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當皮膚起內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深入淺出探索皮膚免疫疾病,破解迷思、找到健康的真相!

《當皮膚起內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深入淺出探索皮膚免疫疾病,破解迷思、找到健康的真相!

皮膚不只是我們的外在防護層,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時刻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保護身體免受病原體的侵襲。然而,當皮膚的免疫系統失衡,各種棘手的皮膚免疫疾病便隨之而來。由皮膚專科醫師黃毓惠與陳冠伃共同撰寫的《當皮膚起內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正是一本為公眾揭開這層神秘面紗的科普書籍。本書從科學角度出發,結合臨床經驗,深入淺出解釋皮膚免疫系統如何運作、常見的皮膚免疫疾病如何診斷與治療,以及如何透過調節免疫功能來維持肌膚健康。 用科學破解皮膚免疫疾病迷思 在門診中,醫師經常聽到患者問:「我的皮膚問題是免疫力太弱還是太強?要吃保健品補充嗎?」許多人對「免疫力」的理解還停留在「免疫越強越好」的錯誤觀念中。事實上,皮膚免疫疾病大多不是因為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錯誤攻擊自身細胞所導致。 例如,乾癬的患者,免疫系統會讓皮膚細胞過度增生,導致角質層不斷脫落;異位性皮膚炎則是因為免疫系統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導致慢性發炎與劇烈搔癢,所以正確觀念應是讓自己的皮膚免疫功能正常,不會產生發炎反應才對。本書特別設有「破解迷思」專章,針對坊間流傳的各種錯誤說法,提供科學證據與正確知識,例如:皮膚病會不會傳染?皮膚免疫疾病等於過敏?排毒的真相?透過清楚易懂的解析,讀者理性面對皮膚問題,避免被不實資訊誤導,影響治療效果。 深入解析十大常見皮膚免疫疾病 本書以系統化的方式,剖析臨床上最常見的十種皮膚免疫疾病,包括:乾癬(牛皮癬)、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圓禿(鬼剃頭)、白斑、天疱瘡與類天疱瘡、紅斑性狼瘡、皮肌炎以及嚴重型皮膚藥物不良反應。 針對每種皮膚免疫疾病,書中從疾病概述、臨床表現、診斷方式、免疫機制、誘發因子與治療策略等面向,進行全方位介紹。作者以專業醫學知識結合臨床實例,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疾病的發展過程。例如,乾癬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機制雖然不同,但兩者皆與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有關,因此治療不僅需要針對皮膚症狀,也須調控免疫功能。本書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免疫系統如何影響皮膚健康,幫助患者擺脫錯誤迷思,避免因過度補充保健品或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 從日常生活與飲食調整,維持健康的皮膚免疫功能 除了疾病診斷與治療,本書還提供許多免疫調節與護膚的實用建議,幫助讀者從生活習慣與飲食入手,維持健康的皮膚免疫系統。例如:如何透過飲食調節免疫功能,減少發炎反應?哪些生活習慣會加重皮膚免疫疾病?如何建立正確的保濕與護膚習慣,減少皮膚發炎?本書不僅是一本皮膚免疫疾病的知識大全,更是一份為病友量身打造的健康指南。透過科學的解釋與真實案例,建立正確的皮膚保養觀念,才能有健康好氣色。

