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肺也有微生物菌叢 治病先篩檢?

肺也有微生物菌叢 治病先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醫學發現,肺臟有一套微生物菌叢,雖然比腸內菌叢小,卻是攸關健康與疾病的獨特微生物體系;未來治療疾病前,可望透過體內菌叢篩檢,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微生物地理資訊系統。生活環境影響肺內菌、微生物「肺內菌/肺內微生物」涵括的範圍不只是細菌,還包括了真菌及病毒。肺部疾病可能伴隨著肺部菌叢異常(Dysbiosis),而菌叢異常是指微生物生態失衡,造成菌叢異常的因子,例如使用抗生素、免疫疾病、日常飲食,生活環境也會影響個人的肺內菌組成。接觸農場生活 阿米希人不容易過敏一篇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比較阿米希人及哈特人(註)的孩童氣喘過敏盛行率;結果發現,阿米希人從小暴露在有動物及塵埃的農場環境,肺內微生物能夠對付氣喘,奠定了不容易罹患過敏的體質,而哈特人則缺乏肺內微生物訊號,無法抵禦氣喘發作。肺內微生物 專家提2方法吉柏特博士(Jack Gilbert, PhD)提出2種善用肺內微生物體的模式。第一,將病人分層,建立病人肺微生物體、免疫系統,以及病史資料庫,利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式,辨識肺內微生物間的交互作用;第二,對微生物進行介入,了解誘發疾病及抑制的微生物,並發展出操控的方式。肺內微生物可能影響腸內菌另一篇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腸內菌可能會影響氣喘與囊腫性纖維化的發炎情況。懷特醫師(Steve White,MD)認為,肺內微生物可能影響腸內菌,並改變其菌叢組成,肺、腸兩套微生物體的交互作用值得探討。(註)由於信仰的原故,哈特教派與阿米希兩個族群相對地較為封閉,一直與外界保持隔離。生育繁衍的對象也以族群內部為主。兩者生活型態近似,皆為務農。延伸閱讀參考文獻:1.Stein, M. M., et al. Innate immunity and asthma risk in Amish and Hutterite farm children.  N Eng J Med. 2016; 375: 411-421.參考文獻:2.Lyon, J. The Lung Microbiome: Key to Respiratory Ills?.JAMA. 2017; 317(17):1713-1714.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4.《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頭痛別小看!恐危及生命

頭痛別小看!恐危及生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頭痛實在太普遍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緊張性頭痛是僅次於齲齒的第二個常見症狀,偏頭痛則是第三個常見疾病。面對一個如此常見的症狀,廣大病患和他們的親屬以及醫生,卻都沒有給予頭痛正確的態度和對待。對頭痛的態度 往往呈現明顯的兩極化民眾對頭痛的態度往往呈現明顯的兩極化,或者完全忽略頭痛,病患不把頭痛當回事,甚至去看醫生時,都不會提及自己曾經有過頭痛症狀;而身為頭痛患者的家屬,也不能理解因為頭痛帶來的種種不適以及痛苦,經常表現出冷漠的態度,覺得患者小題大作;頭痛病患的老闆也往往因為不瞭解這個病,指責他們經常請病假。另一方面,部分頭痛患者又過度關注自己的頭痛症狀,常常因為頭痛就診,不斷地懷疑自己是不是長了腦瘤,不斷地要求醫生進行檢查。絕大部分頭痛都是良性的大家一定要明白,頭痛只是一個症狀,就像發燒時我們要尋找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頭痛也要尋找原因。頭痛的原因實在太多了,從簡單的感冒發燒、輕微或者嚴重的頭部外傷、睡不好覺、用腦過度、喝太多咖啡到嚴重的腦中風、腦出血,還有大家擔心的腦瘤,以及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引起頭痛。頭痛有幾百上千種病因,從良性的、沒有任何大礙的病因,到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都可能引起頭痛。但是,絕大部分頭痛都是良性的。頭痛可以分為原發性頭痛和繼發性頭痛頭痛可以分為原發性頭痛和繼發性頭痛,如果把我們的腦袋比作電子產品,例如電腦,有些是硬體問題,比如線路接觸不良了;有些則是軟體問題,運行不通暢。原發性頭痛多是軟體出了問題,硬體上完全正常,所以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結果往往都是正常。繼發性頭痛則是硬體出了問題,比如某個按鈕或者線路壞了。針對頭痛而言,大部分都是軟體出了問題,也就是原發性頭痛,這些患者反覆進行了各項檢查,都沒有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經常不被家屬以及他人理解。(本文摘自/過敏的大腦/平安文化)

