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口腔癌篩檢用看的 可降1/4死亡威脅

口腔癌篩檢用看的 可降1/4死亡威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用高階抽血或X光檢驗,口腔癌篩檢用看的也行!有鑑於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於過去40年來持續上升,加上過去對口腔癌大規模篩檢的實證文獻極少,導致許多人對醫師「目測檢查有無口腔癌」感到質疑。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菸檳族只要定期接受口腔癌目視篩檢,只要用看的可以有效降低1/4死亡威脅。減少1/5的晚期口腔癌發生、降低1/4死亡威脅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蘇旺裕表示,在歷經9年的長期追蹤下,發現菸檳族只要定期接受口腔癌目視篩檢,可以減少1/5的晚期口腔癌發生、降低1/4死亡威脅,確實能達到及早診斷與治療的篩檢目標。專科醫師目視篩檢   正確率高達8、9成以上44歲的陳先生吃檳榔20餘年,2014年與2015年健康檢查時皆有發現口腔白斑,手術切除後繼續嚼檳榔。今年再度接受口腔癌篩檢時,醫師目視到患者左舌邊緣有長久不癒的潰瘍和下牙齦腫塊,切片檢查後證實為初期口腔癌。蘇旺裕醫師指出,只要經由專科醫師的細心目視篩檢,檢查正確率高達8、9成以上。滿30歲吸菸或嚼檳榔者 記得2年1次的篩檢徹底戒除菸品使用與檳榔嚼食才是遠離口腔癌的根本方法,蘇旺裕醫師提醒,凡年滿30歲有吸菸或嚼檳榔者,應盡速主動前往有專業認證的醫療院所,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免費口腔癌篩檢;透過專科醫師的詳細檢查與診治,才能遠離口腔癌的危害。

皮膚紅腫起水泡 男嬰竟腸病毒上身

皮膚紅腫起水泡 男嬰竟腸病毒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皮膚症狀變化多樣,紅腫、水泡都可能是腸病毒病徵,家長切勿掉以輕心! 11個月大男嬰出現發燒、嘔吐、伴隨四肢紅腫起水泡症狀,加上沒有呼吸道疾病,醫師判斷應為腸病毒。國內腸病毒輕症疫情逐漸升溫,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易於手足間傳播,呼籲民眾提高警覺,除落實洗手個人衛生習慣,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後再抱小孩,降低病毒感染與傳播。家庭中第二位感染的小孩 症狀可能較嚴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依據疾管署研究資料顯示,家庭中第二位感染腸病毒的小孩,症狀可能會較第一位嚴重。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傳染力強,可經由飛沫、糞口、接觸到病人鼻涕等分泌物傳染,平時宜注意勤洗手,並以稀釋漂白水擦拭居家及玩具,避免家中成員交叉感染。接觸幼兒前應洗手、換上潔淨衣物臺北市衛生局呼籲,5歲以下幼兒為併發重症高危險群,接觸幼兒前應洗手、換上潔淨衣物,暑假期間生病孩童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同時應留意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嬰幼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重症前兆台灣氣候潮濕,適合腸病毒生長,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若家中嬰幼兒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活動/準爸媽的哺乳專修班

活動/準爸媽的哺乳專修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看過來!還在為新生兒餵食問題煩惱嗎?奇美醫院將舉辦一系列新手爸媽課程,本次講座將藉由個別指導方式,教導哺乳技巧、抱寶寶的各種姿勢、含乳的正確方式、擠乳技術,提升孕婦哺餵母乳的知能與技巧,讓準媽媽能成功且順利哺餵母乳,建立信心及家庭良好互動關係。日期:7/29、8/26、9/30、10/28、11/25、12/30時間:15:00-17:00(若遇天氣不佳如台南市停止上課或報名人數低於5對,則該堂課取消或順延,造成不便敬請見諒)地點:奇美醫院第二醫療大樓5F兒科討論室報名對象:懷孕滿32週的準媽媽、爸爸及家庭成員諮詢專線:(06)2812811轉53453-4報名方式::網路BeClass系統報名(進入親子教室頁面後-點選哺乳專修班-選擇所需日期報名)報名網址:http://www.chimei.org.tw/97_newindex/layers2/information.html注意事項:1.    因為場地限制,每場限制10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2.    報名後煩請記住「查詢序號」、「查詢密碼」,若需更改資料、或取消(開課前一週上網或致電諮詢專線,以利維護影響他人參與上課權利)時需使用到3.    每對家庭酌收費用(含茶水、飲料及上課資料)200元,於當日報到後收費並開立收據 

