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

忽略身體訊號 優秀的人易感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感冒的人和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再說的嚴格一點,這些人都是「身體較弱的人」,不過,請不要誤解,這絕對不是「目視」的問題,例如,我們常聽人家說:「那個人身材瘦弱,健康狀況真令人擔心。」但這樣的人未必有病在身,反到是肌肉結實,工作勤快的人,突然病倒的例子屢見不鮮。也可斷言,「愈優秀、勤快的人」可能愈容易生病。機能下降時 容易忽略身體給的訊號感冒或生病之前通常會有負面訊號,也就是身體正常機能症在下降,其實,我們身體狀況部家並非出現在「身體衰弱的時候」,而是發生於「身體機能下降時」。是否能活用身體原本具備的機能,攸關著身體是否健康。但是我們通常不會意識到,即使在機能下降時,也容易忽視身體所給的訊號。若不能確實查覺這些警示,原本不會演變成疾病的症狀,也會因輕忽而釀成疾病,實際上,許多人就因此輕蔑了免疫的重要,近年來,全心全力工作的上班族,突然病倒的例子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一般人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注意身體的「負面訊號」。過度熱衷某件事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現在,有限的人力常被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大的工作成果,在這種狀態下,的確很難查覺身體發出的訊息,即使發現,也沒有時間處理,結果就拋在腦後。健康的人會生病,不單是因為忽略了負面訊號,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生活使得機能漸漸下降。我認為破壞現代人健康的最大原因,在於「過度○○」的偏差生活型態,過度熱衷於某件事情的人,就要試著做相反的事情,「工作過度」的人就必須多休息,「太努力」的人也必須放鬆,相反的,休息過多的人則應增加工作或活動量。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平衡健康法也是一樣。「攝取○○能使身體健康!」「按摩○○就能恢復活力!」相信有少讀者都嘗試過這些健康法。但是,這些大多只是「針對症狀」來解決,對這些健康法若「勞力過度」,反而會破壞身體的均衡,甚至有害健康。過去自然平衡的身體,很多人卻偏向加強某一部分,導致「身體平衡」被破壞,使原本可正常運作的各種機能下降,進而引發感冒、疾病和不健康。因此,「最適當的均衡=中庸」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內臟惡化 其他器官負擔增加前面所敘述的,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老生常談的事,因為所謂「中庸」,常讓人以為是位於最沒風險的正中央,就像個平庸無趣的人。但是,若有某一個內臟惡化,其他器官的負擔就會增加,以彌補惡化器官的機能,促使所有內臟的機能跟著下降。因為我們的身體、心臟、肺、肝臟等各器官並非獨立運作的。就像血液循環全身,要維持身體的健康,是所有器官互相關聯才能成立,身體的機能要保持均衡,才能維持原本的「最佳健康狀態」。身體的優點就是隨時能使身體恢復活力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當機能下降時,能夠防止進一步衰退並使他恢復原狀,而且,在機能恢復正常狀態之後,還能進一步強化,也就是說,我們隨時都能使弱化的身體恢復活力,比別人更健康。過度勞動之後就要休息,過度努力之後就應放鬆,這是極為簡單的事,希望大家在感覺身體偏向某一方時,就近可能做與其「相反的事」以取得平衡,若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是忙碌、辛勞的人,也能獲得比現在更健康的身體。(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醫訊/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孫文蕙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2月23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享受運動 帶給心靈快樂

