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千人陷視力惡化危機!角膜移植苦等逾8個月 傳統角膜移植受限多,低風險「角膜修復」成治療新方向

全台千人陷視力惡化危機!角膜移植苦等逾8個月 傳統角膜移植受限多,低風險「角膜修復」成治療新方向

2025/7/24

角膜失明患者逐年增加,卻苦等無角膜可移植!全台每年有數百位患者因角膜損傷、感染或疾病導致視力嚴重惡化,亟需角膜移植才能重見光明。但根據臨床觀察,平均等待時間長達3至8個月,甚至超過一年仍等不到合適供體!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2023年全台僅有682例角膜捐贈,新增移植需求卻超過千人,供需嚴重失衡,導致部分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期,甚至視力惡化至不可逆失明,重創生活與工作能力。

高雄榮總眼科部主任陳俊良醫師指出,台灣角膜移植一直面臨三大挑戰:需求高、來源少、風險在;所幸醫療科技不斷進展,治療趨勢已從「角膜置換」轉向早期介入「組織修復」,今年臨床更迎來突破性進展,如膠原蛋白角膜基質修復技術,可透過植入具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修補受損組織、促進細胞再生,不僅改善角膜混濁,也免去等待捐贈的漫長煎熬,協助患者重建視力、降低移植風險,帶來更穩定、安全的治療新選擇。

器官捐贈低迷+技術門檻高,角膜移植需求難解

「角膜是眼睛最重要的屈光組織之一,卻也是少數無法自行再生的結構。」陳俊良醫師說明,一旦角膜中層受損,患者多只能仰賴移植重建視力,無法單靠藥物或其他手術恢復。然而,傳統角膜取得本身限制多,不僅捐贈條件嚴格、保存時限短、手術難度高,術後還可能出現排斥、感染、併發青光眼或視網膜病變等風險。陳醫師也提及,一名三十多歲男性因角膜潰瘍導致視力快速惡化,雖達手術標準,卻因配對與進口流程冗長,足足等了八個月才完成移植,最終視力恢復有限,嚴重影響生活自理。

台灣過去多仰賴國外進口角膜,平均等待時間超過半年,且每例保存費用高昂,對弱勢族群是一大負擔。自2013年設立國家眼庫以來,國內角膜取得與保存效率大幅改善,目前平均等待時間已降至約92天,手術費用也可由健保全額給付,大幅提升就醫可及性。即便如此,供需落差仍未解,每年仍有逾千人等待移植,加上台灣民眾對大體與器官捐贈的意願仍低,種種因素交織導致現行角膜捐贈與移植體系難以支撐穩定、即時的臨床需求,也加劇病患排隊與醫療資源流失的壓力。

角膜移植侷限多,再生修復成治療新選擇

陳俊良醫師說明,在角膜捐贈資源長期不足的情況下,過去臨床曾嘗試以人工角膜作為替代方案,提供無法等待移植患者另一選擇。然而,人工角膜因材料和構造與天然角膜差異大,加上人工角膜的處理方式可能殘留化學物質,反而提高排斥與修復失敗風險。即便手術順利,術後仍可能出現青光眼、感染、黃斑水腫、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患者往往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增加身體負擔與復原挑戰。

有鑑於此,眼科醫界開始轉向「修復而非替換」的新治療思維,並積極發展更具生物相容性與臨床穩定性的新型修復材料,盼在保留原生組織的同時,重建視力功能。陳俊良醫師指出,隨著再生醫療與生物材料技術的持續突破,目前已有可望取代部分傳統移植、低排斥風險的角膜修復新選擇。與傳統人工角膜或全層移植相比,這類膠原蛋白基質具備高生物相容性,併發症風險也相對降低,且具備可量產與長期保存的特性,讓醫師不再受限於供體配對與等待時程,提升整體應變效率,讓治療更即時、風險更可控,有望在未來角膜治療流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角膜損傷恐致失明,早檢查、早修復是關鍵

角膜是維持視力清晰的重要結構,一旦受損便無法自行修復,若延誤治療,恐導致不可逆的失明。醫師提醒,曾有眼部外傷、感染、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等風險因素的民眾,應定期檢查視力與角膜健康,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過去臨床多仰賴角膜移植來挽救視力,但受限於供體不足與術後風險,仍有許多患者難以等到合適治療。陳醫師表示,除鼓勵器官捐贈、支持眼庫發展外,隨著角膜修復技術的演進,現今也有機會無須移植,改以再生醫療方式進行修復。不僅可針對中層角膜損傷進行層狀修補,更能突破捐贈限制、降低術後風險、保留視力潛能,邁向「可量產、可即時應用」的角膜重建新時代。未來病患可望擁有更多安全、可及的治療選擇,重拾光明已不再遙不可及。


圖/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陳俊良醫師指出,台灣過去受限於眼角膜捐贈來源與移植手術的條件門檻,隨著再生醫學進展,近年已有新型修復材料投入臨床應用,成為傳統移植外的潛在輔助選項,為特定族群帶來更多治療可能。


圖/右起為亞果生醫董事長謝達仁博士,致贈紀念禮品予CT Group陳金鐘董事長,象徵雙方攜手邁向國際醫療新里程,展現合作共創未來的決心。

 

圖/左起為宣捷幹細胞生技 蔡建芳副董事長、高雄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陳俊良醫師、碩成國際法律事務所黃文玲主持律師、CT Group陳金鐘董事長、亞果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謝達仁博士、越南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冼文舉執行長、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鄭秀絨局長、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暨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戴明正醫師、宣捷幹細胞生技 宣昶有董事長,共同推動角膜修復技術臨床應用,為視力重建帶來新希望。

補充資料:
台灣再生醫學領先企業亞果生醫(6748)今(24)日於亞洲生技展舉辦「看見希望,讓Eye重生——創新眼角膜治療新里程發表會」,吸引產官學研醫界代表齊聚,場面盛大。

亞果生醫董事長謝達仁指出,旗下產品 ABCcolla® 膠原蛋白眼角膜基質為全球首款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去細胞技術之角膜修復材料,能徹底去除動物組織細胞與雜質,大幅降低排斥風險,並保留完整膠原蛋白支架,展現高度生物相容性與再生潛力。該產品目前已取得全球 15 國專利,並榮獲 2023 年國家藥物科技研發銀質獎,適用於各類角膜缺損修復。台灣市場目前尚無同類產品可比擬。

亞果生醫產品涵蓋傷口照護、牙科、骨科、眼科與醫學美容等領域,並積極邁向組織器官重建,拓展全球市場版圖。除深耕東協市場外,目前已於印度啟動眼角膜移植人體臨床試驗,成果將作為申請印度、歐盟 CE 認證與美國 FDA 上市許可之核心依據,預期三年內完成全球多國上市申請,為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膠原蛋白眼角膜基質已於 2025 年 7 月 22 日獲得印度中央藥品標準控制組織(CDSCO)核准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試驗將涵蓋 15 個臨床中心,預計收案至少 150 名患者,期間約 18 個月。此核准為亞果生醫國際市場布局之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拓展印度與東協市場的角膜修復應用,為公司未來營運注入成長動能。

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