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打破發炎連鎖反應 聰明脂肪做的到

打破發炎連鎖反應 聰明脂肪做的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脂肪、纖維和蛋白質,加點香料上桌──集合起來,它們便是強效又自然的減重與健康妙方。現在讓我們細看聰明脂肪瘦身法的每一個面向,讓你更加了解它們在控制你的體重、保持苗條、增進健康──拯救你的生命──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運作中的聰明脂肪脂肪可以讓你瘦下來,而控制體重能讓你保持健康。在這個簡單的事實背後有些複雜(生物化學)的道理,但別擔心──我們會讓它們易於理解的。如果你不需要甩掉多餘的體重,恭喜你;你仍能從聰明脂肪瘦身法獲得許多好處,包括降低各種疾病的風險。聰明脂肪瘦身法能幫助你回撥老化的時鐘。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在你的飲食中添增聰明的脂肪之所以能造就你想要的成果,有2個重要的生理學原因:1) 聰明的脂肪能減少發炎。發炎是幾乎每一種退化性疾病的根源,也是持久減重的巨大路障。2) 聰明的脂肪能平衡你的激素。如果你的激素出了狀況,就幾乎不可能減重或獲得真正的健康了。 聰明的脂肪如何打破發炎的連鎖反應攝取有益的膳食脂肪會在我們的身體開啟正面的生化反應,這能降低導致疾病、引起肥胖的發炎。別低估了慢性發炎可能造成的傷害。多數人想到「發炎」(拉丁文inflammato,意為「我引燃」),腦海就會浮現狂冒紅疹或關節腫脹的畫面。你的牙周有膿腫嗎?皮膚起疹子嗎?背奇癢無比嗎?那些都是發炎──至少是多數人熟悉的那種發炎。慢性發炎可能讓血管組織受損發炎是身體對受傷(你扭傷的腳踝像氣球一樣膨脹而抽痛)或感染(破皮膝蓋附近的皮膚浮腫而發癢)。你的身體會正確地察覺它遭受攻擊,而為了控制災情,免疫系統會發動反擊。如果你被刺扎到,身體會傳送液體到患部,用白血球細胞包圍它,阻止微生物侵入和引發感染。附近的血管組織會換到高速檔,試圖藉由驅逐敵人──從細菌到受損細胞等種種──來保護身體。這種發炎的類型叫急性發炎。我們對急性發炎都不陌生,因為它痛得厲害,不可能無感。但我們這裡討論的是截然不同的發炎。會導致或促成人類所知每一種退化性疾病,甚至有致命可能的發炎,是截然不同的現象。這種危險得多的發炎名喚慢性發炎,而雖然它會在我們的一生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無法計數的傷害,卻大抵存活在我們的疼痛門檻之下。慢性發炎會逐漸摧毀防禦機制就像高血壓和糖尿病,慢性發炎沒有明顯症狀(雖然可用名為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的檢驗加以測量),但它會傷害血管系統、器官、大腦和身體組織。它會慢慢侵蝕你的健康、漸漸摧毀抗炎的防禦機制。它會導致心臟病,造成認知功能退化和喪失記憶。就連肥胖和糖尿病也跟發炎息息相關,因為肥胖的細胞堪稱致炎性化學物質的製造廠。事實上,在肥胖與所有會因肥胖提高罹患風險的疾病之間,發炎很可能正是最關鍵的連結。(本文摘自/聰明的脂肪/皇冠出版)

