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抗藍光降傷害 護眼快看這6招!

抗藍光降傷害 護眼快看這6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暑假來臨,孩子常時間宅在家中看電視或滑手機、玩平板電腦,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影響視力或導致近視度數暴增。依據教育部統計,105學年度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高達68%。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要以身作則,不過度滑手機或使用3C產品,也不要以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情緒,避免孩子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早發性近視或近視度數增加。近視無法回復 高度近視可能導致失明文獻實證指出,兒童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更容易受藍光傷害。應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黑暗中瞳孔放大也會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而傷害眼睛。另外,因藍光有提神的生理作用,睡前使用3C產品,還會影響睡眠品質。近視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復,據醫學研究顯示,年紀越小近視度數增加越快,且隨著年齡增加,平均每年會增75~100度。如果沒有控制,容易高度近視(度數>500度),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護眼6招 記得每年定期做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在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每天至少2-3小時,除了可以增加親子感情,也能提升孩子體能及幫助學習,提高孩子未來競爭力。若發現孩童經常瞇眼、揉眼睛,應儘早帶小朋友到眼科檢查,平時家長可協助小孩執行護眼6招如下:1)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2) 2歲以下避免看螢幕,大於2歲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5公分距離。4)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5)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器官捐贈是當一個人不幸腦死時,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的方式,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愛心接力,生命延續,為擴大民眾對器官捐贈的正確觀念,進而認同並以實際行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醫院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辦理「捨&得,機會升等」器官捐贈宣導,自7月11日中午12:00止,共有63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受宗教文化影響 捐贈人數每年僅150人20世紀以來移植醫學的發展不僅是醫學上重要的成就,更是讓受移植的病患因此重獲新生,多年來台灣在器官移植上的表現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但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認識還是很有限,並受文化、宗教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際完成器官捐贈的民眾仍佔少數,目前全台仍有9000多人等待器官移植重生,然而捐贈人數每年僅有150人左右,使得許多人抱憾而終。為了提升國人對器官捐贈的重視,衛生福利部於103年10月1日於「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中納入「待移植者的配偶或三等親內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意即若您的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是死後器官捐贈者,遇有器官分配時,您的移植排序將「因此提前」,以實現今日器官捐贈的決定是明日對親人庇護的理念。血親曾是捐贈者 可提前器官分配民國80年起國家政策推廣器官捐贈不遺餘力,深入校園、走入社區,結合企業與民間團體宣導器官捐贈,如有意願認識或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歡迎有需要的民眾至各大院所服務台索取器官捐贈同意書。

黑眼圈重說話無力 三伏貼助改善!

黑眼圈重說話無力 三伏貼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5歲的張小弟,3歲時家人發現語言發展較一般孩童慢,同時又有過敏體質,除了身形比同齡孩童瘦小,說起話有氣無力並且有明顯黑眼圈。家長帶到中醫門診求診,經醫師把脈後建議做三伏貼,並且從脾、肺二處調理。中醫師羅子玠表示,張小弟連續做了2年的三伏貼,期間同時服用中藥調理脾胃功能。目前過敏體質大有改善,也比從前活潑開朗。冬病夏治三伏貼 改善冬季過敏症狀所謂「冬病夏治」是指夏天做好預防疾病的保健措施,可降低好發於秋冬時節的疾病,但大多數民眾也多注意在改善孩童的過敏體質上。其實三伏貼除了可以改善孩童或青少年的過敏體質外,在成人,特別是老年人也可運用三伏貼提升免疫力、改善腸胃虛弱及身體痠痛的問題。羅子玠醫師指出,改善孩童的過敏體質刻不容緩,過敏症狀除了讓孩童不舒服外,也會降低注意力及學習成效,羅子玠醫師進一步提到,有些人先天就有過敏體質,只是有沒有碰到過敏原引起發作,呼吸道過敏常見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咳嗽、氣喘等不適症狀,由於類似於感冒,因此會有家長忽略了過敏情況讓孩童成為小熊貓。年齡越大治療期越長 患者應盡早治療現代研究統計資料顯示,三伏貼對過敏有明顯的改善。另外,穴位敷貼的患者,如能儘早(3歲可以開始做)接受治療,不僅療效佳安全性也高,不只可將發病期間縮短,同時也可減短治療的期程。反之,年齡越大,則發病期間也拖得愈長,治療的期程也需增長。今年的初伏正是昨日,無論是有過敏體質或體質濕熱者可把握時機開始治療。 

像感冒又像中風 這病誤診機率高!

