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睡前喝一杯水 可幫助入眠

睡前喝一杯水 可幫助入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患者做出的「問題行為」,大多是因為「行為、心理症狀」而產生。錢被偷而大吵大鬧、獨自一人外出卻回不了家、無法正常如廁、伸手抓取排泄物、無法整理家裡、陷於憂鬱狀態而失去對未來的希望、吃了不能吃的東西等,這些行為一般稱為問題行為,也是極常見到的症狀。水具有「清醒」及「鎮靜」兩種作用家人很容易因為這些症狀而忙得團團轉、疲於奔命。看到家人的辛苦,罹患失智症的當事人也反過來自我嫌惡。但是心理狀態可以透過喝水而平復。「行為、心理症狀」是因為健忘、理解能力降低等「核心症狀」,而引發失去自信、自尊心受創、加深孤獨感之類的心理狀態。因此,調整心理狀態,預料能得到改善的結果。如同本書前文提及,水具有「清醒」及「鎮靜」兩種作用。或許各位會覺得,這兩項作用分別處於兩個極端,感覺相互矛盾,其實兩者在本質上相同。因為對於顯著的精神症狀,這兩者具有調節作用。舉例來說,精神恍惚、情緒特別低落、憂鬱症狀出現等意識水準降低的時候,慢慢地喝下一杯水,可以得到清醒的作用。相反的,出現強烈憤怒的情緒、焦慮、不安的時候,喝水則可以得到鎮靜的效果。因為喝水能讓我們的心情穩定下來、緩和高亢的情緒。失智症 日夜顛倒的症狀此外,失智症還有一種日夜顛倒的症狀,也就是「白天睡覺、晚上清醒」。這種案例的患者在白天過得昏昏沉沉、安分老實,晚上卻突然做出問題行為。例如,明明是三更半夜,卻開始準備外出,嘴裡囔著「天亮了,該去上班了」;或者以為是用餐時間,忙著尋找冰箱裡的食物;抑或是電視機、收音機的音量開到最大。還有不少患者晚上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孤獨感頓時襲來,於是大聲呼喊家人。家人聞聲問說:「有什麼事?」他卻忘了為什麼要呼喊家人等諸如此類的行徑。因為人們上了年紀就變得淺眠、半夜容易醒來,沒辦法像年輕時候睡得熟,難以在睡眠上得到滿足感。有這種失眠症狀再加上失智症的話,晚上就很容易做出許多問題行為。水促使心理、腦部、身體機能趨於平穩這一類日夜顛倒的行為,一樣可以藉由喝水而獲得改善。因為水具有「入眠作用」。睡覺前喝一杯水,水將成為一項刺激,促使心理、腦部、身體機能趨於平穩,讓人容易迅速進入睡眠狀態。此外,平常養成喝足水分的習慣,白天應該能過得很有活動力,晚上則可以擁有優質的睡眠。(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 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

安定放鬆 吃素順便做胎教!

