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雙手無力走路困難 七節脊椎全鈣化!

雙手無力走路困難 七節脊椎全鈣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1歲劉女士近日出現雙手麻木、雙腳無力、走路困難超過1年了,做頸椎核磁共振後確診是長節頸胸椎後縱靭帶鈣化,醫師曾表示嚴重程度是只要進行手術一定會癱瘓,諮詢第二意見後,發現仍有手術介入的空間,於是術後住院一個月再加上半年復健,終於能夠重新走路。患者七節脊椎全被靭帶鈣化壓住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表示,劉女士的第三頸椎一路到第一胸椎,共七節脊椎全被靭帶鈣化壓住,確實屬於「後縱靭帶鈣化」差點就癱瘓的重症。脊髓在脊椎管路,每個管路有固定的直徑大小。脊髓前面的韌帶,叫後縱韌帶,韌帶本來是軟性、有彈性,就像肌肉的韌帶,病人因為體質形成鈣化,而且愈來愈大,就像石頭,擠壓在神經管路上,就像水管裡慢慢積了泥沙,管徑愈來愈窄,劉女士的脊椎直徑不到原來的1/3。黃伯仁主任指出,「後縱韌帶鈣化」是一種先天基因、體質差異造成緩慢發生的疾病,全世界醫學報告發現以亞洲人發生率最高,其中又以日本人最多。黃伯仁表示,日本報告發生機率1%~3%,臺灣並無大規模的報告,但發生率應該相去不遠,差別只是有沒有嚴重到出現症狀。也顯示疾病跟種族特性、遺傳有關,發生年齡多在5、60歲,因壓迫太嚴重而產生症狀。雙手、雙腳無力、膝反射明顯上升 黃伯仁主任指出,手術採取相對安全的後位手術,從脊椎後面拿掉椎弓,讓神經有後伸展的空間再固定起來,減少因結構變化引起進一步壓迫,達到間接減壓目的,再鎖上骨釘固定脊椎到胸椎,減少之後的長期併發症。 黃伯仁主任說明,「後縱靭帶鈣化」很少有標準典型症狀,很類似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骨刺,以劉女士為例,雙手、雙腳無力,較嚴重的會有上運動元神經障礙,敲膝反射時會出現明顯上升,迥異於一般骨刺神經壓迫出現的反射下降,這是惟一最大差異。如果症狀還沒有嚴重到肌肉無力、四肢麻木,也可以考慮做熱療、電療、紅外線震波等保守治療,或重力牽引,減緩病情發展。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向堅強樂觀、喜歡戶外活動的老爸,最近突然很少外出,臉上總是掛著憂愁的呆坐在家裡,原來他竟然是因眼睛看不清楚;家人帶其就醫,醫師告知他有白內障,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聽到開刀二個字,讓這位老爸裹足不前,原來他本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害怕手術是否能夠成功。3大原因白內障病患不願手術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年齡超過60歲,而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者可能提早發生。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有3大原因,包括擔心手術失敗、人工水晶體費用昂貴,以及認為病情沒有急迫性;事實上,目前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健保也有給付基本型人工水晶體,而白內障拖太久,可能併發青光眼而失明,不可不留意。40歲後水晶體老化 出現視力模糊、畏光40歲後,水晶體開始彈性變差、變硬,從清澈的透明色變成混濁的白色、黃色。鄭成國主任表示,白內障可分為3大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以及囊膜下白內障,患者主訴的症狀通常是視力模糊、畏光、光線越亮越看不清楚,或是看物感覺色彩鮮豔度變差。新型人工水晶體 夜間開車不成問題隨著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發明,使得白內障病患受惠良多。鄭成國主任舉例,一名老年男性,兩眼都有老花、白內障,嚴重視力模糊,經評估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治療,並建議選擇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完全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無論是看遠、看近都非常清晰,就連夜間開車也都不成問題。散光超過100度不適合使用鄭成國主任強調,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上下設計,如同將多焦點眼鏡植入眼睛內,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環狀繞射設計的缺點,術後患者比較不會發生眩光、複視,以及減損光線的問題,且接受度較高;若病患兩眼都使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視覺改善效果更佳。不過,他提醒,若有水晶體異位或脫位,或散光超過100度的白內障患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檢查胃食道逆流 驚現膽囊結石