像感冒又像中風 這病誤診機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3歲的陳女士6個月前因跌倒讓頭部受重擊,後因嚴重頭痛、嘔吐就醫,經醫師評估安排陳女士進行腦部的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患者顱內兩側皆有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即刻住院治療。陳女士接受開顱手術引流腦內血水後,術後約10天即恢復行動自如,之後僅需定期回門診追蹤。醫師提醒,若家中有人近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與平時不同的行為時,加上近期曾發生頭部被撞擊的情形,應該盡速就醫。症狀像感冒 難以在罹病早期發現台東基督教醫院腦、脊椎神經外科醫師江明哲表示,此症為老年人常見疾病,但因為症狀像感冒,也會出現頭痛、嘔吐、身體乏力、步態不穩、頭頸部僵硬等症狀,因此很難在早期就被發現。加上陳女士出血濃度中等,電腦斷層不易區別而被忽略。江明哲醫師表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因診斷不易,被誤診的機率高。這種疾病在電腦斷層檢查中,會隨著出血濃度有低、中、高等度的不同而加深了診斷上的困難。有些老人會記憶力差、性格變化的症狀硬腦膜位在頭蓋骨下方,包覆著大腦。大腦的表面包覆著一層腦膜,腦膜由最外層的「硬腦膜」、中間層的「蛛網膜」、最內層的「軟腦膜」組成,在硬腦膜和蛛網膜之間的出血,就稱作「硬腦膜下出血」。江明哲醫師指出,假如血腫是發生在左側語言區,就會合併口語不清的狀況。一般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好發於老年人,由於症狀多樣,也常被當成中風。另外有些老人也會出現記憶力差、性格變化等精神狀況,家中長輩若出現這些症狀,切勿誤以為是單純的老化現象而延誤治療,影響後果。

代謝差、體溫高 3大族群易吸引蚊蟲

代謝差、體溫高 3大族群易吸引蚊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了小暑的午後經常下大雨,雨後蚊蟲孳生,在戶外常被叮的全身都是包,要如何才能趕走惱人蚊蟲,讓居家環境更舒適呢?透過中醫調整飲食作息,加上天然香氣的防蚊包,可以有效達到驅趕蚊蟲的功效。更年期、常熬夜 易生肝火易吸引蚊蟲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陳相如提醒,最容易吸引蚊蟲的3類民眾都有體溫高、代謝差的問題,包含:1)更年期熟齡婦女。2)長期熬夜作息顛倒的上班族、學生族群。3)飲食多冰、代謝不良的痰濕體質等族群,因為生活習慣不佳而容易讓體溫變高導致容易吸引蚊蟲上身。陳相如醫師表示,熟齡婦女更年期荷爾蒙不穩定是導致體溫升高的主因,透過藥材補腎陰,陰陽平和就不會產生虛熱。其次,長期熬夜的上班族、學生族群,易產生肝火,只要用睡眠填補陰質,體溫穩定相對就不易受蚊蟲侵擾。喝冰飲代謝差 容易出現「痰濕」體質陳相如醫師提到,最近天熱,很多人每天都要喝冰涼飲品,事實上,冰飲進到腸胃,身體需要耗費熱能去平衡,脾臟本來要能代謝水濕,但日積月累的不斷被耗損脾陽,平衡功能變差,身體容易堆積不必要的液體,導致「痰濕」體質。另外,某些民眾外表看起來胖一點,口苦、皮膚黏不清爽,出現傷口也要好幾周才會痊癒,這些都來自常吃烤炸辣食物,飲食不調形成痰濕體質。改善之道可從清淡飲食入手,偶爾做伸展操,藉由輕度的心肺運動排除身體的毒素。5種藥材助趕跑蚊蟲、保健脾胃陳相如醫師另外提到,若不想讓蚊蟲纏身,搭配中藥材防蚊包也是無毒防蚊的另一種選擇。取用中藥材香氣比較濃烈的5種藥材,包括:薄荷、丁香、石昌浦、艾葉與白芷,這些藥材的味道會讓蚊蟲感到過於強烈不願接近。薄荷有助舒緩心情、丁香針對胃部疾病、石昌浦醒腦開竅、艾葉逼出寒氣、白芷改善頭面部不適,人體接觸後能改善頭部悶重,食欲不佳,還可以保健胃脾,芳香化濁,讓家中的環境更舒適。