護眼新視界 科學視角解析視力健康與臨床應用

護眼新視界 科學視角解析視力健康與臨床應用

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視力健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光環境調節不當,已成為現代視覺健康問題的重要成因。為強化視力保健知識並提供科學化的護眼策略,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與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共同舉辦「護眼新視界」工作坊,匯集光學與醫學領域的專家,深入探討視力健康關鍵因素,並提供實證支持的臨床應用方案。 藍光對視力健康的影響與臨床對策 本單元由國立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周卓煇教授,主講「藍光對視覺與身體健康的影響」。周教授擁有美國密西根大學巨分子科學工程博士學位,曾任美國IBM研究中心客座科學家,其研究表明,藍光的高能量短波可能對視網膜細胞造成氧化壓力,進而導致黃斑部退化,並可能影響褪黑激素分泌,擾亂生理節律與睡眠品質。周教授將從科學與臨床的視角解析「好光」與「壞光」的區別,並提供適當的光線調整建議,以減少藍光對眼部與全身健康的影響。 視力自我修復的潛力與視覺復健技術 本單元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監事楊顏福老師,講述「視力自我修復與臨床應用」。楊老師曾受高度近視與散光困擾,透過視覺復健技術成功改善視力,並累積多年臨床經驗,協助視力障礙患者恢復視覺功能。研究顯示,透過適當的視覺訓練與環境調整,可促進眼部肌肉的協調與視覺神經的可塑性,進一步減緩視力退化,甚至改善部分視覺問題。本次課程將涵蓋近視、散光、乾眼症、老花與黃斑部病變的視力復健策略,提供臨床可行的護眼方法。 臨床應用與視力管理策略 本次工作坊綜合臨床研究與實務經驗,著重於光環境、生活習慣與視覺健康的關聯,並提供具體的視力管理方案,包括: ● 光線調控與視力保健:解析光線對視覺與神經系統的影響,提供科學化光環境調整建議。 ● 視覺訓練與復健技術:介紹視力恢復訓練,涵蓋近視、散光、乾眼症等視覺調整方法。 ● 臨床案例解析:專家分享視力復健成功案例,探討不同視覺問題的對應策略。 隨著數位時代的演進,視力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次工作坊將整合最新科學研究與臨床經驗,幫助專業人士與個人建立正確的視力保健觀念,並促進護眼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透過科學化視角與臨床實踐,開啟護眼新篇章,為視力健康提供更全面的理解與應用方向。

「第二屆新北桃園健身篩檢大縱走」─健身房外的健康策略

「第二屆新北桃園健身篩檢大縱走」─健身房外的健康策略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運動風氣盛行,除了健身運動,近年民眾也逐漸了解定期健康篩檢更是維持良好體態與健康的重要關鍵。由林口長庚醫院主辦,新北市與桃園市協辦的「新北桃園健身篩檢大縱走」去年(113年)與22間健身房合作,總計853人次參與健康篩檢與疾病機智問答,今年 「第二屆新北桃園健身篩檢大縱走」 活動升級,除了新北市林口區與桃園市龜山區,今年更擴展至桃園八德區與平鎮區的健身房及運動中心,希望透過更廣泛的活動延伸,讓更多的市民了解當前的健康策略。 全民健康行動!豐富篩檢與健康測量一次到位 活動中民眾能夠免費參加各種健康篩檢,包括血壓、體重、體脂與BMI測量、血糖檢測、肌少症簡易評估、C型肝炎、愛滋篩檢與諮詢等服務。此外,活動小組還將設置疾病知識問答小遊戲,讓參與者在玩樂中學習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管理知識,並建立對於疾病預防的概念。 規模擴大!健身房響應加入,志工與社群團隊同步招募 今年活動在區域與參與健身房的數量上皆有擴大,希望引領民眾共同推動「健身 + 健康篩檢」的理念,主辦單位也特別擴大志工與社群小編團隊的招募,成立了Facebook粉絲專頁、Instagram及Threads帳號,透過社群邀請更多對健康推廣有熱忱的朋友一起參與,從現場活動支援到社群經營,一同將健康意識帶進社區。除此之外,今年也新增抽獎活動,活動小組將於每月的25號公布下個月抽獎的合作健身房,該場次符合資格的民眾就可以參加抽獎拿好禮! 母親節講座回響熱烈,今年將擴大篩檢服務 去年在健身工廠林口廠聯合舉辦的的母親節健康講座獲得廣大迴響,講座內容提到了非常多女性的常見疾病及預防保健,讓許多常來運動的民眾更深入地了解相關的健康資訊,一位民眾和活動小組分享說:「透過這樣講座和健身篩檢的活動,更多人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因此,今年活動預計將篩檢服務內容擴大,規劃更多健康篩檢項目,希望能夠服務到更多不同需求的族群。 健身不只是鍛鍊,更要內外兼顧! 真正的健康來自內外兼顧,規律運動之外的健康篩檢也很重要,內外兼顧才是維持良好體能狀態的最佳方式,連續兩屆擔任活動代言人的前游泳國手唐聖捷也在記者會當天分享:「除了透過飲食控管及健身維持體態之外,我自己每年也都會定期做健康篩檢」。 「第二屆新北桃園健身篩檢大縱走」在活動記者會之後正式開跑了!自3月起持續至5月,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各合作健身房免費體驗健康篩檢,一起為健康加分! 歡迎追蹤我們獲得更多活動資訊~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72994067790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healthy_trail_cgmh?igsh=NDZyMnFvaDJicGs1 活動官網:https://healthy-trail-2025.mystrikingly.com/  

