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慢性疾病,台灣每年花費2600億

照顧慢性疾病,台灣每年花費2600億

2008/7/22(2022/3/15 19:44更新)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慢性疾病已成為許多現代國家的主要死因。台灣地區,近年由於社會高度工業化,已改變了民眾傳統社會結構及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產生很多現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醫學上稱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即現今普遍通稱的「慢性疾病」。

在台灣地區,民眾對於慢性疾病觀念仍是很不確定。臨床慢性疾病是指那些沒法在六個月內根除,又需要長期監控及後續處理的疾病;而民眾最常理解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肝炎、癌症、中風心臟病等。若更深入了解慢性疾病在台灣的流行率,可以從健保申報資料中,透露一些本土慢性疾病的實際情況。

1.在所有納保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有80%罹患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在四十五歲以上的原住民被保資料中,有四分之一人口罹患一種或多種的慢性疾病。

2.全年住院病患申報資料,60%住院原因是由於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全體納保人死亡申報,其中70%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疾病。

3.費用支付統計,其中癌症有二十七萬八千七百三十五人,年健保醫療費支付三百四十億元;慢性腎衰竭五萬零二十二人,年支付三百零七億元;呼吸器治療病患兩萬九千三百九十五人,年支付兩百五十六億元;慢性精神病十六萬三千五百四十六人,年支付一百二十億元。重大傷病卡持有人,共七十四萬六千人,84%持卡者屬於慢性疾病,健保總預算每年支付約四千億元,慢性疾病約佔67%,約兩千六百億元。

4.據專家推算,因為慢性疾病照顧,私人支付處理連動照顧費用約六百二十億至七百八十億元。

從這些數據得知,慢性疾病照顧費用是相當驚人並消耗巨大社會資源,所以醫界應全力去照顧這些病患。探討慢性疾病成因,知道它們具有多重致病因素。由於慢性疾病多發生在中年時期,發病時間很長,病況會從中壯年期延展到老年退休期。研究觀察慢性疾病,梅醫師指出以下四點即為慢性疾病所衍生的共通路徑。

一、症狀持久,不同慢性疾病症狀會日漸增加。

二、納保人會連續耗用多種藥物。

三、患者思考模式較偏向負面思維,治療過程中有許多情緒性的行為反應,久而久之慢性疾病會影響個人對疾病的責任承擔,常會錯誤判讀疾病與誤解治療目標,結果過度依賴醫療資源。

四、在社會及工作環境方面,由於適應不良,患者及家屬需要長時間照顧慢性疾病,因而生活品質低落、價值觀偏差、健康長期受損, 身心靈各方面虛耗深廣。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在未來十年,全球將有三億八千八百萬人死於慢性疾病,其中約八千萬病人將發生在同文化、同種族的大中華地區,僅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將帶給這地區至少五千五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因此,未來如何應該慢性疾病所消耗的巨大社會資源,是全球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