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新冠疫情接力!醫曝「新冠急重症風險」高2倍:1招自測高風險群
疾管署統計,2025年第40週(9月28日~10月4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5萬25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5%。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10月起開打公費「左流右新」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疫苗打氣較往年旺盛。
曾淑慧說明,統計截至10月7日為止,流感疫苗接種數為20萬5245劑,2025年累計接種數127萬3,028劑,為去年同期累計接種數(73萬503劑)1.7倍。新冠疫苗接種數則約5萬2826劑,2025年累計接種數35萬5,540劑,為去年同期累計接種數(18萬9,670劑)的1.9倍。
延伸閱讀:
2025流感疫苗懶人包》流感疫苗怎麼挑?一表秒懂「7款疫苗」廠牌這樣選
10月現流感、新冠肺炎雙疫情
曾淑慧指出,目前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但高峰時期仍待觀察;新冠肺炎疫情雖維持低點,但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與美國等國,已陸續出現上升趨勢。提醒民眾只要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應儘早施打疫苗,至少提前兩週接種,才能獲得完整保護力。
曾淑慧提醒,目前新冠疫苗打氣雖較流感疫苗來得淡,但感染新冠後急重症風險比流感更高,呼籲高風險民眾仍要接種疫苗。10月連假眾多,提醒民眾無論是否出國,務必做好自我防護,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表示,相較其他先進國家,台灣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仍偏低,許多民眾因擔心副作用而遲遲不施打。但通報資料顯示,新冠與流感疫苗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並無明顯差異,新冠疫苗更是全球施打量最高的疫苗之一,其安全性已有充分的科學數據支持,民眾可安心接種。
延伸閱讀:
新冠再確診死亡風險高4倍!天選之人逃不過⋯台大醫揭:1族群最慘
新冠急重症風險比流感高2倍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教授吳至行表示,感染新冠後發生急重症的風險比流感高出約2倍,且新冠病毒可能傷及多個器官,導致長期後遺症。國外研究顯示,全球約36%的患者在康復後3個月內仍持續出現咳嗽、疲倦、腦霧等長新冠症狀,且通常持續至少2個月,影響日常生活。
吳至行強調,民眾常常只打流感疫苗,卻遲遲沒有接種新冠疫苗,「流感和新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併發症,所以兩種疫苗都不能少,務必都要完整接種。」
重症死亡近9成未打疫苗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表示,受免疫負債影響,流感高風提早在10月報到,但無論流感或新冠,都不是一般的小感冒。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65歲以上重症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死亡,且近9成都未接種疫苗,顯示預防接種仍是防範重症與死亡的最有效防線。
身為「左流右新」疫苗衛教大使的藝人陳美鳳表示,身邊的經紀人先前相繼感染流感新冠疫苗,康復後仍有咳嗽、胸悶、味覺喪失等長期後遺症,身體狀況也變差;自己也因拍戲頻繁進出劇組,規定自己一定要戴口罩。因此呼籲民眾盡快施打流感及新冠疫苗。
1招自測是否為新冠高風險群
至於一般人該如何自我檢測是否為新冠肺炎高風險群?為協助民眾評估自身風險,吳至行提供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開發的「成人新冠風險自我評估工具」,只需30秒即可判斷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並及早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