2025全人照護健康促進研討會—迎戰超高齡社會,推動輔助醫學整合照護

2025全人照護健康促進研討會—迎戰超高齡社會,推動輔助醫學整合照護

高齡化浪潮來襲:ICOPE 全人照護模式成未來趨勢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與健康促進已成為醫療與社會福利政策的核心議題。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將於 2025 年 4 月 27 日 假桃園長庚紀念醫院 B2 會議廳舉辦 「2025 全人照護健康促進暨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COPE)之輔助醫學學術研討暨產學交流會」,聚焦高齡健康管理,探討輔助醫學在預防功能衰退、提升生活品質與減輕長照負擔的角色。 本次研討會將以世界衛生組織(WHO)高齡整合照顧評估(ICOPE) 為基礎,針對 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心理健康 六大關鍵面向,提出科學化健康促進方案,並透過學術交流與產業對話,共同推動輔助醫學在高齡醫療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全人照護與輔助醫學的結合 根據統計,2025 年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21%,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 3.6 人中即有 1 人為長者。為應對高齡社會帶來的健康挑戰,政府逐步推動 「長照 3.0」 及 全人照護健康促進政策,預估產業產值將突破 3,000 億新台幣,帶動醫療、輔助療法與健康科技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然而,少子化與長照人力短缺的挑戰,使傳統長照體系難以完全負荷。為此,輔助醫學 提供了整合式健康管理的解決方案,透過 非藥物介入、自然療法與科技輔助治療,提升長者自主健康管理能力,減少依賴性與長期照護需求。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陳韜名醫師 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長者應在行動能力尚可時,積極接受各類輔助醫學療法,以延緩衰老、提升生活品質,避免進入長照體系。」 頂尖學者與專家齊聚,共探輔助醫學新未來 本次研討會邀請多位國內外學術與臨床專家,進行全方位的專題探討: 上午場|主題演講 林昭庚 院士(中央研究院):解析輔助醫學在高齡健康管理的科學基礎 楊賢鴻 主任(長庚大學中醫系):中醫輔助療法如何介入高齡健康促進 張嘉峯 醫師(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高齡醫療現況與未來挑戰 許棋凱 執行長(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產學聯盟如何推動輔助醫學產業發展 下午場|專題論壇 陳錦煌 醫師(前政務委員):政策面如何支持高齡健康促進 許宏志 醫師(嘉義長庚復健科副教授):輔助醫學在復健醫學的應用 葉怡嘉 醫師(台灣人智學健康照護平台):整合照護如何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歐瀚文 醫師(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功能醫學如何延緩衰老 顏榮郎 醫師、王真心 博士:輔助醫學的科學驗證與臨床實務 四大實務工作坊,實踐輔助醫學的臨床應用 除了學術論壇,本次研討會同步舉辦四場實務工作坊,深入探討輔助醫學在不同健康領域的應用: A. 遠絡醫學電刺激臨床應用 結合遠絡醫學與電刺激技術,透過低頻電刺激影響經絡調節與疼痛管理,提供非藥物介入的治療方式,適用於慢性疼痛與神經調節失衡患者。 B. 醫學氣功與氣功養生 探討氣功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結合臨床實測驗證其對於免疫系統強化、自主神經調節與代謝優化的潛在應用。 C. 護眼新視界 解析藍光危害與視力復健技術,透過光療、視力訓練與環境調整策略,提出完整的眼健康保護方案,適用於銀髮族與高頻率使用 3C 產品者。 D. AI 生物能光熱治療 聚焦於核心溫度提升與免疫系統優化,探討光熱療法在組織修復、慢性發炎調節與癌症輔助治療的臨床應用。 產學聯盟推動產業發展 研討會當天將設有20 多家產業展示攤位,涵蓋生技醫療、營養調理、AI 數位生物能回饋、醫療器材與芳香療法等領域,提供與會者直接與業界專家交流的機會,獲取最新產業資訊與臨床應用趨勢。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希望透過本次研討會,促進醫療、學術與產業的深度整合,加速輔助醫學技術的發展,為高齡健康管理提供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泰馬醫師團訪中榮、亞大「緊急腹膜透析與SDM平臺」

