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掌握疼痛全貌 腦部復健研究正夯

掌握疼痛全貌 腦部復健研究正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疼痛研究眾說紛紜,醫界正在抽絲剝繭。所謂的疼痛,就好比飛機的「黑盒子」一般神秘。過去醫生和研究人員耗費了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從未間斷的研究為什麼受傷或生病時會產生疼痛的這個謎題。然而,就算是科學進步的現代,當患者問到:「什麼是疼痛?」我們也無法清楚地回答,因為至今仍無法掌握疼痛的全貌。疼痛原因無法完全被解答此外,阻撓研究的其中一道牆,就是「周圍的人無法了解」,也就是說很難客觀地掌握疼痛的意思。疼痛和其他發燒、高血壓、濕疹、出血等症狀不同,無法用肉眼看到、透過客觀檢查得知。只有透過感受到疼痛的本人描述、表情、或者用手包覆著疼痛處,周圍的人才可能發現「啊,這個人現在會痛」。每個人耐痛度不同也是阻撓研究的原因另外,就算受傷的程度一樣,有人會感到強烈的疼痛,也有人不太會痛。或許,不易感到疼痛的人,可能本來就對疼痛的耐受度比較高,不過就算是同一個人,當他專注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並不會感到疼痛,可是只要他一回過神來,就可能會不禁喊「啊,好痛⋯⋯」。此外,多數人也會因狀況的不同,對於疼痛的感受度也會有所改變。除了藥物止痛 神經閉鎖療法已相當普遍儘管疼痛仍然存在著很多謎,但由於許多研究人員投注了熱情、龐大的時間與經費,持續研究之下,也得到了不少結果。根據這些成果,疼痛治療也大大地向前邁進。用藥物痲痺負責傳導疼痛的神經,藉以達到「止痛」效果,這種「神經閉鎖療法」已經相當普遍,而止痛藥的種類也有非常多的選擇。然而,透過閉鎖療法運用在手術進行時也能相對安全。像是手術時,抑制疼痛的麻醉技術也是功不可沒;癌症所導致的疼痛, 也能適切的使用醫用麻藥, 減輕了不少痛苦。 除此之外,也開始了導入最先進技術的研究。腦部復健、認知療法開始出現以往的疼痛研究,大多以探討為何會產生疼痛這個部分為中心,即所謂「疼痛機制」、 「特定出疼痛物質」、或者是「開發阻止該物質運作的藥物」等等。相對於這些研究,近年來也開始出現,把焦點放在大腦與疼痛之間關係的研究。稱為「腦部復健的認知行為療法」,有關從大腦治療疼痛的方法,也進行了許多科學性的檢驗,陸續有新的報告出爐。(本文摘自/腰痛自癒!/橙實文化)