享受運動 帶給心靈快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不只提升人品,也能使我們愉悅。就如亞里斯多德所說,做個好人這件事本身就能給人滿足感,各種體育競賽的過程還能給人多微妙的快樂感受。色諾芬所謂「肉體力與美的完美狀態」,也就是指運動能讓人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個體,因而獲得快樂。運動帶來的快樂 都來自身體與心智間的交互作用運動時的心理狀態也能使人快樂。無論是簡單散個步或是挑戰登山,都能帶給運動者心理上的報償,比方說,散步可以啟發遐想,登山則使人更認識自我。這些運動帶來的快樂都來自身體與心智間的交互作用。如果一輩子都得不斷運動,樂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一來,就算在比賽中輸掉、沒有達成目標、覺得自己不夠壯、心肺功能沒有提升,還是可以盡情享受運動的過程。只要記住運動帶給心靈的快樂舉例來說,我們就算不能像瑜伽大師一樣把身體盤成一個麻花結,還是可以體會到做瑜伽時伸展身體及冥想帶來的至福感受;就算每次都挨一記拳被打中鼻子,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練空手道那種混雜痛苦與自由的快感。只要記住運動帶給心靈的快樂,我們就更願意走進健身房,穿上壓縮褲、運動鞋、空手道服,或其他各種運動服。敞開胸懷接受自己的全貌 享受與這樣的自己相處所以,我主張「聰明的運動」,不是指一定要去鑽研保健食品功效或是買下最新型血壓計,但更不是要各位效法查德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蠢蛋。我希望運動者擺脫心物二元論的刻板印象,從每一次踏步、推舉、揮拳、拉伸、踢腿之中獲取更多成果,而且一直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即使自己日漸老化、心肺功能日漸衰退也不改初衷。聰明的運動就是奉獻全身心,趁著能動時敞開胸懷接受自己的全貌,並享受與這樣的自己相處。我秉持這樣的精神寫這本書,不是要教大家如何運動,書中不會分享什麼做出正確甩壺鈴動作的訣竅或是慢跑時腳踝的正確姿勢。這本書會介紹人如何透過運動的過程讓心智有所收穫、品德有所提升,讓我們在揮汗使勁的同時,心靈也能獲得成長-運動心態正確就行。(本文摘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時報文化)

散步放鬆大腦 促進冥想思考

散步放鬆大腦 促進冥想思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散步對達爾文來說這麼重要?他確實和其他維多利亞時期的人一樣,深信「走路有益健康」,但原因不只如此。也不是因為他是個失敗的父親,無法忍受待在家裡-正好相反,他是個溫和爽朗好相處的爸爸。熱愛親近自然也並非主要原因,雖然他確實一直偏愛大自然,看看他多麼鄙視倫敦就知道了:「又髒又煙霧瀰瀰漫,人住在那裡根本會損失生命中大部分的樂趣。」當然,散步也不是光為了躲起來吸他每天都要吸的鼻煙。(他曾經對朋友植物學家約瑟夫.道頓.胡克﹝J.D. Hooker﹞抱怨過,沒有鼻煙他就變得「昏昏欲睡,又笨拙又憂鬱」。)散步是一種反思運動 可說是移動式的冥想達爾文的散步是一種反思運動-可說是移動式的冥想。散步幫助他完成科學工作,滿足他旺盛的好奇心。他說話直白的兒子形容,散步對達爾文來說,就是「重度思考」時間。法蘭西斯用這個詞,很容易使人產生蹣跚沉重的印象,但達爾文自己說他散步時帶著「悠哉的心情」,聽起來比較能激發創造力。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運動可以促進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是因為運動能讓人讀更多書,而是因為運動能使心智稍微放鬆,沉澱下來思索已知事實和理據。散步時腦的運動區和感覺區活躍起來 研究者形容這種狀態是「暫時性額葉功能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理解概念和規則,這個區域會暫時減少運轉,同時大腦的運動區和感覺區則活躍起來-這就是所謂「散步者的遐想」狀態。此時人忙著擺動手臂、踏出步伐,心智中原本壁壘分明的界線暫時消失,原本被區隔開來的概念和印象就可以自由融合-身兼神經心理學家和小說家的凱莉.萊德(Kylie Ladd)形容這是「新穎而未經篩選的思想和念頭自由流動」。這正是開創新理論的科學家最需要的,有這樣的靈感,他才能從生物物種持續不斷、看似漫無目的的型態轉變中,歸納發展出一套全新的理論。(本文摘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運動鍛鍊你的思考力/時報文化)

預防眼睛病變 護眼保養很重要!