檢查胃食道逆流 驚現膽囊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馬來西亞籍61歲林女士因胃食道逆流到當地醫院欲進行手術治療,沒想到開刀前檢查時發現患者另外有膽囊結石症狀,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前,又檢查出罹患膽囊癌,且腫瘤已侵犯至肌肉層。利用螢光成像系統讓患部亮起來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醫師利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腫瘤切除淋巴廓清手術,手術過程還使用靛氰綠螢光成像系統輔助,讓膽道走向在腹腔中亮起來,讓切除腫瘤時更安全且不傷害其他組織,術後林女士復原良好,不僅傷口小且出血量也少,術後第3天已恢復正常活動與飲食,住院一周就出院回國休養。膽囊壁發炎鈣化時容易產生膽囊癌黃漢斌醫師表示,膽囊癌患者中,有85%曾有膽結石病史,因為膽囊壁在多次發炎導致變硬或鈣化,當膽囊石化後就容易產生膽囊癌;目前仍無適當的篩檢可用來檢查早期膽囊癌,若病人罹患膽結石,通常建議切除膽囊以預防膽囊癌的發生。定期檢查、避免過勞、改善壞習慣林女士離開台灣前還不忘感謝童綜合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忙,讓人生地不熟的外國人士都能夠獲得最即時的協助。黃漢斌醫師呼籲,預防膽囊癌的發生,除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外,還需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飲食,避免過度疲勞、改掉吸菸與酗酒習慣。

經期痛3天 當心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經期痛3天 當心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藝人殷悅(Melody)年輕時因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衰退、兩邊卵巢都有巧克力囊腫等症狀,被醫師宣判為不孕體質。28歲開始接受不孕治療,長期施打排卵針試管嬰兒,但4年過去卻無任何動靜,在某次療程後更因扎針處大量失血差點喪命。後來在調整心態後才終於懷上第一個寶寶。經期痛不欲生 不孕機率高根據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中心從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就醫人數約9萬人,就醫人次一年高達24萬人次。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教授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多數患者深受不孕症所苦而前往就診。曾啟瑞教授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成因是「經血逆流」導致。當經期來臨,正常的血液與內膜碎片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對外排出,卻有部分血液和內膜碎片向上逆流至輸卵管流進腹腔中,這些遺留碎片生長在卵巢及腹腔各組織器官,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容易腹瀉、引發憂鬱症狀要當心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易被發覺,曾啟瑞教授指出,經期來臨出現連續3天以上經痛,或經痛程度已影響生活及工作,或經期前後容易腹瀉的女性,加上久婚不孕即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根據研究指出,疼痛感可能於引發8成左右女性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因此,女性若發生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新型口服黃體素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新選擇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吳憲銘主任說明,過去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易有胸部縮水、聲音變粗、體重增加、長痘痘、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容易導致患者放棄治療。新型口服黃體素,經核准能顯著降低副作用,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明顯降低,停藥2個月後即可恢復排卵功能,讓欲懷孕婦女保有一線「生」機。

