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清水洗就好!中高齡「妹妹」保養術

清水洗就好!中高齡「妹妹」保養術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主任 陳麗琴)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你也是怕冷一族嗎?相信很多人都是只要天氣一冷洗澡水就開到最燙,然而這麼做會不會導致私密部位受到傷害呢?一般來說,因應寒流來襲,民眾家裡不僅會使用暖氣,就連洗澡水也要開到最熱,這樣一來,肌膚的水分都被環境吸收,洗澡用太熱的水、洗完以後再搭配使用暖氣,皮膚越來越乾,沐浴後仍存在肌膚保水不足造成的乾癢、敏感問題。冬日「妹妹」保養怎麼做,婦產專科醫師不藏私大公開! 洗澡水太燙、穿太多都會導致下體搔癢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表示,洗澡水洗太燙,反而會讓肌膚水分流失得更快。45到65歲的中高齡婦女,因為正值更年期,這個年紀的婦女在停經後皮脂腺會分泌的比較少,很容易有乾癢、龜裂的皮膚,最敏感的下體肌膚容易變得乾澀。因此中高齡婦女冬日保養祕訣第一步,不建議使用太燙的水清潔肌膚。 另外,中高齡婦女較怕冷,常包得密不透風,穿太多件也會導致私密部位搔癢。此時若為了止癢,持續使用熱水沖洗並用手搓洗私密肌膚,很容易導致敏感的下體紅腫更加嚴重,甚至導致破皮,洗完澡後若為了保暖,再穿上好幾層衣褲,悶熱的衣褲也可能會導致搔癢情形不斷。   (保護私密肌,洗澡不宜使用過熱的水。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用清水洗 最適宜的溫度約低於39度 近日寒流來襲,一般家庭洗澡水的溫度約落在42度左右,陳麗琴主任表示,中高齡婦女洗澡時,首先要注意溫度的調整,而最適宜清潔下體的溫度為39度以下,最好要比平常洗臉的溫度低、盡量和夏天洗澡的溫度差不多。 另外,洗澡時要注意,千萬不要使用沐浴清潔劑,只需用清水仔細沖洗下體部位,洗完澡後也不要使用乳液塗抹於下體部位,只要簡單用毛巾擦乾、盡量穿著通風衣褲。保養不必太複雜,只要簡單幾步驟一樣能維持私密部位清潔。 (不必使用乳液,只要用毛巾擦乾並著通風衣褲即可。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經血量異常、失調 有可能是子宮出問題 更年期間,中高齡婦女若出現貧血,要小心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是元兇!在更年期時,若出現經血量異常、失調情形,很有可能是子宮出了問題,陳麗琴主任表示,臨床上許多患者曾出現過這類情形,有的認為是更年期普遍現象,有的則是害羞不敢就醫。 另外有些民眾,因為擔心看了醫師須拿掉子宮,所以一直隱忍不說,直到家人發現患者因為貧血昏倒,就醫後發現患者血色素從13降到3,詢問病徵才找出貧血主因。也有病人出現月經量異常情形,勿以為自己是提早更年期,沒想到竟是子宮肌瘤!   (許多患者不願就醫,直到貧血暈倒才發現病因。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中高齡婦女是弱勢地位 常不好意思就醫 45到65歲的中高齡婦女,因為荷爾蒙改變,會有熱潮紅、睡不好等情形,嚴重的可能也會出現恐慌症,另外,因為控制膀胱的神經隨著年紀越大會變得越敏感,副交感神經興奮也會導致膀胱收縮、尿道鬆弛,頻尿的情形越來越嚴重,時不時就想上廁所。 另外,因為角色轉換,在家庭中,母親實際上要擔當起更大的照顧與保護責任,即便如此,中高齡婦女在社會及家庭中通常還是會被認為是弱勢地位。步入更年期的婦女經常因為繁忙的家務忘記照顧自己的身體,時常誤認為這些症狀正常而不理會,即使出現更嚴重的婦科症狀也會不好意思就醫。 維持心態活潑 有異狀盡速就醫 陳麗琴主任表示,在家中,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衰老往往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夾在中間的母親也該時常關心自己,延誤就醫不只會影響體力,家庭也會因為失去支柱而陷入混亂。私密部位發生病變的機率非常高,只要維持心態活潑,發現異狀時盡速就醫,中高齡婦女維持健康一樣很簡單!   (步入更年期的婦女,維持身心健康、心情活潑是最好的藥。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寶寶過敏 洗澡要挑時間?

