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長期過勞 易加速老年退化!

長期過勞 易加速老年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6歲的陳先生,右側膝蓋疼痛已經10多年,在他70歲左右被檢查出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但林先生擔心手術風險,一直不願接受手術治療,這些年因為膝蓋疼痛,時常跌倒甚至造成骨折,醫師建議陳先生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長期過勞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過度磨損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洪誌鴻指出,隨著醫療進步,身體越來越健康,平均壽命也逐年增加,洪誌鴻醫師說明,長期的過勞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過度磨損,到了老年容易因關節炎而舉步維艱,導致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待在家裡,減少了外在的刺激,更容易加速老年的退化。可用口服藥 或接受關節玻尿酸注射治療洪誌鴻醫師表示,在初期治療方面,一般退化性關節炎在50~60歲便出現症狀,初期可以用口服藥止痛,或接受關節玻尿酸注射治療,但不論是止痛藥或玻尿酸都只能讓症狀減輕,無法增加膝關節的壽命年限。至於關節磨損,目前治療後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關節置換手術,目前的人工關節置換有多樣性的選項,針對部分關節磨損的病患可以執行部分人工關節置換,而對於廣泛性退化的病人則會使用全膝關節置換。早上開刀 下午便可離床洪誌鴻醫師強調,對於大多數部分膝關節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而言,微創手術的疼痛是可接受的,所以病患可於手術當天(例如早上開刀,下午便可離床)或隔天離床,使用助行器行走,醫師建議,病人術後使用2星期助行器,再評估何時脫離助行器獨立行走。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轉換,天氣變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跟著增加,40多歲的范先生,某天晚上因突發性的胸痛並伴隨右下肢無力,被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患者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醫師與病人詳細解釋討論後,立即安排緊急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後病人恢復順利而平安出院。主動脈剝離 死亡率不亞於心肌梗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心臟外科主任游聖彬表示,提到胸痛,一般大眾最熟悉也最害怕被診斷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塞,但同樣會有急性胸痛症狀的主動脈剝離,雖較不為人知,但它的死亡率並不亞於心肌梗塞。好發年紀為40~70歲 男性比例比女性高所謂主動脈剝離,指的是因主動脈血管壁內層的破裂,使得血液流入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的分離,好發年紀為40至70歲,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若血管壁剝離的範圍有到升主動脈,稱為A型,反之則為B型,A型的主動脈剝離若不緊急手術,病人在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快速且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典型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但有些病人會以非典型的症狀如昏倒、中風、四肢麻、無力或疼痛等等不同方式表現,對於上述病人,診斷不容易,因此急診醫師的經驗和判斷就非常重要,對於有懷疑的病人,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診。A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然醫學日益進步,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20%,B型主動脈剝離則以藥物治療觀察為主,除非有其他併發症才考慮手術,現今有覆蓋型主動脈支架,使得手術風險降低許多。                

肺癌難開刀?微創手術可延壽

肺癌難開刀?微創手術可延壽

(優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名65歲女性乳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持續定期追蹤檢查,2年多前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第4期的肺腺癌,如依傳統治療思考,已無法手術,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病灶幾乎不見,今年10月發現病灶又有新變化,後來以胸腔鏡肺段切除手術切除病灶,目前持續追蹤中。標靶藥物配合手術 大大延長存活期間成大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顏亦廷指出,近年來隨著化療藥物進步,特別是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再配合微創式的精準切除腫瘤手術,大大延長肺癌患者存活期間與生活品質,不再受限於化療患者沒機會開刀等傳統思想。顏亦廷醫師表示,對晚期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之肺癌病人,可以小傷口精準切除身上潛在的抗藥性病灶,在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前提下,延長患者存活,他說,在過去被視為無法開刀的肺腺癌病人中,大約有1~2成能夠做微創手術。抽菸、工業金屬汙染 明顯增加罹癌機率台灣地區的肺癌死亡率在40年來增加近12倍,近2年每年都有將近9,000人死於肺癌,在癌症死亡原因中,男性及女性皆名列第1位,超越被視為國病的肝癌,肺癌的成因雖仍不明,但是,抽菸、工業金屬廢氣汙染等,都明顯可增加肺癌的機率。顏亦廷醫師表示,在先進國家因吸菸人口減少,肺癌發生率開始下降,反之,在台灣肺癌發生率則仍逐年上升,除了環境因素之外,也與低劑量電腦斷層發現更多較小腫瘤、早期肺癌有關,尤其是肺腺癌,無論男女皆快速增加,民國98年男性及女性肺腺癌年齡調整發生率,皆達每10萬人口約20人。

天冷防氣喘 5措施要記住!