不必痛苦減肥 消水腫就能瘦一圈

不必痛苦減肥 消水腫就能瘦一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在二十年前設立日本第一家「便祕門診」,治療各種年齡層廣泛的患者中我發現許多為便祕煩惱的患者,整體身材都有水腫的問題。尤其是女性患者,她們因為很在意外表肥胖,所以採取少吃幾餐或是減少每餐攝取的食物,甚至還有各種極端的減肥法。對於這樣的患者我總是會告訴她們,如果減少三餐的次數,腸胃沒有得到充分的蠕動,導致自律神經平衡失調,反而還會發胖。血液循環變差 腸胃功能也會減弱自律神經一旦失衡,血液循環會變差,於是,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減弱,腸內環境惡化,只能製造出骯髒黏稠的血液。如前文所說當血液汙濁時,隨著細胞與細胞間隙水分溢出而水腫,同時也會囤積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形成易胖體質。80%的人消除水腫就能「瘦3成」我告訴對方「不需要減肥」的患者,過了一個月後回診時,80%以上的人,都比第一次見面時看起來瘦3成。這是因為只要注意規律的正常飲食,改善腸內環境,就能調整自律神經平衡,改善血液循環進而消除水腫。而且,幾乎所有患者都比第一次見面時看起來更有活力,肌膚也更透亮。因為急著想變瘦,採取極端的飲食限制只會產生反效果,只要消除水腫問題,絕大多數的人不僅能看起來瘦3成,還能變得健康又美麗。想消除虛胖三餐一定要「慢慢吃」你是否有過工作忙碌時,不知不覺就在用餐時囫圇吞棗的經驗,用餐時過度匆忙,對身體也會帶來不良影響。這是因為匆忙進食會使自律神經失衡、血液循環不佳,原本應該運送至全身細胞的養分,不斷流向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囤積下來。換句話說,就是會造成易胖、身體容易水腫的狀態。近年來盛行的各種美容方法,都會強調「細嚼慢嚥」,成為令人注目的瘦身方式,這個方法對於消除水腫也非常重要。用餐時,如果能「從容地細嚼慢嚥」,由於臉上的肌肉也能充分運動,進而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另外,由於充分咀嚼食物的節奏,同樣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讓自律神經得到平衡。細嚼慢嚥能幫助瘦身 腸道更健康這麼一來能改善腸道環境,當然便祕的問題也能消失。此外「從容地細嚼慢嚥」還能防止暴飲暴食。「細嚼慢嚥」能提升腸道作用,養分及水分能確實運送至全身細胞,養分在細胞中成為能量消耗掉,因此不易在體內囤積成多餘的脂肪,就會變成「怎麼吃都不會胖」、「不需要特地減肥也能瘦下來」的易瘦體質。而且,由於改善血液循環,因此也能消除身體虛胖的困擾。(本文摘自/痛症按摩拉筋全書/采實文化)

大腹便便 阿茲海默症風險增!

大腹便便 阿茲海默症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海馬迴是大腦中很特殊的部分,不是因為它負責終身形成新的腦細胞,也因為它能保護自己不受到糖的壓力。跟其他大腦部位不一樣,海馬迴的腦細胞只有在胰島素打開專門輸送糖的閘門時才會吸收糖(葡萄糖)成為能量來源。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一個特別的鎖,亦即海馬迴神經細胞表面上所謂的「胰島素受體」。這種調節功能自有深意;如此一來,由飲食引起的血糖波動才不至於讓糖不控制地湧進敏感的神經細胞裡。生活型態與阿茲海默症然而,現代生活型態會透過許多其他相關機制導致海馬迴內的控糖系統崩潰,以至於無法再打開鎖。胰島素受體一旦失去功能,海馬迴神經細胞就無法吸收糖,進而缺乏能量。藉由顯像技術(正子斷層掃描)測得之葡萄糖吸收障礙,就是確定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的可靠證據。由於這是阿茲海默症非常早期的特徵,所以科學家認為:專家圈內所謂的「神經細胞的胰島素抗性」有可能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真正原因。但是,神經細胞的胰島素抗性只是一長串原因當中的一環。我們的生活型態才是造成這一長串原因的主角:慢性壓力/在緊急壓力下,人體會為肌肉準備大量能量(葡萄糖),以利保護或逃命。壓力引起皮質醇上升,並壓抑所有的胰島素受體;因為危急時身體特別釋出的葡萄糖不應消失在脂肪細胞當中,並轉化成儲備脂肪。這些葡萄糖必須運用在立即的危急情況中。肌肉工作時,不需要活躍的胰島素受體來吸收和消化能量充沛的糖,但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卻需要胰島素受體支援。緊急壓力很快消失,但慢性壓力卻使皮質醇水平持續處於偏高狀態,導致神經細胞胰島素受體長期無法發揮作用,神經細胞頻臨餓死威脅。長期攝取糖類 讓脂肪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停止功能糖/高濃度的糖讓神經細胞表面黏合,因而啟動免疫系統,導致腦部慢性發炎。速食產品及含糖飲料特別會使用提煉過的糖以及葡萄糖果糖糖漿;長期攝取這些糖類,不僅會讓脂肪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停止功能,造成老年糖尿病;也會癱瘓海馬迴神經細胞的胰島素受體的功能。缺乏Omega-3脂肪酸,更會強化這種不健康的效應。糖就是以這種方式破壞我們學習和記憶的能力(已對兒童造成傷害!)脂肪細胞荷爾蒙/脂肪細胞會利用超過12種不同的荷爾蒙對大腦發出信號,通知其能量儲備情況。特別是圍繞在內臟周圍的腹部脂肪,其功能彷彿一個高活力腺體。當腹部特別突出肥胖時,這種腺體的活動力超強,釋出的荷爾蒙就會在海馬迴造成胰島素抗性。因此,阿茲海默症罹病風險隨著腹圍增加而增加。(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小看皮肉傷 發炎恐引起大問題