安定放鬆 吃素順便做胎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快速成長,體重逐漸增加,即使是長年茹素的父母,也難免憂慮素食是否能提供孩子們足夠的營養?只要飲食均衡、不偏食、素食的豐富營養可以因應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所需。少了肉食負擔 不易躁動、更聰明現代的孩子多數是飲食無虞,甚至很多是過胖有礙健康的,容易罹患疾病,有的父母會擔心素食的孩子體型可能會偏瘦,其實只要身體健康成長,不需要過度擔憂。素食的兒童與青少年,不食用富含動物性荷爾蒙的食物,有的人青春期可能會較同齡友伴遲來,但不影響之後的發育,只要營養均衡,孩子的身體不但少了肉食的負擔,不易躁動,也能專注學習頭腦更靈敏聰慧。孩子、孕婦也適合吃素孩子通常都會喜愛小動物,如能提供孩子一個健康素食的成長環境,從小便能從日常飲食習慣中自然而然學習護生,滋養慈悲,進而懂得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對素食的孕婦來說,家人們最期待的就是母子健康平安,但往往不知該如何協助調配飲食,孕婦的營養攝取是「一人吃,兩人補」只要掌握均衡飲食,並參考相關營養專書的建議,擁有各類營養的素食,可以滿足孕婦與胎兒成長所需。素食少油 能避免產後體態改變懷孕期間的胎教尤其重要,有些孕婦會選擇聽音樂、看書、誦經、持咒等方式,而素食也可以說是一種胎教,孕婦可抱持著與眾生結善緣的心茹素,潛心為胎兒祈福,盼能消除障礙、增福增慧,孕婦的心也因此安定放鬆,此時,胎兒不僅從母體攝取養分,更能與母親心連心,可以感受到母親的關愛之心,胎兒受到母親的影響,不但能穩定成長,個性也較體貼乖巧。中國傳統認為婦女生產是對身體的大耗損,需要透過做月子來進補調養,而做月子的傳統常見補品麻油雞,往往最讓素食產婦為難,素食的親友會擔心素食營養不夠提供哺乳所需營養,甚至有些長輩不放心寶寶吃素母乳。其實,經過用心規畫的素月子餐不僅營養美味足以因應哺乳所需,而且少了油膩與高熱量,既能避免產後體態改變,也能讓產婦保持身心的輕鬆愉快。(本文摘自/素食50問/法鼓文化)

甩開肥肉 2件事情要注意!

甩開肥肉 2件事情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如果有同伴一起參加課程,那你就更有動力每天準時去健身房報到。保持運動新鮮感、找同伴相隨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如果運動計畫是跳舞或打網球,你可能壓根不覺得你是要去運動,因為跳舞或打網球太好玩了,實在和運動扯不上什麼關係。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套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假設你是那個靜止物,也就是說,若你緊緊的黏在沙發上,那可能會一直窩在裡面不想起來。相反的,如果和朋友每2天就在晚餐後出去散步1次,這樣的習慣很容易保持。增進健康 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我強調規律運動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常去健身房,那你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很意外吧?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一份麥當勞薯條或一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這有好有壞。好處暫且不提,壞處在於:若有天你受傷必須長時間臥床,血糖或體重就會逐漸回到運動前的水準。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結論是: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出版)

牛奶、咖啡 怎麼喝最健康?