預防寶寶過敏 洗澡要挑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防空汙,難道洗澡也要挑時間?已知室內的二手菸、三手菸、裝潢塗料、線香燃燒、芳香劑產生的揮發性物質會轉變為有害人體的汙染物,且民眾普遍不會在家中配戴口罩,室內空汙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恐達室外的數倍,某些報導指出,只在早上洗澡的人可能容易發生過敏,然而大部分的嬰幼兒每天也都只洗一次澡,過敏機率也會容易提高嗎?室內濕度50度 抽菸的人別抱小孩現代人對於嬰幼兒的清潔分工很細,不僅會消毒奶瓶、被單,就連爸媽要抱孩子以前都要先洗手,加上嬰幼兒出門機率不高,天主教若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文欽表示,事實上嬰幼兒過敏風險與洗澡次數並無太大相關,而成年人若是晚上回到家不洗澡,將一整天在外接觸的汙染帶上床,才容易導致過敏機率提高!新竹馬偕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在家還是不安全!室內有許多隱藏殺手,除了殘留家具、衣物上的三手菸、烹飪油煙、線香、裝潢塗料、寵物巢穴等都藏有致過敏因子,小嬰兒在家如何避免室內環境過敏,除了使用除濕機,將室內濕度維持至50度左右,防止黴菌、塵螨茲生外,因為抽菸者口腔或衣物上可能殘留有害物質,盡量別讓有抽菸習慣的家人抱小孩也是重要的注意事項。免室內薰香、植物記得放室外黃文欽醫師提醒,從室外進入室內時若溫差在7-10度以內,先別急著摘下口罩,休息10分鐘慢慢適應溫差,保護好喉嚨才是第一要務。另外,盡量避免市內薰香,如果一定要用,可將噴霧式芳香劑改用油性凝膠式、裝潢塗料改用天然配方,最重要的是,植物放室外!許多民眾會認為,植物可以淨化空氣,對嬰兒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台灣氣候潮濕,室內放植物需要時常澆水,不只會加重濕氣,還容易招來蚊蟲,空氣品質不見得會變得更好。室外空氣品質低落時出門記得戴口罩,室內空汙的預防一樣也不可少,留意汙染因子,在維護家中空氣品質的同時還可預防寶寶過敏,一舉兩得!

難受孕?搬重物、上夜班害的

難受孕?搬重物、上夜班害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生育能力下降,除了年齡,工作型態也是幫兇。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工作時常搬重物、做重勞力工作,或者做輪班工作,卵子品質會比較差,懷孕機率會下降。職業型態與生育能力息息相關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過去研究顯示,職業因素與生育能力息息相關,多數研究將重點放在工作型態對懷孕時間、懷孕期的影響,很少有研究探討工作因素與生育能力的關係,研究人員以不孕症門診的473名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因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人員分析這些女性卵巢中的小卵泡總數(AFC),這是一項「卵子庫存」指標,另外,研究人員也分析這些女性的「卵泡刺激素」(FSH)濃度、卵巢反應等數據,其中卵泡刺激素會隨年齡老化而逐漸減少。研究人員另詢問她們平常工作需要運用多少體力、工作時數、工作型態、休閒活動等資訊。重勞力、值夜班 都會影響卵子數量研究結果顯示,進行重勞力工作、常搬重物的女性,卵巢中的卵子庫存量較少,接受不孕症治療時,成熟卵子數也較少。對於需要值夜班、輪班的女性工作者,成熟卵子數更比正常工作時段者來得少,特別是晚班、夜班值班人員,所受影響更大,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生理時鐘遭打亂導致這樣的結果。BMI25以上、做粗重工作 卵子數更少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同樣是身體質量指數(BMI)25以上體重過重的女性,進行勞力工作者的成熟卵子數比非勞力工作者更少,在身材纖瘦女性身上,這種差異更大。同年齡相比,一樣也有這種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在接受不孕症治療時,女性成熟卵子數較少,發展成健康胚胎、受孕的機率自然也會下降。職業因素可能對卵子數、卵子品質產生劇烈影響。過去類似研究也發現,大量運動、重勞力工作、常搬重物等,很可能影響卵子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吞嚥難?6大好吞飲食報你知