小看皮肉傷 發炎恐引起大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有益健康,世大運正在台北舉辦,在這全民瘋運動的時代,可得要注意運動安全,做好防護措施。如果在運動時,不小心跌倒出現皮肉傷,千萬別不當一回事,因為雖然只是擦傷或是撕裂傷,若是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那就代誌大條了!皮肉傷可分為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台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徐克強表示,各種運動都有可能出現皮肉傷,一般皮肉傷分為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撕裂傷是皮膚或軟組織與地板硬物接觸扯破的傷口,切割傷則是例如有玻璃劃破手,二者都有可能需要縫合,但是性質不同。切割傷的傷口邊緣是完整且清楚,撕裂傷則是上層皮會不見,或傷口會出現三角形或彎曲不規則表面。而無論是擦傷、撕裂傷與切割傷,首先要大量沖水。傷口護理首先要用水沖乾淨用水沖傷口,主要是將傷口上的砂子、草與泥土沖乾淨,徐克強主任進一步指出,一開始只要用乾淨的水就可以,不需要用生理食鹽水或是優典,即使是水龍頭的水或是礦泉水都好,水必須是清潔的,不要用水溝的髒水;若是傷口有流血,只要不是大噴血,少量的血流掉,對於防止傷口感染都有幫助。平板衛生紙、菸草都不可用於傷口而當傷口用水沖乾淨之後,可用乾淨的手帕或是質地縝密面紙蓋住傷口,但不要用平板衛生紙;徐克強主任解釋,平板衛生紙碰到水會裂解,而裂解物會掉到傷口上,就得要再用水清潔,這時傷口又會再流血。另外,曾有人用菸草來止血,雖然止血效果好,但是菸草畢竟是外來物,難保沒有微生物與寄生蟲,也就得要再做清潔,因此也不建議使用。傳統敷料紗布可止血吸血傷口清創止血之後,就應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徐克強主任建議,護理傷口有其步驟,若是有撕裂的皮膚需要剪除會有二層面,皮瓣通常會縫回去,死皮會剪掉,病人不要自行剪,而是要在麻醉下進行,但若是乾淨的死皮,也可做自我的人工皮。至於傷口護理常會用到敷料有很多種,傳統敷料紗布可止血吸血,這時傷口需要有濕潤環境,並且會用防菌藥膏,若是會有感染風險,就要用傳統含銀敷料,具有抗菌滅菌效果,或用抗生素藥膏,再蓋上紗布。親水性傷口敷料較不會長出肉芽另外,傷口護理也可使用親水性傷口敷料或人工皮,徐克強主任強調,在有膿與細菌的情況下,就不能用封口式敷料與人工皮,以免細菌越來越多,必須要在傷口清創且沒有壞組織之下,才會使用親水性傷口敷料,使傷口不要太乾且平衡濕潤,也就是在沒有感染情況下,就可以使上皮組織較好做移行動作,也較不會長出肉芽,使生長出健康皮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蔬食排毒講座

講座/蔬食排毒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大環境劇烈變化,維持健康成為人人關心的議題。養生已經成為現代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營養排毒療法能從平日培養,要如何吃的健康,就讓養生專家一一解密!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是養生專家同時也是抗癌成功者,將於9/2下午2-4點於南港展覽館1館5樓502,教導民眾如何透過蔬果汁中的植物能量獲取全方位健康平衡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蔬食排毒講座時間:106年9月2日 下午2-4點地點:南港展覽館1館5樓502(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洽詢:連婉君02- 2655-7166分機360報名網址:https://goo.gl/B4NJMd 