錯誤保濕 只會讓臉越補越乾

錯誤保濕 只會讓臉越補越乾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近日氣溫節節高升,揮汗如雨已是生活常態,許多民眾因氣溫高、皮脂腺分泌旺盛,而擔心皮膚過於油膩,便省去了保溼的步驟,但當肌膚缺少水分時,皮脂膜的屏障功能受損,皮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不穩定,因此不論季節如何變化都應做好保濕工作,保濕也要用對方法,免得讓臉越補越乾。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舉例,一般人常見的3大保濕迷思:1)過度清潔/洗臉用太燙的水、過度去角質(2周一次就可以)都會破壞角質層的完整性,角質層也是皮膚的屏障,當受到破壞,皮膚會變得更敏感;另外,過度頻繁洗臉可能破壞皮脂膜,臉上沒有足夠皮脂更無法保濕。2)化妝水非必要/化妝水是一種介質,洗臉後若沒有馬上塗乳液,可利用化妝水讓乳液更易推勻,同時,也讓角質變軟,使乳液更容易吸收。若剛洗完臉,臉上還有水分,是可以不用上化妝水直接上乳液的。3)敷面膜時間過長/敷臉過程中面膜中的水分同時在蒸散,所以敷臉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敷太久也會帶走臉上水分,越敷越乾。適量攝取維生素A 、C、 E、Omega-3的食物除了皮膚外部的保養,也別忘了飲食的重要性,王瑜婷醫師表示,可多喝水促進血液循環,適量攝取維生素A(深綠、橘黃食物)、維生素C(新鮮水果)、維生素E(酪梨、堅果)、Omega-3的食物(堅果、深海魚)。而人參、黃耆、當歸等藥材由於具有補氣血的作用,若屬氣血虛造成面色蒼白的人可讓面色紅潤另外,目前被奉為養顏聖品的燕窩,其屬性甘淡平的藥食,《本草備要》記載具補肺氣之作用,在中醫臟腑功能來說,肺主皮膚毛髮,當肺氣足時,皮毛得到滋養,進而能夠養顏美容,但建議視自身能力及由中醫師判斷使用較佳。燕窩專家王靜美表示,自古以來燕窩就是養顏美容的聖品,現代經研究證實燕窩中的唾液酸、寡肽與表皮生長因子(EGF)及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等蛋白質,可調理修護、滋養肌膚,使肌膚由內而外水嫩有光澤,並防止肌膚老化。許多人將敷面膜作為必要的保濕程序,王瑜婷醫師提醒,大部分女性喜歡芳香,有些添加人工香味的面膜,這些香料可能本身就是過敏原,也可能因為長時間濕敷導致過敏,故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膚質、敷臉的時間,面膜敷完也要記得洗掉再擦保養品較好。

