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想生第二個寶寶 先問你的氣夠用嗎?

想生第二個寶寶 先問你的氣夠用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從鼓勵生育,以前街坊鄰居見面都問:「吃飽了嗎?」現在全改成:「要生第二個嗎?」如果回答不生,對方還不依不饒問:「為什麼不生呢,你們家又不是養不起……」氣和血是懷孕的兩個重要條件唉,拜託,生孩子是力氣活好嗎?像我這樣平時活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人,這一點點氣勉強只夠生活自理,哪裡還有氣生小孩!生小孩要氣嗎?當然。從懷孕開始就要。為什麼呢?因為胎兒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外界條件,也就是母體條件:氣和血。氣就像一個溫室,給胎兒最好的孕育環境;血就像養分,供養胎兒形成和生長,缺一不可。否則就算卵子和精子都正常排出,千辛萬苦見了面,也是絕戀。要是氣血充足呢?兩人見面立刻乾柴烈火。所以說,家庭條件還是很重要的,貧賤夫妻百事哀,不然就算精子身體好,和卵子見了面也沒有卵用(沒有卵用!原來出自這裡!哎呀呀,我真是人才……)。講這些是為了說明,中氣不足的女人連懷孕都很困難,所以想順利懷孕,得先把氣補上。氣不足,即使懷上了,孕育起來也很困難,會得很多妊娠病。「妊娠所以多病者,土溼而木燥也」(黃元御《金匱懸解》),意思就是,妊娠的時候之所以會得病,都是因為脾溼和肝氣不舒。這是怎麼形成的呢?說到底還是脾氣不足,氣虛所導致。因為脾氣虛了才會脾溼,脾溼後身體的圓圈轉不動,或者逆轉了,就會導致很多病症。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生第二個。隨著年齡增長,女性三十五歲會達到身體發育的頂峰,之後就開始走下坡。( 《黃帝內經》: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此時的氣血本來就在衰退,已經不是那麼適合孕育新生命了。有人說,我們的祖輩生了一堆孩子,不都活得好好的嗎?對啊,但人家是從幾歲開始生的呢?以一個二十二歲開始生小孩的女人來說,就算每三年生一個,生到第五個,也不過三十四歲而已。不要光看別人生小孩的數量,要看別人生小孩的年齡。氣血足的女人,生出來的小孩才健康,因為腎精來源於父母。我常看到有些夫妻已近中年,自己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臉色蠟黃,沒什麼精神,卻打算生第二個,我覺得實在是對自己和對小孩不太負責任。隨著父母精血的品質變差,孩子的先天也會很弱。看看周圍的親戚朋友,是按照兄弟姐妹的年齡順序去世的嗎?其實不是,對不對?很多家庭,反而是最小的弟弟或妹妹還不太老就先走了。就是因為他們出生時,父母的年齡已經比較大了,先天就比較弱。我遇到最多的產婦問題,大多是生了兩個小孩的媽媽們,她們普遍的現象是,生完第二胎後,身體突然出現很多狀況。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容易疲憊,身體抵抗力差,睡眠品質糟糕,很容易生病。圓圈基本上全部轉反了,該降的反升,該升的反降。對照一下,統統都是氣虛的症狀。從懷上到孕育,再到生出來,產婦最需要的不是錢和閒(當然沒有這兩樣也很慘),而是中氣!氣不足,血的循環也會出問題,因此會出現很多與氣血相關的病症。從外貌上,氣虛的人還會有以下表現:怕傷中氣可用小米粥、南瓜、紅薯養生如果你是超過35歲才生第二胎的媽媽,是不是中槍了呢?當然,如果生第一胎就是高齡,結局也一樣。生不生第二胎,千萬不要跟風,也不能隨便因為婆婆媽媽們的幾句勸導就貿然行動。這是你的生命和另一個生命的品質問題,一弄不好就是兩敗俱傷。第二胎絕對是個力氣活,你得客觀評估。「故產後之病,切以中氣為主。」(黃元御《金匱懸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萬一你不幸有了上述的氣虛症狀,切記以滋養脾胃為主。在哺乳期,本人建議把小米粥熬得稀稀的當水喝,多吃南瓜、紅薯和大棗。過了哺乳期,建議適度服用補中益氣丸。剛生完可用「玉屏風散」調體質也推薦另一個方子「玉屏風散」。它的成分是黃芪、白术、防風。黃芪補中益氣,白术健脾利水,防風袪風解表。這個藥方就像是為體虛的人建起一道屏障,阻擋外界的風寒,適用於氣虛、多汗,特別容易傷風感冒的人。玉屏風散有中成藥,中藥行一般都有販售,連續吃一個月,因為中成藥大多藥性緩,對於剛剛生產完、抵抗力很差的產婦來說,將有效調理體質。世界上很多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該與不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確定要當高齡產婦,就好好調理身體,為你和寶寶打好堅實的身體基礎,補足氣血,才是未來幸福的保障。所有的高齡媽媽都不容易,她們付出的絕不只是精力和時間,還有很難彌補的氣血。爸爸們一炮而紅後,還請多多體諒老婆,因為孕育寶寶實在沒有你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這世上唯一能讓虛弱的媽媽們盡快恢復的,就是愛。 (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漫畫秒懂中醫/時報出版)

