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讓寶寶頭好壯壯?營養不可少!

想讓寶寶頭好壯壯?營養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父母都希望寶寶能長的頭好壯壯又健康,給寶寶攝取的營養素就是成長的重要關鍵,一歲以前的嬰兒,大多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母乳中含有大約25%的唾液酸,根據研究發現餵母乳的時間越長,兒童智力發展水平愈高,建議哺餵母乳至少6個月。懷孕期間 多吃有助於腦部發育的食物胎兒的腦部細胞在懷孕約2個月左右開始發育,一直到6、7歲即發育完成,懷孕期間媽媽們就可多吃有助於腦部發育的食物,像是富含蛋白質的雞蛋、豆腐、奶類,DHA量豐富的秋刀魚、鮪魚、鱈魚,補充「一人吃兩人補」的燕窩,燕窩中的唾液酸可以增加大腦的唾液酸濃度,幫助提升專注力與免疫力並穩定情緒。燕窩品牌營運長王靜美表示,唾液酸是在1952年由瑞典的生物學家發現的,並在1960年確切的測定出來,人體的體液中也存有許多的唾液酸,像是唾液、胃液、血清、尿液、淚液與人乳中樞神經系統都擁有高濃度的唾液酸。唾液酸對於腦部發育,以及生長組織修復潰瘍、胃酸過多、消化胃液、肌肉生長等均有重要作用。避免攝取高油、高鹽、高精緻糖的食物給寶寶的食材應以新鮮、天然為主,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的蛋白、花生,也避免攝取高油、高鹽、高精緻糖的食物,以天然食材取代加工製品,不挑食也不偏食,適時補充均衡營養素,必要時可與醫生做溝通討論,用心多一步,才能讓寶寶健康長大。

傷口久不癒合?靜脈注射治療新選擇

傷口久不癒合?靜脈注射治療新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生活中的小傷口通常幾天後就會自行癒合,但有些人傷口存在一兩年就是不癒合,從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褥瘡或是傷口,後來傷口越爛越大,經過清創手術和抗生素的治療後,雖然感染情形有改善,但是傷口仍然沒有癒合,也沒有長出新肉,嚴重時恐會演變成危及性命的大災難。慢性疾病的患者 傷口復原能力差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醫師葉美成表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營養不良、心臟病、老化、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民眾通常會伴隨好不了的傷口。因為慢性疾病會讓傷口復原和再生的能力變差,因此傷口不易癒合。臥床老人特別容易產生傷口的部位是在薦椎部、臀部和骨頭突出的位置,而糖尿病患則是在大腿、小腿、腳趾,及任何受傷的部位。葉美成醫師表示,現在要傷口癒合,口服的營養劑真正吸收進體內的比例,又會視個人腸胃吸收的能力而定。像臥床老人或是本身有一些慢性病的人,腸胃的吸收能力常常不會很好,因此可以考慮使用靜脈營養注射治療的方式,就可大大增加營養吸收的比例。糖尿病患治療時 血糖有可能短暫降低有糖尿病的人在給予治療時也要特別注意,維他命C會短暫使胰島素分泌,因此血糖有可能會短暫降低;而心臟、腎臟功能不佳的病人,容易因為注射時液體過多而喘起來,故點滴量的給予也要經過醫師的精細計算。病人接受靜脈營養注射治療,最好事前經過醫師的詳細評估,一部份的病人在經過這樣的營養補充治療後,傷口會漸漸開始長出新的肉芽。因此,有慢性傷口的病人,除了解決慢性疾病的治療問題之外,也可以考慮額外加上靜脈營養注射的輔助治療,幫助傷口盡早癒合。