擁有翹臀的4大不敗法則

擁有翹臀的4大不敗法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除了希望可以減去肥肉之外,也希望能擁有凹凸有致的曼妙身材,黃彥皓醫師表示,要維持漂亮的臀型需要做到以下條件: 1)良好的體重控制/黃彥皓醫師表示,許多想要有完美臀型的人一開始就針對臀部肌群做運動,這是完全不正確且是最致命的做法。臀部肌群的運動屬於緊實運動,並不具備燃燒脂肪的效果,所以累積於臀部的脂肪並不會直接消失。若臀部肌群運動失當,肌肉容易變大。所以在還未達到標準體重之前,不需捨近求遠過度專注於局部瘦身。因為這些脂肪不是不被燃燒,而是還沒有輪到它們被燃燒而已。如果體重還未達到標準範圍,只要致力於控制體重即可。2)飲食調整/由於醣類造成累積於臀部的脂肪比例極高。建議調整比例如下:A)日常白米飯中加入3成到一半的糙米,除了可增加纖維量並減少醣類攝取外。 B)應以大番茄、芭樂、綠色奇異果與蘋果來替代其他種類高糖份水果。且水果攝取量一天應控制於兩顆拳頭大小。 C)使用代糖食品。若對於阿斯巴甜有疑慮的人可以選用含天然的木糖醇產品即可。D)多攝取低脂乳酪製品,其中含有特殊物質,對於下半身脂肪的比例調整有幫助。 3)正確的增加運動/此點提到的運動是在於已達到或接近標準體重的人才去做的,局部肌群訓練重點都在於運動到正確部位。所有的動作宜慢不宜快,要很明確的感受自己用到臀部的肌群完成動作才是正確。4)醫療幫助/A) 健康的體重控制與藥物局部治: 黃彥皓醫師表示,醫療專業可提供正確的局部塑造法,大部分的病患在瘦下來後,再增加肌群訓練就能擁有很好的臀型。需要額外治療的比例並不如想像的高。 B) 局部儀器治療與肌肉訓練 :在減重的過程中搭配中頻儀器與醫療處方,並輔以肌肉的訓練,可在減重過程中讓局部臀型修正更加成功。 C) 玻尿酸注射:近年來玻尿酸的應用範圍極廣,除了可塑造巴西嘉年華女郎般的翹臀之外,也有人運用於腹肌的營造或修飾。優點是快速成型,缺點在於六個月左右會被人體吸收,須重新施打。且僅止於已經瘦下來的臀型修飾,無法直接瘦下臀部。 

又咳又喘怕就醫 「菜瓜布肺」找上門!

又咳又喘怕就醫 「菜瓜布肺」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50歲以上的長輩,不管是得了大病還是小病,只要催促他們去看醫生就跟要他們的命一樣,但也因為如此,常常突然離世也都是因為延誤就醫的關係。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葉育雯表示,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即是民眾容易輕忽的疾病之一,家中長輩常有一旦看醫生就會變嚴重的心態,以致疾病確診太晚,才真的是要他們的命!葉育雯主任以一名65歲家庭主婦為例指出,患者乾咳已有一年之久,平時做家事就會喘,一開始以為只是太過操勞,直到外出趕公車,稍微加快腳步就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漸漸地減少外出,能做的家事也越來越少,才在去年8月拗不過家人的堅持前往就醫,確診罹患致死率高的「菜瓜布肺」。「菜瓜布肺」症狀漸進式發展 確診已是中晚期葉育雯主任表示,台灣女性比較容易忍受身體不適,也習慣為自己身體上的病痛找到合理的藉口。「菜瓜布肺」的症狀常有乾咳2個月以上、日常活動會喘、呼吸困難等,因症狀屬漸進式發展,許多潛在患者在生活中會逐漸適應乾咳與喘的症狀而不以為意,直到出現呼吸困難、活動受到限制才緊急就醫時,常已是中晚期。持續用藥改善乾咳與喘 提高生活品質所幸,今(2017)年3月起,治療「菜瓜布肺」的呼吸道抗纖維化藥物開放健保給付,藥品可以減緩肺功能下降近50%,並減少68%的急性惡化機率。葉育雯主任進一步表示,該患者用藥一個月後,乾咳與喘的症狀明顯改善許多,規律用藥至今已半年,肺功能維持穩定,讓她已能重拾舊日活力,外出也無須擔心光過敏性相關皮膚疾病的副作用。排斥就醫易生憾事 正視久咳不癒症狀及早治療很多家中長輩都認為乾咳與喘是年紀大的症狀,因此排斥上醫院,葉育雯主任提醒,「菜瓜布肺」病程變異性大、難以預測,每年都有患者因為發生急性呼吸功能惡化而死亡。因此,民眾若有超過兩個月以上的乾咳,並有行動性的呼吸困難,應盡早到胸腔內科進行檢查,透過胸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否罹患「菜瓜布肺」,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化療後手麻想吐 緩解症狀靠這招