牛奶、咖啡 怎麼喝最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口臭、火氣大的人多是肝膽堵塞,而肝膽會堵塞最常見的兩個原因是用油錯誤和血糖震盪。用油錯誤或用錯方法,膽汁都會變得濃稠,膽汁是肝臟生產、儲存在膽囊裡。如果膽汁濃稠,它就很容易滯留。膽汁味道很難聞,滯留的膽汁味就會從口腔出來,那就是口臭。放屁很臭是因為食物沒有完全分解放屁很臭的人,不是因為大魚大肉,而是因為他們胃酸或胰臟消化酵素不足無法完全分解食物。沒有完全分解完的食物分子就不是營養,而是毒素,它坐在溫暖的消化道裡就開始腐敗,所以臭屁都像死屍的味道。不是只有沒有分解完畢的肉和菜會有這種味道,沒有分解完的奶蛋白和奶糖也會有這種味道,所以有些人喝完奶就會放很臭的屁。如果有這個症狀,一定要修正胃酸或胰臟消化酵素的問題。喝起來濃郁、易結成膜才是好牛奶好的牛奶可以當蛋白質,就像很好的豆漿是可以當蛋白質。但不好的,就不行。要會判斷。好的豆漿和牛奶,主要判斷就是濃稠程度。用湯匙舀,稀稀的就蛋白質少。蛋白質多的飲料,喝下去那個嘴上的白鬍子,應該可以過一會兒就結成一個膜。但是,如果牛奶和豆漿經過人工勾芡,就比較難判斷了。所以,這就要加上用舌頭一起判斷。如果它喝起來有濃郁的大豆味和奶味,再加上它易結成膜,那就是好牛奶和好豆漿。它們才可以算蛋白質。要不然就只能算飲料。牛奶建議喝未經高溫殺菌的生奶豆漿我建議製作原料是非基因改造的大豆去做的,因為基改大豆,多數農藥殘留都很多。而牛奶我最建議喝生奶raw milk,就是沒有經高溫殺菌,把奶裡的消化酵素都殺死的奶。如果買不到這樣的奶,那就不要忘記補充乳糖酶(lactase),幫助奶糖消化,否則奶糖消化不全,放屁很臭,腐敗的奶會大大的影響腸菌平衡,造成消化道發炎。服用刺激物前 建議吃點平衡血糖的食物喝拿鐵比一杯濃濃的咖啡要好多了,因為拿鐵大部份的比例都是奶。但是,它還是有咖啡,也因此還是有咖啡因,還是會震盪血糖,只是效力會比一般純咖啡來得低,所以在喝的時候,還是要搭配食物飲用比較好。如果服用或使用任何刺激物(咖啡、香菸、茶)前,都建議吃能夠平衡血糖的食物,那就是有蛋白質和油脂的東西。如果刺激物量很少,比如喝的是一杯拿鐵,在那之前可能可以只吃一點堅果、橄欖等食物。但是如果刺激物用量很多,比如一杯濃濃的黑咖啡,那建議食用飽和脂肪酸高又有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瘦肉油脂不足 用炸的最容易均衡我常吃炸的食物,用好油炸的食物,增進油脂的攝取量。最適合用澱粉去包然後去炸的食物,多是瘦肉類。瘦肉油脂不足,用炸的,最好吃,也最容易均衡。至於外面用炸的食物,就要看它用的油是什麼。像用鵝油炸的薯條就很棒。若貪嘴,偶爾外食吃鹹酥雞,也比單獨喝珍珠奶茶好。如果攤販已經用錯油,但它的油都不換,你應該一吃就可以聞到很重的油耗味。(本文摘自/28天超便利根治飲食法:食譜+外食小密技,一本搞定/啟動文化)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

手腳不聽使喚 靈魂真的會出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部位如肌肉、肌腱、關節等的位置、動作及施力的資訊,持續受到腦的監測。這些神經活動是自動化且無意識的。這種神經運作叫作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本體感覺偵測自己的身體,透過本體感覺,也會覺得身體屬於自己,不會擁有別人的本體感覺,所以不會誤認他人的身體是自己的。有些科學家稱本體感覺為第6種感覺。其他5種感覺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5種感覺用以偵測外在世界的刺激。腦神經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喪失本體感覺由腦幹負責。腦幹的神經或功能病變可能導致本體感覺的喪失。神經學家(neurologist)薩克斯(Oliver Sacks)曾報告過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也收錄在他的著作《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克莉絲汀娜是個27歲的程式設計師,身體健康,喜歡運動,個性開朗,同時也是個年輕媽媽,育有3個小孩。有一次因腹部疼痛需要進行膽囊移除手術。手術前這位年輕女士雙腳無法站穩、甚至無法感覺到雙腳貼在地面,雙手也無法拿穩任何東西。手術當天,克莉絲汀娜已經無法站立,雙手不聽大腦指揮,自行任意揮動。她的臉部幾乎沒有表情,下顎沒有閉合,說話時臉部肌肉也不在正常位置。她以沒有音調變化的聲音說:「我完全無法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很像身體和心靈分離。」但是克莉絲汀娜可以藉著視覺拿回部分的身體感覺。當她要站立或用手拿東西時,看著雙腳或雙手可以逐漸回復正常。克莉絲汀娜連呼吸都得借助呼吸器。手術當然延期了。本體感覺可以透過視覺取代本體感覺就好比是身體的眼睛,失去本體感覺後,病人就像弄丟了身體,身體也「瞎」了。有些病人會失去平衡感,必須看著自己的身體才有辦法維持平衡。視覺可以協助拿回本體感覺,這似乎表示:由本體感覺建構的身體地圖可以透過視覺來取代。事實上聽覺也扮演類似角色,用來恢復正常的說話和音調變化。當病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沒有放在身體上時,又會重演身體和心靈分離的現象。對克莉絲汀娜而言,她的意識清明,感覺經驗如常人般豐富。她能思考,有感覺經驗和情緒,可是當不借助視覺與聽覺時,她的身體「瞎」了,彷彿靈魂脫離了身體。笛卡兒以邏輯推理論證身體和心靈可以分離,進而主張心靈和身體分屬兩種不同的實體。身體和心靈在某狀態下可以分離克莉絲汀娜的案例似乎也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經驗實例,證明身體和心靈在某個意義下可以分離,即使不是實體上分離,至少是經驗上分離。笛卡兒會如何看待克莉絲汀娜呢? 克莉絲汀娜的自我並沒有受損,她只是覺得不再擁有她的身體。換句話說,克莉絲汀娜失去了身體自我(body-ego),而身體自我的喪失似乎不影響心靈自我(mind-ego)。(本文摘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提高基礎代謝 6重點一定要學