天冷防氣喘 5措施要記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氣喘患者當心!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的影響,中部以北及東北部氣溫逐漸下降,部分地區低於15℃,中部以北地區空氣品質指標(AQI)超過100,屬對「敏感性族群不良」,氣溫變化或空氣污染等刺激容易誘發氣喘。氣喘患者需注意口、鼻、頸及身體保暖冬天注意保暖及減少刺激物是控制氣喘重要的一環,氣喘患者需注意口、鼻、頸及身體保暖,有氣喘病史者應遵循醫囑並定期回診,國民健康署提供以下控制氣喘5措施,來協助有氣喘病史民眾預防氣喘發生:1) 溫差達7度,保暖要記住/國外研究顯示,若室內室外溫度差異達攝氏7度以上,很容易就誘發氣喘、過敏發作,因此保暖工作不可少,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口罩、小外套或絲巾(圍巾)。2)     運動前暖身,不要太激烈/冬天運動引發氣喘發作的原因是因為在劇烈運動時,吸入大量較冷較乾燥的空氣而造成呼吸道的變化,這並不表示有氣喘的人就完全不適合從事運動,事實上,大部份的氣喘患者都可以正常的從事運動,選擇室內運動較為合宜,務必進行暖身運動。3)     遵醫囑回診、用藥要正確/溫度變化容易造成呼吸道症狀,所以有氣喘病史病人,要遵循醫囑回門診追蹤非常重要,有些氣喘病人雖然看似沒有症狀,其實氣管內仍在發炎,即使表面症狀穩定,仍應追蹤。4)     避免刺激物,菸害齊拒絕/戶外空氣污染依據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達100,即屬對「敏感性族群不良」的狀況,有氣喘病史民眾外出最好戴上口罩,為了預防菸害在冬天發威,國民健康署提醒有吸菸者要戒菸,無吸菸者則需避免二手菸以及三手菸威脅,減少氣喘發生。5)    環境要清潔,遠離過敏原/冬天潮濕陰冷的天氣,常常會造成門窗緊閉,如此會導致室內塵蟎濃度上升,提醒民眾時常打掃居家環境,避免灰塵積聚,每1到2週以55度熱水清洗寢具,防止塵蟎生長,盡量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並用百葉窗或塑膠遮板代替厚重窗簾。

醫訊/失智症的用藥問題

醫訊/失智症的用藥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而言,每日的照顧讓身心筋疲力盡,藥物是目前能夠有效控制失智症的一項因子,但到底藥物對於何種程度的失智症患者作用效果較佳?了解藥物對失智症患者的影響及後遺症,是協助失智患者最重要的議題,此次講座將會由長庚醫院失智症專科醫師徐榮隆,主講「失智症的用藥問題」,此次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失智症的用藥問題時間:1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上午09:00-12:00地點:北市青島西路7號四樓對象:失智症家屬(已確定診斷)洽詢:陳宣喬(02-25988580#26、0800-474580)