男性有苦說不出?隱性憂鬱是主因

男性有苦說不出?隱性憂鬱是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平日是否有多注意爸爸的情緒狀態呢?聽過身邊男性朋友訴苦嗎?為什麼男性較少開口求助?根據衛福部105年死因統計發現,男性(68%)自殺身亡比例高於女性(32%),而根據衛福部公布104年全民健康保險統計,發現男性於精神科就診率僅不到一成,若依年齡分析,20歲以上男性就診率較女性低。男性自認為對身心狀況掌控力高根據研究指出,男性憂鬱症患者在求助專業治療上,較傾向自行處理,症狀的嚴重程度是男性求助的關鍵,長期憂鬱者因低估症狀的嚴重性而影響其尋求協助的意願。「控制和自力更生的需求」與堅強的觀念也是求助障礙的因素。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指出,男性較女性更傾向自我決定,認為自己對身心狀況掌控力較高,加上男性較重視面子,因而求診意願較女性低。若男性未及時尋求協助而拖延病情,可能會失去工作動力、注意力下降、人際關係變差、易與家人爭執,進而引發身心不平衡,造成身體功能衰弱。男性憂鬱者習慣縮小心理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從上述研究結果得知,多數男性憂鬱症患者慣性將問題縮小或忽略,直到症狀非常明顯才尋求協助。受東方傳統文化影響,認為男性應符合強勢、不服輸等特質,常將求助視為弱者或不得已的情況,且男性間對話多為談論自己的成就,較少機會表達受挫或不悅等負面情感,加上對身心不適較不敏感,容易忽略自身身心健康。因此,應該建立新的男子氣概觀念:正視問題,願意積極尋求解決方式。年長的男性退休後,尤其原是高社經地位者,若沒有良好的生活規劃,需要花更多時間面對失落感及適應生活的轉變,甚至因為無法忍受從群體中退出的孤寂感,引發憂鬱情緒。當家中男性長輩變得較以往沉默、什麼事都不想做、失去活力時,除了主動關懷飲食起居,家人可以給有憂鬱情緒的男性長輩期待感,告知未來一至兩周可能有的活動,讓他們期待走到戶外,與他人互動。

一天一顆抗C肝 健保口服藥新選擇

一天一顆抗C肝 健保口服藥新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9歲的賴爺爺罹患C型肝炎近20年,由於沒有症狀,因此每年僅以驗血及超音波檢查追蹤,後來賴爺爺肝指數飆高,但考量近8旬高齡,剛好條件符合C肝口服新藥臨床試驗,結束12週療程後定期追蹤,如今已完全驗不到C肝病毒。C肝罹癌風險隨年紀增長越來越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提醒,像賴爺爺這樣的患者,在治療前都已知罹患C肝幾十年,雖沒有明顯症狀,但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累積的肝癌風險,73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肝癌。由於C肝感染無感,若進展到重度肝纖維化(F3)之後,肝臟難以自我修復,並且C型肝炎若已肝硬化,較已肝纖維化但尚無肝硬化的患者,肝癌風險高約5倍,不容忽視。偏鄉C肝患者應盡早討論適合用藥健保給付口服新藥原定8,000名額,尚餘2,800個名額,健保署新編列1,717個名額,8月起新增新型複方單劑口服藥EBR/GZR獲得給付,高嘉宏醫師提醒,目前藥物推陳出新,尚未治療的C肝患者也不用因為擔心怕排不到給付名額而不願治療,目前健保給付已上市第三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建議偏鄉C肝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給付用藥,儘早接受治療脫離慢性肝炎,擺脫肝炎。每天1顆 療程約為12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戴嘉言醫師表示,自8月1日起,健保開放給付第3種C肝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針對第一型C肝患者每天1顆,療程約為12週。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藥物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且對於輕度肝功能不全(代償性肝硬化,Child分級A)及腎功能不全患者者使用安全性高,是臨床醫病治療一大福音,更有望提升台灣C肝患者治癒率。

爸爸老是腰背酸痛 勤練5招助改善

爸爸老是腰背酸痛 勤練5招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少男性族群從事粗重型工作,因搬重物受力不當,容易腰部背部扭傷或拉傷,長期下來造成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會出現麻痛無力現象。37歲的楊爸爸常常腰痠背痛,甚至一度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輕度椎間盤突出,接受物理治療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衛教及肌力訓練教學,更在家中適時地進行肌力訓練,2個月後痠麻症狀改善很多。長時間抱小孩、手部施力不當恐成爸爸手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台灣約有40%的男性族群被腰痛、腰痠問題纏身,長久姿勢不正確是腰痛的兇手,如果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就算沒有運動傷害,也會容易腰痠背痛。曾在診間遇過爸爸因為長時間抱小孩,加上手部施力不當而罹患「爸爸手」,如果肌肉不斷收縮、沒有適當放鬆,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變差,也有可能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避免痠痛 站姿坐姿都有學問林怡君醫師提醒,坐的時候屁股盡量向後靠,不讓腰椎懸空,可在辦公椅加上靠墊,讓腰椎放鬆,正確坐姿身體和屁股與大腿呈90度,大腿和與小腿呈90度,膝關節不能內彎。坐沙發時也要注意屁股要坐在最裡面,沙發不能選太軟。站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抬頭挺胸、收下巴、縮小腹,才不會造成腰椎壓力,維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相當重要,另外也建議久坐族群,每3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舒展筋骨。每天只要6分鐘 就能預防下次拉傷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儒表示,「訓練核心就是最好的護腰方式!」針對腰部或膝關節進行核心肌群、大腿肌力的訓練,尤其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周邊軟組織的伸展,能增加腰部穩定度及活動度。通常持續進行肌力訓練,6個禮拜就會出現成效,建議在家可進行5招超級肌力訓練進行緩解,如靠牆身深蹲、抬腿捲腹、橋式、髂脛束伸展、超人式這5項,天天練肌力,每天只需花6分鐘,就能預防下一次的拉傷。隨著父親節到來,提醒爸爸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姿勢與肌力訓練。如果長期肩頸、腰部痠痛,建議到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經過X光檢查以及專業的評估,了解是否有無需要藥物或復健治療、運動治療,提早就醫可避免延誤黃金就醫時間。 

