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

講座/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響應10月29日的世界中風日,若您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都是高危險族群。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讓醫師帶您一起認識三高!「三高」這個代名詞,可不是薪水高、學歷高、身材高的擇偶條件,它可是與你我息息相關的一個重要健康話題。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的發展,民眾生活方式改變、西化的飲食習慣以及老化的人口加速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機會則大幅增加,如何預防就由其重要了!烏日林新醫院特別舉辦「我與醫師有個約會-醫學講座」,本次由心臟血管內科孫世明醫師帶領大家認識三高,講座內容豐富實用,現場更會進行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三高的防治」時間:106年10月26日(四) 10:00~10: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 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4歲女作業員,半年前雙眼視力逐漸退步,以為是工作疲勞、用眼過度,因而不以為意,持續兩周自覺病況惡化,才至醫院檢查。經問診發現,她在5年前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因產後無明顯症狀,也沒有控制血糖,才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雙眼黃斑部水腫」,就診時視力僅剩0.05,近乎失明;所幸透過新型眼內注射治療後,雙眼視力明顯進步,黃斑部水腫情形也得到改善,重拾工作與家庭生活。血糖控制不佳 當心「視」界變黑白負責收治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說明,糖尿病患體內血液較黏稠,同時伴隨微血管壁異常,會造成身體微小血管的滲漏,併發症除了神經病變外,大、小血管疾病也要注意,其中視網膜病變就屬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柳景豑醫師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於視網膜病變的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也是糖尿病患者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5年後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若血糖控制良好、罹病15年以上的患者,高達8成也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他建議,一旦確診糖尿病,應立即到眼科做檢查,並定期回診追蹤,避免失明危機。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藥物治療新選擇柳景豑醫師表示,早期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選擇少,只能透過雷射治療改善黃斑部水腫,但雷射屬於破壞性治療,會造成視網膜永久性傷害。近年來,出現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雖能改善水腫;不過,卻會增加病患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的機率。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較無須擔心前者引起的風險,還能提升視力,為較安全的一個治療選擇,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准後可使用,減輕病患醫療負擔。控制三高! 預防更勝治療「眼睛是靈魂之窗」,許多病患都是視力受損才就醫治療,柳景豑醫師強調,平時應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加上適當運動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降低發生機率或減緩病變惡化;患者在家中也能自行單眼交叉做遠距離物體測試,或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如有出現視力模糊、影像扭曲缺損、大小改變或顏色不一,須趕緊至眼科做進一步檢查,確保視力的穩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入秋蛇出沒 被蛇咬到千萬別做這件事

入秋蛇出沒 被蛇咬到千萬別做這件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高氣爽,正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時候,一名6歲幼童因為住家周圍都是稻田,幼童和母親於曬衣場曬衣服時因為不小心踢到洗衣機,驚嚇到躲在底下的蛇故被咬傷。剛送醫時患肢紅腫又因燈光照明不足、情緒一時慌亂,無法在第一時間辨識是否為毒蛇,經醫師評估後,立即給予出血性及神經性毒蛇血清注射,在急診室觀察期間,因患肢紅腫仍有擴大的現象,轉住院治療觀察,持續給予血清注射,所幸被咬傷的患肢紅腫未再擴大,最後痊癒出院返家。一般急診室常備毒蛇血清分2種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護理長盧佩吟表示,一般急診室常備的毒蛇血清為2種,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蛇毒血清(出血性)及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神經性)。如果被龜殼花及赤尾鮐咬傷主要臨床症狀為傷口腫脹、周邊長血水泡等,會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來治療;被鎖鏈蛇咬傷主要臨床症狀傷口腫脹、周邊長血水泡及急性腎衰竭等,會使用抗鎖鏈蛇蛇毒血清來治療。而被雨傘節及飯匙倩毒蛇咬傷的話,臨床症狀會有呼吸衰竭、局部傷口皮膚壞死,所以會使用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不要使用任何綁帶阻斷患肢循環盧佩吟護理長提醒,慌亂會導致循環加快進而加速蛇毒的吸收,因此被毒蛇咬傷一定要保持鎮靜,另外,被毒蛇咬的當下儘可能觀察並記清楚蛇的外觀、顏色特徵對臨床診斷也非常有幫助。即使不知那種毒蛇咬傷,也不要著急,現今醫療發達,只要及時就醫,皆可獲得適當成功的治療,謹記切勿使用綁帶阻斷患肢循環以免組織壞死。盡量將患肢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切記切記要盡快就醫治療,或打電話119協助送醫。 

臉變大舊鞋穿不下 4公分腫瘤惹禍!