不噴香水少吃優格 3撇步蚊蟲不叮你

不噴香水少吃優格 3撇步蚊蟲不叮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遭受噬血大軍的攻擊,有些人整晚在後院乘涼,卻一個包也沒有?這些幸運的人顯然不具備誘蚊的外表與香味組合,蚊子是透過感官來挑選下手的大餐,以下訣竅能讓蚊子對您忍不住倒胃口。1) 保持身體清潔/身上的味道越強烈,飢腸轆轆的蚊子就越容易找上您,因此請經常洗澡,保持乾爽。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蚊子老是叮咬腳踝呢?因為他們喜歡臭腳丫的味道!所以請每天更換襪子。蚊子也會受到動作的牽引,如果您四處走動,牠們即使還沒聞到您,也會好奇飛來一窺究竟。同時,注意口腔味道,蚊子能偵測到我們吐出的二氧化碳,也喜歡酒精味,因此若您在鄰居後院烤肉,喝了2杯酒助興,您的氣息可能會引蚊前來同樂。可用含有歐薄荷的漱口水,讓口氣清新,讓蚊子敬而遠之。2) 保持無味/蚊子和人類似乎有志一同,喜歡相同的味道,所以別用有香味的個人護理產品,如肥皂、刮鬍膏、除臭劑、美髮產品、洗衣粉。若打算在蚊子肆虐時出門,請選擇無香味的個人護理產品,也別噴香水或鬍後水。乳酸對蚊子也是一大誘因,所以請少吃優格、牛奶、起司等。人體本來就會產出乳酸,但食用乳製品只會增加排量,讓您更受蚊子的歡迎。少用含有果酸(AHAs)的護膚產品也能減少蚊子靠近,因為許多果酸的產品含有乳酸,用來改善肌膚質感和色澤。3) 少穿深色的衣服/蚊子受到深色吸引,特別是藍色和棕色,所以請挑淺色長袖服裝,最好稍微寬鬆。亞麻布料是個好選擇,不僅透氣舒適,保護您不受蚊子侵擾,同時還能維持時尚風格。(本文摘自/天然、無毒、安心!70種手作芳療驅蟲噴霧/出色文化)

講座/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

講座/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於手術或治療期,直接面臨飲食改變。病人在這段期間,可能因治療副作用,食慾減低、進食量變少,忽略了營養的充足。或是病人喝膩營養品,使得家屬與病人陷入苦惱,不曉得有哪些替換方法?亞東醫院將舉行衛教講座,由癌症資源中心施淑梅營養師,於課程中與病人及家屬雙向互動,傳授如何提供充足的營養,並打破一些營養迷思,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時間:1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76

紙杯越白越衛生?揭露飲食的毒陷阱!

