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腫腫有瘀青,當心耳朵血腫!不想變成「菜花耳」最好先做這件事
「你的耳朵怎麼腫腫的?」跆拳道下課後,阿華低頭想要閃避媽媽的目光,但回家還是被媽媽逮個正著。阿華回道:「今天強強出拳不小心打到我的耳朵,所以就腫起來了。不過,我現在不會痛啦,應該沒問題。」
「什麼沒問題?!耳朵腫這樣一包看起來很誇張,」媽媽轉頭喊了阿華爸:「孩子的爸你過來看一下,小孩耳朵腫這樣需不需要去醫院啊?還是先冰敷就好?」
「我看我們還是趕快去醫院,我看過幾個螢幕硬漢或摔角冠軍的耳朵都變形的很嚴重,大概就是被打到出血造成的吧?!我可不想阿華的耳朵變這樣。」爸爸說。
延伸閱讀:
耳朵悶悶、講話有回音⋯竟是「耳咽管開放症」?醫教1招自我檢測
耳朵血腫聚積血塊
耳朵受傷常是因為車禍或近身衝撞運動,例如散打、拳擊、摔角等活動造成。耳廓血腫代表著在受到外傷後,聚積了一團血塊於耳朵軟骨上方。
耳朵的結構很有趣,大家不妨伸手摸摸自己的耳廓,我們可以摸到微硬的地方屬於軟骨,也就是說,耳廓構造是薄薄的皮膚、皮下組織、提供血液循環的軟骨膜,來覆蓋著軟骨。萬一受傷的話,軟骨膜受到破壞而出血,流出的血液血塊會聚集在這個位於軟骨上方被撐開的空間,看起來是一團瘀青腫大,摸起來可能是軟軟的或有點紮實的一團皮下出血。

延伸閱讀:
耳朵出現「蟬鳴聲」小心聽力受損!醫揭耳鳴「分2類」恐是身體警訊
耳朵血腫恐致耳朵變形
很多人會想說反正這是一團瘀青,不用太介意,大概過幾天就會消下去了吧。不過,耳朵這團瘀青比較特別,不僅有細菌感染與血腫持續累積的風險,當血腫愈大的話,會影響進出耳廓處的血流,在受傷修復過程中軟骨的型態會因此而變化。
約在耳朵血腫出現2~3個星期之後,會有纖維組織的過度增生;大約在受傷8個星期後,會出現新生的不規則的軟骨組織,於是耳廓逐漸變形。在受傷14個星期以後,這些新生組織繼續鈣化,這時整個耳朵長成類似花椰菜的模樣,對外觀影響很明顯。
因此,當在耳廓處出現血腫,千萬不要想說血腫沒有擴大,也不會太痛,就不去理他,最好要盡早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如何處理耳廓血腫
醫師在檢查耳廓血腫後,會先確定外耳道或其他組織是否同時有受傷,聽力是否完好,是否有顏面神經受損的狀況,與是否需要擔心顱內或顱骨的骨折、出血等問題。
如果確認沒有其他更緊急的問題,單純只有耳廓血腫的話,最好在受傷後的48小時之內進行治療。若血腫範圍小於直徑2公分,醫師可以用18號針頭抽吸血腫;若血腫範圍較大,要考慮用刀片做切開引流。
總之,要盡量完整地引流血塊,才能減少後續耳朵變形的機會。引流血塊之後,適當的壓迫止血也是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不能讓耳廓處又堆積任何液體。因此耳朵處會墊著敷塞料約5~7天,讓皮膚層盡量貼平軟骨,避免出現新的血腫空間,才不會導致耳朵變形。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不要輕忽耳廓血腫。當這團瘀青發生在耳廓軟骨處,就算不會痛、沒有擴張,還是可能會帶來麻煩的外觀變化,像是花椰菜一般。萬一遇上了,還是及早找專科醫師處理吧。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別輕忽耳朵血腫,小心變成菜花耳(圖文懶人包))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