腸躁症易大腦過敏 常恐懼和沮喪

腸躁症易大腦過敏 常恐懼和沮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道和大腦的合作,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不管是吃飽的滿足、餓肚子的失落、一肚子脹氣的折磨,還是爸爸媽媽餵奶、換尿布,都構成了嬰兒剛開始對自我的認知,這個認知關聯最緊密的就是腸道和大腦。隨著小嬰兒逐漸長大,他逐漸學會利用其他的感官來感受世界,但是並不意味著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連接消失了,如果腸道出了問題無形之中會導致我們情緒低落,而一個健康營養充足的腸道則會悄悄改善我們的情緒。胃腸道細胞釋放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和大腦相同當情緒感到緊張焦慮、恐懼的時候,大腦就會向血液裡注入額外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不僅大腦能夠釋放,胃腸道細胞釋放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也和大腦相同,腸道也會感受到壓力和威脅,於是胃腸細胞感覺到大事不好,還是吐吧。這也是為什麼偏頭痛發作時,噁心嘔吐症狀如此顯著。其實是因為腸子也感受到了大腦所承受的壓力,而想減少胃腸的工作量,節約能量來助大腦一臂之力,渡過難關。腸躁症 導致腸道到大腦的連線負擔變重腸躁症患者,腸道一直處於受刺激狀態,那可能會導致腸道到大腦的連線負擔變重,這些在腦部掃描圖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在實驗對象的腸子裡放一個小球,一邊對小球充氣,一邊掃描他們大腦活動的狀態,沒有腸道問題的人掃描出來的腦波很正常,而腸躁症的人腦波圖就有明顯的異常,腸胃中的小球啟動了大腦中控制負面情緒的區域。研究也發現,腸躁症和偏頭痛之間可能存在基因聯繫。到底是激怒腸子引起大腦過敏,還是過敏的大腦引起腸道激躁,目前還不是很明瞭,但是有一件事至少可以確定,就是有腸躁症的人很容易大腦過敏,而且他們較一般人群更容易感受到恐懼和沮喪,也正是過敏的大腦所致。(本文摘自/過敏的大腦/平安文化)

