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外泌體成下一個AI !全球外泌體爆發成長 台日聯盟掀生技投資新革命 TEC台灣外泌體公司攜手日本豐田控股公司 搶攻全球再生醫學版圖

外泌體成下一個AI !全球外泌體爆發成長 台日聯盟掀生技投資新革命 TEC台灣外泌體公司攜手日本豐田控股公司 搶攻全球再生醫學版圖

全球生技產業正迎來一場「看得見的爆炸性浪潮」。外泌體(Exosome)技術 被譽為「下一個AI產業」,不僅帶動醫療創新,更引爆資本市場熱度。台灣外 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Exosome Company, TEC)宣布與百年企業集團日本豐田Holdings株式会社(簡稱豐田控股公司)共同成立「日本外泌體株式會社」 (日本エクソソーム株式会社),正式啟動跨國戰略合作。此舉整合「台灣技術創新 × 日本製造 × 全球市場通路」,打造新世代亞洲生技聯盟,預期將重塑全球再生醫學產業版圖。 外泌體市場潛力驚人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 依據國際研究機構指出,2024年全球外泌體市場規模已達45.8億美元,2034 年更將成長至24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3%。市場分析認為,外泌體 將成為「繼AI之後」最具投資價值的新興產業。再生醫學中,外泌體與NK細 胞治療並駕齊驅,形成雙引擎驅動的黃金賽道,吸引國際資金加速布局。 全球僅六家、台灣首間 TEC掌握臨床級外泌體製程優勢 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具備有臨床等級、非基因編輯通用型NK細胞製備的平台,全球目前有六間公司與單位具備此能力,TEC是最新通過認證者,研究團隊擁有十年以上細胞製程研發經驗,其差異化技術與臨床轉譯能力,使其成為國際生技基金關注的焦點企業。 同時TEC為台灣「首家」取得衛福部FDA認證的NK細胞製備廠,具備「免疫細胞製劑、外泌體研發、產學醫臨床驗證」三大製程優勢,相關研究涵蓋癌症、自體免疫、神經退化及抗衰老等臨床領域,展現創新生醫科技的研發能量。 TEC 董事長洪奇昌:台灣是亞洲生醫創新的核心引擎 台灣外泌體董事長洪奇昌指出,2025年將是全球生技產業結構轉折的關鍵年。 外泌體、免疫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不僅是臨床應用的新戰場,更是資本市場爭相布局的黃金核心熱區。洪董事長表示:「台灣具備政策支持、研發能量與國際合作優勢,正從生產基地升級為亞洲生醫創新的核心引擎。此次台日聯盟,不只是企業合作強強聯手,更奠定台灣正式走上國際生醫資本舞台的領航地位。」 台日攜手 啟動再生醫學新紀元 「日本外泌體株式會社」(日本エクソソーム株式会社)已於2025年7月9日正式完成日本註冊,未來將開拓當地市場、提供醫療院所臨床級細胞製品與保健應用。台日攜手啟動再生醫學新紀元,這不僅是台灣技術交流的合作,更是一場從「研發 → 製造 → 臨床 → 通路」全鏈結的戰略聯盟,跨出奠定跨國合作的關鍵基石第一步,未來將以日本為樞紐,持續推進歐美與東南亞市場的佈局版圖,將台灣優越的外泌體生醫技術推展至全世界。 台灣生技三優勢:政策、技術、資本齊聚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上路與「健康台灣」政策推動,2024年台灣生技產值突 破1.47兆元,創歷史新高。台灣在ICT、AI與醫療資源整合上的優勢,使其在 全球外泌體與再生醫學領域中展現競爭力。對投資機構而言,這不僅是醫學科技創新的舞台,更是「生技新藍海」的投資良機,點燃台灣生醫產業新動能。 攜手醫學中心癌症臨床研究 專家:外泌體具突破性潛力 TEC營運長暨技術長林杰良博士指出:「外泌體就像是『細胞之間的快遞員』,可傳遞生理訊息,於免疫調控與神經相關研究中具潛在應用價值。」TEC目前正以臨床試驗等級的自然殺手(NK)細胞提供研究用途: 1. 林口長庚醫院進行自體NK細胞進行大腸癌臨床 I 期治療研究。 2. 台南成大醫院進行異體NK細胞胰臟癌、膽管癌臨床 I/II 期治療研究。 以此累積的經驗、再精進的研發與國內、外合作策略開展;TEC將持續精進研發,推動外泌體應用研究,期望未來可促進臨床照護模式的革新與提升。 台灣生技國際新頁!外泌體熱潮連動投資市場 新創資金湧入 全球外泌體與再生醫學的熱潮,正吸引創投與機構資金加速湧入,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的領先技術能量與國際合作藍圖,引爆2025年生技投資圈關注焦點,期許未來國際生醫基金與日本產業資本挹注,擴充量能,加速共同打造跨國生技生態圈與產業供應鏈。外泌體浪潮與高齡化社會需求相呼應,象徵台灣醫療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台灣外泌體股份有限公司(TEC)將持續推動產品與技術安全優質化、臨床標準化、人才培育與跨國合作,串聯亞洲與歐美市場,以再生醫學的「國際驅動核心」為願景,引領台灣外泌體生技產業,邁向國際醫學生技舞台締造標竿地位。

LINE推公益貼圖 攜手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傳遞陪伴力量 Duncan暖心創作公益貼圖 邀民眾一起傳送延續善的循環

LINE推公益貼圖 攜手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傳遞陪伴力量 Duncan暖心創作公益貼圖 邀民眾一起傳送延續善的循環

