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國泰綜合醫院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

國泰綜合醫院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

近年熱浪、乾旱、暴雨、洪水等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各地頻傳,顯見減緩氣候變遷等議題刻不容緩。為展現全院推動永續發展決心,國泰綜合醫院簡志誠院長5月30日帶領國泰醫療網各層級院所,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尤其內湖國泰診所將是全台第一家簽署的基層診所,展現國泰醫療網積極推動淨零碳排、提升醫院治理與社會共融的決心。 國泰醫療網是擁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與診所等四個層級的醫療網,肩負照顧北台灣廣大民眾健康的責任 現場簽署儀式由國泰綜合醫院簡志誠院長領軍,與會主管包括李興中副院長、林朝祥副院長、林世昌副院長、王拔群副院長、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林慶齡院長、新竹國泰綜合醫院曾英智院長及內湖國泰診所塗雅雯院長均親自參與簽署與見證。 國泰綜合醫院簡志誠院長指出,ESG涵蓋議題多元,包括氣候行動、促進健康、優質教育等,過去2年,醫院在促進健康永續方面,舉凡所投入的巴拉圭國際醫療、急診敗血症AI、高危險新生兒外接服務、ERAS療程等議題已榮獲多項外部肯定,2022、2023年共計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白金特優獎、「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銀獎及銅獎肯定;而人才是企業永續的基石,醫院重視各職類人才的培訓,更已連續2年榮獲衛生福利部「特色傑出人才培訓獎」肯定。未來也將承接集團永續發展主軸,繼續在「氣候、健康、培力」等三大面向投注更多心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各項永續發展目標。如在氣候節能措施包括:優化空調與照明節能設備、減廢作為以提升全院再利用率達20%以上、強化醫療水電韌性及加強綠色採購與運輸,鼓勵員工多使用大眾運輸等。並持續致力於營造幸福友善職場,提供好的工作待遇環境與在職培訓,塑造各職類同仁對工作的認同感,並以智能科技提升工作效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國泰醫療網這個大家庭。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讚許,國泰綜合醫院創立以來,就以「醫療服務回饋社會」為宗旨,更致力朝「最受民眾信賴的醫學中心」願景前進,成為所在社區最堅實的健康後盾。無論是高危險新生兒生命搶救或各種緊急手術需求,都能在整體團隊相互支援下,提供最令人安心的照顧,因而獲得2023年台灣永續行動獎榮譽。如今全院體系公開承諾響應醫院永續發展倡議,將更進一步全方位實踐健康永續醫療理想。 簡又新董事長提到,過去大家認為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等是科學議題,但隨著每個月氣溫屢創新高,極端風暴、降水或野火等各種天然災害愈來愈頻繁,直接威脅所有生命的健康和生存,人們愈來愈有感。聯合國去年COP28大會中首度設立「健康日」,獲得143個國家簽署氣候與健康宣言,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整體醫界也積極響應,更在公開宣示以外,逐步以實際行動強化韌性和調適能力,共同邁向國家淨零轉型目標。

「靈芝多醣」成新寵:輔助醫學門診學術交流圓滿成功

「靈芝多醣」成新寵:輔助醫學門診學術交流圓滿成功

當前,輔助醫學特別門診已在許多醫院等主要醫療機構開設,為病患提供主流醫學以外的多種輔助醫療療法。最受矚目的當屬輔助功能性營養調理療法,預期能為病患帶來顯著的健康改善。 5月26日,臺灣輔助醫學學會舉辦了首場輔助醫學特別門診學術交流研討會,34位各專科醫師和18位醫藥集團代表出席 會議由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致開幕詞,他以自身94歲高齡的健康狀況為例,強調輔助醫療對癌症患者的潛在益處。 臺灣輔助醫學學會副理事長蔡富聰在會上闡述了輔助醫學特別門診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技製藥系教授林志城則強調,輔助功能性營養調理療法需經科學驗證,並避免與藥品混用。他以靈芝活性多醣的研究結果為例,說明新專利技術提取的實用菌菇多醣體具有抑制代謝症候群、免疫調節和抑制腫瘤細胞的功能,並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惡病質和化療副作用,適合用於健康維持與癌症輔助治療。林教授還指出,這些多醣體與鱸魚蛋白結合預期將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潤惠生技營運長陳俊叡博士則提到,靈芝活性多醣體也可以用於流感預防。多位專科醫師在會議中分享了他們使用輔助醫學治療病患的成功案例,並強調這些療法在縮短病期和減少化療副作用方面的優勢。會上,抗癌鬥士也現身說法,描述靈芝活性多醣在癌症治療中的顯著效果。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圓滿成功,為「健康台灣」的未來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藥局也能吃冰淇淋!全台最美「分子藥局」插旗信義區打造全新「分子藥局NORTH HUB」

