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巴金森與它的抖動

醫訊/巴金森與它的抖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走路緩慢、雙手抖動、無力、駝背常是巴金森氏症的表現症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抖動,然而只要出現手抖症狀就代表罹患巴金森氏症嗎?本次講座內容,將由中國神經內科楊昭男醫師教大家認識這個疾病,讓患者深入了解,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 名稱:巴金森與它的抖動時間:106年3月2日 星期(四) 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轉1008

醫訊/兒童用藥安全宣導

醫訊/兒童用藥安全宣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突然生病怎麼辦?許多父母會想要直接帶到診所就醫,但狀況若突然發生在半夜,父母也可能會先拿家中成藥給孩子服用。但是你知道嗎?成藥風險高,即使掰開一半也可能超出孩子適用的劑量!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安排講座,由專業藥師進行教育座談會,由藥劑科游惠心藥師主講兒童用藥安全,歡迎家中有孩子的家長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兒童用藥安全宣導時間:106年2月25日 星期(六) 上午10:00-11: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一樓復建科職能治療室(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糖友長雞眼 細菌感染險截肢

糖友長雞眼 細菌感染險截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人有很多併發症,若是出現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就有截肢的危險,不可不慎!一名罹患糖尿病的30多歲男子,因為出現周邊神經病變,不但對於長在腳上的雞眼沒感覺,雞眼因此出現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差點要截肢。 足部受力點改變 就有可能出現雞眼收治這名男子的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子朋表示,糖尿病會出現神經病變,包括感覺與運動和自主神經,而且會造成腳的變形,其主要是因為感覺神經沒有感覺,運動神經失去功能;由於腳掌有些肌肉會幫助維持腳弓形狀,正常要維持腳弓除了骨骼韌帶,還要有腳掌的肌肉,而運動神經病變時,腳掌的肌肉會沒有力氣,會失去腳弓的功能,以致足部受力點會改變,再加上沒有感覺,踩又不會痛,就有可能出現雞眼。 將受感染骨頭清除 用親水性凝膠換藥該名男子就是因為足部受力不均,腳有變形,進而使得第五腳趾骨頭壓力過大且導致壞死,才出現雞眼,而且還因為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李子朋醫師指出,該患者原本在其他醫院治療時被告知需要截肢,後來轉診來此看診,經由將受感染骨頭清除,並且用親水性凝膠換藥四個月,才免除截肢的命運。 不要穿拖鞋和涼鞋 要穿布鞋和厚襪子李子朋醫師進一步指出,雞眼治療會先用刀片將厚繭削薄,再用水楊酸來幫忙角質脫落,治療好之後,就要穿特製的鞋墊來改善足部壓力,才能預防雞眼再次出現;然而,對於糖尿病人而言,要想預防雞眼產生,尤其不要穿拖鞋和涼鞋,應該要穿受力平均的布鞋,而且要穿厚襪子,以及穿鞋子時要確定鞋子裡面沒有小石子,要保護好足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進補不忌口 痛風提早來報到

進補不忌口 痛風提早來報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必進補?小心付出慘「痛」代價!每當氣溫驟降,熱呼呼的火鍋、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總是民眾的心頭好,為了暖身補氣,許多人都會一碗接一碗難以自拔,對於有痛風、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攝取高普林的鍋物,病情加重,在痛風發作就得付出「慘痛」代價,輕微的碰觸關節都會使疼痛加劇,甚至可能面臨要洗腎的困境。代謝症候群、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容易痛風「不痛像沒病,痛起來卻要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蕭凱鴻表示,痛風又稱為「帝王之病」,與豐沛的食物有關。現代人的發生率有節節上升的趨勢,發病的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有代謝症候群、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及喝酒過量容易引起痛風,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率。蕭凱鴻主任表示,痛風是因為體內「普林」代謝異常或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障礙,導致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痛、腫脹和變形,最後也可導致殘廢和腎衰竭。血中尿酸濃度愈高,持續時間愈久,發生痛風的機會就愈大。火鍋、內臟少吃 黃豆製品可適量攝取治療痛風以藥物及飲食為主。生活上一定要多喝水、少喝酒,促進排泄、以及控制體重。應避免食用肉汁、火鍋湯、內臟類、沙丁魚、白帶魚、蚌蛤類、蘆筍、香菇、紫菜等含普林的量較高的食物,另外,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雖含較高量的普林,但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急性痛風的藥物治療常使用秋水仙素和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慢性痛風除消炎藥物外,常合併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中尿酸濃度。有些藥物在個別體質上不適用,因此最好由專業的風濕科醫師規畫整體的追蹤治療,並排除其他造成關節痛的病因,才更有效控制痛風。