少吃多動就會瘦?別陷入數字迷思

少吃多動就會瘦?別陷入數字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曾經想靠「少吃多動」減肥卻無功而返,這些話聽起來是否特別熟悉?台大醫師吳佳鴻日前在《腸漏,發炎的關鍵》書中提到,因為肥胖來求診的患者,他們告訴我試了許多方法,吃很少,也動很多,可是就是瘦不下來,我常反問:「吃很少,那你都吃什麼?」「麵包啊,有時候三明治,偶爾喝奶茶,飲料也都改半糖的,不餓就不吃,青菜也盡量水煮,肉很少吃,都會去皮,很少吃油的……喔,還有,一個星期會去健身房跑步2次,可是體重還是沒變啊,而且覺得愈來愈累……」吃對營養、改變生活、矯正生理作用少吃多動卻瘦不下來的人很多,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體是個生物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體重的改變是體內各種複雜生理作用運作的結果,而不是單純的數學加減。想想看,全世界肥胖人口這麼多,「少吃多動」的原則可不是只有你知我知,而是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的口號,那為什麼肥胖的人還是愈來愈多?還是有那麼多人瘦不下來?難道單純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嗎?還是說,「少吃多動」這個原則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元素?人既然是生物體,健康與體重就是生理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想的應是如何透過調整飲食、吃對營養、改變生活,矯正這些生理作用,讓它們朝我們想要的方向走,而不是靠熱量數字的加減運算。生理作用對了,身體自然會回饋正常的體重和該有的健康。我們應該用生物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待體重和健康問題,而不是套用單純的數學計算,陷入數字的迷思。同樣的熱量會引起截然不同的生理反應舉個例子更容易了解。試想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熱量約600大卡,和一盤熱量同樣是600大卡的生菜佐堅果雜糧沙拉,這2種食物吃下肚後,你認為體內的生理反應會一樣嗎?對體重產生的效果會一樣嗎?答案再清楚不過。只看熱量,同樣都是600大卡,但奶茶和沙拉有著完全不同的成分與營養,會引起體內截然不同的生理反應。身體的細胞在意的是你吃進什麼「營養」,並不會計算你吃進多少「熱量」。食物中的營養就像一把鑰匙,是開啟生理連鎖反應的重要開關,而隨之引發的許多生理反應,造就了你現在的健康,當然,也包括你現在的體重。忽略食物營養價值 少吃多動反而害健康吃對營養、吃對適合自己的食物,避免身體慢性發炎,比起單純少吃多動、辛苦計算卡路里來得重要。這個飲食原則不僅在體重控制方面如此,對於其他慢性疾病的控制,或是更積極地預防疾病,統統適用。並不是說熱量完全不重要,只是現今過於強調熱量的計算,導致許多人以為熱量是最重要的,變得只懂得計算卡路里,反而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品質和營養價值,甚至為了追求速效,採取極端的少吃多動,導致營養失衡,不僅體重沒減,反而傷害了健康。吃對基礎、均衡營養 生理反應才健康所以,不要執著於「吃少」,而是必須先「吃對」。就算要少吃多動,也要建立在「吃對」的基礎上。先均衡充足地攝取醣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植物性營養素(phytonutrients),吃對食物、吃對營養,生理反應自然健康正常,也容易產生飽足感,不會因為饑餓亂吃,讓生理運作能夠自然而然步上健康的軌道。我相信這是比較自然、健康、符合人性、能夠長久持續的方式,否則單靠意志力對抗生理反應,很容易受挫放棄。(本文沾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不管黑臉白臉 都記得要給孩子安全感

不管黑臉白臉 都記得要給孩子安全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現實原則」與「享樂原則」,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就拿中學生氣到忘我,把學校玻璃打破的狀況來說,斥責當然是必要的。「不可以做那樣的事!」「要是有人受傷怎麼辦!」「這是得賠償的!」可能會被訓導處老師大罵一頓,像這樣基於現實原則的指導是必要的。對應有攻擊性的孩子 應恩威並重但如果是有能力的老師,不會光罵人就結束了吧。可能借助學校輔導顧問之力,也可能跟導師聊一聊。或是在嚴厲地斥責學生之後,和他一起整理碎掉的玻璃,用比較安穩的語氣,開始和他聊聊。「你是怎麼了?你不是會做這種事的學生啊?發生什麼事情了嗎?跟老師說說看,讓老師幫你出一份力!」對應一個受傷憤怒、有攻擊性的少年,嚴格的「現實原則」、溫柔的「享樂原則」,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我曾經在學校輔導的場合,發揮過我的能力。老師從教室出來後,交棒給身為學校輔導顧問的我,說:「剛剛狠狠地罵了他一頓!接下來就麻煩您了!」這個學生從昨天做了錯事後就被導師罵、被父母罵、被訓導主任罵,我對著被罵了半天了的他說:「這樣一直被罵,很累吧。」我絕不是要把他做的壞事含糊、曖昧地處理掉,一定要讓他好好反省。但是他因為我說的話,開始告訴我在班上被孤立的痛苦。這是在家庭裡有「連結職責」的母親與有「切割職責」的父親該做的工作吧。嚴格管教、安慰都是教養必要的元素對跌倒的孩子來說,跑上前幫忙他、緊抱他的母親,努力讓他站起來的父親,這兩者都是需要的。因為信賴母親會好好地安慰孩子,父親就可以嚴格地管教;另一方面,因為相信父親會嚴格地管教,所以母親可以讓孩子撒撒嬌吧。日本曾有用金屬棒殺人、在大家心裡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1980年11月,神奈川縣,一個準備第二次重考的二十歲補習班學生,用金屬棒殺害雙親。他的父親畢業於東京大學,哥哥畢業於早稻田大學,都在一流企業裡工作。加害者青年也畢業於有名的中學,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早稻田大學附屬高中,但也到其他的知名高中就讀。但他在大學入學考試時失敗了,不管是應屆入學考試,還是重考第一年時的入學考試,不管是一流大學還是中等大學,沒有被任何一間學校錄取。他準備第二次重考,成績也沒有變好。黑臉、白臉要平衡 別把孩子逼到牆角某一天,他擅自用父親的提款卡領錢出來、擅自喝了父親的威士忌。極度憤怒的父親對著兒子怒吼:「你這個笨蛋!大學進不了就算了,這麼做是怎麼一回事?家裡可容不下你這樣的小偷!你這個垃圾!給我滾出去!」而一直以來溫柔守護他的母親,當天偏偏就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你真的是很沒用啊!」他承受父親說出來的話,覺得不出去不行了。母親的態度則成了關鍵的一擊。嚴格父親與溫柔母親的平衡崩解,那晚,他用金屬棒朝著熟睡父母的頭部使勁地打下去。以現實來說,他不能一直當個重考生,未經同意使用別人的提款卡也不是可以放過的問題。他雙親對他的斥責,也不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方式。但是對於在心理層面已經被逼到牆角的他來說,那是把他從最後希望推落絕望的一席話。(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水腫、瘦不下來 痰濕致循環不佳