預防眼睛病變 護眼保養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是眼睛病變的高危險群嗎?對於某些特殊職業者,眼睛發生病變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大,例如運動員、長年滑雪、電焊使用者等,這些族群對於光害的接觸時間長,眼睛產生病變的機率較一般人來得高。尤其電焊使用者,長時間使用後出現的電焊眼症狀,就是指眼部受電焊、紫外線燈及高級電源照射後,引起角膜和結膜淺層炎症的一種反應,症狀通常會出現雙眼紅腫、有異物感、疼痛劇烈並伴有畏光、流淚和眼睛痙攣。不過這類型的人,發病都好發於使用後的10~12小時後,才會有眼痛、刺痛感。此外,若是你的工作型態需要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者,眼睛較容易乾澀,這時若是配戴長戴型隱形眼鏡,應該選擇含水量低、含氧量高的鏡片較為適合,並且盡量一天控制在8小時內、選擇日拋型隱形眼鏡者,則一天使用6小時內就應停止配戴。營養不均也會導致視力減弱現在雖然食物供應不匱乏,但是眼睛所需要的營養素非常多,除了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之外,對眼睛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葉黃素,每天需要攝取至少30毫克。目前研究以葉黃素對眼睛最有幫助,另外像類胡蘿蔔素、山桑子、藍莓、枸杞、 決明子、維生素C、E等,對護眼養眼都有益處。而這些成分主要影響兩眼的生理循環系統,一是活化視神經元,健全視力功能,二是穩定眼內房水循環,達成眼球內組織透明清晰。視物一小時至少休息十五分鐘但現代人3C產品使用過度,所需要的攝取量可以適度再增加補充,可以有效舒緩眼睛疲勞、不適或預防病變。更重要的是,平常生活飲食內容及食材要更多元化,才能增加多種營養素來源。另外,在減少藍光侵害的部分,降低長時間盯著螢幕的習慣。視物一小時至少休息十五分鐘,也可購買可以過濾藍光的眼鏡,阻止平日藍光的侵害。要注意的是,這裡指的藍光不一定是指純藍色的光,而是與藍光有同樣波長的色光,如紫光、紅光也可能有近似的波長,因此,平日就養成保護眼睛的正確習慣,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以下簡單介紹對眼睛有益的營養素成分,提供大家參考:維生素A:維生素A是眼睛視網膜感光細胞中,視覺循環的最重要成分,缺乏的話會導致眼睛夜間視線模糊(或夜盲症產生)。對於光線會較敏感、眼睛容易疲勞,同時也會造成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等問題。此外,也比較容易感染眼瞼炎、角結膜炎等問題。(本文摘自/全家人的眼睛照護小百科/城邦文化)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

中醫針灸 自閉症、腦麻也可治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針灸療法傳承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利用一根小小的針治療各種疑難雜症,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說明,針灸是一種物理治療,包含針和灸兩大部分,針刺治療的原理是將針刺到人體特定部位,透過神經或內分泌系統的傳導來改變人體生理或病理,調整人體的內部平衡。灸則是運用溫熱療法,對於中醫俗稱的寒性體質或病症都能達到治療或預防的作用。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針灸治療範圍廣,心理問題也能透過針灸得以改善,孫茂峰醫師表示,「心理」中醫把它稱為「神」,意旨是心裡的活動或是腦部高級中樞的一個功能,心理問題像是精神病態、情緒憂鬱等問題就稱為「失神」,指的就是高級意識中樞或是行為失去了常態,中醫將腦部的活動都歸在心,心是五臟六腑的一環,當心失衡的時候就會產生病態,心理問題的治療基本就是在調節平衡。常見的心理疾病像是自閉症是因為腦部的高級中樞出現三大方面出現障礙:人際關係、語言溝通、認知功能,主要還是表現在「神」的方面,治療方法主要是用頭皮針,將針刺在頭皮上,在頭皮上做一些刺激,透過頭皮的反射去刺激腦部特定的組織,在認知思維的區域,把不足的部分能提升,進而達到改善的目的。腦性麻痺應採取綜合治療 復健搭配針灸與推拿按摩腦性麻痺也可透過針灸進行治療,腦性麻痺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生時因為早產腦部發育未成熟、生產過程不順利導致腦部缺氧受傷或是出生後腦部受到傷害,以致腦部出現問題,腦性麻痺一定伴有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還可能併有智能、聽力、視力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運動區一旦損傷,就會造成肢體運動功能的障礙,古代治療方式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服藥,腦性麻痺應是要採取綜合治療,除了西醫的復健以外,搭配中醫針灸與推拿按摩,更可加強療效,針灸的治療腦性麻痺的原理主要是用頭皮針,透過頭皮上特定部位的刺激並反射到腦組織,讓腦組織的分化跟代償可以更好。針灸前不要空腹 空腹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孫茂峰醫師表示,一般的針灸,尤其是所謂的針刺還是有些許的危險性,雖然比例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因此務必要特別小心注意,在針灸之前不要空腹,因為空腹的時候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暈針的現象,暈針是較為常見的狀況,有些第一次扎針的病人可能是由於心情緊張害怕、前一晚沒睡好,或是因為空腹血流不夠,在扎針的時候血管收縮,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收縮就會導致暈眩甚至是昏倒,暈針只需把針拿掉並躺下來休息2~3分鐘就可恢復。另外也可能會血腫由於人體內有很多小血管且位置較難掌握,若是扎在小血管就會產生瘀青,病人要注意的是針灸治療過程應保持心情輕鬆,另外,因為針灸常常是需要留針,應好好躺著休息,避免亂動而動到原本的位置或是到更深的位置, 前一晚不要熬夜或酒醉,避免造成神經不必要的反應。

