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除皺回春?把握3原則化妝品安心選

除皺回春?把握3原則化妝品安心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底將屆,正值百貨公司週年慶搶購旺季,化妝品業者紛紛推出超值特價優惠組,吸引消費者搶購。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千萬不要相信宣稱能夠消炎、回春等誇大不實的廣告,才不會瘦了荷包,卻買到一堆沒有預期效果的化粧品。消炎、除疤、除皺 常見誇大廣告詞食藥署提醒,常見化粧品有消炎、回春、生髮、除疤、去痘疤、除皺、消除皺紋等不適當的宣稱,購買前一定要注意,如有誇大,千萬不要購買,並向當地衛生機關檢舉不實廣告。選購化妝品時務必把握3原則,才能讓自己聰明選擇,用得也安心。1) 知規定/目前化粧品管理分為一般化粧品,以及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成分的化粧品,也就是含藥化粧品,如防曬劑、染髮劑、燙髮劑、止汗制臭劑。2) 識標示/看清楚化粧品標示,特別是產品品名、出廠日期、保存期限,若標示不清或標示不完整,就不要購買。3) 正確用/依照產品標示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正確使用。買太多放到過期 恐致肌膚過敏、紅腫食藥署提醒,購買化粧品時,不要抱持限量、划算必須立即買下的想法。因為化粧品都有保存期限,如果一次買太多放到過期,或是因為保存不當變質,不慎使用到變質產品,可能會對肌膚產生不可預知的傷害,如過敏、紅腫、色素沉澱等。 消費者選購及使用化粧品時,若發現有不良品或發生不良反應,可至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或撥打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6401。(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3期)

逾6成長者好憂鬱 3要點助早期發現

逾6成長者好憂鬱 3要點助早期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即將步入高齡社會,老人照護成一大問題。而若是長者們自理能力提高,能夠降低晚輩甚至是政府單位照護上的負擔。因此,從老人的身心靈健康開始關注及維護,從疾病未現之時多加關懷,更是關鍵的第一步。停看聽3要點 察覺老人憂鬱依據資料顯示,61.3%的長者會因為2種以上的生活困境長期未獲解決而累積壓力,進而造成情緒困擾,甚至產生負面想法或作為。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王鵬智表示,針對長者心理健康,可掌握「停、看、聽」3個要點,早期發現、早期協助。1) 停下來/適時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傾聽長者的需要。除了協助解決問題,也讓長者感受到有人相伴,降低長輩的孤寂感受、療癒長者的心靈,進而減少低落情緒的累積。2) 看一下/長者容易因為親友過世、退休後收入減少、身體機能衰退而造成人際網絡崩解、社會地位下降,產生無用感或是因為病痛帶來失能,引發情緒低落及內心憂鬱。當長者身體衰弱或不適,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治療。3) 聽一下/多留意長者身體狀況,是否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早醒及食慾不振情形。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改變原先常規性的休閒活動,就應多給予傾聽與陪伴,減少生理性與社會因素帶來的空虛感。 社區心理健康活動 在地化看顧老人心臺北市衛生局為強化長者心理健康,除了設有鄰里關懷據點、老人共餐活動及長者健康檢查等,還提供長者及照護者心理衛生服務、憂鬱症篩檢及情緒生理狀態觀測,並於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與自殺防治中心定期與相關單位舉辦心理健康活動。相關訊息可撥打1999轉8860,或至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查詢。

躺著也像火在燒 健保斷藥壓垮乾癬患者

躺著也像火在燒 健保斷藥壓垮乾癬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阿美26歲得到乾癬,為她的人生注入黑暗。不僅需要面對外人異樣眼光,家人的態度更讓她受傷。向家人解釋病況好幾遍,還是無法溝通,長輩甚至堅持用偏方治療,卻只迎來惡化的病情,讓她總活在痛苦裡。生物製劑效用高 卻受健保嚴格限制乾癬病史長達20年的潘小姐,無論站、坐、躺,都像全身火在燒又痛又癢,生活品質很差。每年自費40萬元的生物製劑,薪水幾乎都用在藥費上。雖然用藥之後症狀就退了,但無法申請健保給付,只好繼續自費到現在。潘小姐說,這對一般上班族來說負擔很大,對中重度乾癬病患,健保給付限制很嚴格。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近年來,因為生物製劑療法出現,明顯改善乾癬患者的病灶。但美中不足的是,病友們常會面臨健保給付斷藥的情況,對病友的身心真的是一項極嚴峻的考驗及煎熬。政府應設配套措施 減乾癬病患經濟負擔以往對於乾癬病友,多著重疾病治療,鮮少聚焦於政策對於病友的不友善情形和衝擊。然而對乾癬病友來說,台灣實須建構一個全面性的社會及國家政策防護網、才能對病友的辛苦處遇做全方位的照顧。阿美和潘小姐的例子只是乾癬個案的冰山一角,冰山底下還有更廣大的病友需要被關懷及扶持。王雅馨秘書長表示,好發於青壯年時期的乾癬,若妥適的給予治療,勢必會對國家的整體生產力及競爭力帶來非常正面的助益。

