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加碼疫苗!這3種公費對象儘速接種

加碼疫苗!這3種公費對象儘速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雖然北臺灣低溫持續下探,但自今年流感疫苗接種自從10月1日至10月21日止,臺北市已接種約34萬劑,雖然有連續假期及天候不佳,但接種數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成。高頻率接觸市民的3個職業也開放公費接種今(106)年臺北市政府為照顧員工健康,也加碼自籌經費針對高頻率接觸市民的「為民服務第一線櫃檯」、「教育局臺北市高中職以下非公費對象的教職員工」及「社會局家庭保姆」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符合公費疫苗對象儘快接種,務必盡快接種以得到保護力。到院施打與外展設站施打全面防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自10月1日開始,為短時間、多場域、全面達到施打的效率,北市衛生局規劃了到院施打與外展設站施打服務的分流機制,市府跨局處也運用多元管道提供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的設站服務,包括社區各里辦公室、學校、職場和長照機構等,讓符合公費接種對象可以便利的前往接種。去年倍增疫苗 今年疫情有效獲得控制截至10月21日止,社區流感疫苗接種共施6萬1,811人。臺北市去(105)年因倍增公費疫苗流感接種,提高群體免疫力,使得今年春節期間流感疫情獲得有效控制及下降,其中以50-64歲及25-49歲族群重症個案降低62.7%及83.8%最為顯著。勤洗手、戴口罩、生病記得在家休息陳少卿科長提醒,預期國內流感疫情將持續升溫,由於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要兩週才能產生保護力,再次呼籲預防流感不只要接種疫苗,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活動場域保持空氣流通。 

講座/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

講座/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的健康亮紅燈了嗎?高油高鹽飲食,當心「代謝症候群」找上門!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若民眾有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此次講座邀請楊宗翰醫師講解「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預防勝於治療,希望頻ˋ農從習慣養健康,好好對待自己,小幅降低血壓即可大幅預防心血管疾病。活動全程免費,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時間:106年10月31日10:00至10:30地點:萬芳醫院一樓大廳廣場(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都準備好了嗎?不管是參加媽媽教室,練習生產、呼吸,或日常運動,都是迎接新生命時媽媽的準備工作,然而懷孕期間,看到辛苦的媽媽,爸爸除了給予準媽媽鼓勵,還能夠扮演哪些角色呢?北市聯醫婦產科特舉辦媽媽教室,教導準媽媽及準爸爸懷孕中後期、生產前後應注意事項。不僅提供生產前的準備知識,針對生產時的疼痛技巧、生產後的幼兒照護都有一定的幫助,產前夫婦教育不只是媽媽,同時也是在給準爸爸做心理準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時間:106年10月28日(六)09:30至11:40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6樓第三會議室(臺北市鄭州路145號)洽詢:(02)2552-32342分機5601、5602    

回顧人生缺憾 大多數癥結都是錢!

回顧人生缺憾 大多數癥結都是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回顧自己的人生,想必每個人都會有許多感到後悔的事情。因此,向高齡者提出了以下問題:「從前曾經失敗過,覺得自己應該要做得更好的事情是什麼?」所有受訪者一致認為「應該要多存錢、增加資產」,遙遙領先其他答案,占百分之三十八(參照圖3-1)。不出所料,這是因為老後很花錢的緣故。其次,有超過一成的人回答「應該玩夠本」、「早知道就多談幾段戀愛」、「不該以工作為重,而是多重視個人生活才對」。而自由回答的部分,針對自己本身的回答有像是「學生時代應該更用功」、「沒有好好發展興趣」、「應該把英文對話學得更好」、「從前過得太奢侈」、「婚姻失敗」、「改建住家的時機錯了」、「應該好好管理飲食內容」、「因為生病,五十歲之後就沒辦法工作了」。針對工作的回答則有「換錯工作」、「對於事業上的交際往來應該更謹慎注重」。對於小孩的回答則有「孩子不工作」、「孩子學校的選擇方式」、「沒有把兒子的病治好」。而對於父母,則舉出了「花太多錢在父母親身上,導致自己現在很辛苦」的回答。對於人生的缺憾,照理來說「不幸」者應該比「幸福」者還要多,因此將「不幸」者與「幸福」者的回答人數百分比差距由多到少排列成表。觀察結果,差距最多者為「婚姻生活不美滿」。相對於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不幸」者選擇此選項,「幸福」者僅有百分之三的人,差距相當大(參照圖3-2)。果然,人生的成敗大多操之於婚姻。其次,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回答「應該要多存錢、增加資產」,認為「學歷不夠好」也占有百分之二十。接下來是「創業後經營不善」,占百分之十二,「太揮霍退休金」者則占了百分之十六。這些都是與經濟層面有關的回答。再者,有百分之十六的人自認「沒把孩子教好」,而「應該玩夠本」及「應該多談些戀愛」各占了百分之二十二,顯示對年輕時的生活感到後悔。 (本文摘自/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時報出版)