擺脫坐骨神經痛 2件事一定要注意

擺脫坐骨神經痛 2件事一定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80歲的陳阿嬤因腰痛,長達一年的時間都處於左側屁股、大腿酸麻痛的狀態,就醫檢查發現是椎間盤退化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由於保守治療效果有限,醫師施以「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僅以注射針劑的方式,短時間就改善患者的坐骨神經痛,是非手術方式治療的有效選擇。腰痛延伸到臀部或大腿 恐為神經受壓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洪豐建指出,骨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椎間管狹窄等壓迫到坐骨神經時,就會引起腰痛症狀,嚴重者還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引起酸麻痛,這些症狀都會讓患者坐立難安,沒有一刻舒服過。洪豐建醫師指出,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病人,輕者會先以熱敷、電療、腰椎牽引等物理治療,以放鬆肌肉,達到減輕局部神經壓迫,降低疼痛目的或輔以消炎止痛藥物,但當這些保守治療都不能緩解症狀時,即可採用「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2大方向顧好 避免疼痛上身洪豐建醫師說,尾椎阻斷術是在薦椎區域局部消毒麻醉後,從薦椎之下的裂孔處下針,穿過薦椎韌帶,進入硬腦膜外,注入3cc的類固醇及1cc的止痛劑,達到消腫、消炎、止痛的效用。此外,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醫師注射,注射後觀察10-15分鐘若無不適現象即可返家。洪豐建醫師提醒,經注射過後患者應盡量少提重物,避免加重椎間盤的壓力。除了平時保養也要特別注意不宜久坐及久站、充分休息之外,2大方向顧好才能避免疼痛上身:1) 姿勢端正/坐姿端正、避免彎腰駝背、站立時應求雙腳平衡。2) 改變日常習慣/不睡過軟的彈簧床、避免穿高跟鞋、座椅應有適當靠背。(圖片提供/洪豐建醫師) 

把握5大原則 聚餐應酬不失控

把握5大原則 聚餐應酬不失控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型態多樣、生活的步調與習慣,也因工作而大幅改變,和客戶、朋友聚餐應酬的機會增多,難以拒絕的美食誘惑,長期口不擇「食」的結果,不但健康岌岌可危,體重更是無限上升,當聚餐應酬的機會一多,如何聰明選擇食物、維持健康就是首要正視的課題,林家榛營養師提供以下5大要點:1)取捨/仔細評估是不是每場聚會都是必要的,選擇真正重要的出席。  2)意志力/成功就從點餐開始!菜單的選擇方面,例如:生菜沙拉-油醋醬比凱撒醬好,排餐-雞排、海鮮比牛、羊排好,義大利麵-鴨胸義大利麵、白酒蛤蜊義大利麵比白醬、紅醬、焗烤好,湯品-海鮮清湯比南瓜濃湯好,飲品-無糖花草茶比果汁好,一餐下來累積的熱量差異甚至可以達到700卡以上。3)酒的威力/林家榛營養師表示,小酒怡情,但是減重時喝的酒可真的是會讓人難瘦又傷心,1 cc的酒精約可提供7大卡(油是9大卡),而且酒精吸收快速,酒精濃度20%*200ml*7=280大卡下肚,熱量差不多等於吃了一塊麥當勞炸雞,但更可怕的是,喝的酒只要上個廁所放個水回來你又餓了,又可以再來一杯。必須要飲酒的時刻請掌握好兩大原則:1)稀釋再稀釋,能加多少冰就加多少冰,酒精濃度越低熱量就越低 。2)打開你的話匣子躲開你的酒杯子,能少喝絕不多喝。4)平常飲食加強控制/聚會應酬的機會一多,面對高熱量食物密集區戰場,再怎麼努力控制其實也難逃衣帶漸寬(越穿越寬)的事實,因此平常飲食的控制就更顯得重要,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 絕對是日常飲食的黃金準則。5)運動/正確的運動加上飲食能讓代謝率有效提升,對體重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林家榛營養師提醒,聚會並非一定要吃大餐,聯繫感情何必強大脂肪犧牲健康,避開用餐時間,慎選用餐場所,加上上述五大課題,維持身材絕不會是不可能的任務。

