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日本腦炎蠢蠢欲動 遠離畜舍為上策

日本腦炎蠢蠢欲動 遠離畜舍為上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該縣今(2017)年首例,個案為屏東縣53歲女性,上月26日因發燒、暈厥、意識障礙等症狀至醫院就醫,本月18日確診為日本腦炎。由於個案住家周邊2公里內有鴿舍及禽舍,衛生單位提醒,日本腦炎流行期間,民眾應少至動物畜舍、鄉間水田等高危險區,民眾應提高警覺,落實防蚊與接種疫苗。家住高風險環境區 盡快前往接種疾管署表示,包含高雄市2例、臺南市1例,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4例日本腦炎病例。自2012至2016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及23例,各縣市均曾有確定病例發生,惟均為散發病例。接種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如住家或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疫苗。清晨、傍晚出門一定要做防護措施疾管署提醒,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這些地區都可能潛伏病媒蚊。如果無法避免,於清晨、傍晚出門的民眾一定要穿著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尿流小、骨頭痛 七旬翁攝護腺癌纏身!

尿流小、骨頭痛 七旬翁攝護腺癌纏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2歲的林老先生出現頻尿、尿流細小等症狀,後來因骨頭劇烈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才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並已發生骨轉移。起初採用荷爾蒙療法,以藥物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癌細胞的刺激,但約1年後產生抗藥性攝護腺癌復發。後來採用「同位素療法」,林老先生能自由行走,恢復生活品質。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 容易延誤治療攝護腺癌高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6位,台灣每年新增5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30%發現時已是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有80%至90%病人轉移到骨頭。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醫師表示,因攝護腺癌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導致確診攝護腺癌時已為晚期且合併骨轉移的機率偏高。與其它癌症相比,攝護腺癌的死亡率相對較低,攝護腺癌第一期到第三期患者,經診斷和治療後,10年存活率可達95%,但如果到了第四期已轉移後才發現,10年存活率就下降到48%。低脂高纖飲食、定時定量運動張延驊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時,會產生「生骨性」的病灶,癌細胞破壞骨骼結構,骨頭變得脆弱、疼痛,易發生病態性骨折、脊椎塌陷。而同位素療法中的鐳-223,因與骨骼合成重要成分「鈣」的化學結構類似,會選擇性聚集在骨骼內,鎖定癌細胞,於鄰近腫瘤(癌)細胞中引發高頻率的能量導致雙股DNA斷裂,殺死癌細胞。 張延驊醫師建議,男性過了40歲後,應定期做PSA(特異抗原指數檢查)及肛門指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攝護腺癌。要預防攝護腺癌或是避免復發,養成「低脂高纖」的飲食習慣並定時、定量運動。攝護腺癌需要長期治療控制,患者應做好心理調適,抗癌之路就能走得更長遠。 

別再抽了!吸菸者壽命少15年

別再抽了!吸菸者壽命少15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菸品經燃燒後會產生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已知至少有93種的致癌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統計,全球平均每年有600萬人死於菸害,每5秒鐘就有1人死於與吸菸相關疾病,吸菸者的壽命也較不吸菸者平均減少15年。焦油間接可引發以下這些癌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合作研究也發現,「抽菸」高居影響國人健康危險因子的第2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食道癌等,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30%和吸菸有關。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自100 年18.77%降至105年13.01%,吸菸人口數約減少10萬人。黃世傑局長表示,吸菸者若以意志力自行戒菸,因容易出現脾氣焦躁、疲倦、無法專心或情緒低落等戒斷症狀,僅有約5%的人能夠自己成功戒菸;若有專業醫事人員的幫助成功率可大幅提升4至6倍。慢性成癮 戒菸1年後罹患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抽菸是一種慢性且具成癮性的行為。戒菸20分鐘後,血壓開始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的頻率。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降低,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15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約與非吸菸者相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吸菸者除接受戒菸治療外,也可藉由咀嚼蔬菜條、無糖口香糖來滿足手慾與口慾,並建議多喝開水及攝取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來加速代謝體內的尼古丁,幫助提振精神、紓解壓力、平緩情緒,以提高戒菸成功率。醫院也特別規劃設計了簡易的食譜,讓想要戒菸的朋友們可以自己動手做,不但可幫助戒菸,又可吃得健康。臺北市衛生局已結合臺北市超過300家合約醫事機構提供二代戒菸治療與衛教服務,門診、住院及急診個案都已納入適用對象,並比照一般健保用藥,民眾每次就診僅須負擔掛號費及最高200元之戒菸藥品費,每次可領用1至4週戒菸藥物。