藥局也能吃冰淇淋!全台最美「分子藥局」插旗信義區打造全新「分子藥局NORTH HUB」

甫創立就被媒體封為「史上最浮誇藥局」,吸引大量拍照打卡人潮以及國際媒體報導,有「全台最美藥局」之譽的「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以顛覆產業面貌、打造非典型風格空間為核心,時隔七年,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分子藥局NORTH HUB」,以自身專業結合功能醫學概念打造「studio GLOW」系列保健品,更將優質保健原料與飲食結合,打造「Future Bar未來吧」,讓人們可以愜意在藥局裡享受「未來冰淇淋」與健康。空間部分則再度邀請知名水相設計WATERFROM DESIGN以分子鏈接聚合為概念操刀,共同生成全新的空間個體。同時邀來前張懸製作人為分子藥局製作長達45分鐘的品牌專屬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更獨家引進丹麥保養品牌NUORI,以及提供嚴選的個人生活選物品牌,期望以平衡、純淨的生活風格,結合美學及科學肌理,引導顧客走向身心健康保養之路,即日起正式進駐亮相。 醫藥世家第三代為顛覆產業面貌 打造分子藥局的2.0 出身在地藥局第三代,擁有科班藥師專業背景的劉彥伯Tony Liu,2017年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前打造出顛覆產業傳統印象的「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以健康選物概念出發,讓顧客推門而入不僅聞不到藥水味,還飄散著陣陣咖啡香,更以絕美設計空間、獨具美感與實用的選品成為人潮聚集地,吸引大量都會時尚男女爭相到訪拍照打卡,也成為國際媒體報導話題,躍升外籍旅客到台中旅遊的必訪之地,藉由顛覆藥局的空間意義與行為脈絡,掀起一場新產業型態的革命。 強強再度聯手!「水相設計」以迂迴入室為概念打造流動空間 有別與第一家分子藥局身處台中七期的奢華典雅氛圍,作為連鎖系統的啟站,分子藥局NORTH HUB再度邀請知名「水相設計WATERFROM DESIGN」為空間操刀,設計總監李智翔猶記設計旗艦店時,透過翻轉空間樣態及材質來突破傳統藥局印象,七年後,他將實驗概念從具象符號、材料提升為對行為和情境的掌控力,打造帶有透視性、同時亦如情境載體般過濾都市紛擾的空間,以分子穿透細胞的概念發想,首先使用規格、管徑不一的金屬管計算模組化系統重複編排,形成如分子鏈接聚合樣式的網格化展架,再選擇玻璃纖維線水平纏繞作為背板,模糊場域意圖,引導顧客「迂迴入室」後才能完整感受全貌及內容。 融合分子的解構、穿透意象 音樂製作人打造專屬「藥局音樂」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分子藥局創辦人Tony Liu深受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謝林在《藝術哲學》一書中的所提概念啟發,邀來從事音樂製作人超過十年經歷、曾任張懸(安溥)編曲人的JB為分子藥局製作長達45分鐘的品牌專屬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JB以分子藥局品牌的當代面向及未來性為靈感,蒐集大量實驗電子素材,讓碎片聲音與原音樂器互相激盪,打開空間聲波與藝術交織的想像,聲音質地與空間不斷產生反射,引發人們對於生活細節的覺察,讓音符成為空間場域裡的藥引,串連各種澹然意境,建構起空間萬物的共同語彙。 在藥局裡吃甜點!結合飲食與保健食材打造「Future Bar未來吧」 保健品除了可以直接服用之外,分子藥局創辦人劉彥伯Tony Liu更將保健理念與飲食結合,打造揉合美與美味的共同載體「Future Bar未來吧」,Tony透過自身對於機能性食材的深度研究,聯手台中「JLI lab」研發出無麩質、無蛋奶的「Future Vegan Gelato未來冰淇淋」,跨界推出六款現代人有感的療癒主張。第一款是以馥郁濃香的椰奶萃煮乾燥法國薰衣草,再與高科技微脂體薰衣草 CPO Lavender®結合製成「平靜薰衣草」Sorbetto,入口如同置身薰衣草花海,能幫助放鬆心情及睡眠。而純粹選用義大利初榨冷壓橄欖油與巴拉金糖製成的「青春橄欖油」Sorbetto是老饕級隱藏版口味,高雅的草本香氣與綿密滑順的口感,讓身心充分被植物多酚滋潤,堪稱為炎炎夏日中的一抹清涼。 一間不像藥局的藥局,一處顛覆印象的綠洲 穿越表面形式賦予的邊界,在有限場域扭轉距離感受,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創辦人劉彥伯Tony Liu期望實際地引導顧客感受分子藥局所找出來的純淨與美好,突破藥局與人的供需框架,從科學與美感扮演保養身心的精神補給。未來,Tony也將帶領團隊持續踩踏著堅定的步伐,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當代都市保健與健康追求注入延伸能量,悉心提供理想生活的質感與重量,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

