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你會希望痛苦的離去嗎?預約善終就是讓民眾在生前先考慮未來,等到生命走到盡頭時,可以保障自己善終的權力,不因家人的不捨而增加離去的痛苦。此次講座內容,將由帶領民眾一同了解並認識「預約善終」的觀念,為未來做好準備,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 名稱: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宣導時間:106年2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08:30-09:00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洽詢:2786-1288分機1831、6702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你會希望痛苦的離去嗎?預約善終就是讓民眾在生前先考慮未來,等到生命走到盡頭時,可以保障自己善終的權力,不因家人的不捨而增加離去的痛苦。此次講座內容,將由帶領民眾一同了解並認識「預約善終」的觀念,為未來做好準備,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 名稱: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宣導時間:106年2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08:30-09:00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洽詢:2786-1288分機1831、6702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瓜雖然營養豐富,又有保健養生的功效,但在食用時也不是毫無顧忌,還是要遵守部分注意事項。食用地瓜6點注意1) 地瓜不宜生吃/地瓜中的細胞膜如果沒有經過高溫破壞,澱粉會很難消化,容易導致腸胃不適。2) 胃部不適/地瓜中含有「氧化擫」,若吃得太多,容易在腸胃道裡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人出現腹脹、打嗝、胃食道逆流、胃灼熱、排氣等不適感,所以一次建議不要吃太多,或是可配著白菜、蘿蔔一起吃。此外,胃潰瘍以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也不宜食用。3) 避免和柿子同吃/柿子中含有鞣質、果膠,而地瓜中所含的糖分會在胃內發酵,增加胃酸的分泌而與之發生反應,產生沉澱凝聚、硬塊,引起胃柿結石,嚴重的時候甚至會造成腸胃出血或胃潰瘍。4) 不要吃帶有黑斑的地瓜/帶有褐色或黑色斑點的地瓜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汙染。黑斑病菌會排出含有番酮和番薯酮醇的毒素,若將這些毒素吃下肚,恐怕會有中毒的危險。5) 發芽的地瓜依舊可以吃/地瓜跟馬鈴薯不一樣,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擫而無法食用,但地瓜不會,只是吃起來的口感不佳,所以建議還是不要放太久。6) 減肥代餐/地瓜纖維質高,常被當作減肥時的主食。但醫生建議,三餐中的一餐或可以地瓜取代主食,卻不適宜三餐都單吃地瓜。因為地瓜的纖維質含量雖高,糖分的含量也很高,若是食用過多,容易增加變胖的風險。(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提到「做月內」,許多人都會聯想到產後婦女為了養氣補身,會放一個月的長假,除了整天在家與孩子為伍,每天還得吃上一大堆補品,許多年輕產婦受不了,月子沒有做完就自行結束。然而醫師提醒,月子沒作好,一生都困擾,生產完只要堅持一個月,就可以把未來的健康通通補好。雖然得忍受一個月的辛苦,卻能在這段時間內把身體調養到最健康的狀態,因此仍有其必要性。腰酸背痛、大腿痠痛 關節慢性發炎一名42歲的陳姓女患者自然生產過3個小孩,因為產後沒有好好休息,天氣轉換時常出現腰痠背痛、大腿痠痛情況,求診,經由檢查後發現患者骨盆腔後側薦髂關節慢性發炎,建議患者除了平時不要太勞累多休息外,可穿戴護腰輔助支撐力。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王叔昂指出,很多婦女因為莫名的腰背痛前來求診,主要都是因為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分泌一種讓關節周圍韌帶鬆弛的荷爾蒙「弛緩素(relaxin)」,弛緩素主要是幫助母親骨盆腔鬆弛,為將來分娩時胎兒能夠順暢地通過骨盆腔,但也因為弛緩素(relaxin)會造成全身關節、韌帶、結締組織的鬆弛,所以關節出力時容易造成扭傷。產後4至6週 身體應適度休息王叔昂醫師表示,生產後的4至6週,身體應適度休息、避免過度操勞,以及提重物,鬆弛的韌帶才能恢復正常,因此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有其必要性,可以讓產後的身體好好休養,預防往後容易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的症狀。王叔昂醫師特別提醒,產後沒有好好休養,日後出現的症狀只能緩解與改善無法根治,產後婦女應避免過度活動4至6週,讓身體關節進行修復,在醫師確認可以運動後,適度地進行骨盆運動,藉由有意識的收縮骨盆底肌肉,來練習收縮尿道、陰道、肛門周邊的肌肉群,提高肌肉的強度與張力,預防骨盆鬆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6歲的廖先生,數月前因糖尿病導致雙眼看不清的情況,右眼更仿佛在霧霾裡,求診後卻被告知右眼恐怕再也看不見,後來經眼科檢查,確診為雙眼「增值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右眼「早期玻璃體出血」。