用嘴呼吸半年 聽力障礙害的

用嘴呼吸半年 聽力障礙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半年來出現鼻塞、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的問題,成績直直落,因此老師懷疑可能是聽力問題,就診後父母表示黃小弟平常都用嘴巴呼吸,醫師確診為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聽力障礙的「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黃小弟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術後黃小弟恢復正常聽力,學習狀況也逐漸好轉。 因為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嘴巴呼吸花蓮慈院副院長、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表示,一般老師講課的音量約60分貝。黃小弟因中耳積水導致聲音無法傳入,透過聽力檢查,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聽到的授課內容不僅小聲,且不清晰,導致學習障礙。積液性中耳炎若不治療,可能演變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若是成人發生單側的積液性中耳炎,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6到7成中耳積水的病人,能透過藥物治療痊癒,在內科治療仍無明顯改善後,就要考慮手術治療。難集中注意、學習力降低 恐為聽力問題腺樣體位於鼻咽部與耳咽管相接的部位,小朋友感冒發炎後,常會因為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嘴巴呼吸的狀況。除了2、3歲的幼童,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不建議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外,腺樣體切除手術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陳培榕副院長提醒家長,小朋友一般不太能準確表達身體的不舒服,家長可以觀察孩童的學習狀況、日常表現,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降低、叫他卻不太有反應等情形,就要考慮是否為聽力問題,盡早就醫治療。

肌力差?3式彈力操助改善

肌力差?3式彈力操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肌肉不給力?快學這3招簡單增強肌力!一名80歲的女性不慎浴室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接受骨科手術過後,日常生活常需要他人協助,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建議病患可以從事坐姿下的彈力帶訓練。病患在2週的訓練後,肌力逐漸恢復,現在已經可以在助行器的協助下行走。長者肌力退化 常仰賴輪椅代步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醫師表示,長輩們常因為骨折、肌力退化、關節疼痛或失智等因素,而變得不良於行,久而久之會依賴輪椅代步,更嚴重者甚至會長期臥床。如能早期接受運動治療將可避免上述情形發生。坐姿可提供安全感 平衡跌倒風險物理治療師吳琦淵表示,坐姿可以為長者提供安全感,避免因為下肢肌力或是平衡不良有跌倒的風險。彈力帶則是可以提供肌力訓練,穩定關節與伸展肢體等好處。加上彈力帶價格便宜,便於收納,可視能力挑選阻力(顏色越深的彈力帶,阻力越重)。兩者加成,是非常適合年長者在家裡或是在照護機構執行的運動。吳琦淵物理治療師表示基本的坐姿彈力操有3個動作:1)  盤古開天/雙手握彈力帶兩端,手肘打直向上與肩同寬。視線向上看天花板,腰背挺直。兩手向外用力拉緊彈力帶,至最緊時,撐15秒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過程切勿憋氣。2) 內外夾攻/‧ 將彈力帶兩端打結,套至兩大腿靠近膝蓋處,將兩腿用力將彈力帶撐開,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 單手握住彈力帶兩端,或是綁在輪椅扶手處,套在大腿靠近膝蓋處。大腿向內用力。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3) 蹬多利多/膝蓋彎曲,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中央處套在腳底,用力蹬直,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因下肢肌力較大,此動作可以選用深色彈力帶。         

動不動就累 快吃帶皮地瓜!

