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腰痠老想吐 腎結石拖太久致腎衰竭

腰痠老想吐 腎結石拖太久致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患有糖尿病併高血壓、高血脂的52歲謝先生某日突然感覺左側腰痠,且伴隨噁心想吐、尿急等現象,不僅排尿時左側腰痠加劇,排出的尿液也呈現鮮紅色,就醫後發現患者尿液內有大量紅血球,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腎水腫、輸尿管擴大,診斷為腎結石併尿路阻塞性腎病變、慢性腎臟病併急性腎臟損傷。腰腹部無預警劇痛 可能結石在作怪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振聲表示,上述個案為尿路結石導致腎臟問題,患者因結石阻塞在腎臟與輸尿管結合處、或是卡在輸尿管,引發內臟神經刺激泌尿道肌肉痙攣,腰腹部無預警出現劇烈絞痛,痛到坐立難安。防腎結石3件事要注意鄭振聲醫師表示,腎結石感染及尿路阻塞皆會造成腎功能受損,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是可恢復的,但若阻塞時間太久導致腎小管間質腎病,就會逐漸走向腎衰竭的情形,若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患或合併有尿路感染,則狀況會更,預防腎結石需特別留意下列事項:1) 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足夠的飲水量、每天的排尿量要有1500-2000ml,在充分的尿液排泄及減少泌尿道感染與尿路結石發生率之下,就能降低急性與慢性腎臟病找上門的機會。2) 慎選機能性食品/攝取過量的鈣質及維生素D,容易造成尿液中排泄較多的鈣離子,進而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由於維生素C在體內代謝之後會轉變為草酸,因此每天若攝取超過400毫克的維生素C,容易導致高草酸尿,形成草酸鈣結石。另外若身體缺乏維生素B6和鎂,體內草酸就會增加,也容易產生草酸鈣結石。3) 避免一次大量攝取富含草酸的食物/用餐時應避免同時大量食用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蕃茄、菠菜、芥菜、韭菜、南瓜、地瓜、葡萄、橘子、草莓、豆腐等。另外,生啤酒、茶、可可也應減少攝取。發燒、發冷沒有及時處理恐致生命危險鄭振聲醫師表示,如果結石阻塞尿路且合併感染,可能出現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等症狀,容易引發後續腎功能受損或造成菌血症,若忽略症狀、沒有即時處理會導致生命危險。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我都告訴病患:「運動就是你的良藥。每天要運動30分鐘,冥想30分鐘。同時進行還能節省時間。」跑步不僅預防疾病,同時還能治療病症:1) 抗老化/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身體強健者的壽命就是比懶惰的人長,而且他們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看看你的周圍!運動甚至能讓你遠離阿滋海默症和老人癡呆。不相信的話,請問問旁人的經驗。2) 消除倦怠/所有人都會說自己感到疲倦,只有跑步的人不會。每天跑步30分鐘能培養抗壓性。3) 抗憂鬱/運動能平衡混亂的大腦,比抗憂鬱藥物更有效。4) 預防乳癌/每九名女性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拜託、拜託、拜託各位,去跑步!儘快開始你的健身計畫!運動能降低至少30%的罹癌風險,拯救你的生命。這也適用於其他種類的癌症。5) 防止骨質疏鬆/跑步比起任何藥物更能防止骨骼萎縮和斷裂。6) 預防糖尿病/定期運動能為你省下幾針胰島素,而且更能津津有味的享受低碳水化合物與健康的餐飲,後者是預防糖尿病的第二良方。7) 預防心肌梗塞/跑步能暢通血管,減少動脈硬化,預防梗塞。適度的運動就是最好的搭橋手術。(本文摘自/輕鬆跑出健康/健行文化出版)

用力刷才防蛀牙?牙齦萎縮達10年!

