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前額、眼睛痛 當心胃火攻心!

前額、眼睛痛 當心胃火攻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誰說胃不好只會胃痛呢?胃經也有自己的路線圖好嗎,膽火可以任性地亂飄,胃經也可以這樣做啊!來看一下胃經同學的暴走路線圖:循行部位起於鼻翼旁(迎香穴),挾鼻上行,左右側交會於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挾口兩旁,環繞嘴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著下頜骨後下緣到大迎穴,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沿髮際,到額前。因此,如果胃不好,胃有積熱或者胃氣上逆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引發眼睛痛或前額痛。因為胃經經過目內眥,並沿著髮際線到達頭維穴,所以我們經常遇到的前額頭痛,大多是胃!經!有!問!題!牙齒抗攻擊能力強 邪火會直攻頭部以一般情況來說,什麼時候會引起前額痛呢?有胃火的時候。胃中有積熱,循經上攻。先從鼻入齒,引起牙痛。要是牙齒本身品質過關,牙齦抗攻擊能力比較強,那牙齒就沒事,邪火會直接上攻到頭部,引起前額痛。伴隨著這類頭痛的還有口氣熱臭,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這時光治療頭部沒用,因為病根在胃火。只有清熱涼血才能消除此類頭痛,可用清胃散或玉女煎。清胃散生地黃三分(6 克),當歸三分(6 克),牡丹皮半錢(6克),黃連六分(9 克,夏月可雙倍),升麻一錢(6 克),水煎服。─方劑來自《脾胃論》,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苦寒瀉火的黃連可以直折胃腑之熱,升麻清熱解毒,治胃火牙痛,同時可以升散透發鬱遏的伏火。牡丹皮涼血清熱,當歸養血活血,合牡丹皮可以消腫止痛。適應證為: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唇舌腮頰腫痛,口乾舌燥,牙齦紅腫潰爛,喜冷惡熱。玉女煎生石膏三至五錢(9 ~ 15 克),熟地三至五錢或一兩(9~ 30 克),麥冬二錢(6 克),知母一錢半(5 克),牛膝一錢半(5 克),水煎服。─方劑來自《景岳全書》,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反覆前額痛應該好好檢查腸胃石膏微寒,善清胃熱而兼生津止渴。熟地滋補腎陰,清火壯水。知母助石膏清胃熱,而止煩渴。麥冬清熱養陰生津,牛膝引熱下行,且補肝腎。適應證為:胃熱陰虛證。症狀如頭痛、牙痛、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乾。如果有反覆發作的前額痛,該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胃,看看是否胃部有問題,及時治療才好。(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爆出版)

提升小孩專注力 這樣做就對了

提升小孩專注力 這樣做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看電視過多、周圍環境干擾太多、學習任務重而且枯燥、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等。孩子如何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廖柔涵、薛媛云臨床心理師表示,小朋友透過玩紙牌心臟病、象棋等桌上遊戲,以及學習畫畫、運動、音樂等有興趣事物,都可訓練專注力。小孩學習時 桌面、牆面要乾淨、單純當小朋友學習缺乏興趣時,爸媽也可記錄孩子專心的時間,再透過具體獎賞,鼓勵小朋友逐漸增長專心學習時間。另外,桌面、牆面要乾淨,學習環境盡量不靠窗邊,這樣也可增加注意力;像3C產品具有聲光刺激,容易影響專注力,則要控制使用時間。小孩專注力提升 有助發揮天賦國泰綜合醫院團隊發現臨床上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有增加趨勢,因此在今年「2017小學生醫學夏令營」課程中,特別新設計實用的「如何訓練自己專注力」課程,期望能培養孩子良好專注力,以有效學習,讓孩子發揮應有天賦。心理師也提醒,父母若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帶孩子至醫院進行「電腦化持續注意力測量」,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認識心臟課程 幫助小孩了解心臟相關知識在「2017小學生醫學夏令營」中,主辦單位也設計一系列認識心臟課程,從心臟解剖構造介紹、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介紹、心臟超音波體驗,到實際以豬心解剖心臟,與會孩子都深切瞭解心臟相關知識,也提早為國一生物課做預習,其中媽媽是放射師的謝小朋友表示:「媽媽以前在家有透過書本教過我心臟構造,今天現場有使用豬心教學,認識左、右心房及心室等,更加深對心臟構造的印象,好開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全身病痛何來?原來是腸道出問題

