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妹妹」保養術 清水洗就好!

「妹妹」保養術 清水洗就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一般來說,因應寒流來襲,民眾家裡不僅會使用暖氣,就連洗澡水也要開到最熱,這樣一來,肌膚的水分都被環境吸收,洗澡用太熱的水、洗完以後再搭配使用暖氣,皮膚越來越乾,沐浴後仍存在肌膚保水不足造成的乾癢、敏感問題。冬日「妹妹」保養怎麼做,婦產專科醫師不藏私大公開!洗澡水太燙、穿太多都會導致下體搔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表示,洗澡水洗太燙,反而會讓肌膚水分流失得更快。45到65歲的中高齡婦女,因為正值更年期,這個年紀的婦女在停經後皮脂腺會分泌的比較少,最敏感的下體肌膚容易變得乾澀。因此中高齡婦女冬日保養祕訣第一步,不建議使用太燙的水清潔肌膚。另外,中高齡婦女較怕冷,常包得密不透風也會導致私密部位搔癢。此時若為了止癢,持續使用熱水沖洗並用手搓洗私密肌膚,很容易導致敏感的下體紅腫更加嚴重,甚至導致破皮,洗完澡後若為了保暖,再穿上好幾層衣褲,悶熱的衣褲也可能會導致搔癢情形不斷。用清水洗 最適宜的溫度約低於39度近日寒流來襲,一般家庭洗澡水的溫度約落在42度左右,陳麗琴主任表示,中高齡婦女洗澡時,首先要注意溫度的調整,而最適宜清潔下體的溫度為39度以下,最好要比平常洗臉的溫度低、盡量和夏天洗澡的溫度差不多。另外,洗澡時要注意,千萬不要使用沐浴清潔劑,只需用清水仔細沖洗下體部位,洗完澡後也不要使用乳液塗抹於下體部位,只要簡單用毛巾擦乾、盡量穿著通風衣褲。保養不必太複雜,只要簡單幾步驟一樣能維持私密部位清潔。經血量異常、失調 有可能是子宮出問題更年期間,中高齡婦女若出現貧血,要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是元兇!在更年期時,若出現經血量異常、失調情形,很有可能是子宮出了問題,陳麗琴主任表示,臨床上許多患者曾出現過這類情形,有的認為是更年期普遍現象,有的則是害羞不敢就醫。另外有些民眾,因為擔心看了醫師須拿掉子宮,所以一直隱忍不說,直到家人發現患者因為貧血昏倒,就醫後發現患者血色素從13降到3,詢問病徵才找出貧血主因。也有病人出現月經量異常情形,勿以為自己是提早更年期,沒想到竟是子宮肌瘤作怪!中高齡婦女是弱勢地位 常不好意思就醫45到65歲的中高齡婦女,因為荷爾蒙改變,會有熱潮紅、睡不好等情形,嚴重的可能也會出現恐慌症,另外,因為在家庭中,母親實際上要擔當起更大的照顧與保護責任,即便如此,中高齡婦女在社會及家庭中通常還是會被認為是弱勢地位。陳麗琴主任表示,在家中,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衰老往往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夾在中間的母親也該時常關心自己,延誤就醫不只會影響體力,家庭也會因為失去支柱而陷入混亂。私密部位發生病變的機率非常高,只要維持心態活潑,發現異狀時盡速就醫,中高齡婦女維持健康一樣很簡單!

螞蟻式飲食 恐致中樞神經型肥胖!