吞嚥難?6大好吞飲食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到咬不動花生」許多高齡者常有牙口及吞嚥問題,飲食不方便造成營養攝取不足、身材瘦弱,近年來年長者透過養生保健追求健康長壽的觀念越來越普遍,為了不影響老年生活品質,加速身體耗損,選擇食物、均衡營養也是一大學問。營養師表示,銀髮族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適量調整好入口的形式,達到「好吞飲食」,能讓銀髮族攝取營養更簡單!剪小口、剁碎、泥狀 減少湯湯水水家有一老如一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部主任暨臺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陳珮蓉提醒,銀髮族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除了關注牙口的照顧,同時要觀察其吞嚥情況。若家中長者吃飯時容易有嗆咳和吞嚥困難狀況,適當質地調整至軟質、剪小口、剁碎、泥狀、糊化,減少湯湯水水,達到「好吞飲食」的目的,另外,若吞嚥困難症狀嚴重,應及早至醫院進行評估與處理。好吞飲食 盡量打成泥或磨成粉「好吞飲食」的6大分類代替食品,全穀根莖類可利用煮爛的南瓜、山藥泥取代糯米、麻糬、餅乾;豆魚肉蛋類可將各類瘦肉攪成泥,多吃蒸蛋、豆腐;低脂乳品類也可以用優格、奶酪取代牛奶,至於蔬菜類也可將胡蘿蔔、波菜打成泥;水果類則可多吃木瓜、蘋果泥;另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食物則可利用煮軟的花生打成泥、尖果磨成粉加入食材之中。藉由去除粗皮、硬質部改變食物的型態,使其變得滑順、好入口減少長者難吞嚥的問題。除了強調營養均衡外,食材也宜多變化,並注重色、香、味的提升,提供賞心悅目的外觀,藉由視覺及味覺刺激來增加長者食慾,使其能夠攝取足夠營養素減少營養不良的危險性。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

頻尿10年 結石竟大如雞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陳老伯10年來頻尿、解尿困難,這幾年症狀加重,甚至在小便時感到膀胱疼痛還需要跳一跳才能順利解尿。前幾天一早起床無法解尿、膀胱脹痛,檢查發現膀胱已被一顆雞蛋大小的結石塞滿,緊急住院後以順利將膀胱中的大結石夾出,經過休養後已順利排尿出院。小便中斷、膀胱疼痛、攝護腺肥大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嘉駿表示,陳老伯常有小便中斷與膀胱疼痛問題,須要走一走、跳一跳才能解尿順利,在手術中也發現陳老伯有明顯攝護腺肥大情形,推測可能因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尿液滯留導致結石。前列腺肥大、解尿困難易形成膀胱結石蔡嘉駿醫師指出,一般來說,膀胱結石並不常見,多因膀胱出口阻塞、膀胱憩室或神經性膀胱無力,造成尿液滯留而成。臨床上多為前列腺肥大合併嚴重解尿困難的病人,或有異物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較易形成膀胱結石。尿路結石是由於尿液中特定的物質(如草酸鈣、尿酸等)過度飽和,一旦結晶核形成,物質就不停在其周圍沉澱,形成尿路結石,一般停留在膀胱中的小結石能自然排出體外,超過一定體積則會引起排尿困難、反覆膀胱感染及尿液慢性滯留,進而形成更多、更大的結石。體質、細菌、飲食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此外病人的體質、細菌感染、飲食和尿液的酸鹼值也是形成結石的原因之一。故待結石成份確認後,應與醫師討論飲食注意事項或確實解決尿液滯留之因,以預防結石復發。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吳文正院長提到,如果沒有特殊疾病限制飲水量,建議民眾每日攝取至少2000c.c.水份,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勿攝取過多鹽分。有長期留置尿管、反覆泌尿道發炎及排尿障礙者宜定期回診。