臉變大舊鞋穿不下 4公分腫瘤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患有糖尿病史的陳小姐,4年內體重增加了近20公斤,且合併有視力模糊,臉型改變,齒縫增大的狀況。經詢問後發現她在39歲就已經停經,這幾年來因為舊鞋子穿不下才發現手、腳掌都在慢慢變大。檢查發現原來腦下垂體有1顆近4公分的腫瘤。肢端肥大逾95%是腦下垂體腫瘤引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峰毅表示,超過95%是因為腦下垂體腫瘤所引起。可能出現男性或女性出現異常乳汁分泌、性慾減退;女性的經期紊亂、不孕或是提早停經等症狀。又或因腫瘤壓迫產生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狹窄等合併症狀。除此之外,過多的生長素也會造成組織增生導致體重增加、臟器肥大、皮膚粗糙增厚、易出汗、舌頭肥厚、聲音低沉、打鼾、手麻、臉型改變(如鼻子變大、下巴、眉骨突出)與手腳腫大。體型改變常被誤認為中年發福曾峰毅醫師表示,生長素過多也會導致血糖升高而引發糖尿病。因為外觀的改變為漸進且緩慢的,所以反而不易察覺,甚至常常以為體型的改變只是中年發福而不以為意。因此就醫時多半腫瘤已經長的很大了,即使開刀治療也很難完全清除乾淨,往往必須配合藥物治療或是放射治療才能控制腫瘤。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醫師粘榕建議,若民眾發現血糖偏高或合併有以上所述症狀時請至內分泌專科接受詳細診斷,透過內分泌科與神經外科的合作,治療預後良好。

一天只要5分鐘 親子共讀愈早越好!

一天只要5分鐘 親子共讀愈早越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天只要5分鐘,讓親子共讀時光融入日常生活,就能讓家庭更幸福。許多家長都會在睡前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共享甜蜜的親子時光。有兒科醫師建議,家長應從孩子出生後就為孩子念故事書,把「親子共讀」變醫囑,串聯醫療與教育,讓家庭更幸福。針對不同年齡搭配不同種類的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方麗容表示,一天只要5分鐘,孩子出生後,可以將孩子抱在腿上唸故事給孩子聽,也可以在洗澡時跟孩子對話,從小培養閱讀習慣。面對3~6個月的孩子,可選擇可以咬可以洗的布書反覆閱讀;而針對6~12個月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小手抓握的厚紙板書,讓孩子翻翻書本、指指圖片。隨著孩子學會爬、學會走後,即使孩子走來走去也可以以聊天的方式說故事給孩子聽。2歲後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故事書2歲後,當孩子已經能夠指著圖片說出名稱,可以試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說給他聽;家長也可以為3~5歲的孩子選擇有故事情節的書,在過程中反覆閱讀,讓孩子跟你一起回味,也可以藉由簡單提問讓孩子回答內容。另外,在共讀過程中,孩子有反應時一定要給予鼓勵與讚美。親子共讀時不宜使用3C方麗容主任指出,為了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親子共讀是與父母相處且專屬他的活動,在親子共讀過程時,不宜使用3C產品避免孩子一心多用,讓孩子能享受父母專注並投入感情,讓親子共讀在愉悅的情境中進行。每位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則是孩子最親近、最重要的守護者,從親子共同閱讀開始寶貝我們的小寶貝,讓閱讀的習慣能從小紮根,共享幸福時光。