螞蟻式飲食 恐致中樞神經型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慢性壓力不解除,當心引起暴食,瘦身無望。中樞神經型肥胖者容易藉大吃大喝來紓解壓力,且飲食內容偏向碳水化合物、糖分、油脂含量高的甜食及點心,導致減重破功。建議這類型的肥胖者,應飲食均衡,平均衡吃各類食物,降低想吃甜食的慾望,配合輕度運動,邀請周圍親友一起加入瘦身行列,才能成功減重。 壓力型態不同 引起的生理反應也有不同吳瑞醫師表示,現代人經常面臨壓力,心理影響生理。臨床研究顯示,壓力型態不同,引起的生理反應也有很大不同。人類遭遇立即危險時如火災、天災等緊急狀況,會形成急性壓力(adrenaline),人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epinephrine),使食慾減少,反應速度增加,來面對生命威脅。 至於家庭、工作、課業所形成的慢性壓力,與急性壓力的情況正好相反,會刺激人體釋放大量的可體松(cortisol),想吸收更多能量,使食慾大增,難忍飢餓。由於甜食有安撫情緒的效果,慢性壓力大者往往因此吃下過多以碳水化合物、糖分、油脂製成的食品或點心,導致中樞神經型肥胖。中樞神經型肥胖者 女性多於男性吳瑞醫師表示,在中樞神經型肥胖者,女性多於男性,原因可能是女性職場壓力大於男性,嗜吃甜食比例較高,容易藉由甜食來紓壓,不少粉領上班族女性常喜歡揪團吃下午茶,聊八卦、時尚,藉此紓壓,而男性多依賴菸、酒來緩解壓力。由於久坐的多,運動少,中樞神經型肥胖者脂肪容易囤積在下半身,身材多屬中廣型,胖在大腿、腹部及臀部。戒除甜食的過渡期 可以輕度運動取代甜食來紓壓吳瑞醫師表示,想要成功減重,首先必須逐步戒除對甜食的依賴。除了可透過藥物,幫助抑制食慾,最重要的還是三餐正常吃,均衡攝取蔬果、蛋白質類及澱粉類食物,只要熱量吃夠了,正餐之外的時間就不會想吃甜食。 此外,中樞神經型肥胖的人在嘗試戒除甜食的過渡期間,可以輕度運動取代甜食來紓壓。所謂輕度運動是指從事快走、騎單車等心肺有氧運動,達到有一點喘,能夠說話,但無法唱歌的強度。不建議從事消耗熱量大的激烈運動,這可能帶來食慾旺盛,吃更多的反效果。 輕度運動可二天一次,每次約半小時,就有良好紓壓及減重效果。運動時建議保持心情輕鬆,不要抱著想快速減重的想法來運動,可能產生更多壓力,引起反效果。無論戒除甜食或是輕度運動,周圍親友的支持很重要,肥胖者可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減重,相互打氣,如此減重的行動可維持比較久,成功的機會也比較高。 

不做玻尿酸微整 也能打造水潤肌

不做玻尿酸微整 也能打造水潤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今年冬天時而寒冷時而溫暖,溫差大容易擾亂肌膚的平衡機制,若沒做好保濕工作,肌膚容易缺水乾燥,使皮膚老化產生細紋並且加深皮溝深度,讓人看起來「年長」許多!因此有不少人尋求玻尿酸微整,希望能讓肌膚更加水潤有光澤,以達到減低肌齡的效果,但其實只要選對成分,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養品,不做玻尿酸微整也能輕鬆打造水潤肌!細紋與皮溝深度是怎麼形成的?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皮膚的表皮層主要負責保濕的功能,表皮層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共五層,其中角質層主要負責保水與鎖水的功能,皮膚的角質層若缺水,皮膚就會開始有乾、鬆、垮的老化情形出現。細紋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肌膚長期缺水乾燥所致,如果表皮沒做好保濕,真皮層中的乳突真皮層與網狀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就會快速流失,導致皮溝的深度增加。全方位保濕 才能讓皮膚飽滿亮透、不易老化趙昭明醫師表示要擊退紋路、改善皮溝的方法,就是要做好全方位保濕、修護、保水、保油,做好修護能縮小角質層之間的間隙,使水分與油分不會從內層流失,皮膚就不會乾癟蠟黃,平日保養可擦些保濕化妝水或乳液等保濕類產品,成分可選擇像膠原蛋白、玻尿酸、植物性因子等天然成分,先做好水性的保濕再做油性保濕,像是植物油、礦物油都有滋潤作用,全方位的保濕才能讓皮膚飽滿亮透、不易老化。保濕天然成分-水蓮花複合因子 擊退紋路、改善皮溝如何才能讓原本乾燥的肌膚能吸飽水份,並做好全方位的保濕呢?建議可從保養品成分著手,像是天然植物性因子能溫和保濕柔軟肌膚,例如:水蓮花複合因子能鎖濕補水使肌膚達到最佳的水分平衡,並改善紋路、皮溝,幫助肌膚抵抗乾燥危機,水蓮花精萃能抗氧化並活化肌底,脯胺酸能新生膠原蛋白,撫平細紋增加肌膚彈力,保濕因子透過微小分子導水,深入角質層直達肌底防止肌膚乾燥,讓保濕效果更加倍,並能打開肌膚吸收力加速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擊退紋路、改善皮溝,使肌膚表皮更加平滑,也可透過乳液或乳霜的保養,讓原本乾燥缺水的肌膚能保有水分並增加肌膚彈性。不是只有玻尿酸微整,才能讓肌膚水潤有光澤,藉由後天的保養,不做玻尿酸微整也能輕鬆擁有水潤肌,利用高科技技術製作而成的水蓮花複合因子,親膚性佳,除了可幫助肌膚抵禦外界傷害,也能持續補水維持肌膚潤澤光亮。趙昭明醫師提醒,保養品成分盡量天然單純,過多複雜的成分對皮膚的刺激較大,除了皮膚的保養之外,最重要的是身體的健康,才能讓皮膚有很好的光澤,不要熬夜晚睡,多吃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的抗氧化食物,不抽菸喝酒,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讓皮膚的保養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肌肉痠痛 冰敷熱敷時機報你知

