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動傾向孩子 復健治療可改善

過動傾向孩子 復健治療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精力充沛的孩子在學校有時會因為無法專心聽課及遵守規範,讓老師一個頭兩個大,也讓家長擔心不已。一名5歲男童被母親帶至衛福部南投醫院就診,復健科醫師評估陳童有過動傾向,治療師評估陳童無法久坐,專注力持續度也不夠並有衝動行為,因此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的認知教具,來滿足孩子的動態需求並提升專注力。全國有近1/3孩子有心理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委外調查顯示,全國有近1/3孩子有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專業評估、協助。孩子的精神疾患會以發展、情緒、行為、數種精神疾患方面呈現,其中盛行率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最高。從調查資料可見孩子罹患精神疾患並不少見,孩子有可能是因為本身個性特質或是環境影響導致其出現類似過動症的症狀,在未經過正式的心理與發展評估時,切勿幫孩子標上標籤。可以利用座位調整、改變規則給予真正需求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表示,有過動行為的孩子外觀和一般孩子一樣,卻普遍擁有好動、衝動、注意力極高或極低、人際技巧差、情緒反應大及挫折忍受力低等特質,因此容易被懷疑或鑑定為ADHD、亞斯伯格症或其他情緒障礙。何政峰職能治療師提及在學校方面,可能成立輔特團隊給孩子真正的需求,如座位調整、結構式教學方式、改變教室規則、調整獎勵分組上下課作息、運用增強正向行為管教模式、安排小天使小老師等方式。完整復健治療包含認知、行為、感覺統合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ADHD的孩子需要接受完整的復健科治療,例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感覺統合及親職教育。治療師會依據孩子的狀況設計、安排團體,減少孩子的行為、情緒等問題。周建文主任也提醒亞斯伯格症與ADHD可以成為另類的優勢,社會雖需提高對孩子狀況的敏感度,但也別為孩子貼上標籤。

未滿7歲 可享7次免費健檢服務

未滿7歲 可享7次免費健檢服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近2年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簡稱兒童健檢)的7次平均利用率約在7成5左右,仍有逾2成的兒童未完整利用7次的服務。呼籲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應依兒童健康手冊所列時程,定期帶孩子至醫療院所接受健康檢查,以了解兒童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異常,早期給予治療,奠定健康好根基。除了健康檢查還有衛教指導服務國民健康署表示,現行補助的7次免費兒童健康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身體檢查(聽力、眼睛、口腔檢查等)、發展評估(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等。另外,醫師也能以1對1方式提供家長或主要照顧者7次免費兒童衛教指導服務,如果有健康、飲食上相關的疑慮,都可以向專家諮詢。 健檢前家長可先在家填寫記錄事項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只有43.9%家長會於檢查前完成填列兒童健康手冊「家長紀錄事項」。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於兒童健檢前,先將在家中觀察到兒童的成長狀況,確實記錄在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可協助醫護人員於兒童的檢查上有更充分的參考資訊。為避免家長奔波,國民健康署提供兒童健檢服務已與預防注射時程結合,每次健康檢查均搭配1次預防注射。請家長抽空帶孩子去健康檢查,莫讓孩子的健康輸在起跑點上。

避免橫紋肌溶解症 適量運動、少日曬

避免橫紋肌溶解症 適量運動、少日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男性參加慢跑活動後昏迷約10分鐘後才甦醒,原來是因為運動時間過長及加上日曬脫水產生暈厥以及肌肉無力現象。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醫師趙政漢提醒,民眾於夏日運動宜量力而為,避免過度日曬且要適時休息、補充水分,以避免橫紋肌溶解症及相關併發症。患者除了橫紋肌溶解還併發急性肝炎趙政漢醫師表示,這名30歲患者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後,檢驗發現他有急性腎損傷及橫紋肌溶解症,經適量輸液治療後症狀改善。沒想到返家休息後又發生發燒、噁心、食慾不振及全身倦怠等不適症狀,轉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求診,發現病人肌酸磷酸脢(CPK)高達4500 IU/L(正常值是38-174 IU/L),診斷有橫紋肌溶解症之外,其肝功能指數丙胺酸轉胺酶(ALT)也升高至1300 IU/L,故合併有急性肝炎。經住院一週治療後,CPK恢復正常;而肝功能指數在一個月後也恢復正常。肌肉過度使用會出現蛋白尿、腎損傷趙政漢醫師表示,患者因為長時間跑步,肌肉過度使用,在無適當休息及補充水分之下,再加上一直處於日曬的狀態下,導致橫紋肌產生了急性的損傷。肌肉過度使用會導致肌肉疼痛、僵硬及無力,肌肉細胞會壞死及細胞膜被破壞,導致血中CPK值會升高。同時,肌肉的肌球蛋白產生滲漏現象,出現肌球蛋白尿以及急性腎損傷。而暈厥時亦可能發生血管內容積灌流不足的現象,引起急性腎損傷及急性肝炎等相關併發症。所幸在住院積極治療後,所有相關指數恢復正常,避免了病情的惡化及透析的必要。