新一代口服避孕 抗痘消水腫一次搞定

新一代口服避孕 抗痘消水腫一次搞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網路市調統計,年輕世代的女性自主避孕意識最低,高達7成8女性僅依靠伴侶戴保險套避孕。曾有調查指出,女性在性行為後高達6成擔心懷孕勝過感染愛滋,但卻僅有5成女性有避孕意識。對此,醫師表示,民眾對於避孕藥多抱持「使用會罹癌、不孕」等錯誤觀念可能是主因。新一代黃體素成分避孕藥能減輕生理痘及水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丞傑指出,口服事前避孕藥有9成9成功率,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還可降低罹患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機率,另外也可解決經痛問題。選擇含新一代黃體素成分,能額外獲得減輕生理痘及水腫等問題。口服避孕藥可平衡荷爾蒙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不孕症黃貞瑜醫師表示,她曾收治一名30歲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多年的排卵障礙使體內荷爾蒙不平衡,子宮內膜竟發生癌變!對此,黃貞瑜醫師說,多囊性卵巢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高,口服避孕藥可提供平衡的荷爾蒙維持生理週期穩定,使子宮內膜汰舊換新順利,病變的風險也會降低。避孕同時也改善水種困擾黃貞瑜醫師補充,口服避孕藥針對痛經與皮膚變差的困擾也有改善空間。生理期荷爾蒙起伏,情緒暴躁、皮膚更容易出油冒痘。新一代黃體素DRSP成分的口服避孕藥,能使體內荷爾蒙穩定,並改善不適感,對於水腫也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若想要避孕又想改善皮膚狀況、水腫困擾的女性,則適合使用這類的口服避孕藥。

洗手忽略這步驟 當心終生過敏跟著你

洗手忽略這步驟 當心終生過敏跟著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保持良好衛生絕對是維持健康的首要任務,許多人都有外出返家後馬上洗手的好習慣,但你知道錯誤的洗手方式也可能讓細菌黏著你不放嗎?曾有家醫科醫師指出,即便學校、衛生場所對於宣導個人衛生不遺餘力,大家對於洗手正確步驟仍認知不足,導致細菌如影隨形,噴嚏不斷、更易致敏!忽略搓洗時間、擦手步驟 細菌容易吃下肚多數民眾洗手時未超過20秒,洗完手也沒有擦手的習慣,手上細菌還沒被消滅、空氣中的細菌又再附著在手上,容易跟著食物吃下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細菌體積小、重量輕,容易飄浮在空中傳到人身上。僅止於「濕、搓、沖、捧、擦」,而忽略搓洗時間、擦手步驟,容易有健康疑慮。空氣不流通易致敏除了個人衛生外,環境衛生對於致敏與否也有很大的影響。若家中若剛好有新生兒,怕著涼不開窗,長期處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細菌及真菌就會讓新生兒成為過敏兒的禍首,寶寶體質更有可能被「致敏化」 ,因此維持居家長期穩定的空氣品質是每個家庭重要的課題。胚胎期、嬰兒期暴露過敏源中可能終身過敏巫漢盟醫師指出,根據研究發現,子宮內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若曝露在充滿過敏源(細菌、真菌、病毒)的污染環境中,新生兒的體質就有可能被「致敏化」 ,一但致敏化後,就會終生變成過敏兒。高溫殺菌、多次循環達到空氣淨化如何長期穩定居家空氣品質,保障寶寶健康安全?巫醫師說明,選擇以「高溫殺菌」為訴求的空氣殺菌機,可讓家中空氣在不流通情況下進行多次循環,有效達到空氣的淨化,讓居家空氣品質到最穩定的狀態。