聰明低GI飲食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聰明低GI飲食 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飲食西化,隨著年齡增加,代謝症候群必例越高,只要男性腰圍高過90公分、女性腰圍高過80公分、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都偏高即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20歲以上的民眾新陳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45-65歲民眾有代謝症候群問題的比例逾3成,顯示飲食習慣對國人影響非常大。高GI飲食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高出41%根據研究,有高GI飲食習慣的人相較於低GI飲食,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高出41%。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說明,GI值就是升醣指數,吃進食物後造成血糖上升的快慢指數(GI值低於55的食物,就稱為低GI食物)尤宣文營養師解釋,低GI飲食有穩定情緒、降低代謝症候群罹患率、國際研究也曾指出低GI飲食能讓身心更快樂、外表看起來更年輕。低GI食物能延遲飢餓感與再進食的欲望,能穩定血糖波動,有助情緒管理。​3原則掌握低GI飲食此外,低GI飲食還具有降低餐後血糖濃度、脂肪酸、發炎反應,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等功效。身體更健康、情緒更穩定,心情也就自然好。選擇低GI、吃足蔬果,能讓身體健康心情快樂,自然看起來比同齡者相對年輕,可謂一舉兩得。至於低GI飲食該怎麼聰明吃呢?尤宣文營養師表示:1) 掌握低GI飲食原則/少加工食品、多攝取足量蔬菜、優質蛋白、低GI水果,以均衡人體攝取所需要的營養素。2) 控制總醣量:善用取代原則/利用多攝取全穀類食物及低GI水果取代精緻澱粉,同時也能夠達到飽足感、攝取足量的維他命C等營養。3) 低GI水果等量取代澱粉主食,餐前吃最好/平時多食用低GI水果,取代等量澱粉,像是奇異果,除富含維他命C與水溶性纖維,還能增加飽足感,而且在餐前30分鐘食用穩定血糖的效果最佳。糙米取代白飯、全脂鮮乳取代炸物以最常見的雞腿便當來說,可以用糙米來取代白飯、或以全脂鮮奶來取代炸物,或以等量的低GI水果如高營養密度的奇異果取代白米,對於忙碌的外食族而言,不但能夠吃的健康無負擔,同時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風險。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卓姓男童參加完喜宴後,父母發現男童的腳與屁股都出現水泡,隔天也陸續冒出紅疹,原來是男童右膝處原有一未癒合的傷口,喜宴當晚與其他小朋友在地上玩耍,醫師懷疑可能是地毯上的細菌從傷口爬進身體導致膿痂疹發生。男童吃完5天抗生素後,水泡結痂並逐漸消退好轉,讓父母終於安心下來。避免抓癢讓膿痂疹擴散、減少蜂窩性組織炎機率男童母親指出,孩子本身容易過敏,出現紅疹水泡時還以為是腸病毒上身,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開立口服抗生素與皮膚外用藥膏,叮囑家長要讓孩子確實用藥,並避免孩子因癢去抓患部,避免膿痂疹擴散,並減少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水泡、具癢感 好發四肢、軀幹、皮膚李俊諒醫師表示,膿痂疹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化膿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容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個案的症狀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的水泡性膿痂疹,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具搔癢感,好發於四肢、軀幹、皮膚及臉部,皰內的內容物會從清澈變成混濁,水泡乾涸後則留下痂皮。防細菌 患者衣物、被單要跟家人分開清洗李俊諒醫師呼籲,小朋友身上有傷口時,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不潔的環境與物品,防止細菌藉此竄入。另外,因為膿痂疹會經由接觸傷口分泌物傳染,因此若家中有孩子感染時,不要直接接觸病童皮膚,並避免病童用手搔抓患部,預防病灶擴散到其他部位導致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另外也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衣物與被單要與家人的分開清洗,並用水煮沸消毒,才能全面防止細菌。

學齡童過動?每2人有1人近視是原因

學齡童過動?每2人有1人近視是原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惡視力」綁架未來!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告,新北市國小學生乎每2名學童就有1名有視力不良的問題,近視盛行率約48.7%,其中7-11歲學童甚至有48.8%有近視問題。學習如何保護眼睛,才能早些預防未來的視力問題。近視後平均年度數會增加50-100度兒童太早近視度數增加越快,若刻意不配眼鏡反而會增加眼睛惡化的機會。過早接觸這些聲光效果的電子產品,甚至也可能引發白內障。近視不僅可能成為未來隱憂,學童近視問題也有可能會導致學習障礙。臨床上發現,兒童近視後平均年度數會增加50-100度,若刻意拖延不戴眼鏡矯正,日後變為高度近視(>600度)的機會也增加許多。看不到黑板、無法集中精神被誤認為過動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江怡慧表示,近視問題不僅可能成為未來隱憂,也有可能會導致孩童看不到黑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可能被認定為愛搗亂的過動症孩子。另外也有許多眼睛病變無法透過眼鏡或手術解決,如早發性白內障、黃斑裂孔、黃斑部出血等,嚴重也有可能導致失明。因近視屈光手術只能矯正度數,減少配戴眼鏡需要,卻無法改變眼軸變長,視網膜變薄等眼球構造改變的問題,甚至可能使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機率增高的機會。新北市國小一~三年級小朋友能免費檢查江怡慧主任表示,「正確視力保健」觀念應該從小扎根,讓學童了解如何保護眼睛免於近視威脅,104年起配合新北市衛生局,免費提供國小一~三年級小朋友的視力檢查,及早發現兒童視力問題、越早介入控制近視度數就能及早介入治療。

暑期黏3C 開學視力問題增3成!