爸爸老是腰酸背痛 勤練5招助改善

爸爸老是腰酸背痛 勤練5招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不少男性族群從事粗重型工作,因搬重物受力不當,容易腰部背部扭傷或拉傷,長期下來造成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會出現麻痛無力現象。37歲的楊爸爸常常腰痠背痛,甚至一度痛到無法行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輕度椎間盤突出,接受物理治療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衛教及肌力訓練教學,更在家中適時地進行肌力訓練,2個月後痠麻症狀改善很多。 長時間抱小孩、手部施力不當恐成爸爸手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台灣約有40%的男性族群被腰痛、腰痠問題纏身,長久姿勢不正確是腰痛的兇手,如果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就算沒有運動傷害,也會容易腰痠背痛。曾在診間遇過爸爸因為長時間抱小孩,加上手部施力不當而罹患「爸爸手」,如果肌肉不斷收縮、沒有適當放鬆,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變差,也有可能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避免痠痛 站姿坐姿都有學問 林怡君醫師提醒,坐的時候屁股盡量向後靠,不讓腰椎懸空,可在辦公椅加上靠墊,讓腰椎放鬆,正確坐姿身體和屁股與大腿呈90度,大腿和與小腿呈90度,膝關節不能內彎。坐沙發時也要注意屁股要坐在最裡面,沙發不能選太軟。站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抬頭挺胸、收下巴、縮小腹,才不會造成腰椎壓力,維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相當重要,另外也建議久坐族群,每30分鐘就要起身活動、舒展筋骨。 每天只要6分鐘 就能預防下次拉傷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宥儒表示,「訓練核心就是最好的護腰方式!」針對腰部或膝關節進行核心肌群、大腿肌力的訓練,尤其腰部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周邊軟組織的伸展,能增加腰部穩定度及活動度。 通常持續進行肌力訓練,6個禮拜就會出現成效,建議在家可進行5招超級肌力訓練進行緩解,如靠牆身深蹲、抬腿捲腹、橋式、髂脛束伸展、超人式這5項,天天練肌力,每天只需花6分鐘,就能預防下一次的拉傷。 長期肩頸、腰痠 盡快到骨科或復健科就診 隨著父親節到來,提醒爸爸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姿勢與肌力訓練。如果長期肩頸、腰部痠痛,建議到復健科或骨科就診,經過X光檢查以及專業的評估,了解是否有無需要藥物或復健治療、運動治療,提早就醫可避免延誤黃金就醫時間。 第一招【靠牆深蹲】鍛煉大腿股四頭肌、大腿後肌、臀部肌肉,相較於一般深蹲,可減輕膝蓋壓力。每次維持10秒,一天做5回,可達同樣效果。 1) 背部靠牆,腰部要緊貼牆,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2) 往下蹲30度左右,支撐五秒,感覺到大腿微酸,慢慢恢復原姿勢。 第二招【抬腿捲腹】鍛煉下腹部,每次維持30秒,一天做2回。 1) 坐於椅子前緣,雙手往前伸直抓著椅緣。 2) 雙腳依能力範圍慢慢抬高,用肚子的力氣,保持腹肌收緊,不能拱背。 第三招【橋式】鍛鍊臀部肌群,延伸脊椎跟增加穩定度,緊實大腿肌肉,每次維持30秒,一天做5回。 1) 膝蓋、腳掌與屁股同寬,雙手手心放於屁股兩側。  2) 屁股夾緊,感受脊椎一節一節往上,不能猛烈抬高,讓肩膀、屁股與膝蓋形成一直線。 第四招【髂脛束伸展】鍛鍊大腿外側的髂脛束,每次維持5秒,一天做10回。 1) 手平舉扶牆,雙腳交叉站立,重心放在後腳上。  2) 身體慢慢側彎至對側,感到大腿外側出現緊繃感,不要求快以免造成拉傷。 第五招【超人功】鍛鍊臀部、下背部肌群及肩膀。每次維持15秒,一天做5回。 1) 雙手伸直撐地,雙膝跪地呈「ㄇ」字型,收小腹,頭部要沿著脊椎平行延伸,不能太高或太低,腰部不能拱背或下凹。  2) 左手右腳同時平行伸直,維持15秒後再換右手左腳,身體不可左右晃動。  