紙杯越白越衛生?揭露飲食的毒陷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認為紙杯、紙餐具是消耗品,用完即丟,一次性使用也符合安全、衛生的條件,何樂而不為?我則經常宣導不用紙容器的觀念,結果有次演講結束後,一位聽眾問我:「使用紙杯、紙碗,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我的答案是:「積少成多,小風險很容易就變成大風險了。」1) 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不少人挑選紙容器時會覺得顏色越白越衛生,但其實不然。為了使紙容器看起來潔白,製造廠商有可能添加螢光增白劑。    螢光增白劑是否會致癌?目前國際間雖無確實定論及報告,但已證實螢光增白劑會造成皮膚敏感或過敏,嬰幼兒及有遺傳性過敏者要多加注意,避免誘發紅腫、發癢等不適症。衛福部已在民國102年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食品容器及包裝不得檢驗出螢光增白劑。2) 內層塗料可能含有塑化劑/紙容器內層塗料最早使用的是蠟,噴蠟目的是提高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避免盛裝紙容器裡面的水、飲料或食品直接與紙材接觸。這層蠟遇到超過40℃的熱水就會融化,所以塗蠟紙容器只能盛裝冷水或飲料,不適合裝熱水、熱食。萬一不慎注入熱水讓蠟溶出,使用者可能會出現腹瀉、腸胃不適症狀。後來廠商又開發將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隔水膜塗在紙杯上,成為塑膠淋膜紙杯,且將圖案及文字印在紙杯外觀,增加美觀性。聚乙烯(PE)隔水膜塗料的品質不一,製造時若非專一生產線(生產線可能也用來製造聚氯乙烯產品),可能遭受污染塑化劑或發生PE隔水膜剝離、脫落情況。裝入滾燙熱水、熱食瞬間,會溶入水或食物中,一點一滴地被身體吸收。3) 外層油墨毒素可能入侵體內/一般使用者往往認為熱飲才會溶出油墨,其實紙杯盛裝冷飲,在外冷內熱作用下,一樣會產生水滴,溶出油墨。另外,紙容器疊放在一起時,如果儲存環境受潮或被污染,也會有油墨殘留的情況發生。    依照政府規定,食用級紙容器應使用食用級印刷油墨,但它的價格每公斤2千元,是工業用油墨的6倍。在成本考量下,廠商多半會改用工業用油墨,尤其是盛裝炸物如蔥油餅、炸雞排的廉價紙袋,這情形很難避免。工業用油墨含重金屬 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工業用油墨可能含有甲苯等有機溶劑,它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長久暴露之下會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另外,工業用油墨還可能含有鉛、鉻、鎘、汞等重金屬、有機溶劑,均會影響健康。民國103年,國內曾爆發一起毒餐盒、毒紙杯事件。某家特殊印刷公司供應上百家餐飲業紙容器,其中不乏知名航空業者、速食連鎖店、連鎖早餐店。業者在製造過程中,要求員工用有毒溶劑甲苯擦拭及除污,幸好有離職員工爆料,相關單位及早處置,依法銷毀了100公噸餐盒,否則造成的後遺症真是不堪設想。環毒博士這樣做減量使用紙容器我很少使用紙杯、紙餐具。平常上班時,我會隨身攜帶2支保溫瓶,1個裝開水,1個裝咖啡;偶爾去咖啡店時,我也一定會主動跟服務人員說:「請用馬克杯,不要用紙杯。」為了降低毒素暴露量,重複使用可以回收的容器是最安全的做法。目前我任教的成功大學學生餐廳,以及行政院環保署、台南市環保局等單位,已經不採用一次性紙製容器,合作的餐飲業者必須提供可以回收的不鏽鋼碗筷、玻璃杯等容器才行。減少食用紙餐盒裝的熱食、熱飲和微波食品我從過去的研究結果發現,體內塑化劑代謝物特別高的族群,食用微波食品的分量也比低暴露族群高出許多;而高暴露族群每月飲用紙杯裝熱飲的次數,也明顯比低暴露族群多。此外,我盡量不食用紙餐盒盛裝的熱食便當,非不得已時,會選擇冷食餐盒,像壽司、春捲之類的食物。(本文摘自/安心吃、放心用,權威環境毒物專家教你輕鬆打造無毒生活/平安文化)