暑期黏3C 開學視力問題增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兩天就要開學了,暑假期間孩子整天都「黏」著3C用品,過度用眼不但讓近視年齡提早,開學後容易發生黑板字越看越模糊、眼鏡度數不夠等問題。根據醫師門診觀察,每年9月開學後兒童求診的比例較平常增加2-3成。眼藥水、角膜塑型片一起使用可延緩近視預防勝於治療,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江怡慧表示,學童近視或度數加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用眼過度所造成的。發現兒童有近視問題,目前能有效控制近視增加常用的治療方式包含長效散瞳劑阿托平眼藥水以及角膜塑型片。最新的研究發現,角膜塑型鏡片使用者加上低濃度阿托平眼藥水使用,可加成延緩近視效果。眼藥水治療一年近視增加速度最高延緩50度據2017年6月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眼科醫學會雜誌(Ophthalmology)的研究顯示,使用阿托平眼藥水治療與和未使用的兒童相比,平均一年近視增加的速度可由50~100度,延緩至25~50度。但使用時建議到戶外要戴遮陽帽或太陽眼鏡以防止紫外線傷害。另外一項治療方式為使用角膜塑型片,利用反轉幾何設計鏡片,使角膜上皮細胞產生推移,後續約視覺迴饋延緩了近視增加。角膜塑型片僅需在夜間睡眠時配戴,隔日白天即可維持穩定清晰的裸眼視力,適合長期有戶外運動或不適應阿托平眼藥水的兒童使用。使用角膜塑型鏡片務必要注意鏡片的清潔,避免角膜的感染,目前角膜塑型片為全自費療程,健保不給付。每年固定1-2次視力檢查以追蹤好視力因為現在幼童罹患近視年齡提早,江怡慧醫師建議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夠及早掌握兒童視力的發展與狀況,3歲以前還不會配合比視力表檢查可先接受驗度檢查,3歲半至4歲兒童,可由家長先教會辨識並以手勢比劃或言語表現出E或C字視標缺口方向,再帶至眼科接受視力檢查。家長也應該有正確觀念,每年固定1~2次視力檢查,以追蹤維持好視力。不可有「只要日後接受屈光手術就會好」的誤解。預防高度近視的與未來可能誘發的問題,兒童應有正確的眼睛衛教知識,多到室外活動,並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以預防近視的發生和惡化。

與菸品分手 戒菸必勝3絕招

與菸品分手 戒菸必勝3絕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天是七夕,國民健康署要勸你與菸品分手!有鑑於吸菸已被證實會導致身體每個器官健康的惡化,也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等,最可怕的是無形中的二手菸及三手菸,也會讓家人在不知不覺中離健康殺手越來越近。另外若以每日1包菸計算,1年甚至需要花上3萬6的花費,真是要錢又要命!國健署呼籲您放開菸品危險情人,找回活力人生。每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喪失性命菸害是國人頭號殺手,平均約每20分鐘即有1位吸菸者因菸害而喪失寶貴生命。據美國疾病管制局指出,吸菸已被證實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症與甲狀腺疾病等疾病。戒菸必勝3絕招 捨離徹底分手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戒菸維持6個月的民眾在情緒感受、生活品質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滿意度均顯著高於仍在吸菸者。戒菸後比較不容易生病,重要的是,戒菸後的生活更有活力,情緒也更平靜,能以舒適的身心和所愛的人們共處。國民健康署提出戒菸必勝3絕招「斷」、「捨」、「離」,戒菸非難事,持之以恆就能遠離:1) 設定戒菸日,「斷」絕菸癮/有設定戒菸日的戒菸者比未設定的高出2成的成功率。2) 「捨」棄買菸、帶菸習慣/透過戒菸藥物及專線諮詢,捨棄買菸、帶菸在身上的習慣,建立無菸生活。3) 遠「離」吸菸環境,尋求支持/與專業人員一同討論拒絕他人請菸的對策與支持,讓您更有信心克服誘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