LINE貼圖於10月14日宣布與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合作,推出年度公益貼圖系列「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此次邀請擁有超過300萬粉絲追隨的知名創作者Duncan(當肯)創作40張手繪風格貼圖,以「陪伴」為主題,並透過「我陪你啊」、「你不孤單」等溫暖語句傳遞日常關懷。貼圖售價新台幣30元,即日起於LINE貼圖平台上架,銷售所得扣除平台費用後,將全數捐贈基金會「全齡身心陪伴計畫」專案(註1),用於推動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行動。 圖/LINE貼圖與「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攜手推出全新公益貼圖系列「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 青少年心理健康挑戰升高  LINE攜手蒲公英推貼圖呼籲社會關懷 隨著社會壓力與網路資訊氾濫,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根據衛福部統計(註2、3),自殺已成為台灣青少年第2大死因,15至24歲自殺率在10年間翻倍成長,15歲以下自殺通報件數也顯著增加。警政署資料(註4)進一步指出,過去8年間青少年人口雖減少約81萬人,但犯罪率卻呈上升趨勢,部分分析顯示增幅達47%。這些數據反映出青少年在情緒支持與社會連結上的缺口,使「陪伴」成為不可或缺的預防與關懷策略。 為回應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挑戰,成立於1992年的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長期以「全人心靈陪伴」為核心,推動數位化月刊、弱勢課輔班及「心情陪伴師」工作坊,並深入校園與社區,協助兒少與家庭建立心理支持網絡。這些行動強調在問題惡化前及早介入,建立一級防護的社會安全網,降低青少年陷入自傷或偏差行為的風險。2022年基金會更獲得英國國際社會價值協會SROI認證,每投入1元捐款即可產出16.81元社會價值,展現其公益投入對社會的實質影響力。近年基金會亦推動「LSL陪伴行動」(Listen、Support、Lead),透過傾聽、支持與引導三大原則,期盼在問題發生前就能給予關懷,讓更多孩子與家庭感受到陪伴的力量。為將陪伴理念觸及更多大眾並放大社會影響力,基金會今年與LINE攜手推出年度公益貼圖。 LINE統計顯示,台灣用戶平均每年傳送超過1,200張貼圖,貼圖已成為日常溝通中最直覺且能傳遞情感的工具。自2021年起,LINE台灣貼圖團隊每年均與公益團體合作,透過平台向2,200萬用戶推廣公益倡議與募款計畫,持續發揮貼圖在社會中的正向影響力。今年與蒲公英希望基金會的合作,正是希望藉由LINE龐大的用戶基礎,將「陪伴」理念轉化為大眾日常的互動方式。 LINE台灣貼圖暨創作者事業部副總經理呂苔君表示:「LINE貼圖希望成為人與人情感交流的橋樑,一張貼圖不只是表情,更是陪伴的力量。感謝Duncan以溫暖筆觸創作,也謝謝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長期投入心理陪伴。我們期盼透過這組貼圖,讓更多人用最自然的方式傳遞溫暖,讓關懷在每一次貼圖傳送中延續。」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創辨人魏悌香則指出:「期盼透過此公益貼圖,提升民眾主動關懷的意識,並推動社會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視。」 超人氣創作者Duncan繪製公益貼圖傳遞希望與關懷  以手繪風格呼應「陪伴」主題 此次公益貼圖由超過300萬粉絲追隨的知名創作者Duncan繪製,他過去也積極參與公益行動,涵蓋偏鄉孩童走讀計畫、療養機構推廣、弱勢團體議題倡導及災害救助等,展現對社會關懷的持續投入。此次受到LINE貼圖的公益專案邀請,坦言內心相當喜悅與期待,「我很開心能用畫畫,做一件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事。」 談及「陪伴」, Duncan也分享,自己在事業低潮時曾因好友與室友的陪伴走出陰霾,因為這段經歷他更能體會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所提倡「有品質的陪伴」的價值,並期盼透過貼圖提醒大眾時常表達對身邊人的關懷,一句關心的話、一張溫暖的貼圖,都可能成為他人心中的支柱。 這次Duncan的創作風格為了更符合「陪伴」主題,比起過往幽默搞笑的畫風,這組貼圖更貼近手繪筆觸,強調溫暖與療癒,「一開始有點擔心,因為療癒可愛的畫風不是我的強項,但在草稿實驗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的比例和形狀。」 驚喜的是,不僅有主角Duncan,還穿插了新朋友阿雲並加入「蒲公英」「光芒」等圖像元素,象徵希望與支持。貼圖情境內容如「我陪你啊」、「你不孤單」、「抱抱」與「你還好嗎?」呼應本次「讓陪伴成為力量」的公益主題,不僅能在聊天室中帶來微笑,更有可能成為別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陪伴。 圖/Duncan以柔和筆觸與「蒲公英」「光芒」元素設計公益貼圖,呼應「讓陪伴成為力量」主題  「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公益貼圖10月14日登場  所得全數捐助陪伴計畫 2025年公益貼圖「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將於10月14日正式上架LINE貼圖平台,一組包含40張靜態貼圖,售價新台幣30元,限時販售至12月15日。銷售所得在扣除iOS與Android平台費用後,將全數捐贈給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全靈身心陪伴計畫」專案,用於推動課輔班、心情陪伴師及數位化資源等計畫,落實心理健康的一級預防。 LINE與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呼籲民眾踴躍參與,透過購買與傳送貼圖,不僅能表達對親友的關懷,也能將日常互動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公益理念。 ■ 「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活動資訊:https://lin.ee/cO7iEVr  ■ 「當肯x蒲公英基金會 讓陪伴成為力量」貼圖販售:https://lin.ee/XVARiD7/crtw  ■ 當肯-創作者心得 Blog:https://lin.ee/bhtuSII  ※ 備註 1. 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131363821號散播希望種籽計畫 2. 原始數據-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https://www.tsos.org.tw/web/page/suicidedata 3. 引用來源-康健雜誌: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93000 4.引用來源-聯合報:https://vip.udn.com/newmedia/2022/youth_crime/problem

