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

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

2022/7/28
66歲的蔡女士近年常感到疲累、呼吸易喘、下肢水腫症狀,就醫確診心衰竭後,舉凡日常爬樓梯、追垃圾車都很吃力,就連夜晚睡覺躺臥時也會喘不過氣;又因擔心造成家人負擔及在意他人眼光,連出遊頻率都減少,大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常擔心自己一個人住,若在家突然發病恐沒人發現,造成內心壓力沉重。

本篇文章目錄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全世界有超過6,000萬人受心衰竭所苦,等於每5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得到心衰竭;依照全球盛行率推估,台灣的心衰竭病患應落在70萬左右,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4萬人,約還有三分之二患者達46萬人、即佔總數6成仍未被診斷及接受治療,顯示心衰竭疾病的發現與治療存在相當大的落差。

延伸閱讀:
久患「高血壓」出現呼吸易喘、心悸⋯恐因心臟「2片瓣膜」合不起來

心衰竭分3大類!恐收縮力正常卻難診斷

趙庭興指出,想要找出其中的落差,就要先提升民眾對於心衰竭分類的認識,雖然心衰竭的典型外顯症狀皆會出現累、喘、腫,但其實依照心臟收縮功能的指標「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還可細分為3大類型:

  • 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FrEF):LVEF ≤  40%
  • 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 (HFmrEF):LVEF 41~49%
  • 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FpEF):LVEF ≥ 50% 

其中,與前兩者相比,又屬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在超音波診斷上較為困難,因並無收縮壓異狀,需進一步檢查舒張壓;且容易與高血壓、糖尿病、其它心臟疾病,或是正常老化現象相互混淆,因而造成誤診或延遲治療的情況。

心衰竭病患面臨3大危機

趙庭興說明,偏偏心衰竭又是無法忽視的疾病,患者一旦確診心衰竭,將面臨以下危機:

1. 住院率、死亡率高
心衰竭為65歲以上老年病患,最常見住院的首要原因
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在因心衰竭住院後的1年內死亡,且死亡率隨年齡提高
高達5成心衰竭病患,會在5年內死亡

2. 日常活動大幅受限
心衰竭病患在患病後常遇到最大的困擾是,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卻難以執行,最明顯的活動限制是走路及慢跑,許多病患無法像常人一樣快步行走,也無法搬移東西、動作太大;其他不便如家務、穿衣甚至是淋浴都會受到影響。

此外,不只身體的症狀困擾,患者的心理也容易感到壓力,例如:以前會做的事,現在都不想做,心理壓力無法緩解,同時也長期對疾病的無解及突發急性感到擔憂、沮喪。

3. 共病使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增高
心衰竭患者大多同時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房顫動、高血壓、肥胖、冠狀動脈疾病等,而患者的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亦隨其他疾病數量增加而提高,

延伸閱讀:
心臟肥大恐心衰竭、猝死!醫:高血壓出現心悸別輕忽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呼籲,雖一般民眾很難自行判斷,自己是罹患哪一種心衰竭類型,但只要出現累、喘、腫症狀,就建議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症狀評估,並安排進一步心臟超音波及抽血檢查(NT-proBNP/BNP),交由專業診斷流程介入,及早發現可能的病況,才能給予適當治療。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