泰馬醫師團訪中榮、亞大「緊急腹膜透析與SDM平臺」

臺灣透析人口已逾九萬,主要治療方式分為血液透析(HD)與腹膜透析(PD),然而腹膜透析的使用率僅佔9%,遠低於國際平均。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可在家中於夜間進行,不須每週固定回診,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彈性,有助於兼顧就學或工作。近日,臺中榮總與亞大醫院共同舉辦腹膜透析國際論壇,邀請泰、馬醫師共同探討腹膜透析在臺灣的應用優勢與臨床經驗。會中針對透析流程、藥水濃度等臨床議題,展開熱烈交流。

李福田董事長捐贈百萬助唐氏症基金會推動友善照顧  改善雙重老化困境

李福田董事長捐贈百萬助唐氏症基金會推動友善照顧 改善雙重老化困境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議題逐漸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關注焦點。為了提供更多身心障礙家庭所需的協助,唐氏症基金會於2023年正式進軍全日型機構服務,承接「陽明教養院永福之家興岩園區」。該機構引進先進的人工智慧(AI)設備,成為全台首個結合24小時全日托服務與AI技術的機構,旨在透過科技提升重度身心障礙者與其照顧者的服務品質。然而,友善照顧同時也面臨經費上的重重挑戰。為此,李福田董事長慷慨捐贈109萬台幣,協助基金會購置輔具,改善照顧環境,為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打造更溫暖且友善的服務空間。 成年身心障礙者與其主要照顧者同步老化的「雙重老化」現象,讓安置與照顧問題日益嚴峻 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的照顧需求不斷攀升,然而,照顧服務人力卻日益短缺,全台身心障礙機構雖有空床位,卻因招募不到足夠的照顧人力而無法有效運作。因此,如何改善現職照顧服務人員的工作環境,使其能長期投入照顧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永福之家興岩園區目前安置77位身心障礙者,其中59%行動不便且需使用輪椅。這些服務對象皆為政府委託安置,因無依或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主要照顧者高齡,長期居住於機構內。第一線照顧人員為求效率,普遍採用徒手搬運與移位的方式,雖然能縮短服務時間,卻導致高負荷與高風險,亟待改善。 李福田董事長與夫人李貞慧長期以來熱心公益,賢伉儷捐贈的車輛「福田號」已遍及全國各縣市及偏鄉地區。唐氏症基金會執行長林美智表示,早在2021年,李福田董事長得知基金會新北愛家發展中心的交通車已使用近十年,並達到汰換年限時,便慷慨捐贈了一台愛家無障礙交通車,幫助身心障礙幼童順利就學及融入社區生活;而在2023年,再次捐贈馬祖專用服務車,支持馬祖的偏鄉外展服務,協助運送物資、接送服務對象及舉辦各類課程與外展活動。 此次,李福田董事長再度捐贈1,091,700元,協助唐氏症基金會購置與汰換適當的輔具設備,這些設備不僅提升機構工作人員操作輔具的能力,改善照顧品質,還能有效降低機構人員及身心障礙者受傷風險,並有助於提升服務對象的身體功能與生活自主能力,從而創造更加友善的照顧環境。 唐氏症基金會於25日舉辦捐贈儀式,感謝李福田董事長的善心義舉。李福田董事長表示,很開心能跟基金會有緣分與這個機會,可以一同支持友善照顧,實際到興岩園區,更能知道做這些服務很辛苦,期望捐輔具能夠幫助孩子們及老師們,減輕負擔並更好的照顧他們,讓大家變快樂。 捐贈儀式後,李福田董事長也與興岩園區的院生一起進行地板滾球運動,拉近彼此的距離。地板滾球是結合肢體、智力、情緒、群體適應、娛樂及比賽競技的運動,使用極少的肢體動作,但需要運用策略和技巧,特別針對重度動作控制困難的身心障礙者所設計,具有多重復健及促進生理、心理健康的功能,經歷地板滾球體驗與互動,李福田董事長也更體認到陪伴身心障礙院生的不容易。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基金會也期望透過政策推動,使機構照顧環境更加安全、人性化,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高品質的服務,也讓照顧人員能安心投入工作,進而促進社會整體福祉。未來,本會將持續關注身心障礙者照顧議題,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打造更友善、溫暖的照護環境。