肋骨骨軟骨移植術 少年重拾棒球魂

肋骨骨軟骨移植術 少年重拾棒球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少棒投手的17歲王小弟,近1年投球時會感到手肘外側痠痛,且投擲速度大不如前,做了許多復健訓練皆無法改善。檢查後發現其右側手肘肱骨小頭軟骨已嚴重損傷,醫師建議選擇「肋骨骨軟骨移植術」,從王小弟身上取出2段約3公分長的肋骨骨軟骨,移植到已受損的肱骨小頭,術後3個月即重返投擲訓練,6個月後即返回球場投球,追蹤磁振造影檢查肘關節面恢復良好。青春期運動員常合併右手肘無法伸直症狀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柯伯彥表示,肘關節肱骨小頭分離性骨軟骨炎好發於青春期,尤其是接受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如棒球投球選手,症狀為投擲時外側手肘的疼痛,這些運動員並常合併右手肘無法完全伸直的表現。目前認為病因為投手執行高強度投擲運動時,劇烈外翻的手肘讓外側關節呈現擠壓狀態,位於外側關節的肱骨小頭因長期處於高壓力造成軟骨剝離的現象,若選手肘關節內側旁側韌帶鬆弛,更會大大增加肱骨小頭的壓力。不用放棄棒球運動可考慮這個治療方式柯伯彥醫師提到,以往治療肱骨小頭分離性骨軟骨炎,僅止於移除已剝離的軟骨組織,病人術後大多無法重返球場,被迫放棄熱愛的棒球運動。肋骨骨軟骨移植手術最大的挑戰,是要將肋骨骨軟骨雕琢出和原來肱骨小頭一模一樣的關節面,再移植到受損的關節面上,手術時間約需4小時。病人若有嚴重的肱骨小頭分離性骨軟骨炎,又不願意放棄棒球運動,肋骨骨軟骨移植手術是值得考慮的治療方式。 

肝臟6顆腫瘤 腹痛可能是警訊!

肝臟6顆腫瘤 腹痛可能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0歲的黃女士為C肝帶原者,8年前做了健康檢查後發現罹患肝癌,肝臟長了6顆腫瘤,最大顆的有6公分,而且無法開刀。原本以為只剩下半年壽命,經過醫師鼓勵後積極接受治療,前後經歷了多次栓塞手術、電燒治療以及使用標靶藥物,最後腫瘤明顯縮小,胎兒蛋白也獲得控制,目前穩定積極治療中。無聲的進擊殺手 腹痛可能是肝癌徵兆壢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歐偉仁醫師表示,早期肝癌沒有症狀,患者會有腹痛難耐症狀,就醫後才被檢查罹患晚期肝癌。肝腫瘤若鄰近門脈靜脈容易造成血流受阻,或因肝硬化惡化,導致患者的門脈壓上升,形成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也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醫師表示,目前肝腫瘤治療方法相當多樣,醫療團隊會視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數目、位置及轉移與否等情況,選擇適當的整合治療計畫,也會考量患者病程及身體狀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射頻電燒、栓塞、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等。標靶藥物減少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吳明順醫師表示,對於多顆腫瘤 (>3顆) 或大型腫瘤(>5公分)的肝癌患者,醫師會考慮使用栓塞局部治療,但因副作用大,患者容易出現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反覆栓塞會造成體力衰退及肝功能變差,加上新腫瘤復發的間隔時間也會愈來愈短,患者常因為恐懼及擔心副作用而卻步甚至放棄治療。因此治療上也會考慮使用標靶藥物,減少傳統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減輕家屬照護負擔。歐偉仁醫師表示,目前醫界已普遍將肝癌標靶藥物列入標準療法,加上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及擴大給付申請條件,有需要的民眾可以跟好好跟醫師討論。有B、C肝的帶原者,更不能掉以輕心,務必要定期回診。。

防止兒童腦退化?5件事要注意!

防止兒童腦退化?5件事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兒童也可能患腦退化症嗎?腦退化症並不是年紀大了才會發生的事,現在對孩子大腦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已經開始對他們數十年後的大腦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照顧孩子不只是眼前的成長,更要有未來健康的風險意識。根據最新研究,現在開始要孩子做5件事,就可以減少孩子日後發生腦退化症和記憶缺失的風險。•  養成戴護具的習慣/溜冰、打籃球、足球、曲棍球、其他有肢體接觸的運動時,一定要戴上頭盔和護具。不論是嚴重的撞擊,或不顯眼的小碰撞,重複的腦震蕩都會造成腦部傷害,在日後將出現難以預料的腦退化症和記憶缺失。•  學習語言技巧/一個有高超寫作能力的十歲女孩,能逃過腦退化症的機會,是一個文字語言技巧差的少年的8倍。教孩子流利地掌握兩、三種語言,可讓他們不易受腦退化症的攻擊。•  一定要孩子上大學/教育是防止腦退化症的強力武器。在學校多讀幾年書,發病機會就越低。多數的腦退化症患者,都是在年輕時期輟學。劍橋大學近年相關的研究發現:多讀一年書,腦退化症發病機會下降11%!•  提供刺激大腦的機會/用體力、腦力、社交活動和新奇的經歷,能使孩子的大腦忙碌起來,所有這些事都有利於建立更大、更好、更多的大腦「認知儲備」,而高認知儲備可以有效預防記憶衰退和腦退化症。•  少吃精緻甜點/動物實驗中,提供含糖量高的飲料(尤其是含高果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飼料來餵飼的動物,當牠們年老時,就有超重、糖尿、大腦體積較小和記憶力受損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腦退化症的前奏。(本文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扭轉夏季憂鬱 一起揪團跑步去