台灣醫療決策科學學會 X 銘傳大學-第三屆國際醫療決策科學研討會

台灣醫療決策科學學會 X 銘傳大學-第三屆國際醫療決策科學研討會

第三屆國際醫療決策科學研討會於 2025 年 10 月 11 日在銘傳大學台北基河校區隆重登場,來 自全球 12 國超過 150 位專家學者、產業領袖以及青年學子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醫療決策科學於亞洲發展的嶄新里程碑。 ISMDS2025 延續 2023 年蒙古及 2024 年泰國成功經驗,今年首度由台灣醫療決策科學學會與 銘傳大學攜手主辦,主題為「醫療決策無時無處無所不在的獨特性」,涵蓋智慧醫療、健康經 濟、共享決策、數位健康與公衛政策等前沿議題。現場邀請來自美國、韓國、日本、土耳其、 泰國、蒙古、澳大利亞、以色列、印度、越南、菲律賓與台灣等國 17 位國際重量級講者分享最 新研究突破,促進產官學研跨域交流。學生論文競賽和國際教育論壇亦激勵全球新世代青年投 入創新醫學發展,發揮跨國團隊協作效能。 大會期間「亞洲醫療決策科學學會」(The Society for Asia Medical Decision Science, SAMDS) 正式成立並揭牌,由台灣、蒙古、日本、土耳其、泰國、紐西蘭及澳大利亞等成員國代表共同見證。張啓昌教授榮任首任理事長,提出三大願景:打造知識與創新思維交匯的平台、促進跨國深度合作,以及建構融合多元文化、啟發彼此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交流場域。張理事長強調,學會如同一個跨國家庭,每位成員皆能在彼此互動中共同成長並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此即第三空間的核心精神。 今年會議同時慶祝國慶邀請土耳其駐台貿易辦事處、外交部亞非司、中國工業工程學會等政學界代表親臨,展現國際醫療科技發展與學術交流實力。銘傳大學總校長李銓在會中指出,持續推動「全球知識在地化、在地知識全球化」,強化專業經驗交流,深化國際協作關係。 自 2022 年成立以來,台灣醫療決策科學學會(Medical Decision Science Association of Taiwan, MDSAT)致力於促進 AI 醫療、慢性病預測、健康數據治理等國際合作,與多國締結合作備忘錄,不斷拓展全球夥伴網絡。未來,學會將深化大數據決策工具、推動健康政策參與, 持續助力台灣成為亞太醫療決策領航者。本屆大會及新國際學會的成立,宣告亞洲醫療決策科 學進入多元創新與攜手合作新紀元,並彰顯台灣於全球醫療決策領域的卓越影響力。

阿瘦公佈《2025足健康趨勢摘要》 揭九成國人步態失衡 足部健康成為社區關懷新焦點 奇美醫院與阿瘦簽署MOU

阿瘦公佈《2025足健康趨勢摘要》 揭九成國人步態失衡 足部健康成為社區關懷新焦點 奇美醫院與阿瘦簽署MOU

台灣即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將超過二成,長者跌倒與行動退化成為社會健康風險焦點。為落實預防醫學並推廣足部健康觀念,ASO阿瘦與奇美醫院本月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結合醫療與產業科技之專業能量,共同推動足部健康檢測、臨床研究、產品應用及社區衛教,協助民眾了解自身足部狀況,讓健康教育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實踐「從腳開始的健康管理」。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健康的腿就等於強健的第2顆心臟,與阿瘦合作不只是單純的醫療與產業結盟,更將醫療專業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希望讓民眾在生活場域中了解自己的足部狀況,及早關心姿勢與平衡,從預防出發提升行動品質。 阿瘦導入足測科技 協助民眾從「走路」看見健康風險 阿瘦長期關注足健康,自2018年推出「動態足壓量測系統」,迄今已累積超過 50 萬筆數據,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足部健康資料庫。雙方將合作在奇美醫院運動強化中心導入最新的步態智慧量測服務,可在90秒內快速解析足部壓力與走路樣態,即時生成圖像式報告,讓民眾透過視覺化數據了解重心分佈與行走穩定性,提早發現是否有重心偏移、壓力集中及步態不協調等狀況,作為健康促進與運動建議的參考依據。 阿瘦董事長羅榮岳表示:「未來將透過健康講座、衛教活動及臨床研究等,讓足部健康檢測走出門市、走進醫療與社區推廣,打造完整的足部健康照護網絡。」 50 萬筆足測大數據揭示:九成國人步態失衡 足部結構穩定度與重心平衡高度相關 根據阿瘦最新發布的《2025足健康趨勢摘要》,全台受測民眾中有 91% 存在步態失衡或重心偏移,其中內偏步態(足底內旋)佔 45.56%、外偏步態(足底外旋)佔 34.37%、左右腳步態不一致佔 10.72%。 進一步分析顯示,左右腳步態不一致程度、足弓指標偏離程度,皆與左右腳壓力差呈高度正相關,代表足弓變形程度越高,走路時重心分佈越不平均。當雙腳受力失衡,身體在行走間更容易出現晃動與不穩,潛藏跌倒與平衡退化的風險。 在年齡與性別的分析中,步態健康呈現明顯差異。未成年族群的足弓仍在發育階段,大約在 20 歲左右才進入穩定狀態。就整體趨勢而言,男性在 50 歲以前足弓支撐度普遍優於女性,但隨年齡增長,退化速度較快;50 歲之後,女性雖面臨骨質與肌力流失的挑戰,足弓指標穩定度卻相對平穩,顯示下肢結構變化幅度較小。 而從BMI值與步態狀況的交叉分析結果發現,體重越高,足弓穩定性越差。肥胖族群除常見足弓塌陷、內偏步態外,左右腳受力差亦顯著上升,代表身體重心更不穩;而體重過輕者則易出現外偏步態,避震不足、足底僵硬,代表不同體型都潛藏足部健康風險。 物理治療師鄭融表示,這一結果反映,足部健康並非單純受年齡、骨密度或肌肉量影響,也與姿勢、負重、步態調整能力以及生活型態等息息相關。鄭融指出:「步態是行走平衡與跌倒預防的重要指標,步態異常會導致肌肉發力不平衡,進而影響膝、腰關節受力。足測是讓民眾意識身體狀況的第一步,若能早期調整,就能減少不適與退化風險。」 年輕族群對足部不適最敏感 男性50歲後退化風險倍增 阿瘦同時針對全台約三千名民眾進行「足健康意識與行動調查」,結果顯示足部問題呈現年輕化趨勢。調查結果發現,20至35歲族群對足部不適的敏感度最高,但自評健康分數卻最低;約三成民眾從未聽過或做過足測,僅約一成曾接受專業醫療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受訪者平均每年仍願投入兩千至三千元於鞋墊、運動與保健支出,顯示健康需求高、但缺乏系統性教育與正確行動指引。 性別方面,女性對腳的疲勞、冰冷與水腫等循環問題感受明顯高於男性,對足部舒適與健康的敏感度也更高;男性雖自認足部狀況良好,但對照足測數據則顯示,男性在 50 歲後足弓退化速度明顯加快,步態偏移與壓力不均比例高於女性,為中高齡階段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從數據到行動建立社區健康關懷網絡 共同推動全民足健康 阿瘦總經理郭欣怡表示,足健康不僅是高齡議題,更是全齡議題。長期站立、久坐與運動負荷,都是現代人足弓塌陷、步態偏移與疼痛的誘因。阿瘦希望透過足測數據與臨床合作,讓足部健康成為國人預防醫學的重要一環,讓民眾在還沒出現症狀前,就能了解自己的足部狀況。 奇美醫院與阿瘦此次合作,不僅是產醫結合的示範,更代表預防醫學生活化的轉型。雙方將以「運動強化中心」為起點,逐步推展至社區健康課程,建立醫療與品牌共創的健康網絡,讓醫療走出院所、讓健康從腳開始。