小鬱亂入 快用正能量拯救你!

小鬱亂入 快用正能量拯救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也許你正因滿足而感到喜樂,覺得好奇而充滿勇氣,可以同理而寬容以對,因為得到幫助而心存感激;也許你也曾經因工作勞累而倦怠,因時機未到而焦慮,因不知從何選擇而困惑。親愛的朋友,你快樂嗎?慢性疾病有年輕化趨勢現今生活中慢性疾病已持續困擾著我們,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憂鬱症等心理性疾病、帕森金斯等退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失調、癌症等疾病。當中研究報告也顯示台灣目前高中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現象,正值青春年少、身強力壯的年紀,卻對生活有過於牽強的投入;長久的健康、當下的及時行樂,抑或是無可奈何的壓力,何者才是我們真正所需,其實很值得再思,好做出正確的抉擇。紀律,是一種疼愛自己的方式。 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 學習妥善處理情緒,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有能力將憂鬱變得有意義,轉化為力量,也會因欲望而引發動力,因難得糊塗而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可行的念頭和無懼的勇氣是這股力量的強大挹注,喜樂與感恩是我們行路中跨步無礙的能量。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很重要,敏感也好,粗心也罷,我們得學會慈悲,對他人寬容,也饒了自己,適時地放自己一馬。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領你踏出這第一步,做一件事就可以正向的影響許多人,何其快樂!  (本文摘自/小鬱亂入,抱緊處理/圓神出版) 

活動/花蓮慈院路跑健行活動

活動/花蓮慈院路跑健行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花蓮慈濟醫院每年院慶,最具傳統與代表性的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將於8月13日(星期日)清晨起跑,即日起至8月6日24時受理報名。若有疑問者,請洽03-8561825轉分機13404或13401或13405花蓮慈院總務室。 8月17日是花蓮慈院的生日,也是感恩的日子。院慶路跑活動將在8月18日清晨登場,當天清晨5:40開始報到,6:30準時由慈院門口起跑,沿著花蓮市中山路、國福大橋、佳山基地旁的田間小路,跑回「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全程約8.5公里。 花蓮慈院院慶路跑活動有慢跑與健行,即日起至8月6日24時受理報名。路跑項目分齡分組、計時計名,優先抵達終點的各分組前三名可獲得獎金獎勵。靜思精舍師父也將準備熱騰騰的美味早餐,迎接早起運動的志業體同仁及鄉親。 活動報名免費,路跑健行里程數約8.5公里,活動當天不接受臨時報名。所有的參與路跑活動的鄉親都可以參加抽獎,歡迎有意參加心靈路跑活動的鄉親,上網進入此網址報名。若有疑問者,請洽03-8561825轉分機13404或13401或13405花蓮慈院總務室。 名稱:花蓮慈院路跑健行活動時間:8月18日(星期日)清晨5:40地點:花蓮慈濟醫院門口洽詢:03-8561825轉分機13404或13401或13405花蓮慈院總務室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_Pvb2MSuQCdHaPnZgiYBjHLX2cVBDSHfTlRXRAa69Mw/edit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