單身者還高,甚至與伴侶交往越久或結婚越久,有自慰習慣比例越高!調查顯示,伴侶無法或不願意發生親密行為,是他們尋求自慰解決需求的主因。自慰的4錯誤迷思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醫師表示,對於有伴侶固定的人來說,自慰可視為尋求不同感受、滿足自身需求的一種方式,然而,時常有患者對於自慰有迷思,常見的錯誤迷思包含:1) 男性自慰過度可能導致不舉又早洩?早洩、勃起功能障礙成因各不相同,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自慰會對性功能造成負面影響。2) 男性自慰次數過多恐致不孕?研究顯示,自慰可能影響下一次射出的精子數量,但不會降低精子活動度,自慰不會導致不孕,因活動度高、品質好的精子才能增加受孕機會。3) 男性自慰有礙健康,可能造成睪丸癌、攝護腺肥大風險增?國外研究指出,維持一定的自慰頻率能有效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自慰能排出體內細菌,有助減少攝護腺結石或攝護腺肥大風險。4) 自慰恐腎虧,掉髮、禿頭樣樣來?若男性賀爾蒙(睪固酮)旺盛,可能導致雄性禿,同時因為睪固酮較高性欲也會較強,因此可能會有較多的自慰需求。壓抑性需求 反而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楊聰財醫師提醒,自慰不是件丟臉的事,但社會長期的保守態度,反而容易使部分民眾過於壓抑性需求,反而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建議民眾建立起正確且健康的心態,無需以負面的眼光看待自慰行為。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

醫訊/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家庭醫學科醫師董韋志,講解「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退化性關節炎─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09:30-10:00   篩檢:1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醫訊/跟疼痛說拜拜

醫訊/跟疼痛說拜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復健科醫師林宗慶,講解「跟疼痛說拜拜」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跟疼痛說拜拜─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09:30-10:00   篩檢:1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減少腰背疼痛 別睡太軟的床

減少腰背疼痛 別睡太軟的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1歲周太太是一名家庭主婦,不慎於家中稍微跌倒,背部便劇痛無法下床,本想休息幾天就會好,然而事與願違,求診時已痛1個月,主要疼痛位置是兩側腹股溝處。 80~90%的人 一生至少一次背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姿璇指出,背痛的病例在復健科門診非常常見,據研究,80~90%的人一輩子至少會有一次背痛經驗,現今社會中,下背痛常因輕微的跌倒造成嚴重的後果。 久坐要以背墊支撐那麼要如何減少腰背痛的發生?應預防重於治療,陳姿璇醫師建議要維持良好的姿勢、減少背負重物,不讓腰椎及附近部位承受過多重力的壓迫,如此可預防肌肉、韌帶、肌腱等軟組織受傷,此外,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避免久坐,若需久坐時應以背墊支撐下背。 平躺睡木板床 膝下墊枕頭在日常生活中,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臥床休息時應選用木板床,並可於膝下墊一個枕頭,不要睡太軟的床,因為對腰椎間盤壓迫神經的狀況會惡化。 適當運動 預防及改善下背痛此外陳姿璇醫師提醒,應避免急速前彎及旋轉、身體過度向後仰等可能會傷害背部的動作,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的症狀,例如:游泳、舉啞呤鍛鍊肌肉、步行、慢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

醫訊/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照過來!照過來!您或家屬有心臟亂跳、胸口不舒服的問題嗎?或是正為心律不整、心臟疾患感到困擾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心家族病友會」於105年12月17日上午,由高醫心臟科林詩情醫師及黃任瑩護理師主講,舉辦『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講座備有有獎徵答,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來電報名參加。名稱: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時間:1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上午09:00-12:00地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啟川大樓六樓第一講堂(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附設醫院)洽詢:翁先生或張雅惠社工師:07-312-1101轉5251或5264