用力刷才防蛀牙?牙齦萎縮達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7歲的朱姓女患者長年以來擔心蛀牙,每每在刷牙時就會非常用力刷牙齒,沒想到卻造成多顆牙齦萎縮,只要一吃冰冷食物就會出現痠痠的感覺,這樣的痠痠感長達10年之久,醫師利用牙齦增長術,讓患者能夠擺脫敏感性牙齒,再次重拾吃冰的樂趣。牙周手術治療補回牙齦 降低食物痠感經過評估後醫師表示,患者可以進行牙齦增長術,利用牙周手術治療方式,將牙齦萎縮的部分覆蓋回來。這名患者牙齦萎縮的地方在牙根的區域,能利用齒間乳頭兩邊將牙齦覆蓋,治癒吃冰冷食物痠痠感。太過用力刷牙 牙齦越補越萎縮朱姓女患者表示: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吃冰,就算是冬天也會抱著冰桶一直吃,直到民國97年開始,只要一吃冰冷的食物,牙齒會覺得痠,牙醫師告訴他牙齒痠的主因是因為刷牙方式不正確,才想起自己原來是因為怕蛀牙,每天在刷牙時就會非常地用力,想說這樣就不會蛀牙了。豐原醫院牙科醫師楊宗融表示,許多民眾常因為刷牙不正確,出現蛀牙、或是牙齦萎縮情形,像這位患者就是因為過於用力刷牙,造成左上顎犬齒跟小臼齒間的齒頸部填補物容易掉,即使每次填補,牙齦也會越補越萎縮、且越靠近牙根,導致一吃冰冷食物就會有痠痠感。選購牙刷可選小頭軟毛、兩顆一組輕輕刷另外,楊宗融醫師也表示:民眾在選購牙刷時,可以挑選小頭軟毛的牙刷,兩顆一組輕輕刷,千萬不要太過於用力,這樣就能減少牙齦萎縮情形,同時能防止蛀牙情形發生。 

2歲童抓飲料封口機 致手部三度燙傷

2歲童抓飲料封口機 致手部三度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9個月大的小男孩在飲料店櫃台玩耍,右手不小心抓住封口機的杯架,意外啟動封口機造成右手從食指到小指的壓砸傷合併三度燙傷,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指骨骨折,另外,小指動脈也有損傷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患者術後小指血液循環良好,傷口癒合順利。1年半後確認手部功能恢復良好,對於小男孩的日常生活幾無影響。關閉電源、脫離機器外、冷水沖受傷部位成大醫院外傷科醫師洪國書表示,隨著茶飲店以及早餐店的數目越來越多,飲料封口機變成隨處可見的機器。他說,雖然機器的安全設計不斷在改進更新,但是因為封口機造成的小兒手部外傷依然時有耳聞。洪國書醫師表示,如果真的因為封口機造成手部外傷,除緊急關閉電源並盡快脫離機器外,應立即用冷水沖洗受傷部位,以減少高溫對手部的進一步傷害。另外,如有被機器截斷的肢端,務必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的紗布包好,再用塑膠袋密封後浸泡於冰水中,連同病患一起送到有整形外科的醫院,盡快進行顯微重建手術,以求獲得最佳的預後。機器壓力的受傷程度可能會導致骨折封口機造成的小兒手部外傷,主要的傷害包括機器壓力產生的壓砸傷、高達攝氏120-180度溫度造成的燙傷。洪國書醫師說,受傷程度依據溫度及受壓時間有所不同,從最輕微的擦挫傷,到嚴重的三度燙傷、開放性骨折,甚至是創傷性截指不等,每每都會造成家屬及孩童的遺憾。做好工作場所的安全管制,不要讓兒童進入工作區及有接觸封口機的機會才能降低危險發生。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民眾不耐高溫炎熱,食慾不振就吃涼麵、涼丸或刨冰消暑,前日無預警大規模跳電,到院就診的腸胃炎患者增加,原來是突然跳電造成冰箱食物變質,導致腸胃炎就診人次增加。近日有姊弟分食涼麵導致上吐下瀉,也有民眾在路邊攤享用晚餐與冷飲結果腹部絞痛狂跑廁所,導致虛脫掛急診的案例也不少。高溫環境食物容易壞 小孩、長者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及兒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高溫環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眾吃下遭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現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症狀,若是小孩或年長者的症狀恐更嚴重,可能併發脫水、電解質失衡。廖嘉宏主任表示如果民眾有症狀需就醫診治,病毒性或毒素引發腸胃炎在治療上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注意水分的補充,症狀大多在幾天內可獲得緩解。洪弘昌院長也強調應從自身衛生習慣和避免生食等習慣做起,才能有效防範腸胃炎。飯前便後、調理食物都應徹底洗手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購買涼麵後應立即使用,或者將其冷藏保存在低溫環境下,才不會誤食不潔的食物而引發腸胃炎等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為防範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發生,日常飲食要留意食物須煮熟,食物要存放冰箱保鮮避免滋生細菌,且飯前便後、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後都應使用徹底洗手。