尿意一發不可收拾!少吃冬瓜、白蘿蔔

尿意一發不可收拾!少吃冬瓜、白蘿蔔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尿意一來總是一發不可收拾?膀胱過動症恐找上門!61歲的林伯伯受頻尿困擾,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更曾有過開車開到一半感到尿意只好趕緊在路邊小便,原本單純以為是老化現象,經過種種評估才發現原來林伯伯患有膀胱過動症。經由醫師的建議,林伯伯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及藥物治療,訓練膀胱的忍尿能力,適度減少喝水量,終於改善膀胱過動問題。 膀胱過動症 儲尿量逾50 c.c.就會產生尿意烏日林新醫院碎石中心主任、泌尿科醫師林德祺表示,膀胱過動症好發於中老年人, 60~70歲的老年人中,平均每4位就有1位是膀胱過動症患者。最明顯的症狀為病態、不正常的急性頻尿,甚至出現急迫性尿失禁。正常人的膀胱儲尿量約400cc~500cc,約到300cc~400cc時才會出現尿意,超過這個量才會開始覺得尿急。但對於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儲尿量50cc~100cc就會產生尿意。林德祺醫師指出,抑制膀胱的功能主要是由腦部在控制,若是有中風、脊椎受傷、攝護腺肥大、糖尿病造成的神經病以及大腦、神經老化失調,皆會較容易罹患膀胱過動症。有膀胱過動症可少吃冬瓜、白蘿蔔、薏仁林德祺醫師表示,少吃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利尿食物,如冬瓜、白蘿蔔、薏仁,身材過胖患者也建議瘦身減重,效果會更好。藥物治療方面共有兩大類藥物,歐舒緩或衛喜康效果雖好但也有口乾便秘等副作用,第二類的新藥貝坦利,作用在膀胱的交感神經,主動促進膀胱放鬆,約服用藥物3個禮拜後即能穩定控制。林德祺醫師建議,對於藥物治療失敗或腦部脊椎損傷導致的複雜性膀胱過動症病患,可利用膀胱肉毒桿菌素注射,為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用膀胱鏡把肉毒桿菌素打在膀胱的肌肉裡,阻斷神經傳導,可以大幅度改善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林德祺醫師提醒,若有任何排尿的問題,不要不好意思說,此時應找泌尿科醫師診治,別讓小問題造成大影響。

考季來臨 「壓力痘」狂冒當心留疤

考季來臨 「壓力痘」狂冒當心留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迎接暑假前要先經歷最後的期末考,最近各級學校期末考、大學學測、國家考試陸續登場,許多學生族群熬夜苦讀,幾乎天天睡眠不足,焦慮情緒加上精神不濟,身體和心理上都帶來沉重的壓力,有些考生甚至因為整夜都沒有睡好導致臉上痘痘跟著越冒越多。專業皮膚科醫師提醒,臉上長痘痘別自行處理,惡化或是形成疤痕會讓皮膚的復原、更新速度變慢,建議就醫依病況安排適當的治療。前胸後背、大腿手臂都有可能好發痘痘壓力大、常熬夜,青春期的學生最容易好發痘痘,衛福部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表示,青春痘在醫學上稱為「痤瘡」。痤瘡好發的部位除了臉部以外,身體毛囊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例如:前胸後背、大腿及上手臂等,都有可能會發生。青春痘的治療選擇青春痘的治療選擇很多,針對痤瘡治療除了外用藥膏、口服藥物,也可以選擇果酸換膚、杏仁酸換膚或光電雷射療法等醫學美容來改善。醫師會根據痤瘡的型態,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或合併療法來獲得最佳的療效。以避免後續痘疤的產生。選擇有抗痘效果的藥妝保養品李瑜芬醫師表示,根據青春痘的成因,容易長痘痘的族群要注意臉部的清潔,可視情況選擇有抗痘效果的藥妝保養品,生活作息要正常,學生族群進入暑假後避免熬夜,平常應適度安排休閒運動,釋放學習壓力。若是痘痘的狀況很嚴重, 可至皮膚專科就診。 

腸胃「堵堵」 飲食加這味助蠕動!