全身病痛何來?原來是腸道出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句話說「萬病歸脾土,醫病先醫腸」。所謂的腸漏症,就是腸道菌相失衡,造成腸道毒素流竄全身,引起許多的病痛。腸道不健康 全身系統都受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健康的腸道黏膜可吸收毒素,再由肝臟進一步解毒;當腸道的益生菌消失,毒素就會跑到全身各處,包括氨、硫化氫、引哚、靛甘、屍毒、腐肉素、神經鹼,連帶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腹痛、便秘、腹瀉,也會造成精神不濟,甚至影響神經及免疫系統,導致全身痠痛、失眠。觀察糞便外觀 香蕉狀才正常王輝明副部長觀察發現,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過量攝取動物性食物,造成腸道壞菌比好菌還多,藉由糞便的外觀型態即可辨別;若是糞便呈現硬塊、表面凹凸、有裂痕,或是糊狀、水狀,代表腸道菌相失衡,建議補充益生菌、益生質與益生源,直到糞便變成表面光滑的香蕉狀。王輝明副部長強調,身體健康的關鍵在於腸道保健,日常飲食中應該減少肉食、多吃蔬菜水果,腸道健康了,身體自然也健康。 

講座/淺談思覺失調症

講座/淺談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是否曾觀察到您的家人有一段時間情緒不穩、疑神疑鬼、認為被監視、擔心被害、出現怪異行為(自語自笑、膜拜)、好像無法控制自己?漸漸地有好長一段時間不願洗澡、反應遲鈍、無法工作、失去動力、社交退縮、整天躺床?他到底是怎麼了?亞東醫院舉辦「淺談思覺失調症」講座,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邀請精神科醫師張世正主講「淺談思覺失調症疾病與治療」,第二部分由謝宜庭社工師介紹身心障礙福利資源,幫助民眾認識思覺失調症,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淺談思覺失調症時間:106年8月19日(六)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8966-7000分機2436精神科社工室 

激發大腦潛能 試著交換慣用手

激發大腦潛能 試著交換慣用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類的大腦擁有複雜且優越的機能,即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也仍有許多未知的部分,其未知的廣泛程度就如同宇宙般的浩瀚無窮。舉例而言,人類大腦的重量和體積比起其他動物都來得大,因此人類常被認為是「頭腦聰明的」。大腦發達的人類過了20歲之後,腦細胞就會開始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運作會逐漸衰退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知,「頭腦的好壞」就取決於大腦細胞的數量了。沉睡中90%的腦細胞有什麼可能性呢?然而,在之後的研究中,這樣的觀念卻被否定了。大腦的運作並不取決於神經細胞的數量、重量或體積,而是「活動中」的細胞數量與細胞間的網絡連結。這樣的觀念逐漸成為現今腦科學領域的常識。剛才提到了「活動中」的細胞,而大腦裡也有一些是「零活動」的細胞。事實上,即便已經長大成人了,大腦中還是有很多未被使用的部位、領域。據說一般人的大腦使用率只有10%~15%,因此那些未被使用的領域大多都只是處於沉睡的狀態而已。為了讓大腦中常被使用到的部分和機能,盡可能順暢地活動運作,大腦就會清理那些不被使用神經迴路,進而逐漸有效地建立網絡連結。因此,常被使用的迴路(擅長的事情)就會越來越發達,而不被使用的機能或迴路(不擅長的事情)就會停止成長而逐漸衰退。腦神經細胞會持續延伸成長直到死亡為止很遺憾地,年齡的增長,或是因為生病或受傷等某些情況,而使腦細胞受到部分損害時,受損的部分將會無法復原。為了彌補受損的部分,從未被使用到的細胞就會取而代之去運作,進而開始建立新的網絡連結。此外,即便年齡增長,腦神經細胞並非只會減少,也有可能增加。過了20歲之後,每天大約會有10萬個神經細胞會逐漸凋亡。然而,光是大腦皮質就有140億個細胞,所以即便持續減少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細胞不會一味地減少,也會增殖,尤其是與記憶功能有密切關係的海馬迴領域,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停止增長神經細胞,因為大腦是全身的內臟器官中唯一到死都會持續成長的部位。嘗試平時不會做的事情如同前述所示,我們的大腦使用率只有10%,剩下90%的無限可能仍被潛藏住。就讓我們去喚醒它們吧,雖然要做到這件事似乎不簡單,但其實只要一點一滴累積一些意想不到的小事就能夠達成了。舉例來說,將平時用右手進行的事情轉為用左手來完成,光是如此,就能激發大腦開始活化那些未被開發的新部位。(本文摘自/遠離健忘和失智/太雅出版)

水分「攝取」過多 寒涼疾病機會大增!