扭轉夏季憂鬱 一起揪團跑步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悶熱的天氣容易讓心情煩躁,暑假也會使學生的生活作息從緊湊到彈性。藉由規律跑步,睡眠、專注力能獲得顯著改善,人際互動關係更佳、讓心情變更好!董氏基金會公布小學生跑步情緒相關調查發現,近5成受訪者覺得跑完步後心情會變好,每週跑步超過3天以上者,情緒比沒有固定習慣者更穩定,且更易入睡。參與跑步及持續跑步的重要因素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胡維恆表示,因應人際互動減少,青少年容易感到孤單,甚至可能發生夏季憂鬱的情況。最簡單的就是減壓抗鬱法,同學可在暑假期間透過運動與朋友保持直接互動,不但可消除因放長假帶來的孤寂,也可以藉著與朋友見面的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減緩開學前的焦慮。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結果發現,超過1/4「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者」,覺得跑完步後心情有變好。超過4成覺得和同學互動性變好葉雅馨主任進一步分析參與跑步宣導計畫者的休閒活動狀況,超過 20%認為「看電視」、「打電動」、「上網」的時間減少,且超過4成覺得和同學互動時間變多、互動性變好。她建議可依照不同特質需求及性別增強學生的跑步動機,提醒增加兒童青少年和朋友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最長的一天,夏至後的第三個更日人體毛孔大開,有助藥物滲透及排毒。「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中藥調製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表示,「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溫通經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這些族群不適合「三伏貼」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今(106)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二日、中伏在國曆七月二十二日、末伏在國曆八月十一日。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訂於國曆七月三日至八月十二日,中醫部所有門診醫師均有提供三伏貼治療服務,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

電子病歷呈現價格 醫師會改變處方行為?

電子病歷呈現價格 醫師會改變處方行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去年健保支付醫療檢查項目,前20名支付金額總計就高達新台幣688億元,其中以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支出金額最高,達新台幣92億元,其他為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檢查,支出金額依序為新台幣90億元、58億元。健保資料顯示,台灣醫療支出在1998年時為2520億元,到2016年,增長至5933億元,成長幅度達2.4倍。醫療費用高漲問題 全球都頭痛不只台灣,世界各國都面臨醫療費用高漲問題。為了讓醫師比較有成本概念,許多國家健保機構開始採用「診斷相關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作法,就是同一組診斷給付相同的錢,這時候醫師就需要將成本納入考量。如果某位醫師治療某位病患時,不需要運用太多昂貴檢查,就可以準確診斷、評估病程嚴重度,就能降低治療費用,而這樣不但符合病患住院給付標準,說不定還可以獲得較多盈餘。電子病歷顯示檢查項目價格 可以解決問題? 隨著電子病歷普及,許多醫院會在住院、門診電腦處方系統主動呈現每項檢驗、檢查的價格,鼓勵醫師多使用價格較低的檢驗、檢查,以獲得較合理DRG利潤。可是,至今尚無隨機臨床試驗證實這樣的設計是否真能改變醫師處方行為。近期《美國醫學會雜-內科學期刊》刊登一個隨機臨床試驗,以美國賓州費城三間醫院為研究重點,研究當中,住院患者的電子病歷會主動呈現每項檢驗檢查的價格,研究人員比較系統變更前後一年的醫師處方行為差異。即使電子病歷顯示檢查價格 影響也很有限結果發現,總體來說,醫師開立檢驗、檢查的量並沒有顯著改變,當觀察族群縮小至加護病房病患時,數據顯示,醫師建議的檢驗、檢查數量有降低趨勢,若將檢查項目按費用高低分組,可以發現較高費用的檢驗檢查量降低,而較低費用的檢驗、檢查量則升高。其他因素 也會左右醫師處方行為事實上,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醫師處方、檢驗行為。除了醫療專業考量,有時病患、家屬也會對檢驗、檢查項目提出要求,醫師可能擔心未來有醫療糾紛,所以會防衛性地多開檢驗、檢查處方箋,這樣才能獲得較多證據,以利未來醫糾訴訟。另外,許多儀器廠商也會給醫師一些回扣,有些醫院則會讓醫師抽成,這也會影響醫師處方檢驗、檢查行為。這些都屬於非醫療因素,因此單靠電子病歷主動呈現藥物、檢查項目價格,恐怕無法輕易改變醫師處方行為。延伸閱讀1.Sedrak, M.S., Myers J.S., Dylan S. Small, D.S., et al. Effect of a Price Transparency Intervention in th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on Clinician Ordering of Inpatient Laboratory Tests The PRI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1, 2017.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11442.Sinaiko, A.D., Chien, A.T. Achieving the Promise of Price Transparenc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1, 2017.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7.1676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把握3原則 瘦身不復胖

