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髖關節脫臼不痛不癢 恐延誤就醫須動刀

嬰兒髖關節脫臼不痛不癢 恐延誤就醫須動刀

2014/7/13(2022/3/15 18:37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般民眾若是關節脫臼,肯定痛到幾乎昏頭,但在嬰兒的身上,髖關節脫臼卻是不痛不癢,無任何症狀,直到學走路,並且有長短腳且一跛一跛的現象,父母才會驚覺寶寶出現問題,帶至醫院看診,但此時往往為時已晚,需進行難度較高的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才能治癒。

小妹妹行為正常 竟有髖關節脫臼

台中就有一位一歲兩個月大的李小妹出生之後,成長發展都十分正常,不過近來李小妹開始學走時,家長竟發現孩子蹣跚走路搖晃的十分厲害,好像有長短腳。經大甲光田醫院小兒骨科鄭本岡醫師診斷,發現李小妹是罹患了「新生兒髖關節脫臼」,且因為出生至今已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延遲發現已無法穿背帶矯正,只好接受難度高的髖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

鄭本岡醫師表示,在台灣,大約每一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其中, 女嬰因為女性荷爾蒙的關係,骨關節更柔軟,所以發生脫臼的比率又比男嬰高。

台灣新生兒髖關節脫臼大部份可經由物理檢查加上超音波診斷出來。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通常只要穿著背帶數月就可以痊癒。但因為寶寶可正常翻身爬行,站立,較不易發現異常,一歲之後開始學走路時,可能所有嬰兒都是蹣跚走路,所以容易被忽略,

等到父母發現好像有長短腳、跛行,此時才就醫通常為時已晚,必須要經由手術才能痊癒,而且手術難度高,術後仍可能留下如長短腳、髖關節發育不良及半脫位等令人遺憾的後遺症。

台灣多數髖關節脫臼嬰兒 發現早已晚期

 大甲光田醫院王迺輝醫師也強調,在台灣,新生兒髖關節脫臼被延遲診斷的比率及手術治療率都偏高,大甲光田醫院過去17年,約有400多位幼兒髖關節脫臼接受手術治療,被延遲診斷出及接受手術治療的數量很大,對醫療充沛的台灣而言,是一大諷刺。

王迺輝醫師特別呼籲新生幼兒之家長還有小兒科及婦產科醫師都要對此疾病提高警覺。家長若發現小寶貝有兩腳不對稱,疑似長短肢或有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或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時,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早期治療,以期減少手術之發生率,別讓寶貝留下終生跛行的遺憾。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