臺北市6月17日起全額補助弱勢兒童 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 守護兒童健康

臺北市6月17日起全額補助弱勢兒童 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 守護兒童健康

為守護臺北市弱勢族群兒童健康,降低因感染腸病毒71型所引發之重症風險,臺北市政府蔣萬安市長宣布,從今(113)年6月17日起,針對設籍臺北市特定弱勢兒童,全額補助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費用,初估約有800名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受惠。 蔣萬安市長說明腸病毒71型疫苗補助接種方案說明如下: 一、補助日期:113年6月17日起。 二、補助對象:出生滿2個月至未滿6歲,且具有臺北市第二類兒童醫療補助資格(包含罕見疾病患者、重大傷病、低收入戶、特殊個案、特殊境遇家庭、極低體重等)及台灣關愛之家協會收容之兒童。 三、接種地點:臺北市腸病毒71型疫苗補助合約醫療院所。 四、補助方式:補助對象至臺北市腸病毒71型疫苗補助合約醫療院所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可現場減免疫苗接種費用,每人補助第1、2劑。 五、攜帶證件: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 六、接種間隔: (一)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2劑接種間隔28天。 (二)恩穩健腸病毒71型疫苗:2劑接種間隔56天(接種第1劑時未滿2歲之兒童,可於第1劑一年後接種追加劑)。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而幼兒感染腸病毒71型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透過疫苗接種,可降低幼兒罹患腸病毒71型重症的風險 另外陳彥元局長也強調,腸病毒型別多元,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後,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因此仍需要做好勤洗手、常消毒等預防措施。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113年全國於4月中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臺北市則於5月中超過流行閾值,但近2週疫情已稍有趨緩,第21週(5/19-5/25)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1萬4,967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6.3%;臺北市第21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093人次,較前一週減少14.4%。 北市衛生局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北市1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臺大兒童、馬偕兒童、北榮、新光、三總、國泰、萬芳、振興、北醫、臺安、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及陽明院區)就醫。 北市衛生局也提醒,符合補助對象資格之兒童家長,記得先申辦兒童醫療補助資格,並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至臺北市腸病毒71型疫苗補助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北市衛生局與您並肩,守護臺北兒童的健康未來!醫療院所名冊及補助資訊於計畫開始前公布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首頁/主題專區/腸病毒疫情資訊/腸病毒71型疫苗,或可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洽詢。