搞錯了!花生非堅果吃多恐誘發腹瀉

搞錯了!花生非堅果吃多恐誘發腹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東方人對乳糖的分解能力低,所以在消化、吸收、排泄的過程中會經常發生問題。過去,我曾經很無知的把這種副作用看成是治療便祕的良方,亂吃了很多乳製品。直到現在也還是很喜歡牛奶、起司、奶油等乳製品,但考慮到牛奶的含糖量及消化副作用等,大幅度減少攝取這些食物分量。堅果類食品需留意種類及攝取量我選擇用杏仁奶代替或親自動手做優格,除此以外,對於很喜歡的起司、奶油、鮮奶油等乳製品,考慮到不飽和脂肪的量,也盡可能的選擇優質及少量的進行攝取。近年來,堅果類透過電視節目被介紹為健康食品,比過去更加受到了人們的信賴。特別是以美容和減肥食品為主打,受到了很多女生們的喜愛,在超商和賣場都可以買到小包裝方便攜帶的堅果類食品,但堅果類的食品是需要仔細留意其種類和攝取量及有效日期的。有一天,我和一位在健身房運動的女生聊天,她長得很可愛,但卻因為過度肥胖顯得沒有什麼魅力。她抱怨自己不論怎樣運動也瘦不下來,於是我問她平時都吃些什麼時,她笑著說每天都會吃對減肥有益的杏仁,而且還是很大一包,吃完一包便祕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我瞬間明白了她每天高強度的運動卻無法瘦不下來的理由。過度攝取花生會誘發腹瀉、過敏堅果類食品,吃了1、2顆以後,會被那清香味道吸引,不小心便會吃過量。當然像核桃等堅果類含有Omega-3等很好的脂肪,也具有減重的效果,但還是要注意攝取量。建議攝取量在每天20∼25公克左右,以女生的手為基準,應該是一小把左右的量。特別要注意的是,屬於豆類而非堅果類的花生,雖然它被發現有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效果,但過度的攝取會誘發腹瀉、過敏和心血管疾病。松子的情況是,雖然含有了大量的維生素K和鎂,但Omega-3和Omega-6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300,過度的攝取反而會產生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泡水杏仁可建少消化不良副作用我在開始飲食療法以前,如果吃了過多的松子和花生馬上就會腹瀉和消化不良。核桃吃太多的話,會腹脹和消化不良,所以現在主要選擇吃些杏仁而已。當然也不是整顆的吃,而是放在水裡泡上12個小時去皮後再吃,這樣可以減少消化不良等副作用。豆類在第1、2階段被列在禁止食用的表格裡,在第3階段除一般自由飲食以外,也請盡量克制才好。大豆是東方醬料文化無法分離的重要食材,用它做的豆腐、豆奶、納豆等都是被稱作對女性有益的「超級食品」。豆類發酵食品不要吃太多事實上,過去我也會用煎豆腐或水煮豆腐代替米飯作為主食,清淡的香氣和柔軟的口感,再加上可以取代米飯當作主食還能減肥,誰敢說豆腐是對健康不好的食品呢?但在過去3年的資料學習研究中,讓我從新認識了「豆」類食品。研究結果中指出,豆腐特別是豆奶等被我們追捧的產品,會導致甲狀腺機能降低、過敏和荷爾蒙失調等問題。這些研究結果在西方國家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並且主張限制清麴醬粉末和納豆等發酵食品以外的豆奶、豆腐、豆粉和豆油等的攝取量。甚至還有一部分的專家還提出了,不僅要限制大豆和大豆產品,還要更進一步的控制攝取黃豆芽和綠豆芽等歸類為豆類的蔬菜。(本文摘自/減醣奇蹟/橙實文化)

減糖飲食保健康 自由吃禁暴飲暴食!

減糖飲食保健康 自由吃禁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允許一般自由吃不是為了健康而是出於社會和組織活動中「人際關係」的需要。如果可以,拒絕一般自由飲食才是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參考下頁的表格,建議選擇一般飲食裡歸類出的2大項速食和一般外食的選擇。攝取一般自由式的基本規則1) 檢查糖分含量。2) 市售的甜品當中,添加綠茶成分的食品反而是高糖分食品。3) 可以沒有罪惡感的吃,但也不要暴飲暴食!速食餐點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含量表(公克/1個) 種類  糖分/碳水化合物 種類 糖分/碳水化合物 B* 漢堡  5/40 B* 奶昔  65/76 K** 炸雞腿  0/14 K**BBQ 三明治 12/32 M* 麥克雞塊( 10 塊) 0/27 M* 漢堡 6/31 M* 冰淇淋  44/60 P* 總匯披薩( 1/8) 5/38 P* 起司條  2/20 P* 雞翅 13/13 S* 美式咖啡(中杯)  0/2 S* 拿鐵(中杯)  14/15 S* 摩卡(中杯) 24/31 * 義式濃縮咖啡 ( 1shot) 0/2 S* 抹茶冰星樂(中杯) 48/49 S* 蛋糕  34/53 煉乳( 2TSP)  21/21 瑪芬 19/36 炸魷魚 0.1/2 辣炒年糕( 200g)