化療後手麻想吐 緩解症狀靠這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統計,國人癌症時鐘撥快,平均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大腸癌更是連9年位居癌症榜首,年新增人數破1萬5千名。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但仍約有5成患者在手術前後必須輔以化學治療;然而,化療副作用卻是大腸癌病人排斥治療的最大主因。副作用不僅有嘔吐、手麻 還出現帶狀皰疹臨床上一名40歲陳姓壯男罹患大腸癌三期,因為化療副作用苦惱不已。這名罹患大腸癌的陳姓壯男聽從醫囑先將局部腫瘤進行手術,再輔以全身性化學治療,不幸的是,看似壯碩的陳先生接受標準化療時出現許多副作用,噁心嘔吐、嘴破、手腳麻,嚴重到甚至出現帶狀皰疹(神經痛),一次療程後就嚴重影響生活。化療搭配雲芝多醣體 顯著提升整體存活期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蔣鋒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的進步除了效果,控制副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藥物的調整外,病患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相關副作用的發生,加上手術後體力差、免疫力不佳、血管新生狀況嚴重,亦讓游離的腫瘤細胞蠢蠢欲動。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可有效緩解化療副作用,並能調整免疫力及抑制血管新生。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二、三期患者術後服用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搭配化療,無疾病惡化存活率達73%,相較於單一化療提升了14.2%,並提高十年整體存活率達31.3%,為患者降低痛苦且提升生活品質。緩解副作用有解 維持免疫力是關鍵目前雲芝多醣體免疫調解劑在台灣的適應症為消化器癌症,且健保給付於胃癌,患者可向醫師詢問是否符合資格。此外,醫師提醒,大腸癌治療,在術後的前三個月,身體狀況尤其要維持好,正常的免疫力是預防復發的關鍵,並能降低化療副作用發生,且應多食用天然食物而非食品,規律運動更是不可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戒菸後口乾舌燥 多吃芹菜、小黃瓜

戒菸後口乾舌燥 多吃芹菜、小黃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除了靠堅強的意志力外,戒菸更重要的因素是學會如何克服心理壓力。家住雲林縣的陳先生,20幾歲開始抽菸至今,每天都要抽上4包菸,最近感覺胸口悶痛,檢查後才發現心臟出了問題,3條血管嚴重堵塞。手術過後陳先生靠著本身意志力及團體支持的力量,已成功擺脫菸癮。多吃紅蘿蔔、芹菜、小黃瓜緩解喉嚨乾燥大林慈濟醫院護理師蕭伊祐指出,面對戒菸時的生理層面問題,像是食慾改變而變得口乾舌燥,除了多喝白開水,也可多吃紅蘿蔔、芹菜、小黃瓜、番茄等熱量較低的食物,平時利用嚼食無糖口香糖來緩解喉嚨乾燥。由於平日手拿菸的姿勢和習慣,建議可利用筆取代手持香菸,或將蔬菜及水果切條食用,蒟蒻條也是取代嘴裡含菸的好方法。利用腹式呼吸減壓 能有效幫助入眠沈千禾臨床心理師則以「腹式呼吸」的減壓小技巧,現場教學員們如何正確吸氣讓腹部鼓起,呼氣讓腹部凹下的放鬆呼吸方式,除了可以調節身體各部位功能,還能穩定生理狀況,有效幫助入眠。每天維持15分鐘健康操 舒筋避免發胖為了協助癮君子們脫離香菸,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在七月份開辦清新戒菸班,由社區健康照護室主辦,搭配運動及心理課程,提高戒菸成功率。蔡明倫物理治療師表示,健康操主要結合伸展訓練、肌力訓練、有氧運動,有效幫助戒菸班學員緩和戒菸期間的身體不適感,包括手部、肩頸、膝蓋、腰部、擴胸等,只要每天維持15分鐘的健康操,即能增加身體平衡感、舒展筋骨,同時還能免於戒菸而發胖等問題。