SMART近視雷射衛教大使宋芸樺同台眼科專家 呼籲患者重視全術式選擇權與術前預後重要性

SMART近視雷射衛教大使宋芸樺同台眼科專家 呼籲患者重視全術式選擇權與術前預後重要性

台灣成人近視率超過85%。除了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近視雷射也成為矯正視力的熱門選項。然而,隨著近視雷射的普及,多數患者因蓬勃發展的近視雷射商業廣告宣傳,忽略綜合自身角膜條件,以及生活工作型態來選擇術式的重要性。因此屈光專家同台推廣「SMART近視雷射全術式」概念,提醒患者可主動了解各術式差異並與醫師深入討論,做出近視雷射的SMART選擇。 近視雷射SMART時代,只要SMART就有好視 近視雷射治療已進入SMART時代,市場上三項主流選擇:新一代SMART全飛秒Pro、SMART TransPRK準分子雷射以及SMART LASIK飛秒準分子,皆具備「安全、精準、客製」三大安心特點,使患者能夠根據個人角膜條件、生活和工作型態以及專業醫生的建議,分析得出適合的近視雷射治療方案。此一全術式理念也能擺脫盲然選擇的困境,讓患者以「只要SMART,就有好視」的資訊對等角度,迎接摘鏡生活。 微笑眼科率先引進全飛秒術式,以SMART近視雷射為患者升級 台中微笑眼科陳永煌院長自2014年率先引進全飛秒術式,2024年起,除了以SMART 全飛秒Pro為全飛秒升級,也同步引進SMART TransPRK與SMART LASIK,升格為「SMART近視雷射全術式示範中心」,以全術式項目提供患者更完善選擇權。 新一代全飛秒透鏡定位技術,提升高度散光患者矯正結果 陳永煌院長接著說明,院內引進的新一代SMART全飛秒Pro,搭載先進的「全自動散光軸定位」功能,相較傳統全飛秒,能夠達到更精準的散光矯正結果,這對高度近視、高度散光患者而言是重大福音。「除此之外,SMART TransPRK及SMART LASIK也皆具備聯合角膜地形圖及虹膜特徵,可量身訂做客製化矯正方案,從而降低高階像差的不規則性,提升術後滿意度。」陳院長補充道。 零接觸術式領頭羊,濰視眼科打造SMART新紀元 濰視眼科翁林仲總院長也指出,SMART TransPRK零接觸不掀角膜瓣的特性,不須擔心角膜瓣相關併發症,尤其準分子術式科技推陳出新,SMART TransPRK與傳統transPRK相比,前者在技術上的創新和進步,為準分子雷射設定了新的標準。翁林總院長進一步說明:「舉凡眼球追蹤技術、智能溫控和自動能量密度調整,都提升了該術式矯正精準度與術後恢復速度。」同時,總院長也建議進行手術前不妨多諮詢術式差異,就各家檢測數值、醫師判斷與自身需求,考量適合的術式。 ──SMART近視雷射全術式一覽── 術式名稱 SMART TransPRK SMART全飛秒Pro SMART LASIK 矯正項目 近視、遠視 近視、散光 近視、遠視、散光、老花 傷口大小 較大 約2-4mm 約20mm 傷口恢復期 3~7天 1~2天 1~2天 視力恢復期 約1~3個月,水霧感因人而異 1天 乾眼症 輕微 輕微 較易發生 術後角膜穩定性 較佳 較佳 一般 疼痛感 初期不適感較明顯 輕微 一般 費用 一般 較高 較低 宋芸樺擔任SMART近視雷射全術式衛教大使,分享摘鏡歷程 近年演藝事業逐步跨出國際,除了去年上映的法國電影「榮耀之路」及紐約拍攝的「我的天堂城市」,今年也剛完成韓國電影「無人知曉的家」,被媒體稱為「國際宋」的宋芸樺,長期以來各地往返工作,常因 550 度左右高度近視深感不便,一直以來渴望透過近視雷射一次矯正近視和散光問題,擺脫厚重眼鏡或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導致乾眼徵狀的困擾。 術前,宋芸樺針對在意的手術傷口大小、恢復期長短以及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乾眼徵狀等三大考量,與醫師進行充分討論。宋芸樺分享:「醫師詳細說明各術式差異與恢復過程,特別是許多人在乎的全飛秒術後水霧感恢復期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能在術後第一天達到1.0的視力」。 衛教大使呼籲術前保養、術後預後重要性 醫師也說明術前保養至關重要,建議術前一週到一個月,透過適當的熱敷、補充無防腐劑人工淚液、保持良好作息來保養眼睛,減少術後不適並促進恢復過程。經過深入溝通和加上客觀的術後預期,宋芸樺為期待已久的摘鏡手術做出SMART選擇,以傷口小、不掀瓣的SMART全飛秒Pro矯正視力後重返工作,以清晰視力展現專業演員風采。 尋求任何近視雷射醫療服務前,可上網搜索「SMART近視雷射認證院所www.smartsight.com.tw,確認醫療機構是否經過授權,也確保患者能夠獲得合格和安全的醫療服務。

2024 AMWC Asia-TDAC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討論會 蕭美琴受邀出席開幕式致詞

2024 AMWC Asia-TDAC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春季學術討論會 蕭美琴受邀出席開幕式致詞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於 2024 年 5 月 24 日至 26 日舉辦 AMWC Asia-TDAC 2024 大會。此次盛會是由第六屆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台灣皮膚科春季會、台灣皮膚美容外科年會,與第 11 屆亞洲色素細胞研究學會共同舉行聯合大會。作為東亞規模最大的美容醫學暨皮膚科學盛會,今年國際與會者佔大會總註冊人數比例超過三成,大會邀請兩百多位國內外知名講師,主題聚焦在再生醫學在皮膚科學、美容醫學以及抗衰的最新進展與應用。 會議亮點蕭副總統美琴將於開幕式致詞,凸顯對台灣皮膚科學及相關美容醫學產業的重視 AMWC Asia-TDAC 2024 大會舉辦多個跨國跨領域合作的焦點論壇,藉由不同的視角,共同提升醫學照護的品質。 AMWC Asia-TDAC 大會祕書長王昭欽醫師指出,今年與 Science of Aging 大 會合作的抗衰老議程,從堅實的基礎科研出發,探索臨床應用的無限可能;與韓國皮膚科醫師協會(AKD)共同規劃的新興注射劑與線雕論壇大獲好評、 與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在『疤痕與傷口論壇』中深度合作,共同往無創癒合 的目標邁進;皮膚暨美容手術論壇則由皮膚美容外科與顏面整形外科、眼整形醫學會共同籌劃,針對炙手可熱的『再生醫學』話題,則由台灣幹細胞學會帶來基礎科研的內容。不管是雷射光療、微整注射、性別美學、合併治療 經驗、併發症處理、經營管理論壇等不同面向,都有深入的討論。 台北長庚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皮膚科的精準與創新醫療的時代 來臨,隨著對於皮膚免疫疾病分子機轉的深入了解以及製藥技術的精進發展, 近年來有非常多的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陸續被研發出來,使得皮膚疾病的治療不再只是傳統的類固醇或是免疫調節劑,這些最新的發展都在『皮 膚疾病新治療』論壇中詳細討論。而在『飲食和皮膚疾病』專場中,討論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例如西方飲食和乾癬的惡化有關。也邀請公共衛生專家,從政策和群眾健康的角度,探討不同飲食的定義與影響。『慢性蕁麻疹』影 響民眾健康及生活品質,隨著對其病理機轉的了解,也發展出新治療。而蕁 麻疹和腸道疾病及腸道微生物間也可能有相關。所有這些新知,都在 2024 春季學術討論會中深入探討。