腸胃「堵堵」 飲食加這味助蠕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逢連假過後,放縱食慾的結果,往往就是連續好幾天的腸胃不適,胃部隱隱作痛,從端午連假結束以來,許多民眾出現腸胃罷工狀態,不但頻頻打嗝、口有惡氣、排便黏臭,有時胃甚至還出現灼熱感。糯米不會傷害脾胃 只是較難消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群表示,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並不會傷害脾胃,甚至還有「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的功效。只是澱粉較難消化,若短時間內吃得太多,會造成「沉胃」感。如只是粥類易於升高血糖,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宜多食,本草綱目中記載多種穀物作粥能健脾和胃,栗米、大米、薏仁等穀物本身便能健脾胃,煮粥後更容易消化,是最合宜脾胃生理的食補。另外,山藥中正平和,調補身體最為全面,其黏液又可有效保護胃黏膜;另外,若是腸胃受涼,可用生薑榨汁,溫溫飲下,散風寒最速。蘿蔔不適於其他補氣類中藥一同服用陳冠群醫師表示,蜂蜜能「潤臟腑」,若常有胃悶痛、便秘、皮膚乾燥等症狀,可在早上空腹時用溫水(低於60度)調製蜂蜜水,既能幫助排便,又能滋潤身體,促進黏膜修復,預防胃炎的發生。若常感覺腸胃「堵堵」、消化慢,在飲食中適量加入些蘿蔔,可增加腸胃將食物往下運輸的動力。讓腸胃蠕動變好。需要注意的是,蘿蔔可以抵消補氣類中藥作用,因此不適於一起使用,而身體虛弱的患者也不宜多食。除了選擇食物外,定時定量進餐,少食油膩、生冷,注意細嚼慢嚥之外,因應人體陽氣朝強暮衰的生理,早上不能餓著肚子,晚上不能吃到十分飽,以免食物因晚間消化功能減退而不能順利消化,既增加身體負擔,也妨礙夜間睡眠。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洗腎患者長期受飲食限制的困擾,近日在網路流傳短訊轉載的「避免洗腎的祕方」引起熱議,宣稱將荔枝與豬腰子用洗米水蒸煮後喝下便能成為極佳的保腎秘方,長期洗腎的患者服用荔枝腰子湯一週後腎功能恢復,也完全不用再受洗腎之苦。然而,專業腎臟科醫師表示,民眾千萬別嘗試當自己的醫師,聽信秘方而延誤就醫,反而加重了病情,得不償失。荔枝含高鉀 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內科主任莊宗芳指出,荔枝是高鉀食物,血鉀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會減少鉀離子代謝的能力。而此案例中的豬腰子則為高蛋白的動物內臟類食物,會造成腎臟病患者的負擔。長期食用偏方除了無法代謝尿毒,反而讓腎功能更加惡化。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要使用低蛋白飲食莊宗芳主任指出,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將含氮廢物排出,以致造成過多的含氮廢物堆積在血液中,引起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同時也會造成體內電解質(鈉、鉀或磷離子)的不平衡。為了避免這些現象造成傷害,建議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的患者須使用低蛋白飲食,並配合足夠的熱量,依病人的狀況限制鈉、磷、鉀,供生理代謝需要,減少代謝廢物的產生,減輕腎臟的負擔。通訊軟體短訊物全信近年民眾們經常使用社群網路、通訊軟體等平台來傳遞、轉載醫療、食安等資訊,內容甚至會標註強烈字眼讓民眾信以為真,但許多內容的可信度令人存疑,建議民眾當看到謠言與自己身體狀況、疾病相關之處,可先至醫院就醫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並且應遵守醫囑,避免誤信偏方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專業醫療團隊比起通訊軟件短訊,更能為民眾健康把關。  