「禽」況差 2招自保超簡單

「禽」況差 2招自保超簡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禽」況好差,因應H5N6疫情擴張,全台實施禁宰禁運7天仍擋不住案例增加,新竹縣成為繼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花蓮縣第6淪陷的城市。想要遠離禽流感疫情,董氏基金會強調,「吃熟食」、「勤洗手」是消費者自保不變原則!禽流感期間無需恐慌,用餐前、如廁後勤洗手,消費者2招自保超簡單 !骨頭不帶血水、肉無血色、雞蛋吃全熟中國大陸曾有禽傳人案例,近期疫情升溫使得民眾人心惶惶,董氏基金會提醒,烹調食物前、處理生肉及蛋後、用餐前、如廁後及接觸禽鳥後,利用肥皂將雙手至少搓洗20~30秒即可有效消滅細菌。因禽流感病毒不耐高溫,因此「完全煮熟」是最好方法,無論煎、煮、烤、炸何種烹調法,只要骨頭不帶血水、肉無血色、雞蛋吃全熟就是防疫重點!避免蛋殼碰到蛋白蛋黃雞蛋處理注意要點,在烹煮之前應先確認蛋殼無裂痕、破損,再用清水沖洗乾淨並搓洗蛋殼,盡量避免蛋殼敲開時有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消費者買回禽肉及蛋後,可用塑膠袋或容器獨立貯存,避免血水沾染到冰箱裡的其他食物,刀具、砧板使用前後可用熱水燙過,不要混用處理生熟食以減少交叉感染。食物吃全熟 不必因此拒吃董氏基金會提醒,禽流感時期不需恐慌,只要記得務必吃「全熟」的禽肉及蛋就可以安心,不必因此拒吃相關食品,另外,餐飲業者應主動替消費者把關,於疫情期間不要提供未全熟的禽肉及蛋製食品,一起保障民眾食安,也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 