水分「攝取」過多 寒涼疾病機會大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水」會使物體變冷。而所有的物體在降溫時都會變硬,因此水分攝取過多,容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水」雖然對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攝取過多的話,就如中醫稱為「水中毒」現象一般,對身體有害,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水分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相反的,三溫暖或泡溫泉、做運動等,充分流汗時,我們會感到全身舒暢!「全身舒暢」這種感覺在現代醫學來說,就是免疫力增強的現象。雖然對身體而言水分極為重要,但因為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所以務必記得水分的「排出」比「攝取」重要這件事。攝取水分要選利尿效果好的食物我們的身體,擔任排出鹽分和水分功能的器官是腎臟和皮膚。因為器官也都是藉熱能在運作,所以水、綠茶、咖啡、果汁、清涼飲料等會使體溫降低的飲品,若大量飲用當然也會使腎臟和皮膚溫度降低、造成功能減退,以致妨礙水分的排出。為了預防血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多攝取水分的人,應該喝能夠溫暖身體又能促進排尿的花草茶、蜂蜜紅茶、薑湯、薑母紅茶、梅醬番茶等飲品。老人體溫比年輕人低 會導致寒涼疾病大增特別是體溫比年輕人低的老人,一到晚上隨著氣溫變低,體溫也變低,強行攝取過多水分會使身體寒涼,因此導致罹患寒涼相關疾病的機會大增,最糟的情況也許會因心肌梗塞或夜裡猝死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可見「夜間頻尿」的症狀,是老年人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防止疾病發生的身體機制。如此看來「睡前喝水」其實是很奇怪的療法。(本文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

消除體寒 充分咀嚼、少量飲食就對了

消除體寒 充分咀嚼、少量飲食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2個重點:1) 少量並充分咀嚼。2) 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這2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趕走廢物 多吃能淨化身體的清道夫食物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紅豆、黑豆、葡萄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效果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素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發燒時別急著退燒、生病別勉強吃東西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生病時食慾不振是為了腸胃休息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2位名醫吧!(本文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

一緊張就偏頭痛?肌肉緊縮恐害病!

一緊張就偏頭痛?肌肉緊縮恐害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時我們因為頭痛而照電腦斷層攝影(CT)和核磁共振攝影(MRI),卻檢查不出個所以然。明明已經痛到受不了,檢驗結果居然毫無異常,真令人錯愕又難以理解。感到緊張時 壓力荷爾蒙​會損壞身體相信大家都有因生活壓力而頭痛的經驗。後頸僵硬,肩膀也會變得沉重,頭痛的感覺從後頸部延伸至耳朵後方和臉頰一側;嚴重時,甚至會感到頭暈和噁心想吐。因為就像偏頭痛般單邊疼痛,因此誤以為是偏頭痛,相當擔憂。事實上,因為壓力所產生的頭痛,多半屬於「緊張型頭痛」。當我們感到緊張或充滿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兒茶酚胺的壓力荷爾蒙,它會使血管收縮、肌肉緊張。當這個狀況發生在頭皮肌肉時,便會誘發頭痛。其實,壓力荷爾蒙是用來保護我們免於受傷,多虧它,當我們遇到交通事故或危急狀況時,才能立即提高警覺;然而,當壓力反覆且持續存在時,壓力荷爾蒙反而會損害我們的身體。因為過度的肌肉緊張會使肌肉緊縮,血管收縮後,也會阻礙血液循環而使身體受損。按摩頭皮、頸部肌肉能降低痛感想要改善緊張型頭痛的最佳方法,就是盡量避免壓力,並養成不急躁,每次只解決一件事的習慣。雖然很難做到,但請先試著從「每次務必達成10個目標」的野心,改成「只要能達到6個目標就好」,慢慢調整自我心態。此外,當頭痛發生時,也可以用手指按摩頭皮,若能同時加上紓緩頸部肌肉的按摩,效果更好。只要按壓脖子和頭部交接的部位,就能減輕頭痛。下次頭痛時,也就不一定非得吃止痛藥了。背部痠痛幾乎都是「肌肉痛」引起我們常聽到「背部痠痛」、「膏肓痛」等說法,背部痠痛幾乎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疼痛之一。這個現象經常出現在長期使用電腦、搬家、做粗重工作、大掃除後;此外,像是轉動全身的高爾夫球、桌球、網球、羽毛球等運動過後,也會產生背部痠痛。有此困擾的人,通常睡覺起床後會腰痠背痛;伸懶腰時,背部會有疼痛感,身體靈活度不佳。所謂背部,就是從頸部下端到腰部上端的部分,這裡有肌肉、背脊、肋骨、肩胛骨等組織,在肋骨內還有心臟和其他內臟。原則上背部痠痛大部分是因為肌肉痛所致;至於膏肓痛則起因於肌肉問題,它指的是肌肉緊縮或僵硬時所引起的疼痛。其中,姿勢不良時,會導致肌肉過度緊張;而過度緊張的肌肉會緊縮而出現疼痛症狀。緊縮的肌肉變僵硬時,突然間的動作可能使肌肉互相碰撞,出現像被「扭擰」的疼痛感,且會持續—短則2至3天,嚴重時可能維持1週以上。(本文摘自/痛症按摩拉筋全書/采實文化)

90%患者非退化 膝痛凶手找到了!