易腿痠抽筋?靜脈曲張作怪

易腿痠抽筋?靜脈曲張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長期務農的75歲陳伯伯,近1、2個月以來每天睡覺時腳板都會抽筋,走一小段路就會感到雙腳痠痛,小傷口也容易大量流血。陳伯伯就醫後經醫師檢查才發現,原來自己因為長期務農造成雙腳產生靜脈曲張及併發症,接受雷射閉鎖手術後,陳伯伯的狀況獲得大幅改善,也恢復正常生活。雙腳易痠痛、抽筋次數頻繁、血流不止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靜脈曲張為雙足長期受到壓力,腳上血管會變得較明顯,剛開始不會有任何不適,因此民眾常忽略症狀,時間一久,雙腳外觀可能會佈滿深藍色粗壯血管或是產生雙腳容易痠痛、抽筋次數頻繁、腳上傷口血流不止等併發症時,患者才會想到要求醫。手術治療是唯一可根除的方式長期負重、長時間站立或蹲坐、腹內腫瘤及心臟疾病都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循環不良,對於已經形成之靜脈曲張,藥物治療僅能提供有限成果,手術治療是唯一可根除的方式。過去的傳統手術傷口大,術後有強烈疼痛感,現今微創手術可使用傷口小、疼痛感也降低許多。維持20-30分鐘就需變換姿勢李俊毅醫師提醒,想預防靜脈曲張,平日裡同一個姿勢太久維持20-30分鐘就需變換姿勢,工作上要長時間站立的民眾,除了定時坐下休息之外,好的彈性襪就是最佳的幫手,對於腹內有壓力來源的病友也要記得定期腹腔檢查及治療來減少腹壓,靜脈曲張雖不會造成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也要持續觀察,切勿等到產生併發症時才就醫處理。

起床流目油 竟是角膜破皮!

起床流目油 竟是角膜破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起床反覆「流目油」,竟是角膜破皮!26歲的張先生近2周起床時,總是感到左眼劇痛,強烈的異物感與刺痛總讓他淚流不止,到眼科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個月前,張先生指甲不小心劃傷角膜,產生反覆性角膜上皮糜爛,才會導致患者睡不安穩、一張開眼睛就劇痛。反覆角膜破皮 起床眼睛劇痛台大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謝昀翰表示,張先生的症狀是很典型的反覆性角膜上皮糜爛,簡單說就是「反覆的角膜破皮」,這個疾病常常發生在之前有角膜表皮受傷的病人身上。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在睡夢中或是早上起床時,因為角膜破皮造成眼睛劇烈疼痛。病人時常因為這個症狀不敢入眠,深怕又會痛醒。謝昀翰醫師說明,患者的表皮受傷再生之後,和組織黏結還不緊密,晚上睡覺長久閉眼,眼皮與表皮黏結,因此早起一睜開眼睛,表皮就被撕下一塊,病人眼睛劇痛即是這個原因。點藥、人工淚液、塗藥膏保護謝昀翰醫師指出,改善破皮狀況,除了點藥治療、點人工淚液潤滑之外,也會同時搭配治療型隱形眼鏡的配戴將患眼包起來。避免復發是這類病人最重要的課題。最簡單卻很有效的方法是每天睡前塗眼藥膏,讓眼藥膏於眼皮與角膜表皮之間形成一層潤滑的保護膜,避免起床時又將角膜表皮撕裂。此外,也可以將角膜表皮刮除後,再用準分子雷射削切掉一層薄薄的角膜組織,讓表皮重新生長,這種手術成功機會達8成,是成功率最高的手術方式。預防反覆角膜破皮 可大幅改善生活謝昀翰醫師表示,當病人遇到了這種情形,很容易與上述患者一樣,睡眠品質與生活品質因此大幅下降。若是能夠成功預防角膜破皮的反覆發作,將可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5歲「轉大人」 原來是性早熟