補骨、防癌 維生素D做得到

補骨、防癌 維生素D做得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維生素D對健康很重要,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當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可能增加膀胱癌風險,研究學者認為,透過陽光、食物獲得足夠維生素D,或許有助預防膀胱癌,這種預防方式不但價格便宜,且非常安全。維生素D濃度過低 膀胱癌風險上升研究團隊分析7項研究報告,其中有5項研究報告顯示,當維生素D濃度過低,膀胱癌風險就會上升,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在英國所舉行的內分泌醫學會年會。研究作者指出,有些實驗針對膀胱細胞做研究,結果發現,這些細胞一接觸維生素D,就有反應,且變得很活躍,換句話說,維生素D可以刺激免疫反應。維生素D刺激免疫反應 幫助防癌研究首席作者英國華威克大學名譽副教授羅絲瑪莉‧布蘭德表示,當異常細胞轉化為癌症之前,免疫系統若能盡早發現異常細胞,盡快摧毀這些細胞,便能防止癌症產生,而維生素D可以刺激免疫反應,透過這樣的機制,或可幫助防癌,這是這項研究重要之所在。布蘭德認為,研究顯示,維生素D說不定可用來防癌,維生素D很便宜,又很安全,未來運用這種便宜、安全的方式防癌,也許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減少癌症悲劇,這項研究成果很令人振奮。當身體接觸陽光,自然就會產生維生素D,除了曬太陽,像含油脂魚類、蛋黃等食物,也含有維生素D,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維生素D不足與心臟病、心智能力受損、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多種疾病息息相關。想要防癌 就得戒菸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想要預防癌症,最好不要抽菸,所有膀胱癌患者中,約有一半是抽菸引起,建議盡早戒菸,以降低癌症風險,此外,從事橡膠、皮革、印刷、紡織品、塗料工作的人,也要小心工作場所中的有機化學物質,常接觸這類化學物質,可能增加膀胱癌發生機率。美國癌症醫學會也提醒,平常要攝取足夠水分,多吃蔬菜、水果,都對防癌、維持身體健康很有幫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過敏神經內科醫師郭蔭庭,講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30-10:00   篩檢: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醫訊/風濕疾病的疼痛控制

醫訊/風濕疾病的疼痛控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吳建陞,講解「風濕疾病的疼痛控制」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風濕疾病的疼痛控制─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10:00-10:30   篩檢:105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對抗PM2.5 保肺5絕招不可少!

對抗PM2.5 保肺5絕招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寒流將來襲,紫爆拉警報,不僅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會遭受隱形殺手PM2.5的影響,醫師提醒,及早預防PM2.5的侵擾,以免慢性支氣管炎、氣喘、久咳不癒及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在冬天悄悄上身,影響健康。空氣品質差 支氣管炎、氣喘患者增加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一般整合型內科醫師巫慶仁指出,冷氣團來襲、空氣品質不良時,臨床上即可發現慢性支氣管炎、氣喘、久咳不癒、鼻子過敏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有明顯增加趨勢。PM2.5易吸有毒物質 可能造成婦女早產PM2.5是一種小於2.5微米(μm)的微粒,容易吸附重金屬、戴奧辛等有毒物質,當PM2.5經由口、鼻、肺部吸入人體後,不只是呼吸道,凡是經過的途徑,都有可能受到傷害,引起呼吸道疾病、血液過敏反應、免疫反應、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機率增加,還會造成懷孕婦女早產或流產,初生嬰兒低體重及小兒過動。感冒1個月不好 恐為PM2.5害的巫慶仁醫師指出,不只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心血管疾病、小孩、老人及孕婦容易受其影響,所有人都容易受到影響,另外,由於PM2.5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感冒十分相似,本身沒有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及COPD病史,卻出現支氣管發炎、咳嗽、過敏性鼻炎1個月以上未痊癒者,就要懷疑已經受到PM2.5的侵擾。1) 降低空氣中PM2.5濃度/管制工業工廠排放,多騎腳踏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才減少廢氣排放。2) 外出戴口罩/醫療級的口罩優於一般口罩,更能阻擋髒空氣。3) 清除環境髒汙/減少露天焚燒紙錢、種植綠色植物,有助於吸附PM2.5的微粒子,4) 注意運動時段/有空污警報時,盡量減少戶外活動,5) 注意烹煮方式/減少油炸及燒烤的烹煮方式。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以來第一波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年底將至,聖誕節、跨年及元旦連假陸續到來,民眾參加聚會、跨年活動或規劃外出旅遊,應留意個人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發燒、合併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在家休養,留意是否出現流感徵兆,迅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93%患者有慢性病史 89%未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重症通報及住院人數較前一週略降,門急診類流就診病例百分比近期呈上下波動,本流感季(今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205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9成以上為50歲以上成人,其中93%有慢性病史,89%未接種流感疫苗。難呼吸、缺氧、血痰應儘速就醫205例重症個案中有24例死亡個案經審查與流感相關,71%死亡病例感染H3N2,92%病例有慢性病史,83%未接種流疫苗,目前國內檢出的流感病毒以H3N2為主,監測資料顯示98%H3N2病毒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未發現抗藥性病毒株。難呼吸、缺氧、血痰為流感徵兆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2月11日止,接種數已超過581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96%,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如出現難呼吸、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應落實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以避免病毒散播造成疫情發生,另外,若有疑似感冒症狀,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