90%患者非退化 膝痛凶手找到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歷經百萬年的演化,人體膝關節構造精緻完美,理論上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像是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90%的人沒受過傷,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膝蓋內側磨擦也會損害關節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由於X光檢查總是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幾乎都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全世界接受正統訓練的醫師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的標準治療建議依序是:復健→服用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製劑(葡萄糖胺)→注射潤滑保護製劑(玻尿酸),若無效,則建議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最後,就只好換人工關節。根據呂紹睿醫師長期的觀察以及10年來的研究,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50歲後對關節軟骨的破壞會逐年增加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及工作狀況不同,而造成膝關節不等程度的「退化」。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物理性磨損: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互相摩擦▲化學性破壞:內側皺襞發炎會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侵蝕關節軟骨圖(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眼乾猛點人工淚液 當心防腐劑傷眼

眼乾猛點人工淚液 當心防腐劑傷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陳小姐,因邁入更年期前期,淚水分泌開始減少,加上長年配戴隱形眼鏡,工作使用電腦,導致乾眼症上身;為舒緩不適,每天點數十次人工淚液,結果人工淚液中防腐劑蓄積傷眼,造成雙眼彌漫性的角膜上皮病變,不只眼睛紅癢,且視線日趨模楜,視力受損,才驚覺不對勁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眼科醫學會秘書長蔡景耀表示,欲改善乾眼症狀應先就醫確診,並應慎選人工淚液劑型,避免造成眼睛危害。50歲以上中老年人逾半數有乾眼症根據統計,國內50歲以上中老年人,超過半數患有乾眼症,蔡景耀解釋,乾眼症是常見的眼睛疾病,造成原因眾多,包括中老年婦女停經後因女性荷爾蒙減少,眼睛乾澀的情況增加;自體免疫疾病、甲狀腺或內分泌機能失衡,也可能造成乾眼症,建議若有眼睛乾澀、紅癢、異物感等乾眼症狀,就醫對症治療。含防腐劑人工淚液恐藏危機「乾眼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眼疾」,蔡景耀補充說明,炎炎夏日,很多人一整天都躲在冷氣房「避暑」,但冷氣房內環境偏乾,狂吹冷氣眼睛容易更加乾澀,加上年輕人戴隱形眼鏡比例高、又長時間使用3C產品,許多患者當眼睛專注在3C產品,眨眼次數只剩下平常的3分之1,造成淚水分泌與分布不均,眼睛就會乾,使乾眼症年輕族群愈來愈多,患者習慣隨身帶著人工淚液,眼睛一乾就點,卻忽略大部分罐裝人工淚液,含有防腐劑,長期或過量使用會造成危害,最常見的是造成雙眼彌漫性角膜上皮病變。人工淚液點對才能正確舒緩症狀蔡景耀提醒,眼睛乾澀首先要找出原因對症治療,但日常基礎的保濕和防曬保養也不能少。乾眼患者可適時補充人工淚液緩解不適,但人工淚液劑型及使用方式應聽從醫師建議使用,隱形眼鏡族、或一天點4次以上人工淚液者,千萬不要點含有防腐劑的劑型,尤其隱形眼鏡族,恐提高防腐劑殘留機率,容易造成角膜上皮細胞脫落,沒有角膜上皮細胞保護後容易遭細菌侵蝕,造成角膜潰瘍!改善乾眼不傷眼 選無防腐劑產品就對了 蔡景耀建議,若需高頻率使用人工淚液,可選用單劑型無防腐劑包裝的產品,一天內可用完,也可避免開封後細菌滋生。此外,乾眼患者應多管齊下護眼,調整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抽菸、不酗酒,避免接觸環境中的油煙、粉塵等汙染物質,冷氣房內可擺設綠色植栽,放杯水增加濕度,冷氣別開太強;改變用眼習慣,減少看3C螢幕,戴隱形眼鏡時間不過長,多吃蔬果、適量攝取葉黃素,幫助眼睛揮別乾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