防二次腦中風 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

防二次腦中風 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國人飲食習慣偏油炸及精緻。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運動量減少,慢性疾病患者年齡越來越多,高血壓病人與日俱增,導致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另外也逐漸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年齡已經不是腦中風的指標之一據衛服部統計,台灣地區腦血管疾病是10大死因的第3名,腦中風好發於65歲以上的患者,且約佔發病60~75%,傳統觀念上年齡常被當作腦中風指標之一,但根據臨床觀察發現,腦中風愈來愈年輕,可見其他因素造成腦中風的比率漸增,生活習慣恐為主因!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護理師涂蘭馨指出,中風後的生活對病人及照護者都具有極大改變,往往不只是經濟上的負擔,對心理上也會產生壓力,所以中風患者或照護者常於出院前幾天,就會開始詢問醫師及護理師,避免再次中風的預防方法,希望能徹底杜絕隱形殺手。找出危險因子 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涂蘭馨護理師表示,一般而言,再次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為1/3,而雖然表面上腦中風在短時間內發生,但實際上腦血管的病變或危險因子早已存在。預防再次腦中風的方法就是盡量找出生活中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喝酒、飲食習慣異常,並針對這些危險因子做好預防及控制,以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面對患者或照護者的提問,患者需要漸漸改變生活型態,不再攝取高油、精緻化的食物,才能避免再次中風。涂蘭馨護理師提醒,中風的發生並不是無限迴圈,只要遵循及踐行醫護人員的指示,再次發生中風的發生率會漸減,患者或照護者無需過度緊張。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三餐在外、高脂飲食,飯後一杯甜膩的飲料,不只容易讓上班族形成中廣身材,還會對身材造成威脅,健康堪憂。依據「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48.9%、女性比率為38.3%。105年10大死因當中可以發現,至少有6項與肥胖有密切關係,因此肥胖不只是外在美觀問題,更是多項疾病的致病主因。上班久坐缺運動 身材朝橫向發展在金融公司上班的施先生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大,上班久坐,缺乏運動,體重直線上升,身材也越來越朝橫向發展,基於好奇心與新鮮感參加健康減重競賽,在短短4週成功甩肉4公斤。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指出,由於職場上班族飲食大多三餐在外,加上久坐少動、高脂飲食及嗜喝含糖飲料,中年上班族普遍呈現中廣身材,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為推動健康職場,鼓勵員工做好個人體重管理,特別與金融公司合作,結合健康減重競賽,經過4週的努力平均每位學員減重約2公斤。穴位埋貼耳珠 助眠、調節食慾、舒解壓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師瞿瑞瑩表示,中醫穴位埋貼耳珠有助於刺激身體各穴位,配合「鋼勁滾筒」按摩穴位律動課程,對於安神、寧心幫助睡眠調節內分泌,避免暴飲暴食、調節食慾遏止飢餓、紓解壓力都有良好效果。不僅能夠達到紓壓、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有筋膜放鬆、鍛鍊核心肌群等目的。參加減重的員工表示,此次競賽活動除了學習到中醫配合經絡調理的運動方法及健康飲食與慢性病預防觀念,減重後身體也變輕鬆了,未來將把在辦公室學習到的健康知識與運動習慣帶回家庭並和週遭親朋好友分享,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