提高基礎代謝 6重點一定要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間歇式缺氧運動的方法:飲食控制的作用在於避免「增加脂肪」,但想減脂,還是得配合一定強度的肌力、耐力訓練,才能增加酵素分解脂肪的效率,提高脂肪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並增加基礎代謝率。間歇式缺氧運動改良自運動員的高原訓練,變得溫和而適合患者及一般人使用,要訣是:1) 以「憋氣的方式」進行肌力強化運動。此處需要注意,是「強度足以增加肌肉量」的運動,不是甩甩手、晃晃頭、抖抖腳這種。2) 需「憋氣運動」到「快沒氣」時才能停下來暫時休息。3) 運動的強度及憋氣的程度必須達到「休息時會喘氣」程度。4) 休息至不喘氣後再進行下一回合。間歇式缺氧 施加壓力但不需過度你不需要過於極端,要的不是「缺氧」,而是「間歇式缺氧」,換句話話,是要你「歇一歇」的。雖然我們確實需要對身體施加一點壓力,來誘發適應性的變化,但不需要過度。■間歇式缺氧運動一:俯臥撐俯臥撐也稱為伏地挺身,是鍛鍊上半身肌肉極佳的運動,特別是能強化胸肌,對腹肌也有幫助。人體的呼氣肌包括肋間肌、大胸肌、腹肌,俯臥撐能強化這些呼吸肌,幫助呼吸能力。依據體能每次增加俯臥撐次數進行間歇式缺氧俯臥撐時,需要「以憋氣的方法」連續做到沒氣時才停止,然後休息,等呼吸恢復平順再進行下一輪,並重複進行10分鐘。可以從任何依據你體能狀況的次數開始,例如3下,慢慢增加到每次憋氣至少10下的俯臥撐,並不斷往上增加。每天至少要完整做2次訓練(共20分鐘),其他時間隨時想到也可以做,回合數可以不限。如果你的體能弱到無法進行俯臥撐(女生可能如此),那代表真的非常需要加強這些呼吸肌肉。你可以先用雙手扶住牆壁,從推牆的方式開始,再慢慢增大傾斜度,例如改撐在桌面上進行(請注意不要滑倒),直到可以在地面上進行標準的俯臥撐。■間歇式缺氧運動二:深蹲深蹲是能同時強化小腿、大腿、臀部肌肉的極佳運動,並能藉由腿部肌肉收縮來改善靜脈血液回流;深蹲也能強化腹肌及橫隔肌,對強化腹式呼吸能力很有幫助。慢慢深蹲可以強化膝蓋深蹲的動作:從立姿開始慢慢下蹲,到大腿與小腿接觸,盡可能蹲到底,然後再慢慢站起來。如果有不平衡或肌力不足的現象,可以扶住桌子或椅子。初期如果一次蹲不到底,可以先蹲一半,但最後要進步到能一蹲到底。許多人擔心深蹲會傷害膝蓋,那是負重式深蹲才會,一般深蹲只要慢慢地蹲下、起立,不但不會傷害膝蓋,反而能強化它,並幫助血液流動以緩解舊傷疼痛。提高基礎代謝6重點同樣要以憋氣的方式來做深蹲,並重複進行10分鐘。每天至少做2輪的間歇式缺氧深蹲,其他原則與俯臥撐相同,必須至少增加到每次憋氣能做10個以上的標準深蹲。這2種動作都能強化循環能力,幫助提高基礎代謝率。所有的動作都不要急,你不是在和誰競賽,請確實做好每一個動作,以強化肌肉。再重複重點:1) 間歇式缺氧運動是一種重量訓練(阻力運動),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阻力愈高愈好,但要注)意安全。2) 間歇式缺氧運動每一回合間的休息是必要且重要的,因為脂肪的燃燒需要氧氣,但呼吸恢復平順後就應立刻進行下一輪,不要停太久。3) 時間不可太長,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4) 缺氧運動具有抑制食欲的效果,如果宵夜時間感到肚子餓,你也可以做一下。5) 如果連續憋氣做20次俯臥撐或深蹲對你已經完全起不到「喘氣」的作用時,可以增加一點負重,或者改練單手俯臥撐或單腿深蹲,請參考《囚徒健身》的步驟。6) 間歇式缺氧運動並不限於俯臥撐及深蹲,可以把它應用在其他的肌力鍛鍊中。飲食搭配缺氧運動 一周內體脂下降相較於各種以「消耗卡路里」或「節食」為理論核心的減重法,間歇式缺氧運動的理論核心在於「提高基礎代謝+抑制食欲」,佐以強化減脂並避免復胖。只要確實遵守飲食控制原則,配合間歇式缺氧運動來強化與呼吸、血液循環有關的肌肉,依運動強度不同,將在一週內看到體脂率下降,並發現自己閉氣的續航力大幅度增強,這是因為身體對氧氣的攝取、循環及儲備能力都在缺氧的刺激下有長足進步,將提高基礎代謝,並改善各種缺氧症狀。(本文摘自/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時報出版)