中獎名單》優活LINE好友破5000感謝祭!公布「超商500元禮券」10名中獎者

中獎名單》優活LINE好友破5000感謝祭!公布「超商500元禮券」10名中獎者

慶祝優活LINE好友人數突破5,000人,中獎名單公布啦!《優活健康網》為回饋好友一路以來的支持,共抽出10位中獎名單,可獲得500元7-11購物禮券,得獎資訊已公布於官網及FB臉書粉絲頁。得獎者請密切留意近期信箱收信,跟親朋好友「加入優活一起變健康」,快來看看中獎的是不是你吧!

數位時代育兒警訊: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損害兒童視力與發育,蔡司光學推五大標準守護眼健康

數位時代育兒警訊: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損害兒童視力與發育,蔡司光學推五大標準守護眼健康

每年3/23為國際視光日(World Optometry Day),旨在「改善世界各國的眼睛照護品質」,以此提高世界對於視力保健的重視。現代父母常見「平板育兒」方式,可能讓兒童不只視力受損,發育也受限!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孫涵瑛提醒,家長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務必要「小心眼」,除注意使用時間、讓眼睛充分休息,也要時刻留意近視度數的加深與否。 統計指出,台灣18-24歲者近視率已高達73%1,眼鏡成為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陪伴,根據近期醫療媒體進行的一份針對台灣民眾視力保健行為的調查2,高達8成民眾都曾在配新鏡片後,因度數有誤差或不合適,而有頭暈、噁心等不適狀況發生,從社群輿情觀察也發現不少民眾曾有新配鏡片後出現頭暈的問題,不僅看東西吃力、視力模糊,甚至影響到睡眠,也反映出調查中民眾對於配鏡度數是否精準、配戴舒適度最為重視。 平板育兒成趨勢,時間需謹慎控制 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 對兒童視力及發育恐皆有負面影響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天的螢幕使用時間高達7小時,名列全球第15名3!數位時代雖帶來方便,卻同時綁架了我們的目光,花費多數時間在3C產品上,可能傷害視力、失去好眼力。而3C產品對兒童的吸引力尤其大,進而衍生出現代父母常見的「平板育兒」方式,不過這種專屬於數位時代的教養方式,卻有可能在讓孩子聽話的同時,反而傷害其視力健康,甚至影響發育與認知能力。 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每增加1小時的螢幕使用時間,即可能讓近視的風險增加2成,若是超過4小時,近視更有可能急遽加深4。尤其針對發育中的兒童,由於度數尚未固定,更有可能在其成長過程中持續增加度數,讓孩子演變成高度近視,成為近視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也指出,如兒童過度使用螢幕,可能對於其感覺、動作、發展和學業成績等產生負面影響,如於早期發育時接觸螢幕,則可能導致晚年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下降,另外包含語言發展、情緒發展、肥胖、睡眠障礙、憂鬱和焦慮等,可能也與長時間使用螢幕有關,並阻礙兒童的社交和情緒能力發展5,6。