校園水痘群聚增9成 這些症狀要小心

校園水痘群聚增9成 這些症狀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監測資料顯示,106年(截至10月15日)臺北市校園水痘群聚案件55件,103至105年同期分別為37、37及43件,106年較去年成長28%,其中以國中9件(16.4%)、相較去(105)年同期國中5件(11.6%),顯示國中以上學校水痘群聚事件增加9成。施打過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水痘是一種兒童期的高傳染性疾病,多發生於12歲以下兒童,潛伏期約2至3週,人類是唯一的傳染窩,曾施打過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主要是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接觸到患者之水疱,都會造成傳染。發燒、疲倦、食慾不振為初期症狀初期症狀為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顫抖、頭痛、腹痛、肌肉或關節酸痛,逐漸由臉部至軀幹四肢延伸出現紅疹,再發展成紅丘疹、水疱疹、膿疱疹而後結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自93年1月1日起將水痘疫苗納入幼兒常規接種政策,提供滿12個月的幼兒免費接種疫苗,每年因水痘就診人數呈下降趨勢,疫苗保護期約達10年,但感染者的年齡層近年來逐漸上升,13至18歲之青少年罹患水痘案例增加。 自費接種第2劑疫苗可提升保護力臺北市衛生局呼籲,冬季及早春為水痘好發季節,學校與家長應加強防範,罹患水痘應落實請假不上課措施,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家自主健康管理,勿出入公共場所,直至全身水疱結痂變乾才可復課。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提醒家長應按時攜帶幼兒完成接種。依據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教授意見,可自費再接種第2劑疫苗提升保護力,也能減低孩童及成人因感染水痘所帶來的嚴重併發症。目前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水痘,發病請立即就醫治療。

研究:乾眼症與精神病有關!

研究:乾眼症與精神病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班族工作時數長,3C產品使用量增加,不僅使得乾眼症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內人力銀行「上班族暴走指數」調查發現,高達9成1的上班族處於高壓狀態,除了精神壓力外,眼睛過勞引發的乾眼症還會降低工作效能!65歲以上人口1/3的人患有乾眼症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表示,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有1/3的人患有乾眼症,加上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癢、異物感、刺痛、灼熱感、怕風、畏光等症狀,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造成角結膜病變進而影響視力。張淑雯副院長說明,研究指出,乾眼症對工作表現及總體工作生產力影響平均降低29%。乾眼症狀對身體機能及心理健康皆有不利的影響。因此罹患乾眼症不再只是過去認為的眼睛疾病,現今的乾眼症更與精神及心理層面有深層的相關。過度用眼產生異物感 每天情緒暴走張先生每日密集用眼超過12小時,長期過度用眼產生異物感、伴隨眼睛乾澀、搔癢等症狀,每天瀕臨情緒暴走狀態,精神也受到嚴重的折磨。多年後出現視力模糊,才緊急至眼科求診,診斷後確診為乾眼症。亞東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蔡紫筠表示,在精神疾病分析中,乾眼症患者的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患病率顯著高於常人。已知藥物如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物是風險因素,並且可能有乾眼的副作用。因此民眾若出現乾眼症相關症狀應盡速前往眼科就診。

寶寶皮膚紅腫癢 沐浴產品有問題!

寶寶皮膚紅腫癢 沐浴產品有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標榜「天然」的產品一直是許多民眾選購時的重點,但根據調查發現,全植物成分的產品也不一定安全,9成天然寶寶產品都沒有經過相關驗證。寶寶產品,對於「植萃到底等不等於純天然」,恐怕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皮膚搔癢、紅腫、輕微脫皮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診間曾有一名6個月大的男寶寶因為皮膚搔癢、紅腫就醫。家長主訴寶寶近日皮膚多出現紅腫,甚至有一塊塊的脫皮,晚上時常哭鬧、動來動去都睡不著。家長一開始以為是暫時性的過敏,由於不願意寶寶還小就擦藥便自行調降洗澡溫度,並在洗澡後以乳液塗抹寶寶肌膚,沒想到一周後仍沒有減緩紅腫症狀。有機認證、天然標章、ph中性也不一定安全醫師懷疑可能是沐浴產品惹禍,詢問後得知原來父母為了想避免寶寶脆弱的肌膚受到傷害,從網路購買有機認證、強調有天然標章、ph中性,對寶寶不刺激的嬰兒沐浴乳套組,沒想到才洗了一周,寶寶皮膚就開始出現一塊一塊脫皮、輕微紅腫。再次看診時醫師發現他們購買的沐浴乳僅僅強調純天然,並沒有經過認證標章。停掉產品後幫寶寶用清水洗澡,一周後皮膚問題有良好的改善。種植、肥料、環境中可能間接汙染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強調天然的產品在種植過程中、成分萃取時,培養成長過程中可能也會藉由肥料不經意接觸到的化學成分。這些化學成分經由土壤與植物吸收存留在萃取的植物裡面,因此產品的確是取自「天然」,卻在種植、肥料、環境中間接造成汙染產品,導致原料不安全。認明3個國際標章 保障寶寶安全嬰幼兒皮膚較薄弱敏感,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認證較刺激皮膚。國際性的天然認證代表產品的可信度、安全度會相對提高。選購產品時可認明歐盟的ECCOCERT、美國USDA、英國得Soil Association Organic Standard等國際認證,這些相關規範不只原料上,包含生產、製造、種植過程中都在極嚴苛的條件下監測,確認產品天然無害,對寶寶脆弱的肌膚也較能多重保障安全。

癌症病人筋骨疼痛 竟是腫瘤轉移!