一天一杯桂圓茶 1個月多吃45顆糖!

一天一杯桂圓茶 1個月多吃45顆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變得寒冷,立冬宣告冬天到來。許多人偏愛購買熱飲或沖泡飲滋補強身,但市售桂圓紅棗茶、老薑黑糖或柚子茶,單位糖量甚至高於可可巧克力,還沒補身先發福。市售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的熱可可粉,1個月多吃下45顆方糖。熱飲果糖含糖高 增心血管疾病風險果糖於水溶液中主要以3種結構式存在,但甜度不同。常溫時,果糖液的甜度最高可達蔗糖的1.7倍多,但攝氏40度以上時,果糖液甜度反而低於蔗糖。為了維持相同口感,熱飲相較冷飲要加更多的果糖才能維持同樣甜度,每杯可能多喝下5至10克的糖。14.2%每周飲用超過500毫升含糖茶飲者,血壓顯著較高,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沒飲用含糖飲料者的1.15倍。2016年10大死因中,超過65%的國人死於慢性疾病。每天只要增加攝取1份(355毫升)的含糖飲料,提高83%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提高29%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呼氣多一氧化氮 呼吸道可能發炎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推動研究,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並且提升健康危害因子的辨識認知,降低慢性疾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醫療負擔。除了造成糖尿病相關飲食因子之外,亦發覺其他致病相關指數。研究亦顯示,小腿粗較易罹患腎臟病、呼氣所吹出的一氧化氮越濃,代表其呼吸道發炎指數較高。建議民眾多注意身體健康,即便只是有些微恙也不可輕忽,及早發現,較能有效改善。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全球最年輕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全球最年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長年位於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據最新癌症登記年報指出,國內每年約有1萬1305名新增乳癌患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歐美國家乳癌好發於55~75歲,而台灣則好發於45~69歲,相較之下非常年輕,幾乎是全球第一。乳癌術前雙標靶 保留雙峰降低復發率乳癌分為許多類型,其中Her2陽性復發率高,若非及早確診者,延宕病情恐需切除乳房,對許多年輕女性患者來說難以接受,甚至有些患者寧願放棄治療。杜世興醫師表示,最近有2位年齡不到40歲的Her2陽性局部晚期乳癌患者來台求診,原本需要切除乳房,後來在接受術前雙標靶藥物治療、化療下,腫瘤逐漸縮小、甚至達到病理的完全反應,術後保留雙峰、完全沒有腫瘤,且原本轉移的淋巴結也恢復到原本的健康狀態。杜世興醫師表示,近1年,院內至少有10位年輕乳癌案例,透過術前雙標靶藥物、化療的合併治療方式成功縮小腫瘤,而得以保住乳房。研究顯示,術前雙標靶比起單標靶,可提升近2倍病理完全反應,亦即手術時已經完全檢測不到癌細胞,且可降低46%復發機率。另外,研究也顯示,雙標靶藥物並不會帶來更多副作用,因此也成為近年來乳癌治療的新趨勢。一站式就診服務 1週知檢驗結果不論何種治療方式,患者就診品質都相對重要,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為例,為體諒患者檢查、等待檢查報告的忐忑心情,特別設計一站式的患者就診服務,將過去動輒需2~3個月才能確診罹癌的時間,大幅縮短至1週就能確認。杜世興醫師表示,對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時機,尤其是高惡性的癌症種類,更要分秒必爭,一站式的就診服務對於患者的治療更有幫助;因此,近年來院內的乳房外科門診就醫量上升2-3倍,乳癌手術量也翻倍成長,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由於乳癌每年以8%的速度新增患者,杜世興醫師也提醒,年輕女性要多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過去傳統印象認為乳房X光攝影較準確,其實這非絕對,而是應該根據年齡、乳房結構、病史等,再加以判斷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亦或是兩者皆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連喝1個月豆漿 竟長疹皰、發癢