頭痛不斷 4種「火大」害的!

頭痛不斷 4種「火大」害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今的生活更加富裕充足,然而如果背離了自然規律,生活習慣不好,常通宵熬夜,暴飲暴食,最終導致亞健康人群增多,患頭疼腦熱、發熱上火這種小病也就成了家常便飯。4種原因易上火上火的原因很多,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界邪氣的侵擾,自身情緒波動、飲食不節、壓力過大等都會導致上火。以下深入探討現代人易上火的原因,從中防患於未然。1) 作息不規律惹出的「火」/有人為了工作加班而熬夜,有人為了娛樂而通宵達旦,作息時間不規律,夜晚休息不夠,過度勞累、過度刺激等都會導致上火。平時要有良好的作息規律,按時睡覺,按時早起。2) 甘肥辛辣吃出來的「火」/為了滿足食慾,越來越注重味覺的刺激,吃香的、喝辣的,甘肥辛辣的食物比例增大,牛羊豬肉、火鍋、燒烤、麻辣類美食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常食用這些後體內容易積熱,不容易散發,最終會導致上火。酗酒抽菸、欲望過盛也會引起上火。3) 自然暑熱乾燥帶來的「火」/四季更替、陰陽消長是大自然的規律,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尤其是夏季暑熱、春秋乾燥最容易影響體內的火氣。另外,外邪六淫一旦入侵導致陰陽失衡,體內出現陽亢陰虛的症狀就是上火的開始。4) 苦悶憂鬱壓抑出來的「火」/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浮躁、苦悶、壓抑、抑鬱等不良情緒常常影響著我們。中醫有「久鬱化火」的概念,因此要學會放鬆自己,娛樂自己,多與身邊的人溝通接觸,疏肝解鬱、舒心清神,不要讓自己鬱悶壓抑出火來。(本文摘自/不上火身體就健康/人類智庫出版)

恍神體虛又貧血 多吃菠菜!