不安肌膚新解方!FORTE「Ceramide 全效舒緩系列」讓肌膚回歸健康平衡的起點

不安肌膚新解方!FORTE「Ceramide 全效舒緩系列」讓肌膚回歸健康平衡的起點

台塑生醫旗下專櫃保養品牌FORTE自創立以來致力於亞洲肌膚的深度研究,洞察台灣的高濕悶熱、強烈紫外線、季節急遽交替,以及空污與生活型態等內外在壓力,再加上醫美療程盛行所帶來的挑戰,皆使肌膚屏障容易脆弱失衡,引發乾燥、緊繃、泛紅與敏弱不適。早於 2006 年,FORTE 便率先推出「Ceramide 全效舒緩系列」為無數敏弱肌膚帶來安心守護,憑藉著專業醫學顧問團隊精準的研發實力與不斷突破的精神,FORTE今秋推出「修護x防禦」兼備的第三代新品「Ceramide 全效舒緩精華液」與「Ceramide 全效舒緩滋養霜」進化演繹經典,將「保濕補水x舒緩修護x強化屏障」三大穩膚關鍵全面升級,從基礎保水、舒緩鎮定至屏障防禦,自根源精準對應各種肌膚不適,帶來更有感、全效的保養對策,重啟肌膚的穩定循環,回歸平衡健康狀態。 台塑生醫顧問皮膚科胡倩婷醫師指出:「角質層是肌膚的天然防禦屏障,唯有結構穩健才能有效鎖住水份並抵禦外界刺激,讓保養真正發揮效果。一旦角質層受損,再多保養都事倍功半。而神經醯胺(Ceramide)正是角質層中重要的脂質成分,不僅能維持肌膚保水度與結構完整性,更能強化防禦力,協助敏感膚況回復平衡健康,令肌膚柔嫩光滑且富有彈韌性。」 圖/台塑生醫顧問皮膚科胡倩婷醫師 FORTE全新升級「Ceramide全效舒緩系列」導入以科技發酵技術研發的專利「醣基神經醯胺」,結構更親膚、吸收力更佳,精準補強角質層的保水與防禦力,幫助敏弱肌從根本回復穩定健康,更特選長庚顧問團隊嚴格把關的複合配方「甘草次酸+蛇床子萃取」降低外界刺激、迅速安撫不適,協同積雪草所提取的專利活性成分「積雪草苷」、歐盟ECOCERT認證「有機復活草萃取」與「維他命B5」,多重能量全面提升肌膚健康,帶來「保濕、舒緩、修護」三效合一的進化呵護。特別的是,FORTE以永續精神,首創將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的「小花蔓澤蘭」獨家萃取為蘊含多酚、類黃酮與倍半萜內酯等活性成分的創新植萃溫和安撫不安膚況,將ESG理念化為肌膚的綠金修護能量。新一代「Ceramide全效舒緩系列」是專為敏弱肌量身打造的安心修護神隊友,陪伴肌膚回到健康平衡的起點。 秋季護膚關鍵「鎖水保濕」!FORTE「Ceramide全效舒緩精華液」打底必備! 入秋氣候驟變,肌膚含水量隨之流失,常見乾澀、緊繃、脫屑等不穩膚況。FORTE「Ceramide全效舒緩精華液」質地輕盈水潤,能迅速吸收不黏膩,為日常保養打下完美基礎。以專利醣基神經醯胺xSodium PCA自然保濕因子深層補水、強化角質,搭配維他命B5與有機復活草萃取改善乾燥困擾,並添加專利積雪草苷與小花蔓澤蘭萃取穩定膚況,甘草次酸x蛇床子萃取,降低外界刺激。打造肌膚保水基礎,維持健康平衡,讓後續保養與上妝更服貼。 FORTE「Ceramide全效舒緩滋養霜」屏障守護更有力! 溫差變化及外在環境影響,容易引發乾燥、粗糙、敏感等困擾。FORTE「Ceramide全效舒緩滋養霜」,柔滑易延展的質地,如替肌膚披上溫和修護膜,牢鎖潤澤能量。核心成分醣基神經醯胺精準修護角質屏障,維他命B5 與蛇床子萃取,補足肌膚保濕鎖水力,甘草次酸與小花蔓澤蘭萃取,溫和舒緩外界刺激,再結合專利積雪草苷、蘆葦花、茯苓、有機復活草,多重植萃協同安撫敏弱、強化防禦。無論日常或急救保養,為肌膚注入長效水潤呵護與屏障守護,於氣候轉換與外界挑戰中,有感維持安定透亮,展現健康光采。 敏弱肌必囤!為換季做好準備!週年慶新品特惠組最低下殺58折! FORTE新一代「Ceramide全效舒緩精華液、Ceramide全效舒緩滋養霜」以更親膚、吸收力更佳的專利醣基神經醯胺搭配多重修護因子:甘草次酸、蛇床子、積雪草苷、有機復活草、維他命B5與小花蔓澤蘭萃取,進化升級肌膚的保濕補水力、舒緩修護力與屏障防禦力,完美實現肌膚自由、KO肌敏!歡慶「Ceramide全效舒緩系列」全新上市,推出週年慶限定優惠組合【全效舒緩組】、【舒緩滋養組】,邀請渴望健康穩定膚況的你即刻入手,重拾自信神采!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最新調查:民眾防疫意識強 行動力卻不足 恐衝擊醫療量能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最新調查:民眾防疫意識強 行動力卻不足 恐衝擊醫療量能