驚!逾7成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

驚!逾7成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早上老是爬不起來?可能是壓力大作怪!國內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的超過7成,根據統計,孩童15歲前經常頭痛者佔16%,偶爾頭痛者佔54%,偏頭痛者則佔5%。常見頭痛原因為睡眠不足及生活壓力大,另外,多數孩子一下課就到補習班,沒有運動習慣也讓壓力無法得到紓解。英國研究顯示腦部檢查會提高罹癌危險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部長周琪表示,門診有頭痛的孩子,經詢問許多都是睡眠不足引起,不但睡得不夠,早上也常爬不起來。依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有提高兒童罹患腦部腫瘤的危險性,要避免做為第一線的篩檢檢查。正確診斷頭痛,建議可以詳細紀錄發作的時間、症狀、加重或減輕的原因。足夠睡眠比吃補更重要周琪醫師表示,面對兒童頭部疼痛,家長應該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夠真正幫忙兒童解決頭痛問題。建議先協助醫師收集診斷的重要資料,例如頭痛的時間、次數、型態、加重或減輕原因。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部長周琪都會提醒家長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比吃補更重要。周部長也會請家長少給孩子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加有味素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會容易誘發頭痛。亦請孩子或家長記錄頭痛的次數與時間,也就是寫頭痛日記。這樣才可以提供醫師診斷孩子頭痛的依據,更有機會可以找出造成頭痛的原因。減少刺激性咖啡、茶、味素、辛辣物的攝取如果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壓力、緊張等心理因素引起,就要改變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不規則作息;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味素、辛辣食物等;適度的運動,也常常有紓解壓力的效果。如果造成頭痛的原因是腦部的病變,在確定診斷之後,就要依據疾病的原因治療。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疝氣拖10年,陰囊竟腫成哈密瓜大小!83歲陳老先生擔心疝氣需要切除陰囊,十餘年的時間都不敢就醫,聽信電臺偏方,不但花了50萬購買排毒藥方,每個月更花費上萬元到中藥行抓藥,沒想到疝氣沒有治癒卻引發紅疹上身。另外,患者術前抽血報告也發現腎臟功能問題因為來路不明的藥物,已經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現在一周固定洗腎3次。7天未解便 大腸、小腸擠進左邊陰囊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指出,陳老先生諱疾忌醫十多年,掉進陰囊的腸子愈多、愈深,便秘問題愈嚴重,5月中旬陳先生站不起來也吃不下,抱怨7天未解便,檢查後確認是疝氣,並發現大腸、小腸加起來快100公分,全擠進左邊陰囊,並腫成18公分大的哈密瓜形狀。「手術是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高國堯醫師指出,大部份病人都適用「傷口小且恢復較快」的腹腔鏡手術,陳老先生因長期服用偏方造成腎臟及心臟功能受損,不適合全身麻醉,只能用傳統從腹股溝切開的手術方式,術中將腸子復位後,再用人工網膜做無張力修補。疝氣不處理 壓力越高越有可能導致腸壞死高國堯醫師表示,疝氣通稱「墜腸」,不論幼兒、廿或卅歲年輕人、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年輕人病因可能是腹腔通道先天性閉鎖不全,隨年紀愈大還是沒關好,腸子就可能從裂縫跑出來;年長者屬功能退化,腹壁變薄,咳嗽、大便,甚至拉單槓出力,有時也會導致通道裂開,造成腹股溝疝氣。高國堯醫師表示,男女罹患疝氣比例為10比1,通常症狀不會太痛苦,也沒有立即危險,但如果一直不處理,等腸子推不回去,掉在裡面愈來愈腫,一旦壓力愈高,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腸壞死的急症手術,為避免缺血、破裂演變成有致命危機的腹膜炎,還是及早就醫為宜。

