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突然動不了!巴金森患者「4大用藥困擾」有解方

最怕突然動不了!巴金森患者「4大用藥困擾」有解方

2022/4/12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你曾在路上或公園,看見長輩原本用小碎步在慢慢走路,下一秒卻突然站住靜止不動的畫面嗎?神經內科醫師提醒,這是巴金森氏症常見的「步態凍結」症狀,會造成年長者突然身體僵硬無法動彈。如果是正在過馬路時,或是在人潮擁擠的地方突然停住定在路中央,有相當高的危險性,不可不慎。

巴金森氏症病程症狀
近年台灣人口高齡化,巴金森氏症罹患人數也持續升高,到2021年健保統計,台灣已超過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的好發期為60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依病程進展,症狀可分為「動作性」及「非動作性」:

動作性症狀
早期:動作遲緩、僵硬、抖動
中期:脊椎變形、異動症、波動徵狀
晚期:跌倒、姿勢不穩及步態異常、吞嚥困難

非運動性症狀
先期:日間過多睡眠、焦慮、便祕、嗅覺減退、憂慮、睡眠障礙
早期:漠不關心、疲憊、輕微認知障礙、疼痛
中期:姿勢性低血壓、排尿困難
晚期:失智、精神性徵狀(Psychoticsymptoms)如幻覺及幻想

延伸閱讀
嗅覺喪失、手抖⋯巴金森氏症怎麼檢測?醫教1表速查

巴金森氏症患者用藥困擾
巴金森氏症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使身體活動受到影響。但台灣巴金森之父、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陸清松指出,目前在治療上最有效的藥物左多巴(dyskinesias),卻會因血液中多巴胺細胞的老化凋亡而日漸減少,因而無法良好吸收藥物維持穩定濃度,而產生併發症。

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常見用藥困擾如下:

  • 出現藥效消退
  • 藥效波動起伏
  • 步態凍結
  • 異動症

「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患者惡化最大的原因!」他說明,隨著用藥時間變長,患者常因血中左多巴藥效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而導致併發症。「步態凍結」是藥效減退太快速時,全身會痠軟無力,寸步難行;而「異動症」則是藥效推動力量太大,超過身體所能控制,導致身體容易不由自主地亂動。

健保給付緩釋型藥物,藥性穩定逾4小時
不過目前健保最新給付的緩釋型口服膠囊藥物,可以讓藥效在體內像接力般緩慢釋放,在吃藥時先釋放1/3的藥性,後續2/3再緩慢釋放,可使血中藥物濃度維持4~5小時的穩定,降低藥效波動現象,幫助巴金森氏症患者維持穩定活動,同時減少異動症困擾。

雖然巴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陸清松提醒,除了及早發現及正確治療外,利用藥物延緩或穩定控制良好的生活品質,保持患者在罹症早期生活如常,中期維持基本工作能力,到了後期也能保持基本生活起居,才是最大的治療目標。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也呼籲,用正面的態度與巴金森氏症共處,心態調整非常重要:「醫療沒有辦法阻止退化,但可以協助病友跟時間競賽。避免整天關在家裡,以免加速肌肉萎縮與語言退化。」也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巴金森氏症,適度給予協助、取代用異樣眼光看待患者,才能讓病友更願意走入人群及社會,找回自在的生活。

延伸閱讀
顫抖、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