骨鬆躺床1年 脊椎鋼釘助改善

骨鬆躺床1年 脊椎鋼釘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薛太太有嚴重骨質疏鬆,於一次摔倒後背部疼痛,臥床不起。經檢查發現是胸椎第十一節壓迫性骨折。進行骨頭灌漿手術後背部疼痛雖然緩解,但下肢依舊麻木,仍然只能躺在床上,生活極不方便,薛太太想要靠手術治療,卻因骨質嚴重疏鬆作罷,醫師建議以脊椎固定鋼釘治療,患者術後已能坐起,復健過後也可利用步行器簡單行走。骨質疏鬆指數-4等級 骨水泥鬆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信彰表示,薛太太因為年紀較大且骨質疏鬆,骨折癒合的等待期太長,且經檢查後發現薛太太的骨質疏鬆指數來到了罕見的-4等級,且之前骨折所灌的骨水泥已鬆動,水泥塊在胸椎第十一節骨折內滾來滾去,也壓迫了脊髓神經,造成病患下半身幾近癱瘓,薛太太甚至已將近一年沒有坐起身。除了手術固定的方法外,實行骨水泥灌注到骨折處便是當時治療的首選,沒想到薛太太在骨頭灌漿完後,依然無法坐起。陳信彰表示,此類骨質疏鬆病患非常的多,健保署早已將骨質疏鬆脊椎鋼釘納入給付的特材供病患使用,透過有經驗的脊椎外科醫師治療,都可以獲得不錯的成果。手術後3個月 可以用助行器獨自行走陳信彰醫師表示,骨質疏鬆脊椎鋼釘是利用鋼釘的特殊機構,於骨頭打鋼釘的同時灌注骨水泥,使鋼釘牢牢的固定在含水泥的骨頭中。薛太太術後已經可以坐起,雖然神經受損的恢復可能長達1年,但大小便控制困難的現象也明顯改善,於手術後3個月內,已經可以用助行器獨自行走20多步。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瓜的營養豐富,有「東方的乳酸菌」之稱,所以有不少人會吃地瓜養生。不過,有些坊間說法是,過了中午就不要吃地瓜。理由是到了下午,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差,地瓜中所含的糖類就會囤積在體內,所以建議不要在中午12點之後吃地瓜,特別是有糖尿病或痛風的患者。關於這一點,中西醫學的看法各有不同。均衡攝取地瓜能通便、檢重、防癌營養師表示,在營養學中,地瓜就像是米飯,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好食物,有通便、減重,甚至防癌的功效,只要均衡攝取,不要吃得過多,就能幫助維護人體健康,而且在食用時間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建議在中午前吃地瓜促進排毒中醫學認為,早上的5點至7點是腸經的運行時間,是排便和代謝最好的時機;中午過後,人體的腸胃代謝功能就會慢慢變弱,若吃地瓜,恐怕對身體有損,所以建議可在中午前(最晚不要超過中午12點)食用地瓜,以保健腸道健康和促進體內排毒。吃地瓜能帶來的具體效用有以下幾點:1)  美容養顏/地瓜中所含有的綠原酸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出現雀斑和老人斑;雌激素則能保持人體皮膚細緻、防皺、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等,有美容養顏的功效。2)  幫助減肥/每100公克的地瓜熱量只有102大卡,僅約白飯的一半,而其中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不僅能有助於增加飽足感,讓人不太會產生飢餓的感覺,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膳食纖維更有助於促進排出食物中的脂肪與糖分。不過要注意的是,地瓜雖能幫助減肥,但吃太多仍會發胖。55公克的地瓜約等於1分主食的量,成人依據不同的活動量,每人每天所需攝取的白飯量建議為1.5碗~4碗,因此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3)  健胃整腸,防治便祕/地瓜中的膳食纖維約為白飯的4.3倍。膳食纖維能吸收腸內水分,卻無法在腸道內被消化吸收,所以能使大便體積膨脹以刺激腸道、增強蠕動、促進便意,有助排毒通便,改善排便不順引起的便祕,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便祕有較好的療效。若有想要改善便祕問題,建議或許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地瓜來代替白飯,除了能增加飽足感、獲取澱粉、有助增加攝取膳食纖維,也能預防各種腸道病變。此外,地瓜為中鹼性食物(PH值約為6—10),胃酸過多的人食用適量的地瓜能有助於中和部分胃酸。4) 防癌抗癌/地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十分豐富的胡蘿蔔素,可以抑制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阻止細胞中的蛋白質與致癌物結合。地瓜中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2有抗氧化性,所以能抗癌、抑制癌細胞增殖,使癌症不容易惡化;維生素C及維生素E則能保護細胞的含量(尤其料理地瓜時若能連皮一起,將可保留住地瓜百分之60的維生素C、E);酚和菲酊酸可以抑制癌症形成,以及自由基的產生。脫氧異雌固醇(DHCA)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促使乳癌與結腸癌細胞凋亡,而地瓜中所獨有的脫氫表雄酮也於近年獲得了美國醫院的臨床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神經節噾脂(ANGLIOSIDES)可以將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的細胞。而說起地瓜防癌抗癌的功效,煮熟的地瓜又高於生地瓜;地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益菌在腸道內蠕動,抑制細菌繁殖,同時可增加大便體積,防止胃腸道黏膜病變,預防形成大腸瘤。5)  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地瓜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中,離氨酸可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預防粥樣性血管部產生阻塞以及硬化。此外,地瓜中所含的黏液蛋白以及黏液多醣類物質,也可幫助腸內膽固醇等隨大便排出體外,進而有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6)  控制血糖/奧地利維也納的一間大學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吃地瓜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日本研究也發現,若給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餵食白皮地瓜4~6週,將能有效抑制大鼠口服葡萄糖後血糖升高,也可以降低大鼠們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的數值,可見白皮地瓜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雖然對糖尿病人來說,一天少量地吃100公克地瓜有助控制血糖,但也不能多吃,因為地瓜畢竟屬於薯類,含有澱粉跟維生素,若當作主食吃,不僅不利於控制血糖,也容易發胖。7)  和血補中/地瓜的營養很豐富,有多量的糖、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有效地為人體所吸收,防制營養不良的毛病。而且地瓜還能補中益氣,對脾胃虧虛等病症有益。其中,尤以烤地瓜的效用最好,在胃腸衰弱、氣力不佳時,吃烤地瓜是最有功效。(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5要6不 趕跑高病原禽流感

5要6不 趕跑高病原禽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禽」擴張,致死率達7成!中國大陸禽流感疫情緊張,自去年10月入秋後累計2例人類H5N6流感病例,均於11月發病。而自2014年起累計17例病例,均為散發重症,分布於廣東省、湖南省、雲南省等8個省分,其中12例死亡,致死率70%,逾7成個案為20至49歲。截至上周疫情監測相關接觸者均健康截至今年2月17日為止,全國衛生單位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含H5N6、H5N2、H5陽性N檢驗中)疫情監測相關接觸者共353人,均健康良好,無人於接觸陽性禽鳥後出現疑似症狀,因應國內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疾管署持續強化相關因應措施,包括人員接觸狀況調查、衛教宣導、接觸者健康狀況主動追蹤等防治工作確保國人健康。5要6不 預防禽流感各縣市監測情形,以宜蘭縣75人(監測至2月21日)最多、台南市20人(監測至2月23日)最少,監測期滿已解除列管共計317人。中國大陸疾管署呼籲,預防禽流感,應遵守「5要6不」原則:‧ 5要/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  6不/中國大陸感染者逾8成具禽類或活禽市場暴露史,因此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壅擠的場所才是保健之道。 