避開兒童寵物 精油安全使用方法告訴你

避開兒童寵物 精油安全使用方法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置於陰涼乾燥處,精油能維持功效長達5至10年。但是柑橘油除外,室溫下只能維持6至12個月,如果置於冰箱,且不經常打開,可放約2年。為延長保存期限,精油勿置於有橡膠滴管的瓶內,精油的強烈揮發氣體,會逐漸弱化橡膠,導致空氣滲入,珍貴精油功效也會提早揮發殆盡。購買時,記得挑選旋蓋式的精油瓶,旋蓋內應有塑膠墊片。取用時,以消毒過的玻璃滴管吸取,或確保滴式瓶子附有滴口內塞,能完全密封,60ml以下的精油通常都以這種瓶子販售。使用精油的安全訣竅精油是植物化學成分的高度濃縮,務必謹慎使用。絕大多數精油,都必須稀釋後才能接觸肌膚。務必以基礎油稀釋精油,除非您知道這種精油能直接使用。使用前,務必先認識各精油的特性與禁忌症,切勿怠慢(可參照Part 5)。若精油意外塗到或噴到眼鼻,可能造成劇痛,請立刻塗上無調味、無刺激性的脂肪油,如橄欖油、杏仁油、玉米油、黃豆油、花生油或一般植物油,看當下哪一種最方便取得。緊急情況,也可用全脂奶油、半脂牛奶代替。使用清水沖洗則無濟於事,因為精油只會與脂肪產生作用。若持續疼痛,或嚴重頭痛、呼吸有問題,請立刻就醫,且別忘了攜帶闖禍的精油去醫院,因為多數醫護人員對精油不熟悉,如果明確知道是哪種精油,能協助醫生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注意:別讓兒童或寵物輕易取得草本用品所有草本材料、用品、成品,皆應放於兒童和寵物無法接觸處。草本植物(特別是精油)若食入或不當接觸皮膚,皆有潛在毒性。尤其是柑橘油,外型與氣味像水果糖,務必放在廚櫃上層,確保兒童與寵物看不見也拿不到。只要遵照兒童配方調製,依規則使用,精油可安全用於兒童身上,但若意外吞入、大量吸入、倒濺於皮膚、揉進眼睛或黏膜,則可能造成嚴重刺激,甚至死亡,絕不可輕忽。(本文摘自/天然、無毒、安心! 70種手作芳療驅蟲噴霧/出色文化)