老人跌倒恐送命!預防肌少症有方法

老人跌倒恐送命!預防肌少症有方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國內每年跌倒死亡人數約300多人,其中65歲以上超過4成,是老年人事故傷害第2大死因。醫師指出,老年人容易跌倒與肌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尤其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高達20%以上,而總死亡率更高於一般老年人2.41倍。50歲後 肌肉加速流失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林鉅勝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逐漸流失,年齡超過50歲,肌肉更加速流失。根據診間觀察發現,有許多老年人走路緩慢、常跌坐於椅子,都是因為肌肉量不夠、肌力不足,也就是所謂的「肌少症」。每10名老人 1人有肌少症據統計,國內平均每10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林鉅勝醫師說明,肌少症是一種症候群,由許多因素所造成,包括罹患心肺肝腎疾病、免疫風濕疾病、營養不足、活動力差、久坐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行走速度+握力 評估肌少症目前國際針對肌少症的定義為:行走速度每秒低於0.8公尺,或是男性握力少於26公斤、女性少於18公斤,就可能罹患肌少症。透過身體組成評估、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可進一步測量身體肌肉含量。肌少症患者 死亡風險高2.41倍林鉅勝醫師強調,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罹患肌少症容易失能,總死亡率高出2.41倍,可能原因有新陳代謝、心肺功能、免疫力降低等;且肌少症患者容易走路不穩而跌倒,若是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阻力運動+蛋白質飲食 預防肌少症如何預防肌少症呢?林鉅勝醫師認為,從年輕就要開始「存肌肉本」,中年「維持肌肉量」,老年人「減少肌肉流失」,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包括多做阻力運動、多吃蛋白質食物,兩者同時進行,效益才能加乘。補充特殊胺基酸 有助肌肉生成林鉅勝醫師建議,老年人平時可將寶特瓶裝水,抬舉雙臂訓練肌力,或是騎健身車、飛輪車訓練腿部;飲食應吃魚肉豆蛋奶食物,每公斤體重要攝取1.2至1.5的蛋白質。若是牙口不好者,可選擇補充白胺酸、精胺酸等特殊胺基酸,幫助肌肉生成,坊間有小包裝、好攜帶的營養品,只要用水沖泡就能飲用。另外,記得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對骨頭、肌肉生成同樣都有幫助。降低老人發生跌倒 醫師提醒要點林鉅勝醫師也提醒,老年人應要定期檢查視力、血壓及血糖;另外,保持家中充足的燈光照明,以及地板整潔無障礙物,都能降低發生跌倒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首年150人受惠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首年150人受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9歲的林彥均9歲時因左耳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長期下來因為右耳過度使用,近4年聽力大減、機能退化。13歲張小妹患有先天性聽損,長期聽不到聲音,也沒辦法學講話。父母直到張小妹3歲時才發現她有嚴重聽損,就醫後,在4歲時幫她植入電子耳,經過半年復健、語言治療,張小妹5歲時終於學會自己開口叫「媽媽」。人工電子耳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聽力缺損的幼童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也容易造成學習狀況落後,甚至感到平衡感變差的症狀。聽損兒童可藉由電子耳重拾正常生活,只是單一電子耳費用就接近百萬元,為了讓家長更無後顧之憂,健保署從本月起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只要在18歲以下,雙耳聽損能力高過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都可被列為給付對象。預估首年將有近150人受惠。人工電子耳是種植入式設備,能幫助聽力缺損者產生依定聲音的知覺。與助聽器不同的是,助聽器是放大聲音,人工電子耳卻是繞過耳朵中受損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住患者重新活得聽覺。把握3歲前黃金期 學習不卡關台灣每年約新增60至100名先天性聽損兒,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哲民表示,多數新生兒聽力缺損可藉由聽力篩檢發現,一旦發現寶寶對吵雜環境無感、難以集中精神,就要懷疑恐為3歲以前是語言學習的關鍵,若孩子出現構音異常、對聲音沒反應等症狀時,家長應盡快協助就醫,越早發現問題,越應該早點介入治療。學齡前是兒童語言學習關鍵期,把握3歲前黃金期,才能保障學習不卡關。

超級細菌抗藥性高 2大族群要當心!

超級細菌抗藥性高 2大族群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儘管已進入炎熱的夏季,仍應注意流感疫情迸發,疾病管制署上月監測資料顯示,流感疫情就診人數飆破12萬人次。根據國人最新死因結果指出,肺炎前進為第3名,台灣的社區型肺炎中,最常見的細菌是肺炎鏈球菌,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肺炎鏈球菌列入「超級細菌」之一,且根據國外最新研究指出,社區型肺炎每4人就有1人對於抗體無效,民眾切勿忽視肺炎嚴重性,接種才是最佳預防之道。2大族群出現抗藥性要當心病情變重症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具盤尼西林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約佔6成,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紀炳銓補充,盤尼西林抗藥性並不罕見,有嚴重肺炎、腦膜炎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等2大族群感染症者,一旦有抗藥性,就要當心病情進展到重症,千萬不能忽視。慢性患者都應該接種防病情惡化紀炳銓醫師表示,他曾收治一名40歲的患者,平常因飲酒而有早期肝硬化,因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導致嚴重肺炎又引發膿胸,差點呼吸衰竭,因此他建議,慢性患者都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預防病情惡化。肺炎患者9成為逾65歲的年長者成人疾病意識低,許多人對於自己生病無感,但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肺炎患者9成為逾65歲的年長者,因此,成人接種預防不可不慎。另外,幼童也是高危險群之一。民眾切勿輕忽肺炎的危險性,長者、高危險群患者應主動與醫生諮詢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才是防治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