透過多次「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效果良好視力也逐漸恢復。雙眼出現看物模糊、勢力波動明顯患者主訴雙眼看物出現模糊症狀,視力波動明顯,由於患者有腎臟功能不佳不適合開刀,因此利用「新式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抑制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增生,同時配合藥物使用促進玻璃體的出血吸收,使視力能改善。視網膜缺氧 異常新生血管恐致玻璃體出血豐原醫院眼科主任呂姿瑢表示,這名患者主要是因玻璃體出血,造成右眼看不清,視力波動,有時如現霧霾、有時只見五指、有時只剩下看見手搖晃殘影。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穩定容易併發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受損,以致視網膜缺氧及出現異常新生血管,異常新生血管而就是導致玻璃體出血的罪魁禍首。不要因為不瞭解病情而耽誤治療機會患者經過治療時機仍在控制關鍵期,經過多次「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視力恢復、就連閱讀12級字體大小報章雜誌也沒問題,恢復視力的廖先生表示,想呼籲糖尿病友,定期接受眼睛的檢查,儘早發現視網膜病變,並給予適當的治療,把握維持正常視力的先機。千萬不要因不瞭解病情的嚴重性而遲疑,耽誤了大好的治療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糖高油脂的飲食習慣,導致現代女性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比例越來越高!一名33歲的已婚婦女月經長期不規則,結婚3年一直都沒懷孕,經超音波及輸卵管攝影發現,病患是一個多囊性卵巢的患者且兩側輸卵管阻塞、骨盆腔也有沾黏現象。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將骨盆腔沾黏的部分分離、打通輸卵管,並在卵巢打了多個細小孔後,如同為卵子打開多個窗口,讓卵巢可以正常排卵,患者術後一個月已順利懷孕。排卵障礙的不孕症 80%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謝昌興表示,根據統計,在有排卵障礙的不孕症婦女中,高達80%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此類患者因卵巢皮質較厚,使卵子無法排出進入輸卵管,就無卵可受精,如果再加上輸卵管阻塞,想要自然懷孕更是難上加難。在兩側卵巢各打約8~10個細孔 讓卵子排出經腹腔鏡手術,將沾黏的輸卵管、卵巢及子宮分離開來,並打通輸卵管,創造暢通的受孕通道,但卵巢的皮質仍然太厚,無法排出卵子也就無法懷孕,因此在兩側卵巢各打約8~10個細孔,讓正常的卵子可以循孔排出,順利進入輸卵管受精,再由輸卵管移入子宮內膜著床。症狀有亂經、肥胖、體毛多謝昌興主任強調,多囊性卵巢症侯群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及子宮內膜增生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罹病的原因可能與家族遺傳及飲食習慣有關,主要的症狀除了月經不規則,患者有可能出現肥胖,男性荷爾蒙過多而出現體毛多、長鬍子的情形,在頸部皮膚有色素沉澱,以及頭髮較稀疏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有家族糖尿病史、月經不規則、甚至體型比較肥胖的女性應該及早接受檢查及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李先生擔任公司主管,外食機會多,常應酬吃宵夜,近日因為感冒到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做了成人預防保健,竟發現李先生血壓、三酸甘油酯指數都超標,腰圍也超過90公分,李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服用藥物、注意飲食、規律運動,健康慢慢恢復。衛生署邀請40歲的民眾一同進行預防健保服務,為新的一年打好基底。預防保健服務 6大健康問題一次清理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全國共有181萬以上接受服務的民眾,高血壓比率占為20.2%、高血糖8.9%、高血脂28%。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目前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括了健康行為調查、身體檢查、抽血檢查、驗尿、健康諮詢等,可有效對國人常見的進行評估,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養成健康行為與生活型態,減少生病,國民健康署分享6項健康小撇步:1) 定期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全國6000多家醫療院所接受服務。