10 月 1 日起,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正式開打。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更於日前指出,今年流感疫情較往年提早兩個多月升溫,顯示呼吸道傳染病威脅仍不容忽視,他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隨著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醫療量能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一旦呼吸道傳染病大規模流行,醫療體系勢必承受嚴峻挑戰。 有鑑於此,疾管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7 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提醒守護醫療量能必須仰賴全民共同努力。專家一致強調,唯有全面落實「三大防線」──積極接種疫苗、善用快篩檢測,以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並減緩醫療體系的負擔。此外,現場也公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樂團「滅火器」合作的衛教歌曲《最重要的事》,並分享各界投稿的新冠疫情故事,盼喚起社會共鳴,再次提醒正確防疫與守護醫療量能的重要性。 多重呼吸道疾病衝擊醫療量能!學會:三大防線-疫苗、快篩及抗病毒藥物,助降重症風險、減緩醫療壓力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2025)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近期流感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率也持續上升,顯示呼吸道疾病威脅仍伺機而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是從「急性全球大流行」轉為「常態化存在」的疾病,民眾不可掉以輕心。他同時提醒,除新冠外,流感、RSV 與肺炎鏈球菌等多重呼吸道疾病也在加重威脅,對 65 歲以上長者尤為危險,合併感染更可能使死亡率翻倍,並造成急重症人數攀升,衝擊醫療量能。張峰義理事長呼籲,唯有落實「三大防線」──疫苗接種、快篩檢測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減緩醫療壓力。 民眾認知與行動存落差! 醫籲:醫療量能須全民共同參與 學會最新調查:五成民眾仍認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具威脅 因應疫情邁入第五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針對全台 18 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 1,068 份樣本,結果顯示: 超過五成民眾認為四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仍具健康威脅,其中以新冠威脅感最高; 50 歲以上民眾未接種疫苗的主因,除不符合公費資格外,還包括擔心副作用,甚至誤以為「曾感染或接種過新冠疫苗」即可具足夠保護力; 約 6% 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會直接選擇急診,希望獲得立即診斷與治療,或認為大醫院檢查更精準,顯示民眾對「精準診斷、立即治療」的需求仍高; 民眾因疑似新冠就醫時,仍有七成醫護會主動詢問症狀與接觸史並建議快篩,防疫作為持續落實。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雖然民眾普遍認知呼吸道疾病威脅仍高,但實際根據疾管署所公布的數據,65 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率卻偏低──每年須接種的新冠疫苗JN.1接種率僅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43.9%,而長年推動需完整接種兩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僅 24.9%,顯示民眾認知與行動間仍存落差。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及其家屬應積極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同時,他也肯定民眾在就醫分級及醫護對呼吸道疾病的警覺性已有進步,並提醒民眾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仍應保持警覺、遵守呼吸道禮儀並進行快篩,以便及早用藥,降低重症風險。 防疫量能不可或缺!感管師與長照機構成守護醫療關鍵 強化長照與社區防線,學會籲支持感管師、減輕醫療壓力 除了落實防疫三大防線、確實做出行動外,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詹明錦秘書長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感染管制師扮演守護醫院感染防線的重要角色。無論是院內感染監測、隔離措施的落實、教育訓練的推動,或面對突發疫情時的即時應變,都展現出高度的專業與韌性。他強調,感染管制師是醫療體系中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更多支持與肯定,讓感染管制人才得以持續培育與留任,進一步強化我國整體感染防護量能。 詹秘書長也提醒,長照機構是高風險族群聚集的場域,一旦發生感染事件,極容易引發群聚擴散,造成重症與住院人數增加,進而衝擊整體醫療量能。他表示感染防治的重點不僅在醫院,更應延伸至長照端與社區。唯有全面提升監測與預防能力,達到「早期預防、早期阻斷」,才能有效降低疫情對醫療體系的壓力,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與會專家一致呼籲,守護醫療量能不能僅依靠政府或醫院,而需全民共同參與。透過疫苗接種、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基層診所早期診斷與治療,以及長照端防護網建構,方能有效減少疫情擴散。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強調,唯有落實「三大防線」,全民攜手,才能守護健康台灣,共創永續醫療環境。