第10屆《彩繪希望》獲獎者 將抗癌陰鬱轉化為絢麗 攜手傳遞希望:癌友、家屬、醫療人員用繪畫展現勇氣

第10屆《彩繪希望》獲獎者 將抗癌陰鬱轉化為絢麗 攜手傳遞希望:癌友、家屬、醫療人員用繪畫展現勇氣

為鼓舞更多與癌對抗的病友、家屬,使其能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管道,更有力量與癌 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禮來股份有限公司、行動基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及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舉辦第 10 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今(5/24)  於新光 樂活未來館舉行頒獎暨作品展,今年總計 168 件作品參賽,31 幅作品脫穎而出,期藉由得獎者畫與 話的分享,鼓勵抗癌路上的同行夥伴,更有力量繼續前行。  歷經三次癌症治療   用《鬥魚》 象徵抗癌自己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領獎,即便近日身體不適,也要來參加彩繪希望的頒獎典禮。」癌症病 友組第二名楊婉青分享,這次是第二次參賽,當時第九屆彩繪希望榮獲佳作殊榮,因疫情典禮取消覺 得非常遺憾,很感動這次可以獲獎並且參加典禮。 《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婉青於 2018 年確診乳癌,這幾年歷經兩次的復發分別於 2021年、2023 年復發治療,更在 2023 年適逢人生低潮期,秉持一定會有最好的安排信念,事情終有圓滿解決,在完成治療後於比賽截止前一周完成作品,透過作品展現一路披荊斬棘,堅強勇敢樂觀面對所有治療問題,努力的抱持希望迎接抗戰,不向癌細胞認輸。 從小帶大的姪女盧湘云,一路看著大阿姨抗癌,跟著一起參賽,並以《沙漏》榮獲兒童特別組佳作, 作品象徵患癌生命就像沙漏點滴流逝,從過程看到大阿姨的堅強,希望用作品鼓勵抗癌的病友。 第一線醫護用心守護癌友 成為黑暗中的明燈  長期在第一線照顧癌友同時為家屬的護理師賴淑婷分享,在照護癌友的道路上,曾經一度想放棄,因為照顧病人時就會想到罹癌的父親,遇到不少挫折,但透過病人及家屬的鼓勵與支持,找回了 初心。 現在賴淑婷希望能成為癌友的力量並分享:「這幅畫作《仰望星空》是希望自己身為醫護端,可 給予癌友支持,不論是心理或照顧面,他們會需要一個明燈去指引方向,因為對癌友及家屬來說,身 邊的支持就像是螢火蟲一樣,雖然他自己可能還是活在陰影之中,還是要給予一個希望,可以向前走。」 這幅畫作也讓她獲得第 10 屆《彩繪希望》醫療團隊組佳作肯定。 透過畫作《再生》鼓勵癌友擁有勇氣與希望  病患親友組首獎張仟沛,就學時期面對媽媽罹癌,每天以淚洗面。當她看到媽媽工作時的燦爛笑容,決定將這一刻記錄起來,繪製送給媽媽,期盼透過《再生》畫作傳達浴火重生的意義,希望能鼓 勵每個人,再次擁有勇氣與希望。 面對媽媽罹癌的家庭劇變,張仟沛 2022  年獲得基金會「癌友家庭大專子女獎助學金計畫」支持,協助仟沛專心向學,緩解家中的經濟負擔。仟沛分享透過該計畫參加「種子營」活動,透過心理 諮商師引導,讓她可以釋放情緒,更加認識了自己,也更能接受媽媽罹癌這件事。 全家用藝術創作 傳遞愛與支持  獲兒童特別組佳作的王盈又分享,《舌尖上的體驗》是紀錄與爸爸去韓國旅遊吃生章魚特殊經驗, 紀錄當下體驗的驚喜,十分珍惜每次家族旅行的時光。 「當時印象是被媽媽牽著帶到醫院,看到爸爸躺在床上。」病患親友組佳作的王信鈞回憶著小時候 去看爸爸的畫面,而畫作《最思念的人‧情‧味》記錄著爸爸罹癌期間阿公天天煮豆漿照顧全家的畫面, 守護著家人健康。 兄妹倆繪畫的主角為爸爸王建皓,同時也獲得癌症病友組佳作,分享自己於 2011 年做檢查發現 是鼻咽癌第三期,治療過程歷經 12 次化療、45 次電療,發現在生病之後,對於人事物會有不同的角 度和思維。如同他的畫作《轉角‧遇見愛》想傳達即使生命沒有很長久,但只要綻放生命的那一剎可以 璀璨,那也就足夠了,遇到困難時,或許換個角度就有不一樣的璀璨人生在等你。 《彩繪希望》盼用繪畫助癌友及家屬走過治療、邁向康復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靳秀麗表示,癌症不是絕症,不過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疾病的不可掌握性 的擔心恐懼,影響癌友在治療的信心和療效,這時候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所以基金會參考國外經驗,2006 年基金會在台灣開啟了「彩繪希望」比賽,透過繪畫,帶給病友心理上的調適,在畫作中看到 病友、陪伴家屬的希望,也透過畫筆,把他們這段歷程表達出來。 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所說:「無論你是癌友、親友與醫護人員只要拿起筆,讓夢想、思念與 感謝陪著你一起面對病魔。罹癌並不容易,但不要放棄,我們會和你一起並肩作戰。」行動基因總經理游麗玲分享:「癌症不光只是有好的診斷與治療,結合藝術創作來釋放壓力,得到身心的平衡。」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簡劭庭說道:「抗癌的漫長道路需要與親友和醫護人員並肩而行,而畫作是非 語言的力量幫助情緒抒發及身心平衡,我們深信與癌奮戰,有來自各方的力量支持缺一不可。」為讓 與癌奮戰的朋友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即日起第 10 屆「彩繪希望 31 幅得獎作品將於 10 間醫院巡迴展覽,詳情請搜尋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https://www.ecancer.org.tw/)。  