沒水3天活不了 每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沒水3天活不了 每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中,水是部族最重要的生存財產,對人體來說也是如此。烈日之下,無論是在沙漠,或走在都市叢林的紅磚道上,適當的喝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因為人體60%是水,人類沒有食物還可存活30天至40天(約5週),然而若沒水,生命約3天至5天就終了。多喝水能預防膀胱癌、大腸直腸癌多喝水好處多多,就泌尿科來說,多喝水能預防腎臟結石及泌尿道感染,也是改善便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有研究指出,多喝水對膀胱癌、大腸直腸癌有預防效果。每天應該喝多少水?美國有「8×8 盎司」的建議,也就是每日喝8杯8盎司的水(1 盎司約30c.c.,總量約1920c.c.)。另一個簡單的公式是: 體重(kg)x30。如體重70公斤, 建議攝取2100c.c. 的水。但這只是大約的估算,應喝多少水,與每個人的活動量、居住環境和健康狀況有很大關係。1) 運動量/如果從事某些劇烈的運動,如馬拉松、長距離的游泳或是自行車,這時不僅是水分,電解質的補充也很重要,運動飲料是一種選擇。2) 環境/若是炎熱潮濕的環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所蒸發的汗水其實遠超過想像。我有一位患者住在頂樓,為家人烹煮三餐,在廚房當中汗如雨下,就像身處於《阿拉伯的勞倫斯》中沙漠酷熱氣候下,因為沒有經常補水,所以她經常罹患腎臟結石。3) 疾病及健康狀況/在發燒的狀況之下,身體會蒸發水分;腹瀉(拉肚子)時則隨糞便排出水分,也會造成電解質的流失。這些狀況之下,要攝取更多的水,並適度補充電解質。另一方面,如果是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患者,攝取水分也要小心,因為如果喝了過多的水無法排出,反而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肺水腫導致呼吸困難、心臟衰竭加劇等。4) 懷孕及哺乳/哺育母乳的媽媽通常醫師會建議喝水量增加600 c.c 至700c.c. 以提供代謝,且多喝水有助於乳汁的製造。《阿拉伯的勞倫斯》大部分場景是沙漠,天際線盡頭是熱氣滾滾的黃沙,狂風捲起,燠熱熾燒的塵土鋪天蓋地撲來。劇中有一段,勞倫斯冒著缺水的危險,希望能找到在沙漠中脫隊的人,最後當他成功救回失蹤者後,不僅贏得阿拉伯人的敬意,他所說的一句台詞:「nothing is written.」(事在人為)更成為經典名言。 (本文摘自/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時報出版)

喝水後呼吸急促又水腫 恐有心臟問題

喝水後呼吸急促又水腫 恐有心臟問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除了直接喝水,食物也是水分的一個來源。一般而言,我們一天大約20%的水分攝取來自於食物。不過,這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有些人習慣以稀飯、湯麵為主食,或是有喝湯習慣的人,從食物當中就已經攝取相當多的水分。也有人經常喝泡沫紅茶、珍珠奶茶,或是咖啡,這也都是水分攝取的來源。多喝水有助於尿路感染的控制老年人有時不太想喝水,或是喝了覺得腸胃不舒服,導致喝水量不足,此時可由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稀飯、湯麵中補充。「怎麼樣?我媽媽的泌尿道感染好一點了沒有?」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聲音低沉,說話的語調有點慢,是個溫和的人。不過今天來看診的不是這位老先生,而是他95 歲的母親。我看了報告,經過抗生素治療,老太太尿路感染有改善,但還沒有完全好。「要多喝一些水啊!」我說。「我知道,我一直告訴媽媽要多喝水,多喝水,有時候,都要吵架了!」兒子說:「可是媽媽年紀大了,說喝不下水,也不想喝水,我沒有辦法太勉強她⋯⋯」兒子無奈的說。我請這位老先生在母親的飲食當中儘量多加一些水分,一來富含水分的糊狀食物也很好消化,二來可以增加老太太的尿量,有助於尿路感染的控制。「醫師,您的建議有效喔!媽媽的尿現不再像以前那樣混濁了!」2 週後,患者的兒子欣慰的說。尿液呈深黃色 可能代表水分不足如何知道喝水量是否足夠?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尿液的顏色。如喝水量足夠,尿液是清澈或淡黃色,如果尿液呈深黃色,可能代表水分不足。看了《阿拉伯的勞倫斯》這部電影,我們彷彿隨著男主角彼得奧圖一起進入那個極度乾旱酷熱的沙漠,喉頭柴火猛炙,嘴唇因乾燥而迸裂⋯⋯,會讓我們迫不急待想喝水,也更懂得珍惜水。因為喝水,真的是攸關健康的事。鄒醫師│ 健康小叮嚀小心過猶不及雖然喝水有好處,但過度攝取也可能帶來問題。如果喝太多水後發現有呼吸急促、會喘、下肢水腫等情況,有可能是心臟或腎臟功能有問題,建議就醫檢查。尿失禁患者喝太多水會增加膀胱負擔,易有頻尿、漏尿情況,「夜尿」更會影響中老年人的睡眠品質,直接危害健康。(本文摘自/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時報出版)