恍神體虛又貧血 多吃菠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知道大家心中是否有著「沒問題青菜」。沒問題青菜,顧名思義就是只要吃了它就應該沒問題的青菜。身體虛弱啦,有點晃神啦,或是最近沒吃青菜啦,這種時候,我心裡會有一種「吃了它就沒問題」的青菜,你沒有嗎?譬如,我的朋友把高麗菜當成沒問題青菜。擔心青菜不夠時,就把高麗菜切成絲,加在菜單裡。有人用番茄,也有人用南瓜。頭暈、快要感冒的時候 可多吃菠菜我的「沒問題青菜」是菠菜。只要吃了菠菜,就覺得一切迎刃而解。當然我很明白,青菜不夠、有點頭暈,或是快要感冒的時候,並不是光吃菠菜就能解決。必須均衡攝取肉類、其他青菜和米飯。但是,如果我現在想要吃點什麼,給自己打打氣的話,腦海中浮現的卻不是肉,而是菠菜。〈肉類平常都在吃,不太有SOS感。〉為什麼是菠菜?並不是大力水手的影響。現在雖然極少出現這種事,但十歲左右,我經常發生貧血,坐電車或在路上,突然砰地一聲摔在地上。跟父母說,今天又貧血了……的話,他們總是擔心過度而發起脾氣來:「不是叫你多吃點豬肝和菠菜嗎!」那段時間因為太常昏倒,也去看過醫生。除了吃藥外,醫生還遞了紙條給我:「最好補充點這些東西」上頭寫的還是菠菜和豬肝。那時我討厭豬肝味,所以拚命吃菠菜。暈倒的是我自己,我也想盡力改善,畢竟很丟臉。菠菜有澀味 先汆燙再烹調比較好十幾歲的時期,幾乎所有的青菜我都不吃。菠菜是我少數一點都不討厭的青菜。汆燙好吃,拌黑芝麻也好吃。用奶油炒好吃,用奶油炒過,放進耐熱皿加顆蛋烤一下也好吃。我家經常做菠菜焗烤的料理,這也是我最愛的一道菜。把洋蔥、培根和菠菜炒一炒,用白醬拌勻,撒一點起司放進烤箱烤,十分簡單的料理。沒放通心粉也沒放白飯,現在我也常做這道菜。菠菜有澀味,這一點我直到自己下廚才知道。先汆燙一次再烹調會比較好,但超怕麻煩的我覺得「汆燙一次」太麻煩了。因為反正之後還要煮嘛。所以經常切好就直接下鍋了。炒過之後,澀味也不太明顯了。我曾經失敗過一次,用菠菜和豬肉做豬肉涮涮鍋。那時我也嫌麻煩,菠菜煮都沒煮,切好就直接丟進鍋裡,因為加了柑橘醋,吃到一半之後,也就沒那麼在意澀味了。湯鍋吃完,想著來做雜炊粥吧。於是把白飯放進去慢慢煮。但是竟然煮成帶澀味的粥了。這粥的味道只能說是澀味幾近完美地濃縮其中,沒別的話可形容。就好像用鋁箔紙封住嘴,充滿金屬摩擦的不舒服感覺及青草的苦味。「喔─!」我心想,「喔─,難吃到不行。」我對黃綠色青菜有著盲目的尊敬與信賴。當然,其中也分成我喜愛與討厭的。但是基本上,對所有黃綠色青菜的感覺並非喜愛或討厭,而是徹底的尊敬、信賴。與其說它對身體有好處,我更相信它可以立即解決體內令人煩惱的問題。而其中,菠菜更是拔得頭籌,獲得我最大的尊敬與信賴。不過如果菠菜不是深綠色,而是白或淡綠色的話,是否還能獲得「沒問題青菜」的地位,我可就沒把握了。(本文摘自/今天也謝謝招待了/遠足文化出版)