宜蘊醫療台北院所暨實驗室參訪 39歲高齡婦女成功產子 開箱試管嬰兒的家

宜蘊醫療台北院所暨實驗室參訪 39歲高齡婦女成功產子 開箱試管嬰兒的家

許多面臨不孕困擾的個案,在需要透過生殖技術協助時,習慣以挑選醫師為優先考量,然而人工生殖技術日新月異,胚胎實驗室的設備與技術也成為影響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一名39歲的王小姐正是普遍高齡備孕的族群,過去曾進行過四次試管療程,無奈礙於高齡以及特殊體質因素,取出的卵子少品質差且無法成熟,也因染色體數目異常,無法授精形成胚胎,最後透過胚胎實驗室的AI科技協助,讓他在今年五月終於如願成為媽媽。 台北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廖娸鈞醫師說明,人工生殖治療個案不孕之原因可能是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所導致,成因包括子宮環境、卵巢功能、精卵子品質、免疫系統、個人體質..等。像王小姐這類成因複雜的個案非常困難,再加上年齡的關係AMH值僅剩0.2,取出的卵子成熟率低,因此培養不出好的胚胎。 胚胎師半夜授精養成胚胎 實驗室成試管成功關鍵 宜蘊醫療技術總監呂仲浩博士補充,一個成功的懷孕,從精蟲及卵子的製造形成,到排卵、受精、培養胚胎、著床等,大約要經過十多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造成懷孕失敗。醫師們的看診判斷、用藥、植入技術等,每個步驟上都必須非常小心,當這些步驟都正確時,就考驗著實驗室的設備與胚胎師的技術是否能幫助個案強化懷孕率與活產率。 呂仲浩博士說明,王小姐來就診時曾說,過去做試管的經驗取出的卵子品質不好無法成熟,導致無法受精,沒有任何胚胎形成,因此再次進行取卵手術時,雖取出六顆卵子,但全數不成熟也無法進行受精。實驗室團隊選擇讓卵子在一台就造價千萬的「AI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系統」內重新觀察,卵子在總統級套房的培養環境過了六小時,竟有四顆意外發展成熟!胚胎師配合即時監控的影像回溯,可以精確掌握每顆卵子成熟的時間點,判斷這兩顆卵子成熟可受精的時間點在凌晨兩點,安排精蟲顯微注射(ICSI),配合PGT-A染色體的技術才成功培養出兩顆優質胚胎,植入一顆就成功順利畢業。 耗資上億打造頂級實驗室 AI技術結合人工生殖拚懷孕率 說起實驗室內的設備,呂仲浩博士驕傲介紹,「這是耗資上億打造的超高規格實驗室」!國外新聞案例曾發生「試管生出來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白人夫妻生出黑人寶寶的案例發生,宜蘊醫療極為重視個案精卵子、胚胎的身分配對,引進「Match生殖智能核對系統」確保每一位進入試管療程的個案,都受到AI系統的監測,確保操作過程與個案身分準確性。台灣地震頻繁可能發生停電問題,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及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擁有不斷電系統,也引進「24小時生殖監測警報系統」,確保精子、卵子及胚胎維持在最佳的溫度及濕度,一有偏差系統即會通知距離最近的胚胎師回院確認,維持最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呂仲浩博士補充,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擁有八台「AI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系統」是生殖中心的標竿,透過縮時攝影能觀察出胚胎生長的狀況,AI功能可進行評分機制,精準選出有最高植入成功機會的胚胎,大大提高受孕成功率。醫師們也會利用實驗室中的「恆溫取卵推進器」來進行個案們的取卵手術,確保取卵的過程中,卵子維持恆溫37度,並透過儀器精確控制取卵手術時的沖洗力道及沖洗體積,能更有效率的取出每顆珍貴的卵子,並且維持卵子們的最佳狀態。 台灣表現遠高過國際標準 亞洲唯一胚胎師人才培育計畫 呂仲浩博士分享,「就因對細節的堅持與執著,才造就實驗成績的巨大不同」。根據國健署提出的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台灣34歲以下使用試管嬰兒的平均懷孕率高達54.9%,40歲以後則有23.7%,台灣試管的懷孕率與歐美國家相比不分上下甚至更高。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也因專業胚胎師團隊和AI設備和醫師團隊相互配合打造出傲人成績,平均懷孕率突破七成,吸引許多國外生殖機構前來台灣交流,由醫術與技術結合打造出的耀眼成績,更使得台灣成為亞洲地區不孕治療的首選之地。 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藉由領先技術,由「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及「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動物生殖科技實驗室」產學合作,成立亞洲首創「試管嬰兒胚胎師種子培育計畫」,推動亞洲第一個系統化培育試管嬰兒胚胎師的專業教育及訓練學程,將學術資源與臨床實務應用進行更緊密的結合,驅策生殖醫學產業發展,進而培養符合產業所需的高端生殖科技人才,要將台灣推向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生殖醫學的先鋒,立志成為改善亞洲少子化及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奠定穩固的基石。