水腫、瘦不下來 痰濕致循環不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拚死拚活減肥,也挨餓過,試遍各種辦法卻無濟於事,搞得自己壓力好大,過了一段時間後只覺得滿腹委屈。反正不管怎樣做,到頭來也是瘦不下來、白忙一場。」一名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減肥的四十六歲女性,一坐下來就開始發牢騷。聽了她的一番話之後,發現她經常使用「挨餓」的減肥法,而且多少有些成效。可是年紀漸長後,食慾增加,食量又減少不了,一下子胖一下子瘦,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目前體重八十二公斤,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問題特別嚴重。後來問診得知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腰痛、睡眠障礙、憂鬱症等疾病,總而言之,就是毛病一堆。代謝不佳 痰濕便會開始堆積如果減肥經常用挨餓的方式,瘦了卻又一再復胖,代謝功能會每況愈下。一旦代謝不佳,痰濕便會開始堆積,接著陷入代謝更差的惡性循環中,最後演變成透過一般的飲食控制或運動方式都瘦不下來的惡性肥胖。碰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老年肥胖亦然。如同暖氣正常運作,房間才會變暖一樣,我們的身體循環功能要好,身體才會健康、減肥才會順利。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開始老化後,人體的所有功能便會衰退,以致人體的循環功能也跟著減弱。循環功能變差後,就容易堆積痰濕;痰濕堆積後,循環狀況就會變得更差。水腫是痰濕症的代表症狀即使吃得一樣多,活動量也沒變,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體重就會增加。這種情況下,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只要解決痰濕問題,循環功能就能獲得改善,身體也會跟著返老還童。下半身肥胖是我國女性最煩惱的體型問題。因為上半身和下半身常常差了一個尺碼以上,所以大家多半希望減肥時下半身能多瘦一點。下半身肥胖是經常水腫的女性會有的特徵,而水腫又是痰濕症的代表症狀。(本文摘自/排濕瘦身法/采實文化) 

變美暗藏危機 3原則掌握麻醉風險!