孩子比大人愛吃糖 原來是大腦搞的鬼

孩子比大人愛吃糖 原來是大腦搞的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2016年的一項腦造影研究中發現,小孩看到一個不健康的食物,大腦抑制別去做的區域,活化比大人少;而大腦獎勵去做的區域,活化比大人多。由此證明,適度攝取含糖的食物,是有助健康的。所以,糖不是不能吃,而是別吃太多,而且以攝取天然的糖份最好。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應降低至總熱量的5%糖可以分為2大類,包括「游離糖」和「內生性糖」。游離糖是指製造商、食物製備者或消費者,額外添加至食品中之單糖、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及果汁、濃縮果汁中的糖份;而內生性糖是指存在於新鮮蔬果中的糖份。至今沒有任何研究證據指出,吃內生性糖對身體有害,因此接下來我們所討論的糖,皆是指游離糖。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應降低至總熱量的5%。參考國民健康署1至6歲活動量適中兒童的每日所需熱量,計算出幼兒每日游離糖攝取量如下。一至六歲幼兒熱量與游離糖需求表* 每公克糖可產生4大卡熱量* 提供相對的方糖量,爸媽可以在家做實驗,看到底有多甜。大家平時為了預防便祕、幫助消化、抵抗過敏,給孩子喝的發酵乳酸菌飲料含糖量,不限品牌,一罐含糖量是7.6克至29克,1天只要1罐可能就破錶。水果的糖好代謝、不會成癮天然的水果,如香蕉、芒果的含糖量也很高,但它是屬於內生性糖,好代謝也不易嗜甜。過去還未發現、也沒有這麼多食品添加物的時候,自然不會有這麼多成癮的行為。隨著時代改變,醫學在進步,我們必須跟著時代一起走。當無法與時俱進的時候,飲食的危機就會產生。(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蟹肉棒下鍋前 塑膠套到底要不要拆?