5歲「轉大人」 原來是性早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長注意!發育又早又快,可能是性早熟,一名媽媽發現才5歲的女兒時常抱怨胸部會痛,她也發現女兒的胸部有持續發育的情形。醫師經成長發育評估發現,個案第二性徵及身高發育快速,確認罹患「特發性性早熟」。如未治療預估成年身高僅為149公分,低於遺傳值的155公分,因此於6歲開始進行藥物治療,5年後停藥,患者14歲時身高達158.5公分。7到9成女孩性早熟發生原因不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鄭弼文指出,個案5歲多就醫時,身高118.9公分,骨齡X光顯示骨齡由7歲快速成長到10歲,判斷是中樞神經因不明原因提早被活化,造成腦部一直對身體發出生長訊息的「特發性性早熟」,如不治療,不但長不高,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全發展。孩子青春期發育與荷爾蒙分泌息息相關,發育階段男孩生殖器改變不容易辨識,有些男孩聲音比較粗,以致變聲現象不明顯,家長應多觀察,不要輕忽男孩的轉變。然而臨床上7到9成女孩性早熟發生原因不明,也就是所有檢查包括腦部影像學檢查都正常,則稱為「特發性性早熟」。10點前上床睡足8~9小時、多運動鄭弼文醫師指出,孩子長高主要是因熟睡時,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刺激骨骼上下兩端的生長板,讓骨頭變長,進入青春期後,體內分泌的性荷爾蒙雖然會加速長高,但同時也會加速關閉生長板,只要閉合,孩子就完成長高發育。生長激素在晚上8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10點前上床睡覺,睡足8~9小時,並多運動擔心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而一律不吃有疑慮的食物,反而容易喪失攝取優質營養的機會,鄭弼文醫師提醒,慎選食材讓孩子充足多元的攝取營養,並避免使用塑膠袋或用塑膠製品盛裝熱食熱飲,外食自備餐具等,家長在生活中多加預防,均衡飲食、多運動,避免肥胖,才是健康成長的正確之道。 

預防大腸癌前病變 紅藜有一套

預防大腸癌前病變 紅藜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好有「食」力,根據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最新研究證實,新興養生聖品台灣紅藜具有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的效果!研究指出,帶有大腸癌前期病變的大鼠在餵食台灣紅藜10週後,各項癌前期病變指標出現顯著改變,顯示台灣紅藜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台灣紅藜具有調控氧化反應作用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生李芷薇,針對「台灣紅藜對大腸癌進展之預防效果」進行一項動物實驗,實驗結果發現,攝食台灣紅藜的大腸癌病鼠,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均有顯著改變。結果顯示,台灣紅藜具有調控氧化反應及細胞凋亡/增生的作用,達到預防大鼠大腸癌前期病變。每天適量攝食 有助預防大腸癌病變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表示,細胞的凋亡與增生,是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途徑,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可能因含有高量膳食纖維,加上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影響致癌過程。日常飲食適量攝取紅能預防致癌 施純光副教授強調,大腸癌是和飲食關係最密切的癌症,現代人所處的環境及所攝取的飲食中難免含有潛在致癌物,日常若能適量攝食「台灣紅藜」可能會有預防上的幫助。國內紅藜種植面積最大的農場共同創辦人鄭世政表示,「台灣紅藜」全株可食,營養相當均衡且完整,和其他穀類相較,相同重量的紅藜可萃取到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最多。近來,慈濟科技大學也發現萃取紅藜根莖的生物活性物質,製成人工敷料,將能促進細胞生長,有助傷口恢復,台灣紅藜的應用將日趨擴大。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耗體力,不僅走一小段路就累,到了懷孕後期,也容易有明顯嗜睡傾向,然而孕婦嗜睡竟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輕微的妊娠糖尿病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卻會對母親及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新生兒黃胆及胎死腹中等問題。血壓只有30/20 mmHg 胎兒沒有心跳一名33歲的孕婦在懷孕36週時有輕微感冒,病人顯得嗜睡,起床後也有喘、頭暈等症狀。待產過程中,病人喘的情形加劇,開始意識不清,送至急診室時,病人血壓只有30/20 mmHg,腹中胎兒沒有心跳。抽血檢驗發現病人的血糖值高達753 mg/d,有嚴重的酸中毒情形,血中的酮體也偏高,為典型的糖尿病合併酮酸中毒。發生率約2~7% 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奇美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尚育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某些人因體質因素便會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約2~7%左右,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如果孕婦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的家族史、年齡大於35歲、肥胖或有吸菸者,特別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當確定有妊娠糖尿病後,準媽媽即要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之下做飲食控制。少量多餐,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全穀類、五穀根莖類,水果也要適量,一天分量不宜超過2分(2個拳頭大小);少甜食,配合飯後適當的運動,病人需自我居家測量血糖,目標為空腹血糖小於95mg/dl,三餐飯後一小時血糖值小於140mg/dl,2小時血糖小於120mg/dL。生產完約4到12週 應檢查血糖是否正常李尚育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生產後就會緩解,如果有哺乳,對血糖回復正常會更有幫助,但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之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在生產完後的4到12週進行血糖檢查,並且持續調整作息、注意飲食及規則運動,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