肌肉痠痛 冰敷熱敷時機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健身,但是很常在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的現象,這時是應該要冰敷還是熱敷來緩解痠痛呢?運動醫學科醫師指出,應該要先冰敷,冰敷3天之後,再熱敷,而且冰敷與熱敷時間不宜太長,一次以10分鐘為限。 每週運動3至5天 每次半小時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順堯表示,運動應該要適度,每次運動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就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次運動以半小時為宜,一周3到5天,而且建議不要每天做2、3個小時,這樣才不會受傷。 應該要先冰敷 不要超過10分鐘但是,很多人都很貪心,不但運動時間超時,還可能因為沒有暖身,或是姿勢不正確,進而導致運動傷害,吳順堯醫師指出,若是因為運動後出現肌肉痠痛,應先冰敷,早、中、晚各一次,可以用塑膠袋將冰塊包起來,外面再用毛巾包裹,每次冰敷不要超過10分鐘,並且可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來緩解痠痛。 過了急性發炎期 應該要熱敷吳順堯醫師進一步指出,運動後出現痠痛,通常都在3、5天之後會過了急性發炎期,這時就不宜再冰敷,而是要熱敷,早、中、晚各一次,可以使用暖暖包或是熱敷袋,熱敷的時間也是每次大約10分鐘就可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

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單耳失聰,小心恐致雙耳全聾!56歲的陳姓婦人40年前高燒導致左耳失聰,因害怕醫療負擔一直沒有就醫,原本還能藉由右耳聽力跟外界溝通,最近4個多月右耳開始出現漸進性聽損,雖然曾佩戴助聽器,但因雙耳全聾,助聽器無法發揮效用,之後在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下,成功植入人工電子耳,婦人現在已能重新聽見兒子的聲音。人工電子耳傷口小陳姓婦人右耳出現漸進性聽損,到醫院檢查評估後,確定為重度聽覺機能障礙。雖然曾試著載助聽器但效果不佳,4個多月以來陳女士活在無聲世界,喪失聽覺讓她即使在家也經常受到驚嚇。經詳細檢查與評估後,建議植入人工電子耳,但患者擔心器材費用高恐造成家庭負擔,醫師協同社工人員啟動申請醫院專案補助,順利植入人工電子耳。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何旭爵指出,隨著微創手術進步,人工電子耳至今已相當純熟,以往要開到20公分大的傷口,但現在只要於耳後方開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耳蝸,外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轉為電刺激,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病患便能聽到聲音。語言認知細胞失去記憶、辨識度差何旭爵主任指出,成年人若全聾超過5年以上,即使裝了人工電子耳,但因聽力逐漸被其他的感官知覺取代,使得大腦的語言認知細胞已經失去記憶,就算是聽得到,語言的辨識度也會變得比較差。當聽力出現問題時,就應趕緊找專科醫師檢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段。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20歲身形高瘦的林姓男大生,覺得容易喘、左胸也出現疼痛,但林男以為疼痛感是運動導致因此不以為意未特別就醫,直到本月13日林男開始呼吸困難、頭暈、直冒冷汗及臉色蒼白等症狀,趕緊至就診,醫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安排胸腔鏡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患者已康復返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嚴重會休克衛福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任何外在因素下,氣體自發性從肺中漏出。多發生於高瘦型的年輕男性,病患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張力型氣胸,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提醒民眾別忽視胸痛症狀應盡早就醫,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未來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醫師謝志明表示,氣胸的治療依病況的輕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保守治療與積極治療,保守治療為氧氣給予、胸管引流,但保守治療之復發率較高,而積極治療便是進行手術,此病患電腦斷層的影像上,可判讀出其肺尖部分有明顯的肺氣泡形成,這樣的案例未來復發的機率較高,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因此安排病患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要找出造成氣胸的病灶並將其切除,再加上肋膜粘黏術,期使肋膜腔完全粘黏,降低氣胸復發率。通常手術後,可控制復發率在3%以下,病患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胸、經腋下開胸及胸腔內視鏡手術。近幾年開刀方式大多以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進行肺部病灶切除,較傳統的開刀方法傷口小(約1cm,兩個洞口)而且復原快,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以往南投縣的氣胸手術大多需轉院至中部醫學中心治療,但在自去年起軍醫體系支援南投地區醫療服務後,現相關案例已可直接在南投醫院接受治療,大大增加醫療可近性與便利性。 

