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圍超過80公分,恐有心血管風險!醫教1招「擁抱媽媽」簡易測量

腰圍超過80公分,恐有心血管風險!醫教1招「擁抱媽媽」簡易測量

2025/5/5(2025/5/5 16:50更新)
母親節前夕,關心媽媽健康是首要任務!家醫科醫師提醒,成年女性應注意產後和更年期等兩大「易肥胖時期」,若腰圍標準若超過80公分就是肥胖,腰圍反映內臟脂肪多寡,過多將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研究也顯示,女性腰圍每增加10公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將上升3.4%。建議民眾可用1招「擁抱媽媽」多了解母親的腰圍是否有超標。

簡單1招測試媽媽腰圍是否過粗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附醫社區暨家庭醫學部主任林文元表示,腰圍是內臟脂肪的警示器,腰圍太粗代表內臟脂肪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研究指出,女性腰圍每多10公分,心血管風險就升高3.4%。

林文元指出:「以一位160公分成人來說,從後方雙手繞過媽媽腰部,交疊握住手肘時,環抱內徑約為身高的一半,即為80公分,正好是成年女性的腰圍標準。」民眾日常不妨透過「擁抱」了解媽媽是否有肥胖問題,並及時介入關心,可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風險。

延伸閱讀:
糖尿病「胖VS不胖」死亡風險差7倍!醫揭「糖胖症」3大併發症風險

成年女性當心2大最易發胖時期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成年女性腰圍超標率高達52.9%,45~64歲為59%,64~74歲更高至75%。林文元提醒,產後與更年期是女性最容易發胖的兩大階段:

  • 產後肥胖:近8成女性生產後1年體重仍無法恢復,加上未哺乳、荷爾蒙改變,更易囤積脂肪。
  • 更年期肥胖:則因女性雌激素下降、運動少、飲食不當,導致平均體重增加約3.4公斤、腰圍多了5.7公分,心血管疾病也隨之增加。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表示,肥胖本身就是慢性病,更與200多種疾病相關,本身也是慢性病,不只需要控制,更需要治療。近年來已有充足的臨床數據,證實減重對於心血管的效益,當肥胖者減去原體重的5%即可改善健康,減去15%可降低如心血管死亡、心衰竭風險
等。

延伸閱讀:
超夯減肥藥「腸泌素」是什麼?一表看懂「瘦瘦針」4種針劑+1款口服

減重針劑每週1次兼降心血管風險

吳至行進一步解釋,然而僅靠運動、節食與意志力,很難減重成功,尤其對於關節負擔大、脂肪肝或壓力大的人來說,往往力不從心,這時候使用減重藥物輔助會更有效。目前台灣共有4種合法且符合減重適應症的輔助藥物,部分藥物更能同時降低心血管風險。

吳至行說明,目前台灣的合法減重藥,包括:每日口服排油藥、抑制食慾的藥物,以及每日與每週1次的針劑腸泌素。他說:「其中每週1次的針劑,不僅可減重15%以上,還能降低20%的心血管重大事件風險,成為兼具瘦身與護心的新選擇。」林文元也表示,這類藥物可幫助醫師更有效地幫助病患,同時解決過去藥物與糖尿病患者「搶藥」的窘境。

林文元補充,過往減重藥物選擇不多,也不具降低心血管風險效益,甚至存在額外健康風險,每週一次的針劑兼顧減重及心血管保護,對於患者來說在日常用藥上也更加便利,對於害怕每天打針吃藥者,更能縮短藥物適應期,有利於結合藥物治療與生活型態介入進行長期管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