腸胃炎症狀持續一周 巨大肝膿瘍作怪

腸胃炎症狀持續一周 巨大肝膿瘍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的C先生過去並無特別的慢性疾病。沒想到卻在炎熱的7月出現忽冷忽熱、體溫高燒至攝氏38度多,伴隨著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等症狀。C先生原以為是單純的腸胃炎,便自行購藥服用,但症狀持續約1周仍不見好轉,且高燒與身體不適狀況愈嚴重,入院治療後發現原來體內有巨大肝膿瘍。若無即時接受治療,恐引發嚴重敗血症,威脅生命。症狀類似感冒 往往因此延誤就醫衛福部臺南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致毅表示,肝膿瘍並非一個罕見的疾病。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當發炎、產生膿瘍時,患者可能僅出現輕微發燒、頭痛、全身倦怠等類似感冒、非特異性的症狀。目前成藥種類眾多且取得容易,若患者僅僅藉由成藥來緩解發燒、身體不適等症狀,往往會延誤就醫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4原因可能是肝膿瘍產生原因李致毅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幾乎6成以上的肝膿瘍患者都具有糖尿病,一般認為與此族群的患者免疫系統功能較低下有關。至於細菌是如何跑到肝臟,常見的幾個原因,包含以下4項:1) 腸道感染而產生過多的病原菌,超出肝臟的抵抗能力。2) 膽道系統發生問題,如結石、腫瘤等因素,造成膽汁鬱積而使得細菌過度生長。3) 經由外傷、手術,病源菌直接被送入肝臟。4) 血行性細菌感染,細菌隨著血流接種至肝臟,並在肝臟進一歩增長。此外,也有一部分的患者,其感染來源並無法清楚地確定。敗血症是主要死亡原因肝膿瘍若無接受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其中敗血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民眾若有不明原因發冷發熱,尤其合併有腹部不適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衍生其他無可挽回的併發症與後果。 

夏日輕忽流感?9旬翁險併發心肌炎

夏日輕忽流感?9旬翁險併發心肌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流感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然而臺灣位處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皆有可能發生。今年流感疫情反常,夏季高溫仍未脫離流行期,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本流感季截至6月底止,累計911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86人死亡,民眾不可輕忽。胸悶、氣虛 流感容易出現併發症上個月一名91歲病患,在家高燒40度、胸悶、氣促、全身虛弱無力被家人送到急診就醫,快篩發現為A型流感,同時檢測出心肌梗塞及心肌炎前兆,該名病患過去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以及大腸癌病史,此次突發症狀,所幸經妥善治療沒有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地步。臺北市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表示,流感容易出現併發症,例如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等,嚴重恐危及生命,民眾千萬不要小覷。其中心肌炎是因身體感染病毒後,免疫系統產生過度反應,損害心臟細胞。流感患者5%~10%都會併發心肌炎謝志民主任表示,過去研究顯示,5%~10%的流感患者會併發心肌炎。年長者、慢性病患者或幼童皆屬高危險群,患者初期會有發燒、咳嗽及氣促等一般感冒病徵,數日後症狀加重,例如胸口悶、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嚴重者甚至可導致心臟及多重器官衰竭,因而造成死亡。 每年10月接種疫苗預防心肌炎謝志民醫師建議,民眾可於每年10月開始接種疫苗,平時勤洗手、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來增加抵抗力。流行季節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戴口罩減少被感染機會。出現流感症狀,如高燒、頭痛、肌肉痛、疲倦、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儘早接受治療以避免併發症產生。同時已感染的民眾,應確實服藥,並減少外出,以減少傳染他人的危險。

肺癌標靶治療副作用 咳嗽加劇恐致命

肺癌標靶治療副作用 咳嗽加劇恐致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肺癌多年來都蟬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最主要原因在於早期的肺癌並無明顯症狀,約7成左右肺癌在診斷時已屬於晚期肺癌。隨醫療科技及藥物發展,目前晚期肺癌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提供有效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標靶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可能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若出現副作用一定要儘早與醫師討論、評估用藥安全。傳統化療可能導致掉髮、腹瀉、食慾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說明,傳統化學治療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現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會掉髮、腹瀉、食慾不佳,甚至因為骨髓抑制所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而感染,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甚大。標靶藥物常見副作用為臉部紅疹、皮膚變乾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其有效率約為7成左右,無病存活率約為10~13個月。其常見副作用為皮膚起疹,尤其於臉部,也有可能產生甲溝炎、皮膚變乾、脫皮或者小裂傷。腸胃道方面為腹瀉或者肝功能受影響。少數患者會有間質性肺炎有少數病患在服用此藥之後會產生間質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有可能會產生呼吸衰竭,曾有一位女性個案為為表皮生長因子突變的肺腺癌,經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迅速縮小,卻在數週後出現發燒、咳嗽、呼吸衰竭而被診斷為間質性肺炎。鄭企峰醫師建議,為了病患的用藥安全,在服用此類藥物時,若有不適應及早就醫,與醫師共同討論合適藥物,避免嚴重併發症產生。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台灣及全世界逐漸邁入高齡社會,年紀增長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人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大家常把這些症狀誤以爲是老年人自然老化的現象,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骨骼肌減少症(簡稱肌少症)的症狀。在老化的過程中,肌肉的流失速度比其他器官功能退化更快,而營養或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很少運動的人,都會造成肌肉流失得更快。本課程將由營養師蘇筱媛主講,教導如何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並有效預防和改善肌少症。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09:3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頭頸癌吞嚥及言語復健