變美暗藏危機 3原則掌握麻醉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進行所有大小手術前,都必須與醫師確認風險與細節,不可貿然進行,若真的不適合也請不要勉強,以免出現難以掌控的狀況。1) 不是所有人皆適合整形/整形手術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治療,具不同程度的風險,加上有些人先天體質不適合做整形手術,若冒然進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像是血友病、愛滋病、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等,或服用藥物控制的慢性病患者,就不適合做整形手術。整型前一定要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據實以告,千萬不要勉強進行。2) 手術前後都不可掉以輕心/有些父母會帶著15、6歲的女孩到診所,詢問是否可整形,站在醫師立場會考量是否絕對需要,畢竟這個年齡的女孩,身體尚在發育階段,我勸導為人父母者,應先讓孩子順其自然生長,若揠苗助長,恐怕會出現難以掌控的反效果。即使是體質適合從事整形手術的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術前及術後的身體狀況,都會影響整形手術的復原結果,需要謹慎以對,不可手術完了就掉以輕心。3) 無論哪種整形,都要注意安全/很多人認為打肉毒桿菌、玻尿酸的時間很短,術前、術後不過20分鐘,應該不會有什麼風險,事實不然,連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都提出呼籲,凡施打肉毒桿菌後,若出現吞嚥困難、虛弱、呼吸困窘時要立即就醫,不可拖延。在台灣曾發生過醫院或診所擅自使用水貨玻尿酸,把大瓶分裝成小瓶並提供好幾個人使用,結果出現過敏、發炎現象的案例。提醒各位,無論你要施行的是哪種手術,一定要確認每一個環節,才能確保自己的權益和手術的安全。(本文摘自/比美更重要的事/世茂出版)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表老化的速度有七成取決於紫外線照射的總量。那麼,剩下的三成是什麼?其中占多數的是產生於體內的「活性氧」含量。不過,幸好人類具有擊潰活性氧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抗氧化力」。然而,抗氧化力的個體差異卻很大。消滅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抗氧化的個體差異」會直接關係到「老化速度的個體差異」。而擊潰活性氧的物質就是「抗氧化物質」。飲食生活當中,攝取多麼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是一大關鍵。自古以來俗稱的「醫食同源」就是這個道理。儘管紫外線會增加活性氧,讓人類的皮膚不斷老化,但植物暴露在紫外線下反而會成長,相當不可思議。植物能夠單單利用紫外線的好能量,巧妙去除有害物質。其中的祕密就在於富含在植物當中的維他命。維他命能擊潰活性氧、去除紫外線傷害維他命是抗氧化物質的佼佼者。植物的葉片中具有充足的維他命,會擊潰活性氧,巧妙去除紫外線造成的傷害。這麼一想就會明白,為了提升抗氧化力,所需要的食材就是植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只不過,雖說通稱為「維他命」,種類卻五花八門。儘管每個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還是維他命C。維他命C不但能消除活性氧,也可以恢復照射紫外線後受損的肌膚DNA。而其他維他命則能幫助維他命C運作。我們要記得,最可靠的幫手是維他命E,其次是維他命B。紅蘿蔔、高麗菜富含維他命B 維他命C蘊含在所有蔬菜當中,尤其以青椒、青花菜、油菜花特別多。維他命E也和維他命C一樣,許多蔬菜都有這種成分,富含在南瓜、黃麻、糙米、植物油、落花生、杏仁、鰻魚和鮪魚當中。維他命B也是如此,富含在紅蘿蔔、高麗菜、青花菜和酪梨等黃綠色蔬菜當中,此外還包括豆類和肝臟等食品。附帶一提,番茄除了維他命之外,還蘊含「茄紅素」成分。茄紅素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消除活性氧的威力遠遠超出維他命C。只要每天積極食用番茄,肌膚就會非常漂亮。當然,這並不代表「光吃番茄就夠了」。重點在於吃遍各種蔬菜不挑嘴,攝取所有五花八門的維他命。膳食纖維的卡路里幾乎等於零另外,想要清潔腸道,膳食纖維是不可或缺的,維他命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飲食生活是抗老的基礎。拿具體的料理來說,就是要食用金平牛蒡絲、羊栖菜,或是滷竹筍、豆腐渣、蘿蔔絲和什錦豆這種俗稱舊時「媽媽味」的和風小菜,以及蔬菜、香菇和海藻湯料豐富的味噌湯等。膳食纖維不會從腸道吸收,卡洛里幾近於零,這些小菜能夠安心大快朵頤,沒有後顧之憂。另外,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抗氧化物質之一,因此豆腐和納豆這些大豆製品也會提升抗氧化力。(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防體內生鏽 老菸槍可以多吃蘋果