連喝1個月豆漿 竟長疹皰、發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顏先生,皮膚長出密密麻麻的小疹皰,而且還會發癢,因為抓撓造成手腳破皮流血。不僅自行購買皮膚藥膏擦拭沒有用,到住家附近的皮膚科診所求診也沒有效果,發癢症狀持續了2周,讓顏先生非常困擾。每天多喝1杯豆漿 基改黃豆致過敏顏先生擔心是免疫系統問題而求診,醫師在問診中發現,可能與近期改變飲食習慣有關。這1個多月來,顏先生幾乎每天早上都多喝1杯早餐店豆漿。醫師要求患者先停止飲用豆漿並用藥3天,回診時顏先生的小疹皰逐漸消退,發癢情形也明顯改善。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鄭聖翰表示,顏先生體質容易過敏,花粉類食物,像是蜂蜜都不吃。以前沒有喝豆漿的習慣,這1個月以來,為了方便,都到同一家早餐店購買早餐並加附1杯豆漿,因此推測疑似飲用基改豆漿產生過敏。基改黃豆佔大宗 體質敏感者易過敏豆漿的主要成分是黃豆,但國人食用的黃豆製品,大部分都是基因改造的進口黃豆。基改黃豆主要從作物抗蟲特性、改良營養成份的方向進行培育,透過基因改良技術,進行各物質的DNA轉移。經過基因改造的食物,可能具有人體未曾接觸過的蛋白質或其他物質,有些人會特別敏感,而產生過敏反應。鄭聖翰主任呼籲,民眾選購食品時要注意食物產地與組成。本身是過敏體質者更要小心,食品選擇以天然的最好。加工製程品要注意成分與來源,添加物越少越好,避免吃進會引發身體過敏的物質,身體感到不適。

恢復天籟美聲 嗓音治療成救星

恢復天籟美聲 嗓音治療成救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嗓音是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溝通工具,許多的專業人士都需要透過嗓音來溝通。當嗓音出現問題,不只影響日常溝通,還會降低工作表現,斷送職業生涯。職業用聲者,常見嗓音疲憊,不僅對生活質量和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因嗓音問題就醫、治療、甚至是治療前後的休養期,為社會帶來社會成本與醫療費用負擔。除了藥物、手術 嗓音治療更是關鍵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棨德說明,臨床上同時採用多種評估方法,包括喉部內視鏡檢查、聽知覺評估、嗓音生活品質測量、聲學分析及氣動學評估。治療方式除了藥物、進行喉顯微手術外,透過嗓音治療協助病人建立正確的發聲習慣,乃治療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文獻指出,嗓音治療除了對聲帶結節效果顯著,其他需手術的病症,例如息肉、囊腫,手術前後配合嗓音治療更能加速嗓音恢復,並減少復發機會。聲帶老化、或是聲帶麻痺造成聲帶閉合不佳,亦可透過嗓音治療協助患者恢復嗓音功能。隨時隨地練習 加快復原進度目前有量身訂做的嗓音照護,以手機app以及遠距嗓音照護課程方式,期望得以降低時間、空間的影響,提高患者的參與度與練習,不因為只有回診時才能練習、檢視病情,而讓康復之路變得緩慢。王棨德醫師表示,現今咽喉手術發展先進,包括聲帶玻尿酸注射、病灶內類固醇注射、532奈米綠光雷射、喉肌電圖導引注射肉毒桿菌,多種不同的咽喉治療方式,咽喉麻醉加上治療時間約需15分鐘,治療後禁聲休養3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咽喉相關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或手術,找回自己的美麗聲音。