自閉早期療育 家長陪玩更重要

自閉早期療育 家長陪玩更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不理人、少回應?要注意恐有自閉傾向!瑞瑞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進入幼兒園就讀後,老師觀察瑞瑞發現,他和同學少有互動,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因此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瑞瑞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及教學輔導資源介入,並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治療。自閉症非教養失當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姿誼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合併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及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 (autism spectrum)」。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自閉特質太強 會限縮向人學習的能力李姿誼醫師表示,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孩子日常表現了解是否有自閉傾向,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在2歲前可能會出現不看人、對其他人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則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家長參與」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中重要的一環。提升大眾理解程度 營造自閉友善環境李姿誼醫師說,當照顧者能理解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並學習合宜的互動及引導的技巧,就能更能持續協助孩子成長,希望藉由提升大眾對自閉特質的理解,營造「自閉友善環境」,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讓這些不同的孩子更有機會能發揮其潛能,擁有充實而自信的人生。

「腸」來亂 個人衛生不馬虎

「腸」來亂 個人衛生不馬虎

(優活健康網者徐平/綜合報導)「腸腸」來亂!腸病毒疫情上升,民眾腸胃要當心!秋冬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即便進入冬季,仍要小心潛伏的腸病毒。近期腹瀉群聚事件頻傳,疾管署呼籲,本週適逢228的4天連假,學校應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民眾也要留意家中幼童個人與飲食衛生,正確洗手要牢記並避免生食生飲。74起陽性腹瀉 84%為諾羅病毒感染據疾管署疫情資料顯示,上週急診腹瀉就診病例百分比,自農曆春節達高點後又上升。上週通報21起腹瀉群聚案件,其中71%發生在校園。今年迄今共發生74起陽性腹瀉,其中84%為諾羅病毒感染、8%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混合感染、1%為輪狀病毒感染、7%為細菌性病原感染。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但目前並無特效藥可治療。諾羅病毒常透過不良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大規模發生。有效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落實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海鮮貝類澈底煮熟再食用。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避免過油、高糖分剛開學、連假後的這段期間容易造成群聚感染,民眾若發現家中幼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疑似症狀應充分休息,建議少量多餐、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傳播的風險。 

臉歪嘴斜?學8招自我防護

臉歪嘴斜?學8招自我防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喝水喝到一半水直接就漏出來了,照鏡子一看才發現原來臉歪一邊,醫生,我是不是中風了?」臉部半邊肌肉突然失去功能,包括歪嘴、喝水會漏、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麻木感覺變遲鈍,這些情形有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症狀,醫師表示,針對顏面神經麻痺提供中醫治療,可改善後遺症、預防再復發。常發生在成年人,糖尿病患、免疫功能異常患者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週邊性神經傷害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每10萬人就有15至30人會發生,通常發生在成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異常患者及孕婦。貝爾氏麻痺發生後,有將近90%的患者會自行痊癒。一般來說週邊顏面神經麻痺在第2到第3週開始恢復,80%左右的病人在3個月內可自行恢復,愈早治療效果愈佳。中醫稱顏面神經麻痺為面癱,曾裕芳醫師表示,中醫針灸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治療有獨到的效果,現代的研究更指出,針灸越早介入治療有助於神經的恢復。85%患者可自然復原 會產生顏面肌肉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發病後6星期,約有85%患者可自然復原,15%患者會出現顏面神經變性退化,直到第3~4個月才恢復功能,但會產生顏面肌肉無力、顏面肌肉收縮、顏面抽搐的後遺症。如果一發病即馬上結合中醫針灸治療,大多數皆可提早痊癒。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可從8種方式來自我照顧:1) 按摩臉部/每日以手輕柔向上按摩臉部數次,可以增加臉部的血液循環,減少麻痺肌肉的僵硬感。2) 臉部運動/皺眉、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臉部肌肉運動,有助防止肌肉萎縮。3) 飲食建議/避免食用堅硬的食物,例如:堅果、花生、瓜子等,並盡量食用黏稠度高的食物,例如濃稠的粥類。4) 保護眼睛:因為眼皮閉合不良,所以要預防眼角膜破損、乾燥、發炎,白天要帶太陽眼鏡,晚上睡覺要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紗布後敷蓋眼睛,以維持濕潤。5) 口腔衛生/進食後馬上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維持口腔清潔。6) 多食水果/水果富含維生素可多吃,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海鮮、麻辣火鍋等。7) 避免吹風/減少冷氣直吹向麻痺的臉側的機會,可帶帽子保護。8) 心情放鬆/避免過度疲勞及情緒緊張。

醫訊/中藥用藥安全宣導

醫訊/中藥用藥安全宣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日食補,許多人會選擇補氣暖身的薑母鴨、藥燉排骨,依照個人口味不同,調味的香料及藥材也會不同,根據往年經驗,許多人可能在吃太補後流鼻血、甚至出現血壓飆高、血糖飆高的情形。除了西藥的用藥安全外,中藥因為可以當作補品,用藥安全較常被忽略,為了瞭解中藥用藥安全對生活的影響及後遺症,本次講座邀請到藥劑科藥師許溫堯,主講「中藥用藥安全宣導」,此次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中藥用藥安全宣導時間:106年3月4日 星期(六) 上午10:00-11: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