現代人對於智慧型裝置的高度黏著性,儼然成為視力及兒童發展的隱憂之一,對此,孫涵瑛副教授提醒,家長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需謹慎控制,除了讓眼睛充分休息,也要時刻留意近視度數的加深與否,避免「惡視力」悄悄找上門。 全球近視人口急遽攀升, 台灣成近視王國、眼鏡不離身 最新全台視力保健行為調查:8成民眾曾因配鏡產生不適 近期一則發布於《英國眼科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研究顯示,全球近視比例正在快速增加,數據指出,近視人口從1990-2023年由24%增加至36%,上升比例超過一成,其中更在2020-2023短短三年期間上升6%7,顯見近視人口的加速攀升!另外根據國際近視研究所的預估,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高達50%8,意即每2人就有1人患有近視。而台灣在近視人口的發展,多年來也同樣不遑多讓,被稱為「近視王國」,統計指出,台灣2020年近視比率已高達73%1,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近視率居高不下,許多民眾更因此對於眼鏡寸步不離,而近視後是否能看得清楚及舒適,關鍵在於度數正確、品質良好的鏡片。然而,根據近期醫療媒體針對台灣民眾視力保健行為的調查指出2,高達8成的民眾曾在配新鏡片後,有頭暈、噁心等不適狀況發生。調查也顯見,民眾在配鏡時,最重視「檢測結果是否精準」,而「配鏡流程」則為影響民眾選擇配鏡診所或店家的次要因素。因此,讓民眾感受「專業的驗配流程,以提供度數精準的鏡片」,凸顯出視覺舒適度與配戴體驗密切相關,度數合宜的鏡片不僅能提升視覺品質,也能減少不適感。 孫涵瑛副教授表示,配鏡不當確實有可能讓身體出現不適現象,像是度數不足導致眼睛看不清楚,不僅會危害視力,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噁心、沒食慾、視覺模糊等症狀。從社群中也常見網友討論「慘烈」的配鏡經驗,不僅看東西吃力、視力模糊,甚至影響到睡眠,出現許多需要重新配鏡、重新調整度數的問題,也有網友分享因配戴不適重複配了好幾副眼鏡,白花了許多錢卻得不到良好的視覺感受。 迎接國際視光日 呼籲民眾關注視力健康 愛護視覺刻不容緩 蔡司光學提出「五大標準」助護眼 每年3/23為國際視光日(World Optometry Day),旨在「改善世界各國的眼睛照護品質」,以此提高世界對於視力保健的重視,節日源頭可回溯到1986年,由IOOL國際驗光和光學聯盟(該組織現已改名為世界眼科視光學理事會WCO)所訂定。目前針對視力保健的重視,全球共識皆走向一致,WHO曾在《世界視覺報告》中指出,伴隨嚴重併發症的高度近視患者將於2030年達到5億人9,顯示視力保健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也對視光及眼疾相關產業帶來衝擊與影響,各大企業持續推動視力問題解決方案,例如針對現代人的長時間、高頻率使用數位設備的「忙碌視覺」行為來研發鏡片,或是優化鏡片光學設計,透過擴大鏡片的的最佳視區範圍,來減低近視者的用眼負擔。 多年來,蔡司光學致力於提升民眾的視覺體驗,期望以高品質鏡片來滿足各種用眼需求,今年更推出「蔡司視覺享驗」來詮釋配鏡概念,用全球領導品牌的最高準則,重新定義專業配鏡流程,此次列出的五大標準包含「個人專屬數據」、「專業配鏡專區」、「原廠認證設備」、「原廠認證店家」、「詳細視力評估」。最後,蔡司光學也提醒民眾,務必重視視力保健,謹慎愛護雙眼,諮詢專業配鏡人員,讓配鏡後看得清晰且舒適。