大樹藥局鄭明龍:資金是創業家的膽!創業大聯盟競賽啟動創業能量

大樹藥局鄭明龍:資金是創業家的膽!創業大聯盟競賽啟動創業能量

文、圖 / 葉倩如 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辦的全台最大規模創業盛事:「創業綻放計畫-創業大聯盟競賽」,繼台北首場圓滿登場後,日前(9月30日)移師新竹清華大學旺宏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二場「創業家講座」。新竹擁有清華、交大與竹科產業聚落的創業沃土,本場次不僅吸引在地創業家與青年學子踴躍參與,更邀請重量級產業領袖與新創代表同台分享,現場交流熱烈,持續點燃創業能量。 國發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致詞時表示,「創業大聯盟競賽」的初衷在於推動全國均衡的創業氛圍,無論深科技或民生應用,都是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動能。詹方冠指出,本次競賽政府也將透過國發基金及多項專案基金,持續陪伴新創成長,並協助進軍國際。詹方冠強調,創業雖是長遠挑戰,但政府會是創業者最堅實的夥伴。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致詞時表示,清華大學向來是台灣創新創業的搖籃,一個充滿活力的科技生態系需要市場、制度、基礎建設、資本、人才與創業精神六大要素。他強調,在政府與資本市場支持下,清華將持續培育創新人才,成為推動台灣新創能量的重要基地。 重量級創業家現身  分享新定位迭代與突破 台北場講座邀請多位重量級創業家現身分享,大樹藥局董事長鄭明龍在演講中分享,當年大樹能夠快速成長,正是因為國發基金與創投資源的支持,「資金就是創業家的膽」。他幽默提及自己高中創業開檳榔攤的經驗,最後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洞察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提醒新創團隊務必掌握市場核心價值。91APP董事長何英圻則以三度成功創業的實戰經驗,說明如何在不同階段不斷轉型,從 C2C、B2C 到 SaaS,每一次都能找到新的定位與突破,成為台灣電商發展的重要推手,展現持續轉型與創新的精神。 新竹場創業家講座邀請力旺電子董事長徐清祥及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以親身經歷分享創業歷程。徐清祥以「寧可做過後悔,也不要後悔錯過」勉勵創業者勇於嘗試,同時提醒高科技新創除了研發,更須掌握市場需求與商品化,持續創新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潘健成則指出,群聯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創新解決問題,尤其在 AI 浪潮下,更要勇於找出切入點,化挑戰為商機。兩位企業領袖不僅是清交校友的驕傲,更以自身故事激勵現場創業者勇敢逐夢。 圖/創業大聯盟貴賓合影,堆疊推動全國均衡的創業氛圍能量。 漸強實驗室執行長薛覲及 Firstory 執行長于子軒,分別從 AI 行銷與 Podcast 平台經驗出發,分享如何建立策略方向並組建關鍵團隊。薛覲強調抓住市場紅利、專注解決真實問題可逐步打造核心價值;于子軒則強調人才選擇的重要性:「願意解決現實問題的人,才是早期團隊最珍貴的資產。」兩位的分享凸顯了在創業過程中,堅持與信任的重要性。 IAPS黃經堯教授:新創氛圍從技術轉向市場與價值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稱IAPS)創辦人黃經堯教授,觀察數十年新創圈的發展,相當看好創業大聯盟的發展。「創業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資金與資源都會是一大助力;第二場在新竹辦理,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新竹是台灣科技的核心點,而近期越來越多的組織與機構,逐漸將技術導向轉為價值與市場導向,也就是新創生態圈的概念,從單點的創業發展為資金鏈與價值鏈的串聯,事實上,資金對於創業家來說必然有一定的重要性。」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黃經堯教授 這幾年,整體的新創生態圈,從育成中心、加速器到國際互動,台灣本土越來越多的加速器給創業者豐沛的資源,像是IAPS、SparkLabs和比翼資本等,不同的加速器彼此橫向串聯,透過國際露出、國際資金和國際企業家網絡的串聯,並且從現在到未來都將會繼續地強化。黃經堯教授笑著表示,從資金面的強化、政府面的工具導入、企業整合與資金整合,不斷地擴充新創生態系整合的高度能量。「大家在生態圈中擁有不同的角色與功能,有越來越多的接觸點,也預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信任點。」 「創業家講座」系列活動後續將陸續於全台各地登場,每場皆邀請不同領域創業家分享經驗,預期將掀起一波波創業風潮,期待更多懷抱夢想的創業者加入,一同為台灣新創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

林文欽: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契機 2025台灣新創投資年會登場!海內外18家投資機構與8位創業家共榮

林文欽: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契機 2025台灣新創投資年會登場!海內外18家投資機構與8位創業家共榮