幼時打罵教養 5歲後打人機率高5倍

幼時打罵教養 5歲後打人機率高5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真的,我無法理解,怎麼會有專家在媽媽社群上說:三、四歲前,怎麼打都沒關係,反正他長大後也不會記得。」媽呀!而且還很多人分享?隨便打沒關係?我看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而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腦不是不記得,只是整理的能力還不夠成熟,無法回憶、也說不出來。但這些大量被體罰的經驗,會演變成潛在的記憶,存入皮質下,進而讓孩子可能發展出下面三種未來的人格特質:一、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暴力;二、因為幼兒時期的經驗,在長大後對於暴力有過度莫名的恐懼;三、越打越皮,越來越難警告,甚至有時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教養必須要與時俱進至於你會問我,那我們小時候也常被打,長大也沒怎樣啊!我告訴你,現在的孩子智力更高、語言成熟,但很敏感、不耐挫、情緒同理差,這兩種比較的基準點是不一樣的,父母不能老是琅琅上口自己的那一○一套,因為教養必須要與時俱進,因時制宜。還有家長留言說,大家都一直說不能打,才讓孩子變得這麼難教,這根本就是民粹。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我必須說,不是不打孩子的父母,就代表沒有在教孩子;也不是沒被打的孩子,就不會聽話。教養有很多方法,要懂得軟硬兼施。四到六歲同理心發展最快速還有的家長會認為:「小時候不懂事不能打,等大一點懂了,總能打了吧!」這也是一個大誤解呀!四到六歲是「心智發展快速期」,也就是兒童的同理心發展最快速的年齡,簡單的說,這個年紀就是開始懂大人心思的重要發展關鍵。所以,當孩子一發展到這個年齡,可能許多家長都會發現,當管教越緊,孩子的反彈越大,親子間開始劍拔弩張,會讓你覺得從前的乖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管教了。打罵,人人都不愛,而且我認為當孩子越大,越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因為孩子的心理越來越成熟,總是用負面的教育,有時真的會傷了親子關係,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融洽,可能瞬間就像拆毛衣一樣,輕輕一拉就沒了。打罵教養會烙印在潛意識裡另外,也有很多家長帶著情緒管理很差的小小孩或大小孩來找我時,都會問到,為什麼也處罰了,卻越大越難控制?我都會回他們一句話:「在孩子長大的過程,如果他們看到的都只是生氣的爸媽,但看不到生氣的自己,那到底我們是要他改什麼呢?就像訂正考卷一樣,也要先知道自己為何錯,再修正成正確的答案吧!」根據兒童心理行為研究發現,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但不見得是立即表現出來,有時候是先烙印在腦子裡,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研究發現,三歲前被用打罵教養,在五歲後打人的機率,比一般孩子高出五倍;而且烙印在潛意識裡的打人行為,跟你當下教育對孩子說「你怎麼可以打人?」相比,會讓孩子更混淆,腦袋裡產生更大的抵觸,修正行為自然要花上好幾倍的功夫!打罵教養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根據二○一六年發表於〈家庭心理學〉的一篇整合分析研究指出(這是實證醫學中最高等級的研究),在剔除家暴的相關研究後,分析出家長用打的方式教養小孩,不僅沒有改善孩子行為的效果,反而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危害兒童的心理,甚至會產生精神疾病:體罰容易讓孩子有攻擊性和反社會性,對親密關係的認知也產生錯誤,例如會攻擊他們的父母,或可能去毆打自己的女朋友。※認同暴力:長大後容易出現以語言或體力強制對方進行危險性行為和自虐性的行為。※失去自信心:體罰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感,神經過度緊張,導致情緒異常,甚至會造成焦慮症、憂鬱症。※使親子關係緊張、疏遠。另外,在二○○九年和二○一○年均有研究發現,掌摑孩子會令大腦前額葉區域的灰質減少,這個腦區域主要負責判斷力和思考能力,灰質減少會造成孩子的學業表現、智力下降。你確定打的教養方式有教到孩子嗎?(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女性也有藍色小藥丸?

女性也有藍色小藥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都知道,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有神奇的藍色小藥丸「威而鋼」,關於女性性功能障礙,究竟有沒有類似的藥物能夠「一服見效」呢?女性性功能障礙最熱門的話題,就是2015 年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FDA)核可治療停經前女性性功能障礙藥物Flibanserin( 商品名「Addyi」)。這個藥物為女性患者帶來很大的期盼,但是效果真的有那麼好嗎?「Addyi」最早用於抗憂鬱的治療,後來臨床發現這個藥物能夠改善停經前婦女性慾低落、對性生活感到沮喪或有壓力的問題。「Addyi」雖然號稱「女性威而鋼」,但是它的作用機轉還有使用方式,和男性使用的「威而鋼」完全不同。「威而鋼」是透過改善陰莖局部的血流達到促進勃起的效果,只要在性生活前服用就可以了。「Addyi」是調控腦中樞可能影響性慾的化學物質,必須每天服用,大約10% 的女性能夠經由這個藥物治療而得到好處。不過要注意,「Addyi」可能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壓、失眠、噁心、頭暈,還有疲倦。尤其是如果混合酒精使用,副作用會更明顯。專家建議如果服用8 週覺得性慾減退的問題並沒有改善,就應該停藥。適度的性生活對健康有幫助只有少數女性能夠改善性功能障礙,又要忍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女性威而鋼「Addyi」的療效還有待觀察,在台灣的使用也不普遍。《當哈利遇上莎莉》是一部20 多年前的老電影,許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女主角在餐廳偽裝性高潮的那一幕,就是旁邊的老太太的反應:「我想點她在吃的東西。」(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紐約時報》稱她「說出了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好笑台詞」。難道,如果有可能,老太太也希望能夠享受性的歡愉?性,是健康的,不應該因為年紀大了或有慢性疾病就不能享受。現在醫學的觀點認為,無論是年長的男性或是女性,如果身體狀況允許,仍然可以享受魚水之歡,而且和諧適度的性生活,對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鄒醫師│ 健康小叮嚀真的只是女性的問題?2012 年義大利女醫師Graziottin A. 在歐洲泌尿科醫學會演講上直接指出,女性性功能障礙,男性伴侶要負很大責任,例如是否男性的行為與外表缺乏吸引力? 而男人的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早洩,更是造成女性性功能障礙的重大原因。若能成功治療男性的陽痿、早洩,女性性功能障礙亦能大幅改善。這場演說打破傳統是「女生有問題」的思維,將箭頭指向男性,提供新的觀點。性生活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女性性伴侶有性功能障礙,雙方都要用愛心和耐心來面對,才能找回幸福與甜蜜。(本文摘自/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時報出版)  