輔大醫院「樂享年華音樂會」 以音樂療癒促進長者社交與健康

輔大醫院「樂享年華音樂會」 以音樂療癒促進長者社交與健康

隨著人口高齡化,長者的身心健康與社交需求日益增加,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今(19)日舉辦「樂享年華音樂會」,邀請新五泰社區民眾、醫護同仁一同參與,希望透過音樂療法帶來身心靈的療癒,以及特別設計的健康促進活動,幫助長者維持身體機能、建立社交連結,減少孤獨感,並預防與延緩失能。 為促進銀髮族的健康與福祉,長者的身心健康與社交連結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輔大醫院社區醫學暨長期照護部、營養部、公共事務室及人文處共同策劃此次音樂會,以嘉年華形式結合音樂治療與健康促進活動,內容包括「茶中奇緣」、「紅麴藥膳養生宴」、「銀髮友善軟質餐」、「肌力動滋動」、「輔仁好菌」等嘉年華活動,提升長者的健康管理意識,並促進社會互動。 活動中特別邀請聲樂家鄧吉龍老師率領的藝陞國際現場演出,以經典樂曲與懷舊旋律喚起長者的記憶與情感共鳴,透過音樂傳遞溫暖與關懷,讓長者在愉悅氛圍中自然融入社會,增進親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營造更加溫暖友善的社區環境。 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表示,期望透過「樂享年華音樂會」,讓社會大眾更關注高齡者的身心健康,以音樂為媒介,傳遞關懷與愛,攜手打造更健康、更有活力的銀髮生活。

經濟部長郭智輝參觀「創造我們的世界」特展認識唐寶寶 承諾推動企業與身障團體合作

經濟部長郭智輝參觀「創造我們的世界」特展認識唐寶寶 承諾推動企業與身障團體合作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因以唐氏症舊稱來形容台積電和英特爾合資,引發失言風波,為此,他於20日前往台北車站,參觀唐氏症基金會舉辦的「321創造我們的世界」世界唐氏症日特展,並再度公開致歉,強調將深刻反省,並承諾推動企業與身障團體合作,也在參展後實際到唐氏症基金會公益品牌愛不囉嗦北車店消費,透過實際行動支持唐寶寶。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郭部長已先行致電道歉,他也向郭部長反映,許多唐氏症家庭對其言論感到傷心與不解。郭部長坦承自己對唐氏症認識不足,也實際到場參觀展覽透過學習與行動彌補過失。 唐氏症基金會近年舉辦各種活動響應世界唐氏症日,希望讓社會大眾更認識唐氏症者,今年在台北車站舉辦創造我們的世界特展,期望創造一個彼此接納、共融的世界。於展覽介紹後,郭智輝表示,他上了寶貴的生命教育一課,了解到唐寶寶的狀況來自的二十一對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是機率,而非遺傳,並衷心感佩林董事長將愛護女兒的心化為大愛,與基金會長期以來為唐氏症患者及家庭付出,提供早期療育、安置照顧、工作訓練與醫療資源等,並推動社會對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再次因失言對唐氏症家庭道歉。 唐氏症基金會副執行長朱貽莊提及,總統在3月15日的開幕記者會中,對唐寶寶的表演高度肯定,並透露政府正在籌劃運動部,未來將邀請唐寶寶參與各類運動賽事的開場表演,如與職棒啦啦隊合作,展現他們的才華與熱情,期望企業積極支持身障者表演團體,並指出,許多企業已邀請唐寶寶參與尾牙、年會等活動,未來政府將進一步推動相關政策,讓更多企業認識並提供他們更多表演機會。 郭智輝表示,經濟部的中小企業署持續推動各級政府及企業對社會創新採購獎勵的機制,鼓勵各界組織採購社會創新產品或服務。會持續協助向各界推薦基金會的商品,透過年度的社創群、選品手冊等,每個月發送到夥伴產業電子報,或是與企業合作的快閃店或是市集擺攤的方式加強宣傳,讓更多企業一起響應支持。 此外,經基金會副執行長朱貽莊介紹,基金會近年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如庇護工場採用綠電、使用FSC森林友善包材,以及推出回收寶特瓶製成的「321運動倡議襪」與年節禮盒等,這些都符合政府推動的ESG政策。郭智輝對此表示讚賞,也提及除了公家部門,私人企業他也會發動朋友一起支持。 郭智輝最後強調,感謝唐氏症基金會願意提供契機,讓政府、企業與公益團體攜手合作,推動社會向前邁進。林正俠認為,此次事件雖然引發爭議,卻也意外促進社會對唐氏症的關注,若能藉此機會加強理解與對話,值得正向看待,恰巧3月21日就是世界唐氏症日,台北101會點燈展現社會對唐寶寶的支持,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穿不對稱襪,共同響應世界唐氏症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