長期使用抗生素 大腸竟發炎

長期使用抗生素 大腸竟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7歲的男子,過去曾因壞死性胰臟炎,接受過腹腔內膿瘍引流術及長期抗生素治療。這次糖尿病控制不佳住院,住院期間因菌血症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14天,期間發生嚴重的持續性腹瀉,大腸鏡發現偽膜性大腸炎。給予口服抗生素後並無明顯改善,給予後線的口服抗生素1星期後腹瀉才獲得緩解。使用抗生素 桿菌繁殖於大腸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陳冠至說明,偽膜性大腸炎主要由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所造成,它是一種會形成孢子的厭氧性桿菌,能存在於較惡劣的環境。困難梭狀桿菌經由糞口傳染,在正常人體腸道菌叢內不會引發疾病。使用抗生素,改變正常大腸菌叢,使得困難梭狀桿菌有機會大量複製且分泌毒素,造成大腸發炎。表現從無症狀、輕微無併發症的腹瀉,到嚴重的腹瀉、偽膜性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等,病情惡化甚至會引發敗血症。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在歐美及國內的醫療院所的盛行率都正在上升,使用抗生素、住在醫療照護體系及年紀大於65 歲以上老人是好發族群。用肥皂洗手、次氯酸鈉消毒 減少感染陳冠至醫師表示,如受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建議停用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再依照疾病嚴重程度使用藥物。此病復發率約20%,針對多次復發及無法口服的病患,可以選擇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另外也可考慮將「經過檢驗合格健康者的糞便」移植到病患的大腸,恢復腸內正常菌叢。困難梭狀芽孢桿菌可用10%次氯酸鈉有效清除,病人、家屬或醫護人員採用氯己定或肥皂洗手,避免院內傳播。此外,避免不需要的抗生素濫用,及針對感染病患進行接觸隔離措施,可減少醫院內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發生。

3成患者睡不著 糖友腳麻嚴重恐截肢!

3成患者睡不著 糖友腳麻嚴重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擔心截肢,只要從這些地方就可早期發現、早期避免!若家中糖尿病長輩經常抱怨手腳麻、刺痛,甚至有蟲爬感,當心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周邊神經病變上身!以為快中風 檢查才發現是周邊神經病變72歲的徐文宗先生約在6年前開始,腳趾、手指開始發麻,感覺像腳底隔個東西,無法「腳踏實地」,原本以為自己是「血路不通」快中風了,到院檢查才確診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他也呼籲其他糖友,一旦出現腳或手有疼痛症狀時,千萬不要忍耐,要適時向醫師反應,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的治療。症狀為兩側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麻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DPNP臨床症狀通常表現於兩側手指、手掌、腳趾、腳掌,且會往軀幹蔓延,多數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針刺般疼痛、燒灼感、緊束感疼痛、觸電般疼痛及蟲爬感等症狀。這些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與行動能力。杜思德理事長表示,臨床上曾經遇過一位有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老先生因為疼痛無法正常坐著,必須雙膝跪在軟墊上、雙腳腳掌騰空,並用雙手俯撐在桌上,每晚更是輾轉難眠,讓他暴瘦十多公斤。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測遠離截肢威脅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好發於四肢末端。高達5成的糖尿病患者將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台灣疼痛醫學會程廣義理事長指出,約有12.5%的糖尿病患者未曾向醫師提及疼痛症狀,39%患者的疼痛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周邊神經痛讓患者苦不堪言,甚至痛不欲生,如何幫助患者有效止痛是醫界的重要課題之一,糖友切勿再默默忍痛。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測,及早接受正確診斷及治療,遠離截肢的威脅。

進補3要點 吃得美味又健康

進補3要點 吃得美味又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是冬天即將到來的徵兆。曆書記載,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立冬。古人認為工作一整年,體力耗盡,入冬天氣寒冷,需補充營養以恢復元氣、抵禦寒冬,即俗語說的,立冬補冬,補嘴空。烹煮3要點 食材、鍋具、烹調方式11月7日就是立冬了,許多人都會因為天氣冷趁機進補。衛福部黃宜司司長提醒以下要點,希望大家在享受佳餚時,也能吃得健康。1) 選擇安全的食材/購買中藥材時,至合格的中藥販賣場所,購買正確且合乎衛生標準規範的藥材。2)  選擇適當的鍋具/鍋具建議挑選陶瓷或不鏽鋼材質,不建議使用鐵、銅、鋁、錫等金屬材質。3) 適當的烹煮方式/烹煮前先洗淨藥材,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水加至一定量,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慢熬,過程中勿開鍋蓋,以免揮發油成分散失。生鮮肉品的食材,如雞、鴨等,應先汆燙後,再與藥材共煮。高血壓、高血脂 進補前應徵詢專業意見最後,黃宜司司長提醒,立冬進補的民眾,若有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慢性病或感冒等疾病,或正在服用藥品者,應先詢問醫藥專業人員後再進補藥膳,避免造成身體負擔,或引起不必要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