蟹肉棒下鍋前 塑膠套到底要不要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冬天,最受歡迎的大概就是火鍋,不論是麻辣鍋、鴛鴦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想起來,真是讓人流口水啊!之前看到有篇網路新聞滿有趣的:「蟹肉棒下鍋前,到底塑膠膜要不要去掉?」這種塑膠可以耐高溫嗎?這的確是個有趣的問題。有人認為,塑膠遇熱應該會放出有毒物質,當然要把塑膠膜拿掉;也有人覺得既然廠商都說安全了,這種塑膠應該可以耐高溫吧!蟹肉棒套著薄膜入鍋不會散開,鮮味才不會流失,美味多了。到底誰是對的呢?「謝博士,這問題一定有一個明確答案吧?別又說要見仁見智了!」真的是很抱歉,我想說,這還真的是見仁見智。從3個條件看塑膠耐不耐熱先來看看塑膠耐不耐熱。首先要有一個觀念:塑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所以它的耐熱溫度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固定數值。我們先假設火鍋湯頭是單純的水,那它沸騰時的溫度就是水的沸點100度。耐熱範圍能超過100度的常見塑膠材料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 90~110度)、聚丙烯(PP, 100~140度)、聚碳酸酯(PC, 120~130度)、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美耐皿,Melamine resin, 110~130度)等等。這些材料裡適合拿來做塑膠袋的,應該只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所以有些網友認為可以安心的把蟹肉棒連塑膠膜丟進火鍋裡,就是因為推斷塑膠膜是HDPE製造。不過,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有3個重要因素,各位可以思考看看各自的情況,該不該連塑膠膜丟進火鍋裡:一、湯頭的溫度?火鍋的湯頭並不是純水,因此沸點不會是100度。高中化學有教過,水裡若溶進非揮發性溶質,「沸點會上升、凝固點會下降」。所以,沸騰的火鍋,必然超過100度,再加上各種火鍋料、調味料溶出的油脂……HDPE在這個環境下到底穩不穩定,實在不是個簡單的問題。二、材料的等級?廠商真的是用等級夠好的HDPE去做那層塑膠膜嗎?或者是用價格比較低的PVC(聚氯乙烯)呢?PVC的耐熱溫度,只有60~80度,丟進火鍋裡泡煮一定會出問題的。三、「可以耐熱」不等於「不會釋出有毒物質」最重要的是,在耐熱溫度範圍以下,只代表塑膠材料不會變形、變軟,但不代表一定不會溶出有害物質。舉個例子:聚碳酸酯PC,耐熱溫度120~130度,透明度又高,從前常用來製造嬰兒奶瓶。但它雖然耐熱到120度都不會變形,可是在熱水中卻會釋放雙酚A,於是現在市面上幾乎已經沒有PC製奶瓶了。HDPE長時間泡在沸騰的熱水裡,會不會放出什麼物質,被蟹肉棒直接吸收之後,被我們吃下肚子裡,還真的不好說。「那……到底能不能放進火鍋裡嘛?」應該這樣說,如果買的蟹肉棒是信譽卓著的大品牌,用的塑膠膜材料很OK,你也沒有把蟹肉棒放在火鍋裡煮太久,也不是天天吃、照三頓當飯吃的話,那應該是不用太擔心。但如果你要我保證,蟹肉棒帶塑膠膜下鍋,一定百分百安全,不會有任何有毒物質溶出,很抱歉,我也說不出口。手搖飲料封膜瞬間也接近100度除了蟹肉棒,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類似的情況。舉例:手搖飲料的紙杯,裡面那一層薄薄的塑膠膜,多半是LDPE。LDPE的耐熱溫度不到100度,不適合長時間裝滾燙的飲料。還有,手搖飲料的封膜,雖然不會直接接觸到飲料,但封膜機的瞬間高熱也是接近100度,會不會溶出什麼東西,也是難說。其實每次被問到「安全不安全」這種問題,學術上都不會有一個簡單的標準答案,而是端看你願意承受的風險多高、規避風險對你而言有多痛苦?以這個問題而言,雖然塑膠膜可能真的滿安全的,但把塑膠膜移除基本上沒有任何壞處,頂多有點麻煩,以我個人的看法,我會建議移除比較好。咖啡跟泡菜都是2B級致癌物再舉個例子:你知道咖啡跟泡菜,跟「世紀之毒」DDT,還有汽油一樣,都是2B級致癌物嗎?2B級致癌物的定義是: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因此雖然被列在「致癌物」之列,但如果不是變態般的巨量服用,要致癌的機率其實並不高,但如果叫大家不喝咖啡,簡直馬上就要了某些人的命。像這種情況就沒有必要杞人憂天,不需要隨便被「跟DDT、汽油一樣致癌」嚇倒了。所以老話一句,「知識就是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武器」。我還要再加上一句:「盡信書不如無書」。善用邏輯推理判斷、根據實際狀況思考,才不會被網路上各式各樣、真真假假的「知識」與「爆料」,搞得六神不寧、寢食難安了。(本文摘自/謝玠揚的長話短說/健行出版)