預防熱傷害 從頭到腳5裝備

預防熱傷害 從頭到腳5裝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或眼睛,出門必備防曬裝備。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出門前檢視從頭到腳防曬5裝備:「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帶水瓶」。遵守5建議避免皮膚老化其中「太陽眼鏡」的選擇須注意是:「看標示、選合適、慎保管」才能發揮保護作用。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注意護眼防曬係數,數字越大效果越佳。選配時除外觀及舒適性外,應儘可能選擇可保護到眼側且貼合臉型的款式。另外開車時避免影響視線勿佩戴顏色過深的太陽眼鏡,觀看景物呈紅、藍或紫色的太陽眼鏡,需格外留意是否可清楚辨識交通號誌燈。切勿將太陽眼鏡放置於高溫的汽車內以免變形。另外也應參考以下5項防曬建議,避免皮膚老化:1) 寬邊帽或陽傘/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2) 太陽眼鏡/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3) 涼爽透氣衣物/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4) 擦防曬乳/外出前2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的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於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的產品。5) 帶水瓶/自備水瓶並定時喝水,並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喝含酒精及糖分飲料,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常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常誤為老毛病而不理會。有名 50 歲的王爸爸長期坐電腦桌前輸入資料,雖長年肩頸痠痛僅貼藥布、擦藥膏,不料近日卻出現痠痛加劇、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就醫診斷才發現是「肌筋膜症候群」。專業物理治療師提醒,可接受物理治療及3招伸展運動,避免惡化致肩膀硬梆梆。壓力大緊張 容易影響血液循環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胡遠騏指出,「肌筋膜症候群」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常使用電腦者及手機愛用者,均為好發族群。人體長期處於壓力大、緊張狀態,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影響血液循環,無法將體內廢物及乳酸代謝,堆積在體內即會引起痠痛。有些人還會出現局部壓痛點,肩膀痠痛更會反覆發作,常被忽略成老毛病。肌肉彈性受影響 可能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但若未及早放鬆緊繃的肌肉,胡遠騏提醒,嚴重者會導致肌肉彈性受影響,肩膀活動受限,包括穿衣服、洗澡、洗頭等日常活動都會疼痛,甚至會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應及早就醫確診,進行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3招拉筋運動 早晚各1次、每次10回合上述這名患者接受 3-4 個物理治療的療程後,痠痛即有明顯改善。胡遠騏物理治療師表示,平時多做肌肉、筋膜伸展運動,也會對肌肉放鬆有所助益。他提供在家就可以作的3招拉筋伸展運動,每次 10回合、只要停留 10-15 秒、早晚各一次就輕鬆趕走疼痛:1) 擴胸伸展運動/ 90∘轉角的牆壁,雙手平舉 90∘,手臂靠牆,腰挺直,上半身往前靠牆,肩頸感覺有些微痠痛。2) 頸部伸展運動/坐姿,腰挺直,頭部轉右側(拉左側筋膜),右手輕壓頭左側,眼睛往右下方方向看。左右兩邊互換。3) 肩部伸展運動/採站姿,雙手往後 10 指交扣,肩膀往後縮。手肘打直,用力往後拉。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2人就1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4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4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恐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1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