「守護瓦礫堆上的毛英雄」法國皇家基金會挹注資金攜手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 呼籲提升搜救犬的醫療保健與照護福利

「守護瓦礫堆上的毛英雄」法國皇家基金會挹注資金攜手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 呼籲提升搜救犬的醫療保健與照護福利

在意外災難的瓦礫堆中穿梭,以敏捷身手及靈敏嗅覺在黃金救援關鍵時刻為人類嗅出生機的搜救犬在上個月的花蓮地震中,屢屢立功。牠們能成功救援,絕非偶然,而是透過專業及嚴謹的培訓,並且需要通過高難度的資格認證,才能實際參與救援任務。 在危險環境中工作,牠們的傷亡率也相當高。為鼓勵並守護搜救犬的身心健康,法國皇家基金會宣布將攜手社團法人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推動「守護瓦礫堆上的毛英雄」公益專案,期望透過兩年的時間,循序漸進提升領犬員與搜救犬的訓練環境,同時透過招募有志一同的獸醫師、醫護人員參與特搜隊醫療組的訓練,來強化對搜救犬的照護能力,為台灣的特搜隊伍打造最有力的後盾。 亞洲區超過六成通過國際MRT認證之搜救犬來自台灣 堪稱「台灣之光」 台灣搜救犬隊緣起於921大地震,當時沒有搜救犬隊的台灣,仰賴各國派遣來的搜救隊員與搜救犬前來救援,爾後,台灣決定開始成立搜救隊,並在2010年正式設立了搜救犬隊,目前除了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外,還有10個地方搜救犬隊。相較其他工作犬,搜救犬隊是最晚在台成立,但危險性相對也較高的工作犬隊。近期因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及403花蓮大地震,越來越多民眾關心起搜救犬的生活與照護福利。 搜救犬從挑選、培訓到實際派遣都須經過嚴格的考驗與認證,多數搜救犬都具備堅定地愛吃與愛玩特性,牠們為了得到領犬員的獎勵,會努力克服挑戰,拚命尋找、達成任務;同時,搜救犬訓練需長時間持續付出心力,專業要求非常嚴格,犬隻皆須累積上千小時以上的訓練,與領犬員長期培養默契,才得以成熟展現國際級的搜救能力。 社團法人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理事長關心羚醫師表示:「希望能夠提升搜救犬整體制度的全面性,畢竟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來培育國際認證的搜救犬們,受到牠們的幫助,同等我們也應該當那個守護牠們的人。」 Amei是我的夥伴 在瓦礫堆中立功卻屢屢受傷的牠 需要更多的醫療照護 領犬員羅浩芳表示,今年403花蓮大地震搜救犬出勤的表現令人驚艷,也收到許多民眾的關心,網路留言紛紛提醒「要注意狗狗的腳」、「狗狗加油」等暖心鼓勵。 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秘書長戴安娜指出:「重大災難發生時,搜救犬執勤受傷、傷亡率是非常高的,牠們跟人類一樣也都需要第一時間的治療,若沒有獸醫的協助,搜救犬的死亡比例將高於百分之九十。這次花蓮地震在搜救的過程中也遇上了突然的山崩,還好搜救隊員與搜救犬都平安無事。」 法國皇家基金會攜手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 完善搜救犬醫療健康福利 對此,法國皇家基金會與法國皇家台灣分公司十分認同,認為無論是人類或搜救犬,都應該享有同等的醫療福利與支援,讓為救援工作努力的牠們,能夠完善接受身心照護沒有後顧之憂。法國皇家台灣香港總經理張堇琪表示:「寵物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同樣地,我們也希望為牠們創造更好的世界,特別是為在最前線無條件保護、救援我們的搜救犬們,我們將提供定期的健康護理計畫,支撐牠們平時高壓的訓練及降低工作時的風險。」 法國皇家基金會挹注的資金,主要將運用在45隻搜救犬及牠們的領犬員身上,以領犬員對搜救犬的照護能力為原則,給予搜救犬更完善的照護環境,並確保每隻搜救犬都能獲得所需的醫療保健和急難救助裝備。這項為期2年的專案,將支持搜救犬的醫療需求,包括疫苗防蟲、健康檢查、肌力復健、以及災難現場的急難醫護。此外,這個計畫也涵蓋10位專業獸醫師在日常對搜救犬常規健康的照護,必要時更會讓獸醫師隨行到災難現場,讓搜救犬在執行任務時,依需要接受診斷與治療。為了能隨行照顧搜救犬,這些獸醫師將完成災難現場的搜救訓練,以確保他們即便在危急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地照顧搜救犬的醫療需求。 針對法國皇家基金會挹注的資源,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表示,目前已擬定初步申請辦法:首先,即日起協會將接受犬隊以單位形式進行申請,後續則會再正式寄發公文至各犬隊,以及網路報名連結給有意申請的犬隊;再綜合考量地區資源分配狀況來確認申請成功的隊伍,並於7月1日在官網正式公布。 本次公益專案由法國皇家台灣分公司提案,從法國皇家全球近50個專案中脫穎而出,獲得法國皇家基金會經費贊助。身為臺灣工作犬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關心羚醫師對此表示感恩與珍惜。獸醫師關心羚說,「獸醫師的使命不僅是照護伴侶動物,更要保護和珍惜更多的生命。在意外來臨,搜救犬冒著自己都不一定理解的危險完成任務,在搜救犬為人類社會貢獻的同時,我們更希望投入獸醫專業,幫助搜救犬獲得更適切的醫療保健,也期望民眾可以跟我們一起重視這些事, 一起成為牠們堅強的支柱,給予團隊最大能量的協助。」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