文、圖 / 葉倩如 AI風潮與資本市場收緊雙重挑戰下,2025台灣新創投資年會於近期於台北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盛大登場,兩日活動吸引近八百名創業家、創投合夥人、企業戰略投資與高淨值投資人報名。 贏在不確定的年代:台灣首度雙主題論壇強化投資人與創業者共榮 活動由前騰訊副總經理、台灣新創投資社團創辦人林文欽主持,今年以「贏在不確定的年代」為主題,首度採取「創辦人論壇 × 投資人論壇」兩日雙主題形式,集結18家投資機構、8位創業家與7位生態圈領袖登台,聚焦新創在募資寒冬、國際化挑戰及股權架構等核心痛點,透過跨角色深度對話,探索新創市場突圍路徑,台灣新創投資年會創辦人林文欽表示:「台灣新創生態圈必須用更大的格局走向世界,不確定的年代,正是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契機,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創業家和資本方共創下一個十年的成長故事。」 根據FINDIT台灣新創資訊平台統計,AI 已成為近年全球創投市場的投資亮點,但在全球不確定性升高、投資趨於保守的情況下,整體市場熱度仍在低谷盤旋。2024 年台灣早期投資交易規模雖成長約 4.5%,然而交易件數較前一年減少約 4.7%,顯示資金正趨向集中於具備技術與市場潛力的少數團隊。另一方面,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新創普遍必須走向國際,卻在市場驗證、法規與募資結構上面臨更高難度,因此,台灣新創需要的不只是資金,而是跨越創辦人、投資人與生態夥伴的深度交流,共同尋找在「不確定年代」下的突圍策略。 圖/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分享創新板成為未來經濟發展新動能。 新創生態圈代表共同戮力!打造國際競爭力 本屆論壇邀集多位具實戰經驗的產業與投資領袖,從募資結構、國際擴張、資本溝通到創業心法,全面剖析新創在不確定年代中的應對策略。講者陣容橫跨資本、創業與加速器三大關鍵領域,包括: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高通業務開發總監暨亞太生態系發展計畫負責人戴郁文、LANDED加速器負責人Bryan Huang、和鼎創投副董事長劉奕成、BonHope創投基金合夥人蕭一白、WeMo執行長劉于遜、Taiwan Global Angels創辦人詹益艦、Hive Venture合夥人李彥樞,以及AmazingTalker創辦人趙捷平等,皆為各具代表性且具實際投資決策權或創業經驗的關鍵領袖。 本次論壇強調「從創業者到投資人,再到創新生態系」的完整觀點,讓與會者不只理解產業趨勢,更能掌握募資與國際化的實務技巧。投資人論壇鎖定具決策權的基金管理人、合夥人與董事總經理,為新創提供實質投資鏈結機會;創辦人論壇則聚焦於資本邏輯與策略思維,協助團隊跨越從0到1與走向國際的重要門檻。 台灣新創投資社團創辦人林文欽於本月(10月)1日正式出任台大創創加速器執行長,林文欽表示,台大本身有很多科技新創人才與產業界成功企業家校友的優勢,將會重新定義台大創創,會思考什麼樣的創新育成機制設計比較能借勢這些最頂尖的人脈資源優勢。同時也會更重視台大創創中心的用戶體驗,以幫助用戶達到更有感的進步,例如對接企業合作或者協助融資等。未來,共同打造國際競爭力!

2025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報告:AI、併購、數據 驅動產業新格局

2025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報告:AI、併購、數據 驅動產業新格局

文、圖 / 葉倩如 全球生物製藥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資金環境收緊、監管政策持續變動、關稅與地緣政治重塑供應鏈版圖。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2025安永超越邊界生物科技產業報告發表會>,匯聚專家們剖析生技產業最新趨勢,以及企業在風險與機會環境並存環境中致勝的關鍵。 AI與智慧醫療 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致詞表示,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中,企業如何配置資源、聚焦關鍵資產,並以AI等創新科技提升效率將成為關鍵。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分享,由於臺灣醫護人員短缺等現象,工研院首創以臨床語料結合Agentic AI,打造智慧醫療共創平台,助力醫護提升效率,並邀請更多生技業者共同合作,從臺灣走向國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受邀於會中分享,自2007年至今,臺灣的生技產業整體市值已成長超過14倍,且擁有完善的生技法規,確保產業合規發展並促進創新。此外,臺灣擁有強大的電子與ICT供應鏈,導入AI與IOT等技術,為智慧醫療提供技術支撐。臺灣藥品的創新策略包括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強化CDMO供應鏈銜接國際市場、鼓勵創新研發推動產業成長動能,以及強化國際創新研發合作並吸引國際大廠來臺投資。 全球生技醫療產業面臨挑戰 資本支出與研發持續加碼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王彥鈞分享<2025超越邊界生物科技產業報告>指出,隨著美國和歐洲的融資環境低迷,大型製藥公司因不確定性或監管壓力而推遲併購計畫,全球與臺灣生技業者需重新思考資本配置與研發投資策略。 全球生技公司依舊將研發視為成長引擎,2024年全球生技公司平均有33%資金投入研發,高於2015年的25%,研發支出占銷售比也從17%攀升至23%(表一)。大型製藥公司的資本支出占比達10%,預期2025年續增,顯示產業在逆風中仍積極布局創新。臺灣生技產業上市櫃公司表現亮眼(表二),2024年營收達新臺幣3,666.8億元、淨利成新臺幣238.4億元,研發投入達新臺幣317.4億元,其中製藥產業表現最為突出,營收新臺幣1,692.9億元占上市櫃生技公司總營收46.7%,研發投入新臺幣216.5億元占上市櫃生技公司總研發費用68.24%;製藥產業中的新藥開發公司研發投入約為新臺幣152.31億元,占其營收比重達77.3%,凸顯研發驅動成長的重要性。 融資動能回到疫情前常態趨勢 AI與數據:生技產業的下一個競爭優勢 2024年美國與歐洲有30家生技公司完成IPO,募資總額約40億美元,較前兩年略微回升,但創投成長 34%,達到 247 億美元,為 2021 年以外的最高紀錄水準,創投資金規模已大致回穩,但進入「新常態」:資金集中於少數公司,並傾向於規模更大的融資輪次。2024年臺灣上市櫃生技公司募資25件(表三)、募資金額新臺幣279.39億元,年增率大幅增加54.8%。其中IPO募資額占比63%,募資金額較2023年大幅增加799.7%,展現投資人對生技產業長期成長的高度期待。 王彥鈞指出,關稅與總體經濟動態變化的影響下,同時對持續創新的迫切需求,生技產業正積極探索AI與數據驅動的新模式。安永調查,有77%全球企業領導者認為AI已提升營運效率,87%生技產業投資運用 AI 平臺加速藥品研發,84%生技產業CEO同意要優化 AI 的影響,需要專注於資料品質和整合,顯示AI與數據資產不僅降低成本、縮短研發時程,更將成為生技產業的核心資產。 全球熱點領域:GLP-1、ADC、ATMP/CGT 推升CDMO需求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專案組長賴瓊雅談到全球醫藥產業關鍵脈動,以癌症、免疫、糖尿病與減重藥(GLP-1)為巿場成長主力,產業投資熱區為GLP-1、ADC及ATMP/CGT,帶動CDMO需求。地緣政治與關稅衝擊使缺藥成為長期議題,供應鏈韌性與在地化成為新常態,國際藥品韌性政策及定價新制將重塑藥品上市與價值溝通策略。她建議臺灣生技業者善用「韌性 + 證據 + 製程」三大槓桿,鎖定國際易缺藥品項與未來 10年專利到期潮的生物相似性藥,結合政策與資源,促進本地研發能量與國際接軌,以藥物韌性及先進製程策略合作與技術導入,掌握市場重組的新契機。 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Head of Go to Market Capabilities周凱彤分享AI策略,展現AI在研發與營運全流程的深度應用。隨著生成式 AI 與機器學習工具的發展,企業嘗試透過整合數據資源、優化流程決策,來提升研發效率與病患照護體驗。例如,AI系統可運用數據與機器學習,提供與醫療專業人員互動,包括溝通內容、時機與管道的最佳行動建議,打造個人化的客戶體驗。 併購與策略聯盟:打造第二成長曲線 併購與策略聯盟被視為生技業的「第二成長曲線」,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劉安凱指出,生技公司近年來從併購取得的營收占比已達44%(表四),超越內部研發產品貢獻。雖然2024年大型併購趨緩,但2025年全球前25大生物製藥公司仍握有高達1.3兆美元的併購火力,加上2030年專利到期將帶來2,400億美元成長缺口,驅動產業進行「更小、更精準」的併購與策略合作。此外,策略聯盟能讓大型藥廠接觸新穎且具潛力的技術,同時承擔較低的風險,也使得生技公司產生興趣。 面對資金緊縮與產業轉折,生技業者若能靈活運用AI、數據資產與併購策略,將在下一波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創造永續成長的新價值。