常騎自行車恐不孕?4大危機告訴你

常騎自行車恐不孕?4大危機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騎乘自行車時,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都放在會陰部,當會陰部與座墊持續摩擦,就可能對泌尿系統帶來一些影響,包括:1) 會陰部神經壓迫症狀/據統計,大約7% 到8% 經常長距離騎自行車的人會陰部、陰莖或是女性大陰唇附近會出現麻木感。這可能是因為坐墊壓迫到會陰神經以及血管叢所導致。騎自行車的時間愈長,訓練的分量愈重,愈容易發生。根據F. Sommer醫師2010 年發表在《性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100位每週接受超過400 公里訓練的自行車選手中,有61% 發生會陰部麻木的症狀。危險因子有:.年齡超過50 歲。.體重較重。.騎自行車超過10 年,每週騎自行車超過3 小時。如果會陰部有麻木症狀,建議暫停騎自行車3 至10天,直到症狀完全消失。自行車座墊壓迫會陰部神經及血管叢 2) 男性性功能障礙/1997 年《自行車雜誌》(Bicycling Magazine)上曾報導,騎自行車可能與男性性功能障礙有關,造成自行車愛好者的憂慮;但之後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兩者的相關性。2004 年發表在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雜誌的論文顯示,688 位經常騎自行車的運動者中,17% 有性功能障礙。但是與一般民眾相比,罹患性功能障礙的機率並沒有較高。但不同的研究卻有不同的結論。Schwarzer U 醫師針對1786 位業餘自行車選手的調查發現,58% 到70% 的選手有會陰部麻木症狀,4% 發生性功能障礙;相對於另外155 位游泳選手,只有2% 的性功能障礙而言,作者懷疑騎自行車對男性性功能有負面影響。但我認為,這可能還是與騎自行車的時間還有強度有關。3) 男性不孕症/之前有研究顯示,頂尖的自行車選手與其他運動員相比,其精蟲的活動力較低。這可能是因為會陰部與座墊的摩擦,以及比賽時的緊身褲造成睪丸局部的溫度上升,影響精蟲的活動力。雖然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騎自行車與男性不孕有關,仍建議使用柔軟的座墊,避免長時間穿緊身不透氣的運動褲,以減少對精蟲品質的影響。4) 攝護腺炎與攝護腺特異抗原增高/有研究指出,長時間騎自行車容易造成攝護腺炎,導致排尿困難、頻尿等症狀。也有研究發現,騎自行車時座墊對攝護腺的刺激也會導致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增高。PSA 是攝護腺癌的腫瘤指標,如果超過正常值,泌尿科醫師會建議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不過,也有研究認為兩者無關。熱愛騎自行車的男性如果PSA 指數升高,究竟是因為攝護腺癌?還是騎車所引起的?的確容易讓人混淆。如果PSA 的數值只略微超過標準值,又不想立即接受切片,可暫停自行車運動一段時間後,再次抽血,確認數值是否已經下降至正常值。如果仍然異常,建議還是接受攝護腺切片比較保險。那位騎自行車從台中越過大坑山區騎到日月潭的騎士,在停止騎車2 週後,排尿困難症狀就逐漸改善了。我也建議他做不同的運動與騎自行車交替進行,例如跑步、快走、游泳等。其實,騎自行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有氧運動,能訓練心肺功能,和跑步或其他有氧運動相比,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同時,自行車也是很環保的交通工具。或許我們無法像電影主角彭于晏騎自行車登上海拔3275 公尺的武嶺,再一路衝刺下坡抵達花蓮,也無法如衝線手瞬間爆發,風馳電掣,我們也不一定要像鐵人級運動員般,一騎就是五、六十公里。但是,你仍然能騎上那輛陪伴你多年的老爺自行車,在陽光和煦的週六下午,迎著花香,以最怡然的速度,優游自在徜徉在自行車道。面對人生,可以「破風」,也以「迎風」。鄒醫師│ 健康小叮嚀注意騎車時的姿勢即使有可能發生泌尿問題,騎自行車仍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且大部分症狀可以在短暫休息後獲得改善。建議騎乘時注意下面幾點,或許就能減少騎車帶來的困擾:1) 增加自行車座墊的面積,使用柔軟的座墊。2) 調整騎自行車的姿勢,不要將全身的重量放在會陰部。3) 避免長時間過於激烈的自行車運動,騎1 小時至少休息10 分鐘。(本文摘自/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時報出版)  

