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腸病毒疫情升警報 兒科專家籲把握接種時機

春夏腸病毒疫情升警報 兒科專家籲把握接種時機

2025/5/23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5-6月正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根據統計,腸病毒疫情每年從3月下旬開始上升,5月底至6月中達到第一波高峰,9月開學後則會出現第二波流行。嘉安婦幼中心院長李紋麗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在台灣大約每3至4年形成一次大流行週期,這與缺乏抗體的學齡前幼童世代累積有關。

自2012年以後,71型未曾出現大規模流行,因此目前5歲以下孩童幾乎都沒有抗體,隨時可能爆發疫情。原本預期2019至2020年會再度爆發疫情,但受到COVID-19防疫措施影響而未發生。隨著疫情解封後的免疫負債效應,今年腸病毒案例多於去年是可預期的現象。

初夏季節來臨,腸病毒感染風險上升

腸病毒以人傳人方式透過糞口或飛沫傳播,傳染力在感染後一週內特別強,而且家庭內傳播率高達90%以上。大多數患者僅出現輕微發燒、厭食等症狀,約一週內自行痊癒,但少數會發展為嚴重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肢體麻痺、心肌炎等,其中第71型是最容易引起重症的型別,尤其是神經系統病變。

腸病毒71型重症風險不容忽視,疫苗成為關鍵保護措施

李紋麗醫師指出,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114年)已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當中有2例是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腸病毒71型特別值得警惕,因其可能從周邊神經逆行進入中樞神經引起併發症,尤其影響腦幹生命中樞時,病程發展迅速,可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導致死亡,致死率高達3-20%。

「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式是勤洗手,接觸孩童前應確保手部清潔。」李紋麗醫師建議,從外出工作或遊玩返家後,最好先脫掉可能沾染病毒的衣物,洗手擦臉後再接觸孩子,能有效降低傳染風險。目前並無針對腸病毒的特效藥物,只能進行症狀治療,這使得預防措施更加重要。

針對腸病毒71型,李紋麗醫師表示,現有兩種台灣製疫苗可選擇:安特羅疫苗保護力達99.21%,高端疫苗達96.8%以上,臨床數據顯示對B5、C4a病毒株具交叉中和保護力,追蹤一年後血清保護率仍維持100%。「接種疫苗不分時間點,重要的是要完成接種。」她強調,雖然疫苗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且腸病毒型別近百種,但腸病毒71型疫苗能有效降低該型別引起重症的機率,即使以往曾感染腸病毒但無法確認型別,仍建議應接種EV71疫苗。

根據臨床統計,腸病毒71型疫苗無嚴重副作用,常見的反應僅包括接種部位局部疼痛、紅腫,以及輕微全身症狀如發燒、嘔吐等。此外,腸病毒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提供了靈活的接種選擇。李紋麗醫師補充,雖然疫苗主要針對6歲以下幼童,但理論上超過6歲的孩子也可接種,不過屬於適應症外使用,需要家長與醫師共同討論達成共識。

目前腸病毒71型疫苗已經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建議具接種需求者,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面對腸病毒威脅,李紋麗醫師提醒,在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的今日,預防腸病毒重症對每個家庭都至關重要。

《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