吃得「太」健康 加速減弱免疫系統

吃得「太」健康 加速減弱免疫系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法則一:在感到飢餓時進食。在我們這個高度發展的社會,已經產生一種食物攝取超過身體需求的趨勢。我們平均每天進食所攝取的卡路里已超過身體所需(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坐著的時間愈來愈多)。假如只按照需求進食,身體將沒有任何理由按下囤積功能鍵。一個小建議:限制自己一日三餐。不如依據需求在一天內吃五小餐。要知道,若堅持在兩餐之間不吃任何食物,反而愈容易帶著飢不可堪的肚子走到餐桌前。千萬別讓自己陷入將餐桌上所有食物一掃而空的風險中!選擇好的蛋白質 盡可能選擇有機食物法則二:讓好的營養物享有特權。避免攝取加工食品和工業食品,這些食品(甜味劑、增味劑、飽和脂肪、基因改造)常讓身體不知所措。再者,這些食品汙染還會抑制體內部份化學作用機制,尤其是脂肪溶解(燃燒油脂)。選擇好的蛋白質,在蔬果架前,盡可能選擇有機食物,至少這是取得不含殺蟲劑及未加工產品的保證。總而言之,請讓最少化學添加物和最少加工成分的食品成為您的首選。偶爾放身體假 允許自己吃點「垃圾食物」法則三:提醒自己。「想要吃得健康」是一件好事,但絕不能讓這成為一種無法擺脫的煩惱或可能危害身體的食品完美主義,用「太」健康的方式餵食身體,反而會加速減弱免疫系統。偶爾將被禁止的成分重新放進碗裡,也可當作是為身體打預防針增加抗體。為了讓每天對抗細菌和病毒的體內部隊有效發揮實力,必須讓它們隨時保持警戒狀態並經得起考驗。偶爾放身體假,允許自己吃點「垃圾食物」,也是遵循「法則一」的一種方法。定時為身體補充一點卡路里,提醒身體不需啟動「節約」模式,也不需自動儲存卡路里。這點「小破壞」,對身體是有益的,是無法抗拒誘惑的心理弱點所帶來的果實。了解這點後,應該好受多了吧?採取健康的飲食習慣後,只要來一頓豐盛的晚餐,身體就容易感到不適(莫名疼痛、胃酸過多、頭痛、噁心……),這其實是個好現象!代表你的身體「活著」,對你吃下肚的東西有所回饋,並試著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你知道,該刪除哪些對你有害的食物。(本文摘自/瘦身流言終結者/臺灣知識庫)

驚!失智患者每3秒增1名

驚!失智患者每3秒增1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營養及醫藥衛生的改善,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相對失智症人口數也隨之上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推估,台灣2016年失智症人口逾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已逐漸演變為社會問題。失智症包含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陳桂銓表示,多數人誤以為失智症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狀包含記憶力的減退、認知功能、語言、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嚴重時還有可能出現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導致失智症常見的病因為退化性腦神經病變,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一類,其次是腦血管疾病,其中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能夠減少失智症發生機率,由於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患病後,症狀程度只會日益嚴重,目前並沒有藥物可有效預防與治療失智症,為有效預防退化提早發生,陳桂銓醫師有以下建議:1) 多參與戶外社交活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增加心肺功能與增加腦血管血液流量以活化腦細胞,可有效降低罹患各種慢性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機會。2) 控制血糖、膽固醇、血壓,以降低因慢性病導致的血管性失智症。3) 避免過油膩食物,儘量以穀類、豆類、蔬果為主,魚、肉為輔。4) 參與新的事物以及腦力激盪活動,維持思考活躍與思路清晰。

飲酒、服中藥 恐致脂肪肝惡化

飲酒、服中藥 恐致脂肪肝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人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後被告知有脂肪肝,常會很焦慮地問醫師嚴不嚴重,並且要求醫師要開立肝藥治療,要改善脂肪肝,必須先從脂肪肝的成因去了解,並針對這些問題去處理,大部分的脂肪肝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肝炎,並進一步導致肝功能惡化,甚至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過量飲酒、體重過重、三高是常見原因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湯昇曄表示,脂肪肝的成因有很多,過量飲酒、體重過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是常見的原因,急性及慢性肝炎也可能會同時合併脂肪肝,大部分的病人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若是進展到肝硬化,就可能會出現許多併發症,如黃疸、食道及胃靜脈瘤出血、肝昏迷及腹水。避免飲酒、服用中草藥 以免加速惡化湯昇曄醫師表示,要診斷單純脂肪肝,須排除酗酒及其他病毒型肝炎,腹部超音波可以做初步的診斷,而肝穿刺切片檢查可以幫助了解是否有肝硬化及肝炎,湯醫師提醒,脂肪肝的治療,要避免過度飲酒及自行服用中草藥,以免加快肝功能的惡化。少部分脂肪肝患者 恐有肝癌風險想要緩解脂肪肝惡化,應該同時加上飲食控制配合適度運動,大部分脂肪肝的病人可以得到改善,少部分的脂肪肝患者,可能會有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應該要定期接受肝指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的追蹤,並且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及進一步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