思考卡關?清理手邊障礙進展更順利

思考卡關?清理手邊障礙進展更順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商業書都會強調:「當工作不順、頭腦卡住時,就整理辦公桌吧!」我也覺得這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因為「環境」與「思考」彼此關係確實十分密切。屋子變整潔後 頭腦都變清楚 我也經常從找我諮詢的人口中聽到「屋子變整潔後,當然覺得很開心,但連頭腦都變清楚,精神更能集中,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諸如此類的感想。據說,像是整理桌面、把書放回書架上、丟垃圾等簡單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產生興奮感,以及幫大腦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帶來暢快感。清理手邊障礙 事情會有好的發展我也覺得在心煩意亂或苦無靈感時,隨手略微整理一下最容易著手、或是最在意的地方,當我這麼做之後,往往就會靈光乍現或茅塞頓開,事情也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曾聽某位商業界的人士說:「整理對我而言,就是『排除卡在思緒中的狀態』,或『清理手邊的障礙』。」我覺得他說的一點也沒錯。阿德勒整理術的目的就是要享受人生  人生(或是說「人活著」這件事)常被比喻為河流,如果河裡堆積太多雜物,水流就會阻塞不暢,停滯不前;但是只要整理或稍稍清除任何一處的堵塞物,河川自然又會開始流動。話雖如此,但任何人都不需要為難自己。因為如何能在不勉強自己、不過度努力的情況下,舒服地享受適合自己的人生之流,是阿德勒整理術的重要目的之一。(本文摘自/阿德勒的勇氣整理術/時報出版)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幼兒沒有能力獨立刷牙,爸媽就是把關口腔衛生的好幫手,在這段期間必須耐心地替寶貝們清潔牙齒,就連沒發牙的寶寶也可以定時用紗布巾擦拭牙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關於幼兒潔牙的技巧,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 !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首次講座由牙科醫師曹頎分享,針對幼兒潔牙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嬰幼兒牙齒保健時間:106年11月08(三)10:30- 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

講座/糖尿病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要治療糖尿病,先要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方式,才能達到效果。課程中蔡承孜藥師會提醒大家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6年11月8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