用影像述說愛的重量─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攝影展「尋『早』幸福微小時刻,回到最初的感動」誠摯邀您同行支持

用影像述說愛的重量─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攝影展「尋『早』幸福微小時刻,回到最初的感動」誠摯邀您同行支持

在台灣,每十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是早產兒。他們或許來得太早、體重太小,但生命的力量從不微弱。為喚起社會對早產兒及其家庭的關注,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與國際獅子會300B2區、新北市新碧獅子會共同策劃【尋「早」幸福微小時刻,回到最初的感動】早產兒攝影展,今(4)日下午於新光三越台北信義A9館B2盛大開幕。展覽匯集橫跨12年的40幅珍貴影像,紀錄著一群在出生時就面對重重挑戰的小小鬥士,從保溫箱裡微弱的呼吸,到今天勇敢成長的身影,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是父母堅持與守護的見證。 用照片傳遞希望,也為未來鋪路 「每一位早產兒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堅韌不拔的旅程。」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攝影展不只是藝術的展出,更是早產議題的倡議與教育;而觀展不只是觀賞,更是理解、同理與支持的開始。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已服務超過4萬個家庭,提供早產兒出院後的醫療儀器補助、照護指導與成長追蹤。然而,這一切服務的持續,都仰賴社會大眾的支持與善心。 艾璐攜早產兒寶寶出席,見證追蹤服務的意義與力量 基金會「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檢查計畫」服務對象的早產兒母親艾璐,也在今天的開幕式現身。艾璐的寶貝兒子出生僅1179公克、週數不到29週的他,在媽媽的細心照護下健康成長,而基金會的計畫扮演著重要角色。艾璐感性地分享:「突如其來的早產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很難在第一時間反應該怎麼做,做些甚麼;追蹤計畫提供了各個矯齡階段的全面評估,透過早期發現與持續追蹤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讓我真的非常得安心。謝謝基金會一路上的陪伴。」 中央攜手支持:推動友善政策,守護早產兒家庭 衛生福利部次長莊人祥親臨現場,衛福部長期關心早產兒福利,是近年來多項友善政策推動的重要推手。包含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藥品適應症外使用給付、母乳補充品給付、RSV單株抗體(Synagis)擴增給付與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等,實質改善了早產家庭的育兒壓力。 【愛的援手 匯聚希望】 本次攝影展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籌辦,每一項圖文輸出、場地佈置、人力支援與宣傳製作,都是挑戰。幸好有國際獅子會300B2區早產兒兒童關懷委員會與新北市新碧獅子會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給予支持與資助,讓這場充滿深度與溫度的展覽得以實現。 活動中得獎家庭親自到場領獎,分享照片背後的故事。這些影像不僅紀錄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瞬間,更紀錄了父母用盡全力守護孩子的痕跡。「我們以有限的預算,盡力策劃每一場讓早產兒家庭被看見的活動。」基金會許瓊心公關召集董事表示,若沒有這些社會力量的挹注,這份對生命的初衷與感動,將難以傳遞給更多人看見與感受。 誠摯邀請您,走進照片裡的奇蹟 本次展覽將展出至10月15日,展覽期間也規劃有義賣與線上互動活動。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前來參觀,讓我們在影像中重新遇見那個微小卻堅強的生命,用眼看見、用心感受,並用行動支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