2) 掌握三高/有三高的民眾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應該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期服藥控制及定期回診追蹤,建議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糖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3) 健康飲食/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儘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烹調食物時運用食材的天然風味,減少鹽(鈉)、調味料的添加。4) 規律運動/維持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如快走、跳舞、家務等),對身體健康益處多。5) 主動戒菸/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戒菸5年後中風機率甚至可降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6) 節制飲酒/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對飲酒的建議,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drinks/day),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空汙就不出門,整天在室內也可能會影響健康及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物產生,空氣污染為現今重要的議題,每天出門先查詢空汙指標已變為例行公事,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昨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增強,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指標「橘色」提醒,敏感族群早上出門要多注意個人衛生安全。如果因為空屋而選擇不出門,也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品質維護,才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定期檢測二氧化碳濃度 有效預防空氣差問題南投醫院環保專責人員劉婉甄表示,每人每天約有8至9成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中,室內空氣品質的好壞,對人體健康及工作效率影響甚鉅,加強室內空氣品質的維護、減少污染來源刻不容緩。醫院可以定期自主檢測院區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針對巡檢不良的地點,有效預防並解決室內空氣品質問題,提供民眾更健康、更舒適的醫療環境。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減少出門次數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PM2.5顆粒超細小的特性,可侵入人體肺泡造成全身性的危害,當PM2.5進入人體後在肺部吸收,容易形成慢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是支氣管纖維化等症狀,使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加劇,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醫師提醒,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慢性肺阻塞疾病)之患者在空氣汙染嚴重時,應減少出門次數,在室內也要做好空氣品質管理,以保護呼吸道及肺部遭受侵害。出外戴口罩 注意健康維護洪弘昌院長表示,建議民眾養成隨手查詢空氣品質指標(AQI)的習慣,當空氣品質不佳時減少戶外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體質敏感以及免疫力較差的病患應注意健康維護,若感到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加劇時,需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友病病友因先天性凝血因子不足而造成凝血異常,傷口容易血流不止,故病友經常拒絕或被家人限制戶外活動。而棒球運動中,因免不了遇上滑壘、觸身球,以及可能的碰撞,對於病友來說屬於危險性較高的運動,因此多數病友與棒球活動存有距離感。累積負面情緒就應適度排解身形高碩的統一獅黃金投手羅錦龍分享,他曾因右肩肩盂唇裂開和二頭肌鍵斷裂開刀,開刀是球員最大風險,考驗治療成效及球員恢復能力。羅錦龍提醒血友,在疾病治療或者追夢過程中,累積負面情緒就應適度排解,也要鼓勵病友正向面對生命中的挫折。 前陣子因傷痛頻繁復健又重執統一獅強棒的潘武雄坦言,復健不能上場的那段經驗讓他學到比賽前須做好暖身及防護,勉勵病友以更樂觀、開放的心態,無懼的肯定自我。整合門診可獲得個人化治療高雄榮民總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余明生表示,血友病雖然是先天性遺傳疾病,但在目前醫療進步之下,已可藉由預防性治療幫助病友擁有與正常人一般的生活品質。為了方便血友們就醫,醫院提供整合式全方位的醫療服務,病友只要進到血友病整合門診,便能得到各科室的專業醫療資源,達到省時、便利且能獲得「個人化治療」的完善照護。