防體內生鏽 老菸槍可以多吃蘋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香菸不僅會導致肺癌,也會造成食道癌、胃癌及其他所有癌症。然而香菸的危害卻不只於此。吸菸也會讓外表加速老化,容易增加皺紋。尤其是口部周圍會直接接觸香菸,更容易增加嘴巴附近的皺紋。整形外科特別將這條皺紋稱為「菸槍紋」。抽菸會讓血管老化、引發阿茲海默症另外,香菸也會讓血管老化,還容易引發阿茲海默症,造成動脈硬化。香菸之所以如此危害人體,是因為這會增加體內的「活性氧」。活性氧物質是萬惡的根源,會讓人體生鏽,導致老化和疾病。戒不掉菸癮記得攝取蘋果果膠不過,相信也有人想盡辦法也戒不了煙吧。無論如何都斷不掉菸癮的人,希望你們能記得攝取「維他命C」和「蘋果果膠」。蘋果果膠是一種膳食纖維,顧名思義,就是蘊含在蘋果內的物質。維他命C則不用說,是富含在所有蔬菜和水果裡的物質。蘋果助抗氧化研究報告指出,攝取這2種成分後,就能減輕香菸的危害。但要請各位當心,這只能「減少」危害,沒辦法降到零風險!常言道,「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話並不完全虛假。附帶一提,蘋果不必吃一個,只需半個就足夠了。不過,為什麼蘋果能減輕香菸的危害呢?這是因為蘋果果膠和維他命C都是「抗氧化物質」,能夠抑制活性氧造成的生鏽。(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中颱尼莎來了!快看防颱、儲糧小知識

中颱尼莎來了!快看防颱、儲糧小知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颱尼莎目前逐漸北移,預計今晚在花蓮登陸,受颱風影響將有豪大雨來襲,預計今晚到明晨風雨最強烈,提醒民眾盡快做好防颱準備。另外,颱風過境帶來的雨量也可能讓許多疾病伺機而動,民眾可以從那些方面來預防災後疾病 ,颱風期間又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呢?1) 嚴防過敏氣喘/據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黴菌相較於塵螨、花粉等過敏原,更容易誘發嚴重氣喘的發作,尤其在7到9月的颱風季,更是讓多數地區的相對濕度直逼80%,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氣喘患者外出時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2) 儲糧注意事項/根據以往經驗,颱風期間葉菜類價格急漲,民眾擔心買不到菜,可以在災前先準備以下幾樣食品:‧ 根莖類/營養價值高且保存方法簡單,即使面臨沒有電的環境也能夠儲放好幾天。‧ 乾糧/颱風天泡麵、零食不可少,價格不僅不易隨災情起伏,好保存又方便烹煮,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防災食品。‧ 醃漬類/泡菜、醬菜類食品容易保存也不易腐壞,也是颱風天不便出門購物時的好選擇。3) 飲食注意衛生/2016台大與成大研究團隊發現,颱風後2天的水質的致癌物最高會比颱風前飆升2倍多,颱風期間受汙染的水濁度激增,即使看起來清澈的水也可能含有大量汙染物質,因此停水也常被列入災情之一,建議民眾可準備大容器加蓋蓄水,靜置約2到3小時候在煮水,煮水時可在煮沸後轉小火,讓水質更乾淨。4) 整頓環境清潔/近日高雄爆出今年首例登革熱,疾管署提醒民眾,災後一定要將汙水全數清除,避免病媒蚊孳生,並一定要利用漂白水稀釋擦拭家具、再用清水擦拭,才能完全趕走髒水細菌,避免民眾接觸受汙染的水源、土壤而致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