把握3原則 瘦身不復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成功瘦身後又復胖,原因不外乎是恢復減重前的飲食、沒有運動習慣、或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未根除,以致於體重又慢慢回升。楊尚文營養師表示,只要把握好三個大原則,自然能成功瘦身不復胖。原則一 :從吃做起(飲食控制)肥胖的原因在於飲食熱量大於身體所需,多餘的熱量便會以脂肪型式儲存。要減重成功,就必須控制熱量,這是一般減重者都有的概念。許多人自然就會覺得吃的越少越好,而採用極低熱量或偏食飲食。此種方式減重速度雖快,減到脂肪的比例卻不多。過度嚴苛的飲食也無法持續太久,自然容易瘦而復胖。均衡飲食,控制好醣類、蛋白質、脂質各營養比例,才能減掉多餘的脂肪。減重成功後,飲食雖不需像減重時嚴格,但要將這些飲食觀念內化為日常生活之中,懂得控制熱量,挑選食物,自然能一直保持理想的體重。原則二:從動做起(規律運動)常見的運動減重也細分為許多種,例如:有氧運動、負重運動、核心運動、伸展運動等。隨著運動的時間與強度的不同,有的可幫助燃脂,有的可提升身體代謝,或者兩者兼具,適量運動對減重者而言都是有所幫助的,而這些不復胖的人,通常都有一至多種以上的運動習慣。運動的時間不需超過一小時,大致以20分鐘負重運動增加肌肉的質與量,配合40分鐘有氧運動增加熱量燃燒即可。原則三:從生活做起(生活型態修正)除了飲食與運動外,把生活中的中小細節做好也能幫助減重更加順利且維持成果更久。楊尚文營養師表示,例如適量的飲水、充足的睡眠,可幫助身體維持良好代謝。不以食物作為發洩情緒的替代品、看懂食品標示、三餐定時定量,能幫助熱量控制更加容易。記住減重的動機與目標,付出努力,當成功之後,更要記住當初的努力,維持好體重,才不會讓成果白費,做個真正減重成功者。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

大腦常卡關?養生補腦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步入中年後,忘東忘西的症狀是不是越來越嚴重?網紅夏德萱利用社群記錄失智爺爺「老夏」的日常,除了溫馨感人的互動,也讓我們更加清楚看到記憶力大幅衰退比起體力不支更令人感到恐慌。由於阿茲海默症多發生於65歲後,逆轉老化的關鍵在於維持腦部活力,人類腦細胞中的唾液酸含量是其它動物腦細胞的2~4倍,提高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反應速度,從而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育。防失智 40歲就要開始保養食療養生補腦,銀杏被認為是減緩腦部退化、加強注意力的首選,但對於銀杏到底可不可以預防失智?專業醫師表示,其實銀杏對於增加記憶力、防失智症並無顯著供效。另外,「以形補形」也一直是國人食補的迷思,事實上,動物腦並沒有強化記憶力、增強腦力的功效,民眾吃多恐會導致身體負擔。「大腦使用量高的人應該40歲就開始保養!」燕窩品牌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現今食物的污染源非常多,也相當複雜,純淨的燕窩是優質的營養品及保健品。建議年紀大的民眾攝取的量要比年輕人多1/3,積極保養,才能減少記憶流失的機會。大腦退化是唾液酸轉化酶的活性減少此外,唾液酸是神經細胞信息傳遞的重要物質,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被發現血清中唾液酸轉移酶的活性減少,並影響到連結在血清醣蛋白的唾液酸,因此有記憶退化困擾的民眾可藉由補充燕窩延緩大腦反應退化。「阿茲海默症」號稱腦中的橡皮擦,患者腦中對於相關人事物的記憶會逐漸被擦拭乾淨,若有記憶差、迷路、憂鬱、說過的話馬上忘等困擾等警訊,民眾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早期發現失智症接受治療才能減緩病情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