運動可以鍛鍊肌耐力、增強心理余明生醫師指出,血友病會讓人身體和心理都比較脆弱,運動可以鍛鍊肌耐力,棒球營隊更可以讓病友在投入團隊合作的互相陪伴下,更加開朗,統一獅的「熱血紅不讓 血友人生fun」棒球體驗營,希望破除大眾和家屬對於血友病患需要封閉保護、處處受限的刻板印象,鼓勵病友勇敢發掘自己的興趣並深耕,擁抱更開闊的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1月21日晚間從3樓樓梯不慎摔落2樓,造成腦部大量出血,1月23日驚傳過世。高齡者跌倒時有所聞,每年約有1/3的65歲以上居家老人發生跌倒的意外傷害事故。 掌握老人跌倒原因 可知相應措施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指出,在因跌倒而住院的老年人口群中,其內在個體老化原因佔45%,居家環境原因則佔39%,原因不明者則為16%,因此,掌握老年人跌倒的病因,更可暸解其相應防治疾病的措施。 年齡增長 肌力大不如前步入老年期,絕大多數中老人的肌力大不如前。譚健民主任表示,25歲開始肌力以每10年4%的速度遞減;而50歲以後,則以每10年10%的速度遞減。所以,在30~80歲之間,上下肢及背部肌力的減退程度可達60%,因此,在年齡增長後,感到舉步維艱、腳抬不高、步態緩慢及不穩,而容易發生跌倒。 腦部小動脈病變也會影響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受到年齡增長的影響,亦與本身潛在病變有關,譚健民主任指出,其中較為常見的包括有神經系統疾病如腦部小動脈病變所造成的隱性腔隙性腦梗塞、老年失智症、巴金森氏病、腦中風、正常壓力腦積水、慢性硬腦膜血腫、小腦性共濟失調、脊髓疾病、大腦白質病變、額葉萎縮以及周圍神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存在,甚至精神狀況如憂鬱症,及其它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性骨關節病以及重症肌無力,亦需要列入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中。 家具擺設不當容易絆倒譚健民主任強調,老年人對於環境因素的改變,不如中青年人能作出及時、適時及足夠的快速反應。因此,居家環境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常見的環境危險因素如家中傢俱擺設不當,行進中被途中物體(如孫兒的玩具、繩索、電線)絆倒、地面過滑的衛浴設施、光線晦暗或刺眼燈光、床鋪過高或過低、坐椅過軟或過低等,都會使老年人在不便環境行進中,被絆倒而發生跌倒意外。 跌倒引發後遺症及併發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跌倒引起軀體的損傷率為10%,其中重度軟組織損傷佔5%,其中包括有大關節積血、脫臼、扭傷以及血腫;骨折則佔5%,主要是髖骨、股骨、肱骨、腕骨、肋骨、頸骨及撓骨遠端骨折,甚至遲發性硬腦膜下血腫。 譚健民主任說,絕大部份的老年人都存有骨質疏鬆症,一旦跌倒則必然會容易發生骨折,其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上升。老年人跌倒病死率較無跌倒的老年人高出5倍之多,亦有研究指出跌倒後一小時仍不能站起來者,其病死率還會再高出一倍以上。 擔心再跌倒的無形恐懼成惡性循環「跌倒」是臺灣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譚健民主任表示,單純的跌倒不僅導致老年人肢體傷害所帶來行動不便的不良後果,而爾後擔心再次跌倒的無形恐懼,更會影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自信及心理障礙,倘若又自我受限活動或被照護者約束行動,不僅加速老年人本身失能,更間接增加家庭及社會成本的負擔,因此,老年人跌倒的認知及其預防,已成為基層臨床醫師在老年人病患的照料中,一項必需要額外特別重視的臨床課題。 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掃描檢查的重要性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要能事先早期預警老年人口群為何較其他年齡層容易發生跌倒的風險及事故,才是大家必須共同早期認知的問題。因此,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群中,一旦在家中發生過兩次以上的跌倒事故,一定要先排除是否存有頸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症,而此時早期的「頸動脈超音波掃描篩檢」也就顯得更重要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冷冷的冬天,讓老人家能夠喝碗熱熱的養生穀粉,真的是暖到心坎裡了!於傳善獎臉書【你留言、我來買~育成基金會養生穀粉】貼文中,留下您對【育成基金會】身心障礙天使們的鼓勵,每則留言,震旦集團就會幫您採購一罐穀粉轉贈給老人送餐服務機構!除了平常午餐,我們希望長輩晚上、假日也能有替代餐可以讓長輩不要餓肚子,我們必須提前為長輩準備好放假的物資和替代餐,目前有800多位長輩都需要你的幫助。只要1則留言,震旦集團就會幫您採購1罐由天使們包裝的養生穀粉轉贈給老人送餐服務機構喔!(留言中有Tag好友算2罐)一個動作,兩份愛心,將善持續地傳遞出去 活動詳情請上 https://goo.gl/xsLFkZ名稱:【你留言,我來買】養生穀粉轉贈老人機構時間:106年2月15至28日 地點:【傳善獎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preadconscience洽詢:(02) 828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