建構勇氣 面對傷口才能重生

建構勇氣 面對傷口才能重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妹妹,妳乖一點,爸爸就不會打你了。」媽媽摸著我剛剛被藤條伺候過的傷口規勸。「為什麼不保護我?叔叔欺負我,他都趁我放學的時候把我拉到浴室裡,脫下褲子,然後壓在我身上,我小便的時候都很痛,為什麼我不能說?為什麼要打我?嗚嗚……」「媽媽,妳應該要保護我的!」我大吼宣洩著。父母的不理解摧毀對家的信任「小孩子不許亂說!」叔叔的惡行、父親不理解的打罵、母親怕事的隱忍,一次又一次摧毀了我對家的信任。大人都不懂,當孩子用盡氣力說出口的話,絕對不是亂說的。「聽媽媽的話──」「我不要跟你們一起住!」我推開母親,這是第一次抗拒她的擁抱,甩開手哭著,然後把自己鎖進房間。終於還是說出口了,未來突然變得模糊不清。爸爸會不要我嗎,還是會把叔叔趕走?我一直想。粉紅色床單變得幽暗起來,一股腐敗的氣息迎面襲來,令我一陣胸悶,無法喘氣。放下痛苦 擊敗黑歷史那天的夜變得異常漫長,耳畔裡總有嗡嗡嗡的聲響,閉上眼睛彷彿看得見巨大黑影欺壓上來,令我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我在想,身體裡有些東西,大概是壞掉了!隔天,母親帶我到醫院檢查,醫生護士小心翼翼,從眼睛裡看得出關心與同情。醫生與媽媽說了什麼我不知道,只是大概知道,我的確被侵犯,導致感染疼痛,沒有破壞掉最重要的部分,已是萬幸。媽媽難得在家陪我一天,回家後,叔叔神祕的消失了。從那天起,再也沒有出現。我走出地獄了嗎?我不知道。只是午夜夢迴,那雙可怕的眼睛似乎仍在遠方盯著我。☉ 迷路小語很多人問我,要如何才能放下痛苦,在經歷過這些以後。7歲的時候,我被父親的朋友侵犯,也被迫和侵犯我的人,生活了3個月。幾乎不曾對誰提起,那時候不懂,只覺得痛,長大才明白傷口多麼深。我決定要面對它,擊敗這些黑歷史,建構足夠的勇氣,為了活下去。現在想起這些以為已經忘記的痛苦,才發現,時間不會彌補傷害,它會讓記憶像跳蚤一樣,在妳不注意的時候咬得滿身,留下密密麻麻的疤痕。然而,時間不是解藥,卻是最好的放映師,帶你直逼瘡口,唯有面對才能上藥,破壞才得重生。我要擁抱過去的自己,對她說:這不是妳的錯,沒有一個孩子應該承受這些。然後抱抱她,給她溫暖。願天下兒女,皆能被傾聽、保護,幸福長大。(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

終止照顧悲劇 全民總動員!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照顧者的年齡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因心理壓力而先殺受照顧者後自殺的照顧悲劇案件層出不窮,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透過關懷專線了解並使用相關資源以減輕照護壓力,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壓力,各界應共同為終止照顧悲劇盡心力。持續憂鬱、易怒、易流淚 應尋求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長期照顧失智者的家屬,特別是配偶容易變為憂鬰症的高危險群,民眾若發現親友、鄰居有人出現持續憂鬱情緒、易怒、易流淚、嚴重睡眠障礙、輕生念頭等明顯憂鬱徵兆時,應協助尋求專業精神醫療的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民眾面對失智患者的照顧安排,除了全家共同分擔照顧責任,亦可尋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評估並使用長期照顧資源。家屬們也可互助家庭互相分享祕訣同時獲得喘息,另外,失智長者也可以透過自由活動穩定情緒。使用互助家庭的長者 認知功能有進步「多一個互助家庭,, 就可少幾個家庭悲劇。」台灣失智症協會經研究顯示,使用互助家庭服務的長者,其認知功能於半年後有明顯進步,而照顧者負擔、心理壓力也下降許多,家屬們表示,互助家庭的長輩明顯情緒穩定許多,家屬及長者都比較快樂!湯麗玉秘書長呼籲,所有民眾都必須了解長照相關資源,適時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知識及資源應成為全民教育。教育部應積極於各級學校課程加入長照基本知識及資源。在高齡化社會中,每位學生家中都可能有需要被照顧的長者,平時有知識基礎,在危機出現時才能運用而幫助自己及家人度過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