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型失智不一定健忘!8種緩和方法

年輕型失智不一定健忘!8種緩和方法

2018/12/29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頗受歡迎的電視劇「初戀的情人」,本來以為是部浪漫愛情大悲劇,沒想到裡面竟然是描述中年、正在職場中擔任公司主管的男主角,面臨自己出現失智症症狀時的痛苦和掙扎。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說,發現自己有失智症狀並不是世界末日,早期診斷很重要,了解自己失智的原因,積極維持住自己的功能,在工作上適度調整,失智症患者也能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盡一份力。

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各種失智症的初期症狀都是「健忘」,但是健忘是否就真的是失智?那也不見得。還是要先做健康狀況評估,了解有無其他的問題:有一些身體病變會伴隨著失智症狀,例如憂鬱症,患者通常會有假性失智現象。

所以要先檢查確定到底是不是腦部退化性引起的失智?是否有中風,或是甲狀腺等問題;這些疾病也會造成繼發性的腦功能障礙,必須趕快先找出原因加以治療。

另外也要注意,年輕型失智有不少是「額顳葉型失智」,通常不是以健忘為表現,而是行為改變,經常面無表情、行為粗魯、沒有同理心等。雖然和一般的失智症一樣沒有藥物可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脫序症狀。

假如我是真的失智

1) 安排學習課程/

如果確診是失智,徐文俊建議處於早期失智的患者,可以為自己安排學習的課程。他提醒,年輕型的失智症發病年齡約是四、五十歲,照顧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起一般老年性失智患者只要求「被照顧好」更嚴苛。因為,年輕型失智患者幾乎都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無論男女,配偶都還年輕、小孩也可能都在求學階段,除了自身的問題,還有家庭要照顧。

此外,患者本身在職場上可能也還是主管階段,突然發現罹病,原本在職場上可以呼風喚雨、頭腦舉一反三的人,可能才說一句話就卡住,不曉得自己想要說什麼,會是很大的打擊。

2) 不要離開職場/

徐文俊說,對患者來說,離開職場除了是更大的打擊以外,也會讓疾病惡化得更快。持續工作,反而是一種恢復功能很好的過程。所以建議,如果公司可以幫忙患者調整職務;不要著重在記憶性的工作,而是改為操作電腦或是患者原本的專業上,患者還是有相當的工作能力。

3) 手工活動可以幫助腦力活化/

對患者來說,在原本的公司突然從主管職,因為生病而被調整到低階的工作,可能很難接受。建議可以重新學習需要手工活動的工作,在日本有許多咖啡烘焙坊的失智庇護農場,失智患者可以學習烘焙糕餅、做咖啡。

臺灣的桃園也有一個「木匠的家」,為患者創造新的職場機會。除了有一份收入外,也讓失智患者在學習手做工作時腦力更活化。

4) 讓患者可以獨立完成工作/

年輕型的失智患者體能都還不錯,如果能讓患者發揮原來的專常,還是可以提供相當的生產力。建議要讓患者做一些需要獨立完成的工作,對於保持原來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幫助。

5) 把自己當成孩童一樣重覆學習/

葉篤學說,退化性的失智有很多藥物可以輔助改善。而在同時,也建議患者去上課,例如學習畫畫等新的技能,讓腦筋多活用。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孩,幼童可能要教三次、四次,甚至十次才能學起來,所以學習要有耐心,陪伴的人也要有耐心。

6) 多進行認知訓練/

專家通常都建議失智患者要進行更多的認知訓練,葉篤學說,現在的寶可夢遊戲是不錯的訓練,失智患者最早出現的障礙經常是缺乏方向感,寶可夢遊戲可以邊玩邊看地圖,增加方向感的學習。

7) 多參加社交活動/

有研究發現,多參與社交活動的人可降低四成的失智風險,而孤獨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可能增加2倍。已經發生失智症的患者,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穩定情緒,也有助延緩病情惡化。另外,像是懷舊唱歌、種花、玩桌遊、學下棋等社交休閑,甚至是透過薰香治療的嗅覺學,在國外有許多研究都認為是可喚起被遺忘記憶的方式。

8) 規律運動、睡眠充足/

兩位醫師都很推薦患者多運動,因為運動後的血液循環,也會加速帶血液滋養腦細胞。包括快走、慢跑或是騎健身車、反向運動等都有幫助。

(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