講座/頭頸癌吞嚥及言語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於手術或治療期最直接面臨的的就是飲食的困擾,病人在這段期間可能因治療副作用食慾減低,也可能面臨吞嚥困難的情形,進食量變少,而忽略了營養的充足;另外也可能會有言語困難,家屬與病人陷入苦惱,不曉得能有哪些解決方法?高藝珈語言治療師將於課程中與病人及家屬互動,協助大家如何提供充足的知識並打破一些迷思,談談家屬與病人如何面對言語復健及吞嚥困難。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2176。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頭頸癌吞嚥及言語復健時間:106年8月18 星期(五) 13:30-14: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76

血糖老是控制不好?可能是血糖量錯!

血糖老是控制不好?可能是血糖量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糖尿病病友,量血糖是血糖控制重要關鍵,如果血糖機失準,或量血糖方式錯誤,血糖值就不正確,不只治療方向可能錯誤,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只有早上空腹量血糖 無法了解血糖整體變化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表示,很多民眾使用血糖機時,測量時機錯誤,舉例來說,糖尿病病友可能每天都是早上量空腹血糖,但實際上中午、下午可能血糖值過高,而病友本身並不知道。採血量不足 也會影響血糖機數據判讀另外,民眾測量血糖常犯錯誤,就是測量方式不正確,有些病友因為怕痛,針刺得不夠深,導致採血量不足,此時血糖機判讀就比較會失準,還有像試紙過期,也是常見問題。試紙過期,測量也很可能產生誤差,病友若是誤用,這樣的誤差,很容易影響醫師判斷、用藥策略規劃。事實上,血糖機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血糖機精準,血糖測量也才會準,不易「走鐘」(台語,失去精準之意)。血糖機若有ISO最新認證標準 品質更有保障謝安慈主任指出,基本上大部分血糖機都經過認證,只要是大品牌,品質多半沒問題,近來,民眾對於血糖機精準度要求日漸提升,血糖機若有ISO最新2013認證標準,品質更有保障,血糖機若達到這樣的標準,精準度就會比較高。另外,還有一些血糖機可以自我調控,不需一再校正,換了試紙,就可以直接測量,避免產生誤差。注意飲食、規律運動 也是血糖控制重要關鍵醫師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按照醫囑用藥,平常也要多注意飲食、規律運動,才能避免血糖居高不下、過度起伏,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主要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除了高齡化社會來臨,致使罹患白內障的比例越來越高之外,糖尿病、外傷及遺傳等因素,也會出現白內障。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復原時間長、術後易產生併發症;目前對於白內障治療,已有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由於手術切口小、無縫線,術後復原也很快速,這對於白內障病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傷口只有2.2mm 僅傳統手術1/6大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引進台灣已有20年,優點是取出水晶體的傷口很小,只有2.2mm,對眼球結構傷害小,傷口只是原來傳統手術方式的1/6,且手術不用縫線、拆線,也不用打針劑麻醉藥,只需在眼球表面點眼液麻醉藥,而且可以隨時補充,因為不用打針,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低。飛秒雷射輔助 手術穩定性高又安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傷口小,使得感染發生率較低,恢復較快。因為眼睛是球形,傷口小對於眼睛的改變就小,所以術後因為傷口造成的散光也大幅減少,並且可以預測術後度數。王孟祺醫師已有10年都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進行白內障手術;此外,他並指出,因為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新的醫療儀器也越來越多,目前還有飛秒雷射來輔助進行白內障手術,由於穩定性更高,可以更安全且快速的進行手術。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可能傷害其他結構不過,仍有很多人仍停留在要等白內障成熟後才手術的觀念;王孟祺醫師說,傳統白內障手術要等白內障成熟才取出置換人工水晶體,但是傷口就有1.2公分,而眼球直徑只有2.4公分,所以對眼球而言,破壞很大,而且還要縫線、要住院,以及要拆線,手術還要打針劑麻醉藥,就有可能傷害到眼窩其他結構,並且恢復也較慢。男子懼怕手術 導致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王孟祺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有很多人懼怕手術,並且擔心術後照顧麻煩或是覺得會很疼痛,而不敢做手術。就有一名60多歲男子,在10年前已經有白內障,當時就必須要做手術,但他卻因為害怕手術,結果竟造成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發作,視神經受損,手術後視野也受到影響,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