五月是個充滿愛的月份,恰逢日前母親節,回家時是否發現媽媽的身體外觀出現異狀?台灣慢性病之王「三高一低」,其中「低」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將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於此同時,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4年公告之《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接續治療共識 (Asia-Pacific consensus on long-term and sequential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指出,骨質疏鬆症將增加脆弱性骨折風險,據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此類骨折的負擔尤其嚴重,預測顯示髖部骨折人數將顯著增加,從 2018 年的 1,124,060 例增加到 2050 年的 2,563,488 例;在台灣,根據統計調查,臺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足以見得骨質疏鬆症更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骨鬆性骨折留下的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補救 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骨科部 林松彥醫師主任憂心指出,大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林松彥醫師更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但面對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 要想有效治癒,「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林松彥醫師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即是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林松彥醫師舉例,「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輕鬆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為「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林松彥醫師坦言:「當你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因此,林松彥醫師醫師強調:「國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林松彥醫師表示,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甚至施測一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μSv(微西弗),僅約為一張胸部X光片的1至4% ,民眾帶著去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斷,並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林松彥醫師提到,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輕鬆了解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長輩的健康是最好的禮物!注意「駝、矮、痛」3症狀 及早篩檢、及早治療 近來恰逢母親節,林松彥醫師語重心長呼籲民眾多多觀察家中長輩若出現「駝、矮、痛」,如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發生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骨質疏鬆症」,並趕緊帶長輩就醫治療。林松彥醫師分享道,曾經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來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不過讓林松彥醫師至今無法忘記的並非完全是這位患者,而是她身邊滿臉愁容地陪女兒看診、年屆90歲高齡的老媽媽,而她的身形已明顯看出嚴重駝背,在林松彥醫師的關心下鬆口「會痛、身高變矮」,符合骨質疏鬆症狀。 在林松彥醫師的堅持下替老婦安排了一次DXA骨密度檢測,「老婦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這讓林松彥醫師不禁感慨,在傳統思維中,駝背、變矮、下背痛皆屬於正常老化現象,「因此這些身體的警訊經常會被年紀較大的患者忽略,進而沒有主動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的意識」;同時,也因現代人生活繁忙,鮮少時刻關心家中長輩身形、健康變化。對此,林松彥呼籲民眾,平時多留意身邊年老長輩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若外觀明顯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症狀,請立即主動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好的孝親禮物。 在充滿愛的五月,林松彥醫師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身份再次呼籲,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我們更應該為自己和家人保持警覺,及早檢測並積極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灣安進長期關注民眾的骨骼健康,持續呼籲民眾關心自己和身邊長輩的健康狀況,以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的理念,避免更多因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