噁!90%的維他命都是用石油做的

噁!90%的維他命都是用石油做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市面上販售的綜合維他命或營養劑,約有90%是以石油萃取物為原料,經化學合成製造的合成維他命劑或合成抗氧化劑。從最近數十年前起,為了要了解合成維他命或合成抗氧化劑,是否與天然抗氧化劑或天然維他命一樣具有預防疾病的效果,全世界進行了許多以人為對象的臨床試驗,並將結果以論文發表。綜合維他命無助健康?應注意的一點是,和透過飲食攝取的天然抗氧化劑或天然維他命不同,在服用合成抗氧化劑或合成維他命補充劑時,個別臨床試驗會出現相異的結果。某些臨床試驗得出不具預防疾病效能,但部分臨床試驗則反之,甚至在其他臨床試驗出現疾病危險性升高的結果,每一項臨床試驗的結果都是天壤之別。2007年2月,一項針對維他命的研究結果出爐,該結果與一直以來大部分人們所知道的事情完全相反,使全世界陷入衝擊。這篇統合分析論文,發表在醫學領域頂尖醫學學術期刊之一《美國醫學會雜誌》論文結果令人驚訝,眾多人們服用的綜合維他命劑內,含有的β—胡蘿蔔素、維他命A、維他命E不僅無助健康,反而會讓死亡率升高;至於維他命C與硒,則是未提升死亡率,但也沒有降低死亡率。抗氧化補充劑並無降低死亡率功效依具體研究結果來看,這是在全世界具代表性的醫學資料庫內,針對截至2005年10月以前發表的論文進行檢索之後,選定過去16年間,總共68篇已發表的隨機臨床試驗,綜合其個別研究結果做成統合分析。綜合全部68篇研究時,研究對象人數有23萬餘名,服用抗氧化補充劑β—胡蘿蔔素、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E、硒者與未服用者之間的死亡率無統計上的差異。意思是,抗氧化補充劑並沒有降低死亡率的效能。服用抗氧化補充劑死亡率反而提高?然而,更令人錯愕的結果是,在68篇論文中,若是按照客觀性論文品質評估基準,只將47篇高品質水準的臨床試驗進行綜合研究時,研究對象總共18萬餘名,服用抗氧化補充劑的人比起未服用者,死亡率反而高出5%,相對風險1.05,信賴區間1.02至1.08。更仔細探究的話,若是服用β—胡蘿蔔素補充劑,死亡率反而比未服用高出7%,維他命A高出16%,維他命E高出4%。至於維他命C與硒,則是未提升死亡率,亦未降低死亡率。(本文摘自/先戒了維他命再說/大是文化)

肺阻塞難根治 肺部復健緩退化

肺阻塞難根治 肺部復健緩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些人常常容易咳嗽、氣喘,或是呼吸時感到不順。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更是時時感到不適。然而肺部疾病,未來恐怕將變得更多見。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30年肺阻塞將成為全球死亡率第3名。適用肺阻塞患者 改善呼吸困難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秉槐說明,肺部復健是針對肺部的復健治療,與一般軀幹肢體復健不同。主要針對疾病造成部分肺部功能喪失或退化,進行輔助性治療,著重肺部清潔、塌陷肺泡擴張及呼吸咳嗽肌群訓練,延緩肺功能退化,或使殘餘肺功能發揮最大效益,改善呼吸困難症狀。肺部復健主要族群是肺阻塞患者,包括慢性氣喘、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病患。其他如胸腔手術前後、肺移植、神經肌肉疾病、胸廓疾病、支氣管擴張症、肺癌、肺纖維化等導致肺塌陷、痰液堆積、呼吸肌無力、有居家用氧需求、使用正壓呼吸器、氣切造口等患者,也都是肺部復健治療對象。需持續治療3至6個月 病患耐心成關鍵肺部復健的治療項目包括痰液清除治療、肺擴張治療、呼吸肌肉強度與耐力訓練、呼吸技巧訓練,不僅清除深部痰液、提升氧氣交換,還能改善呼吸急促等等呼吸困難症狀。除了恢復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症狀,肺部復健還能讓患者減少藥物劑量,增進自我照顧能力,提高生活品質,並且改善焦慮、憂鬱、失眠。王秉槐主任提醒,肺阻塞無法根治且逐年惡化,必須透過藥物治療配合肺部復健,才能有效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肺部復健至少需每週3次,持續治療3個月到半年,才會看見成效,除了需要專業團隊協助外,更需要病患的耐心學習及配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