恢復體力變有神 芳香療法很有效

恢復體力變有神 芳香療法很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聞到食物香噴噴的味道時會感到飢腸轆轆,聞到討厭的臭味時心情會受影響,這是常有的經驗。香味也會像這樣引起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反應都跟自律神經有關。柑橘類的香味會活絡交感神經 讓人變有精神接受香味刺激的器官是在鼻子深處的嗅覺上皮黏膜,接收之後再由嗅神經傳達給腦中稱為嗅球的地方,它能判別香味的資訊。這項資訊同時也會傳給跟情緒關係深厚的大腦邊緣系統(位置就是腦部正中心的外圍),再從那裡傳到下視丘裡的自律神經中樞。據此推測,結果就會引起自律神經的反應。芳香療法(Aromatherapy)就是透過嗅覺把資訊傳給腦和神經中樞,然後產生調節作用的療法,這種療法針對各種不同的香味對自律神經的影響做了詳細的調查。例如,檸檬、葡萄柚等柑橘類的香味會活絡交感神經,讓人變得有精神,如果加強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可以讓身體休息,提升消化能力,對恢復體力可能有幫助。生薑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那麼,最近很受歡迎的生薑又是如何?生薑的香味和薰衣草類似,研究顯示,薰衣草的香味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的作用,促進與胃有關係的迷走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很多國家都用生薑來調味或產生香味。生薑不但可以促進感覺溫暖的感測器(受體)的作用,讓身體感覺到溫熱,同時也會促進感覺寒冷的感測器的功能。再者,有人認為生薑可以抗寒驅冷,其實是錯誤的想法。生薑裡含量很多的薑辣素(gingerol)雖然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但是並沒有暖化身體的作用。能夠暖化身體的成分是薑烯酚(Shogaol),這種物質生薑本身含量很少,但是經過熱處理的「乾薑」裡面含量很多。(本文摘自/活絡副交感神經,調和身體!/天下雜誌)

高血壓血管病變 恐致失明!

高血壓血管病變 恐致失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血壓除了對心臟、腦血管造成影響之外,也會使眼睛產生病變。例如導致眼睛中風,這是因長期高血壓造成血管壁壓力增加,管壁肌肉肥厚增生、纖維化,使得血管壁逐漸硬化,而動靜脈交會處的靜脈,因動脈硬化擠壓而產生相對的靜脈血流阻塞,而視網膜小動脈的硬化程度也會逐漸加重。甚至視網膜小動脈也會出現局部管徑收縮,而形成生理性的動脈血流阻塞。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也會影響視神經、視網膜血流阻塞後,有可能出現微血管壁受損、視網膜出血,造成局部視網膜缺血萎縮而呈現死灰顏色,甚至整個黃斑部水腫、視神經水腫等現象,嚴重者會影響視力。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它不僅會影響大腦,對於高血壓所引發出的血管病變,會延伸出來影響到視神經、視網膜,也會導致類似的神經傷害而造成視力障礙甚至失明。視網膜的血管系統發生問題 以雷射將流血點止血處理高血壓導致身體產生許多可怕合併症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其所造成的血管病變。高血壓最初的病理變化,是使主動脈與其他大、小血管發生動脈硬化性,進而導致腎臟、大腦、心臟的損壞,及視網膜小動脈硬化。然而眼球內部的視網膜是產生視覺的重要部分,而視網膜上千千萬萬的神經細胞,必須依賴視網膜上散佈的血管系統來供給養分以維持正常的運作。因此若是視網膜上的血管系統發生問題,無法正常供給養分,對視力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一般醫師會先以雷射將流血點止血處理。(本文摘自/全家人的眼睛照護小百科/城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