外出帶回5萬菌株 細菌人恐致終生過敏

外出帶回5萬菌株 細菌人恐致終生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空汙問題年年惡化,戶外充斥各種有害物質,不但是過敏兒變多的主因,更是細菌、病毒生成的幫兇!根據台美實驗室一項外出帶菌量實測發現,穿著全新的外套外出8小時,途中搭乘捷運、上班辦公、搭公用電梯等,回到家中時竟在外衣上測出增加約5萬支菌株!防過敏 居家空氣品質很重要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捷運數以萬計的運載量,許多充滿細菌的雙手碰過的手扶把、自動扶梯欄杆、上萬人打的噴嚏、流的鼻涕病毒飄至空中,自然在站內產出大量細菌與病毒,而當這些細菌被帶回家,家中的小孩老人又該如何是好呢?當心居家空氣充斥細菌,新生兒恐成終生過敏兒!巫醫師進一步說明,居家空氣中的細菌多數都是經由人從外面帶進來,成年人抵抗力強,且較少整天待在家中,受到居家空氣中的細菌影響不大,但對於嬰兒來說,若長期曝露在充滿過敏源(細菌、真菌、病毒)的污染環境中,新生兒就會終生變成過敏兒。因此穩定居家空氣品質非常重要。高溫殺菌加上熱對流有效達到空氣淨化提到空氣清淨,巫漢盟醫師表示,濾網式空氣清淨機是利用「過濾」的方式將空氣中的塵螨、細菌攔截到濾網上,因為只是攔截,並無法真正消滅細菌。當民眾忘了定期換濾網時,細菌、塵螨又有機會飄回居家空氣中。  不同於一般濾網式空氣清淨機,以高溫殺菌為訴求的空氣殺菌機,能啟動熱對流,將空氣中的過敏原與有害化學物質被解構,有效達到空氣的淨化與穩定。此外,高溫殺菌空氣殺菌機可整天無聲運作24小時,讓民眾在維持良好空氣品質的同時,居家也能保有最安靜的生活品質。

講座/口腔知識知多少-淺談口腔癌

講座/口腔知識知多少-淺談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同時具吸菸、嚼檳榔和酗酒習慣者,罹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且就算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仍會有罹癌機率。有鑑於此,為推廣院內免費四項癌症篩檢、增加民眾對癌症篩檢認識及正確觀念,耕莘醫院特邀盛明玉護理師 主講「口腔知識知多少-淺談口腔癌講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大家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口腔知識知多少-淺談口腔癌講座時間:106年11月1日(三)08:30~09:00地點:耕莘醫院安康院區一樓健康衛教諮詢中心候診區(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洽詢:(02)22123066分機52236 門診組

亂貼草藥貼布 小心灼傷起水泡

亂貼草藥貼布 小心灼傷起水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一腰痠背痛就貼藥布,不諳藥性當心灼傷起水泡!60歲的陳先生已經洗腎10年,2個月來不但一直感到腰痛,還伴隨兩腳無力症狀,陳先生懷疑自己長骨刺,自行到附近的推拿館治療。使用中藥貼布貼在腰上2小時後,感到刺癢難耐,將紗布打開赫然發現藥布覆蓋的區域,皮膚都起水泡破皮,才嚇得趕緊至醫院求治。中藥貼布長時間緊密貼合容易排汗不良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長連麗芬表示,現代人因工作上需要久坐久站,缺乏時間運動,常會感到全身痠痛,訪間及電視常廣告「痠痛就來貼一下藥布」,中藥貼布是將中藥粉劑以水或溶劑調和成膏狀物,再均勻塗布於紙張、不織布或布料上,但坊間標榜專治跌打損傷、固筋骨的國術館或中藥店所使用的中藥貼布,常將藥材、製程視為密方不外洩,不但無法被有效監督管理。當中藥貼布長時間與身體緊密貼合時,極易因身體排汗及透氣度不良而引發悶熱、搔癢的情形。 洗腎患者易感染 勿輕易嘗試連麗芬護理長表示,本身因抵抗力就較低的洗腎患者,若有傷口很容易造成感染,陳先生目前是至外科門診定期換藥及追蹤,傷口已逐漸乾燥,建議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應找合格的醫療院所進行診治。面對坊間林林總總的中藥貼布時,除應先檢視其包裝上是否有標示衛生署許可字號,並應向藥師諮詢,以便多了解貼布間的差異及使用注意事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