動不動就累 快吃帶皮地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的母親是糖尿病患者,上了年紀後體力很衰弱,一直都需要服用降血糖的藥物,而且也不太敢吃甜食,受盡了糖尿病之苦。我可能有遺傳到母親的糖尿病,約從3年前起,每年接受健康檢查的時候,血糖值都偏高,每年醫生都會要我注意自己的飲食。連續3年下來,別說我聽醫生的勸告聽到煩,單是看到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我也有些擔心。地瓜對降低中性脂糖、血糖有幫助我開始調整飲食,不僅減少喝酒量(我很喜歡喝啤酒,常常一星期會喝個1~2罐),也限制每天所攝取的卡洛里量。想不到,這樣半年下來,情況不僅沒有絲毫改善,我的血糖值、中性脂肪、膽固醇竟都紛紛繼續攀升。我想到自己這半年來又是忌口、又是減少喝酒量的,辛苦努力了這麼些時日,卻是一點成效也沒有,不禁讓我感到很不值得。但同時我也開始感到恐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深怕會步上母親的後塵。有一天,我跟朋友提起了這件事,她跟我說地瓜對降低中性脂肪與血糖很有幫助,建議我可以試試吃地瓜。聽了她的話後,我立刻去買回一堆地瓜。我的吃法是把地瓜洗淨後連皮切成小塊,放入果汁機裡打成泥狀,最後再加入一些冷開水與蜂蜜。我真的很希望能讓血糖值下降,所以早晚會各吃一次這種地瓜泥。臉色變紅潤、膽固醇下降許多吃地瓜泥後的一個月,我的血糖值依舊保持在原數值,沒有下降,我不禁有些感到灰心。可是朋友勸我要再繼續吃下去,拉長時間才能看出成效。於是我便持續每天早晚吃地瓜泥。一直到吃了約3個月後,我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再動不動就覺得累,連時常口渴的情況也有所改善,臉色更是變紅潤許多。我再次前往醫院抽血檢查,結果驚喜地得知,我的中性脂肪、膽固醇、血糖值都下降了許多。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吃這地瓜泥,我的血糖值、中性脂肪、膽固醇就會持續下降,終有一天能降到正常數值範圍內。地瓜能抑制糖類吸收任職護理師的表妹告訴我,若高血糖的狀況持續下去,血液中的葡萄糖會進入紅血球,與血紅素結合而產生糖化血素。血糖值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但附在血色素上的葡萄糖不易脫落,若是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可以反映出人體內最近2~3個月血糖的控制情形(一般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所以糖化血色素一直都被當成是否罹患有糖尿病的一個指標。比起血糖值,讓糖化血色素下降更能確實證明糖尿病有獲得了改善。此外,人體若吃了過多的糖,這些糖分會轉變成中性脂肪,但如果適量吃些能抑制醣類吸收的地瓜,就能減少膽固醇等血中脂肪。(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

尿完又想尿?少吃巧克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為什麼我才剛從廁所回來,坐下沒多久又會想上廁所?」上了年紀後,總是感到越來越頻尿、急忙趕去廁所卻只上出一點點,但只要一坐下尿意又湧上來,有時還會因此感到憂慮嗎?小心,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可能找上你!膀胱過動症盛行率18.6% 頻尿最常見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表示,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cc,但膀胱過動症病人只要200cc左右就有尿意。根據之前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是一種常見疾病,其中約有6%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台灣的研究則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21.1%,有12.6%感到急尿,另外,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也是常見症狀。除了年齡增長有影響之外,糖尿病、高血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攝護腺肥大、尿失禁、焦慮或憂鬱症病人以及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都與膀胱過動症相關。膀胱過動症病人常常因為頻尿、急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而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容易產生焦慮甚至憂鬱、也增加了因為趕著上廁所而造成摔倒及骨折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生活、工作、社交與自信。避免攝取番茄、巧克力、檸檬、咖啡李高漢醫師表示,為了更好了解病人的問題所在,病人可自行記錄日誌,包括估量每次尿量及飲水量,紀錄每次有急尿感或漏尿的時候。治療方式一般從行為治療開始,行為治療包括避免攝取蕃茄、巧克力、檸檬或是飲料例如咖啡、茶、酒精,若效果不佳則可考慮藥物治療。另外也可以在每次急尿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可以增加一些膀胱容量而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骨盆底肌肉運動、磁波椅及陰道電極刺激也能夠改善急迫性尿失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