腹瀉大不乾淨 當心恐為大腸急躁症

腹瀉大不乾淨 當心恐為大腸急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中的壓力恐導致生理狀態大改變。一位50歲左右的女性受腸躁症困擾,下腹絞痛問題時常困擾她,每天最少會拉肚子5到6次,有時候甚至超過10次,甚至有時還嚴重到需要請假休息。其實在現在快速生活步調的社會中,大腸急躁症也許不致命,但卻會在社交、人際關係上令人大感困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 台灣發生率約 17%~22%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昱勳表示,許多人都有腸胃道功能方面的問題,像上述這位婦女有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的表現,就是典型大腸急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最常見的症狀。北美調查指出,約有10~15%的人患有大腸急躁症,其中以年輕女性的發生機會最高。台灣的發生率約17~22%,不過男女之間的發生率並沒有差異。腹瀉又便祕 排便不乾淨的感覺民眾注意,出現這些警訊要當心!大腸急躁症主要表現的徵狀為慢性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其中慢性腹痛主要以絞痛感為主,腹痛的發生可能與情緒或飲食有關,在排便之後症狀則會改善。排便習慣改變則是可能會有腹瀉、便秘或是兩者交替出現的情況,也會有排便不乾淨的感覺。若民眾有每週至少1天反覆性的腹痛,持續超過3個月並有排便次數改變、排便型態的改變就很有可能為大腸急躁症的警報,此外,體重減輕或抽血結果異常(貧血、發炎或電解質異常)的民眾也要有所警覺。少吃容易產氣類的豆類、洋蔥、胡蘿蔔飲食上的控制非常重要,多產氣類的食物如豆類、洋蔥、胡蘿蔔、香蕉等,可能會惡化腹痛的症狀,酒類與咖啡也應儘量避免食用,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也應減少乳糖攝取。如果症狀無法改善或是已經影響到生活,則可以使用藥物治療,而藥物的種類根據便秘或是腹瀉的症狀來做調整。此外,改變生活型態與壓力調適,多多從事運動也會對症狀改善與減緩症狀惡化有所幫助。吳昱勳醫師表示,這位婦女改變飲食習慣與接受藥物治療,大便的次數已經有明顯地減少,雖然每天仍有2到3次的排便,但已不至於影響生活而且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因此,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建議可以先到腸胃科門診與醫師討論後,接受相關檢查與配合治療,學習如何與自己的腸胃道相處,重新找回健康與自信的生活態度。

毛小孩罹癌率逐年增 輔助治療成效佳

毛小孩罹癌率逐年增 輔助治療成效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寵物癌症是飼主的新課題?「我的狗得淋巴癌,該讓牠接受手術還是安樂死?」「我的貓正在化療,捨不得看牠這麼痛苦!」愈來愈多飼主透過網路社群,求教各方意見。獸醫指出,目前治療罹癌毛小孩,仍以外科手術、化療為主,在目前使用的臨床經驗中,證實早期發現並合併使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減緩腫瘤惡化及轉移速度,同時也證實「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具有減緩化療副作用及預防再復發效果。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提高治癒率、延長壽命由社團法人高雄市福爾摩沙獸醫臨床醫學會舉辦的「2017國際寵物腫瘤研討會」,邀請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動物癌症中心」李繼忠主治醫師、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張仕杰院長以及兩百多位台灣臨床獸醫,討論日趨嚴重的寵物癌症問題。李繼忠醫師指出,目前台灣治療罹癌寵物的方式,與美國差不多,主要以手術、化療為優先,不過,由於放療方式在台灣受到諸多法規限制,因此並不普及。另外,台灣針對動物癌症治療用藥也有諸多限制,因此動物化療用藥的選擇也不如外國多。台大動物癌症中心在臨床上投入「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作為癌症輔助治療選擇,以提高癌症的治癒率。臨床經驗中,證實早期發現並合併使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減緩腫瘤惡化及轉移速度。而化療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不良和皮膚過敏,跟人類的副作用類似,但動物比較輕微,首先可從調整藥物劑量上著手,並在化療後合併食品輔助療法,根據臨床案例,有飼主給予寵物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寵物不僅胃口比較好,體重表現也很平穩。而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因為是天然萃取物,對於寵物來說可安心食用並且沒有副作用。毛小孩防癌 早發現、早治療為上策張仕杰院長指出,目前在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所進行的「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臨床研究,是以「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在寵物罹癌期間且已出現遠端轉移者食用後對病症之改善情形,同時觀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轉化生長因子,在食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後之變化。張仕杰說,研究目的是希望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得以維持罹癌動物的生活品質,進而延長生命。多位寵物醫師也表示,許多飼主不當餵食、致癌生活環境、缺乏運動量等,常造成寵物腫瘤病變危機。寵物與人類一樣,愈早發現癌症,治癒及延長壽命的機會就愈大,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新藥及輔療食品,可減輕寵物治療時所引發的各種副作用,另外在診治過程中,與獸醫師良性溝通並配合療程,也是極為重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活動/健康減重-暑期班

活動/健康減重-暑期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鑑於肥胖已證實會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將利用暑假舉辦「體重控制班」,在為期二個月的課程裡,透過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等專業的團隊,指導學員們正確、有效的減重技巧,將均衡飲食落實於生活中;再搭配易學的韻律舞,讓學員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小幫手!本次暑期減重班由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美容師和2名國家合格認證韻律老師共同指導學員,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即日起報名至6/29日截止,報名專線:037-261920轉2135、2122。對象:60歲以下,BMI>24 或體重>10%理想體重範圍地點:營養門診時間:自106年7月3日至8月18日,每週一、五          15:00~17:00,共15天(30小時)洽詢:苗栗醫院營養室:037-261920轉2135、212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