癌症病人筋骨疼痛 竟是腫瘤轉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0多歲患有乳癌的婦女,於治療期間覺得兩側大腿痠痛,雙腿無力痠痛、行走能力也較以前退步。一開始認為是手術、化療後體力不佳不以為意。直到某日下樓梯時輕微扭傷卻引發右大腿劇烈疼痛,送急診才發現診斷出腫瘤侵蝕骨骼造成的病理性骨折。癌症患者體力不佳要提高警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骨腫瘤科主任林蔚鑫表示,許多癌症病人可能會有骨骼轉移的問題,常見臟器發生的癌症均有可能轉移至骨骼系統。許多癌症病人常把筋骨痠痛誤認體力不佳而延誤治療。若能提高警覺,儘早至骨腫瘤科醫師處檢查,可早期發現骨轉移病灶、避免骨折發生。除了腫瘤科外也提供患者骨骼系統評估以利完整治療目前臨床上有許多藥物,可降低骨轉移病灶所引發如疼痛,許多病人可不需手術就達到控制骨轉移病灶的效果,醫師亦可依解剖位置選擇適當的固定物,施行預防性固定手術,避免骨折發生後再手術時可能發生的大量失血、固定不易、腫瘤擴散等問題。林蔚鑫主任呼籲,癌症病人放任骨轉移病灶惡化,則會導致骨折失能的後果。轉移病灶在脊椎可能會導致肢體癱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照護上的困難。現代醫學對癌症的治療除了一般民眾熟知的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各外科次專科外,許多國外的醫學中心均有骨腫瘤科醫師提供癌症病人骨骼系統方面的評估,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骨轉移。癌症病人應善用此資源,以獲得更完整、更全方位的治療。

講座/健康吃素

講座/健康吃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又不容易發胖,適當的吃素其實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吃素也要講究健康。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健康吃素」,由張昱凡營養師,帶著大家一起來解析吃素的優勢和劣勢,並告訴大家如何健康吃素,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健康吃素時間:1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B肝患者七年未追蹤 竟罹癌送命!

B肝患者七年未追蹤 竟罹癌送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張大哥是B型肝炎帶原者,10年前看診時,醫師就建議要定期回診追蹤,7年前發現其超音波有異常 ,雖經診所護理師多次撥打電話提醒,張大哥卻因忙碌,都置之不理,直到今年1月因肚子痛回診所檢查,才發現已有一顆9公分大的肝腫瘤,短短三個月後便撒手人寰。B肝服藥可控制 定期追蹤不可少肝膽胃腸科診所邱汝慶醫師表示,我國B型肝炎帶原率高達15%-20%,相當於六人內就有一人罹患,普遍率高。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每年約有5千人死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千人死於肝癌,而這些肝癌中有6至8成是B肝病毒所致;由於肝炎早期病變通常無明顯症狀可察覺,患者不可輕忽定期追蹤和及早治療的重要性。邱汝慶醫師補充說明,目前B型肝炎已有口服藥物可治療,其抑制病毒的複製長期有效,且抗藥性及副作用低,加上今年健保署放寬給付門檻,不僅取消每位病人一生只能接受2次治療的規定,且HBeAg陽性患者可治療至HBeAg轉陰後,再加上鞏固治療1年,嘉惠眾多患者!此外,為落實分級醫療,邱醫師建議B/C型肝炎帶原者,可至鄰近肝膽胃腸專科診所進行追蹤及治療,可有效降低候診、檢查、領藥的時間。聽從醫囑正規治療 有效延緩B肝病程慢性B型肝炎若不及早接受正規治療,病毒將反覆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進而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邱汝慶醫師形容,就好比皮膚反覆遭受割傷,傷口結痂會越來越厚及硬,復原也變得更加艱困。臨床上曾碰到一名長期肝功能異常的B肝肝硬化患者,相當積極規律治療,服抗病毒藥後,7年來肝功能皆維持平穩,在聊天中才了解其弟也有B肝,卻是未接受正規治療,相信草藥可以幫助好轉,即使出現黃疸仍不聽勸,最終不敵肝病惡化而去世,因此特別呼籲慢性B型肝炎患者要聽從醫囑,接受正規治療,才能改善肝炎病程。邱汝慶醫師提醒,患者為降低肝臟負擔應拒絕菸、酒、檳榔,不隨便吃來路不明的藥品或補肝品,飲食上則盡量避免食用容易含黃麴毒素的食物,如:花生製品、玉米、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民眾平時應多加注意個人衛生,減少不必要的輸血及共用牙刷、刮鬍刀,並須了解自身是否為B肝帶原,才能及早治療,遠離肝癌危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