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逾3週 當心氣喘危機!

慢性咳嗽逾3週 當心氣喘危機!#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3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2個月慢性咳嗽。雖曾至診所診斷為感冒,服藥後一度好轉但沒多久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是夜間、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原本黃小姐只以為是過敏,後期連呼吸也開始異常,走快會胸悶,短距離也氣喘吁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罹患氣喘。咳嗽超過3週、胸悶、喘鳴、呼吸困難要小心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好發於過敏體質的人,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經常接觸過敏原,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氣喘症狀表現臨床診斷上較困難,如咳嗽超過3週,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應盡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氣喘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氣喘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預防發作。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 含量低、副作用少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資料顯示,台灣氣喘患者不到1成控制良好。古世基醫師指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以及是否有共病,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許多患者因對「吸入型類固醇」有誤解,擔心會增胖、傷腎而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得不償失。古世基醫師表示,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含量低、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具效用。如患者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將提高急性發作機率,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須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規律用藥、外出戴口罩 降低氣喘發作風險古世基醫師表示,為提高病患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2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1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到達高汙染區域,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再加上長期規律用藥,就能減少每位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進而與氣喘和平共處。

慢性咳嗽誤以為過敏 氣喘上身不自知

慢性咳嗽誤以為過敏 氣喘上身不自知#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四十三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兩個月有慢性咳嗽症狀,期間曾至診所求醫,經診斷為感冒,服藥後曾一度好轉,沒多久卻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於夜間或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一開始黃小姐不以為意,自認只是敏感性體質作祟,無妨大礙,沒想到後期連呼吸也開始出現異常,只要一走快,就有胸悶的感覺,從一樓爬到二樓公司上班,短距離也氣喘吁吁,最後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罹患氣喘。氣喘症狀表現多變 提高警覺避免危機台大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表示,氣喘常好發於有過敏體質人身上,患者通常從小就對特定物質有過敏症狀,之後可能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因經常接觸過敏原,使呼吸道發炎反應越來越嚴重,導致急性症狀變為慢性表現,最終演變為氣喘。而氣喘症狀表現異質性高,臨床診斷上也相對困難,因此民眾如有咳嗽超過三週,或有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現象,就應盡速就醫接受檢查,避免氣喘延誤治療,導致急性發作的危機。氣喘主要治療藥物為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古世基醫師指出,吸入型類固醇為控制病情的主角,患者需每天規律使用,以消除過敏性發炎反應,降低支氣管的高敏感性,從根本上進行長期治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則為緩解用藥,除了用於症狀發生時應急治標,患者也可於高負荷運動前15分鐘,先行使用以預防發作。破除氣喘用藥迷思 遵循專業醫囑為關鍵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所編纂的《2017台灣氣喘診療指引》顯示,台灣氣喘患者只有不到一成控制良好。對此,古世基醫師進一步指出,用藥規律性、吸入器正確用法以及是否有共病現象,均是影響氣喘控制的重要因素。其中,許多患者因對「吸入型類固醇」抱有誤解,擔心會有增胖、傷腎等副作用,而常自行停藥,或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器當作替代用藥,反而得不償失。不同於口服類固醇作用全身,吸入型類固醇藥物僅作用於肺部,且含量低,副作用少,是安全性高且具效用的抗發炎藥物。古世基醫師強調,氣喘患者若將緩解用藥當作控制用藥使用,呼吸道發炎未得到控制,恐導致急性發作機率提高,甚而有致命危機;之後若演變為嚴重氣喘,更須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反加速面臨原本不希望有的副作用。長效型用藥治療新趨勢 規律用藥與氣喘和平共處古世基醫師說明,為提高病患醫囑順從性,目前氣喘類固醇用藥趨勢已朝向長效型發展,對於白天與夜間症狀變化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一天吸入兩次的中長型用藥,一般患者則有一天吸入一次的長效型藥物作為治療新選擇。古醫師提醒,平時氣喘患者除了注意天氣溫差變化外,也可善用APP監測空污指標,避免到達高汙染區域,外出前做好戴口罩等應對措施,再加上長期規律用藥,相信就能減少每位患者的日常困擾,提高生活品質,進而達成與氣喘和平共處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一火燒心就吃藥?這成分恐讓症狀更差

一火燒心就吃藥?這成分恐讓症狀更差#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常常發生胃痛、胃酸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即所謂溢酸、溢赤酸、火燒心),甚至連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也可能是長久胃酸逆流造成的,這些症狀也常是患者上門求診的主因。隨意服用胃藥恐引發腸漏,妨礙健康我發現不少這類患者在自己「感覺」胃不舒服或認為有胃酸症狀時,往往會自行服用胃藥制酸劑。要嘛自己去買、或吃家人朋友推薦的、或是以前剩下的。有些人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吃一般胃藥不見改善,又害怕做胃鏡檢查,寧願花多一點錢購買所謂「貴一點」、「比較好」的胃藥服用,而這類藥通常就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Proton pump inhibitor)。此外,另一類常見胃藥還有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或稱 H2 blocker)。 這2種胃藥的主要作用都是減少胃酸分泌,也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胃藥。許多人認為吃個胃藥沒什麼大不了,一有不舒服就吞一顆。事實上,這種情況正是必須小心的,因為在沒有經過醫師正確診斷的情況下,隨意服用這類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長久下來會使胃酸分泌不足,容易引發腸漏,妨礙健康。要知道,胃酸不是壞東西,不能逢酸就壓。胃酸是人體健康所必須,它有許多功用,包括:1) 幫助礦物質如鈣、鎂、鐵的吸收。2) 幫助維生素B12的吸收。3) 幫助維持胃內的酸性環境,消滅食物中的細菌及外來微生物。4) 胃酸正常分泌,才能讓胃內的酵素正常作用,幫忙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利腸胃道的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環境由此可以想見,一旦胃酸分泌不足,影響原本該有的功能時,長久累積,各種健康問題自然接踵而至。國際知名內科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在2016年就刊登了文章,告訴大家使用PPI可能會增加急慢性腎臟病、鎂離子低下、細菌性腹瀉、肺炎、骨質疏鬆及骨折等風險。也有研究發現,PPI的使用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相關。另外,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的酸性環境,影響生態,容易導致腸道中的細菌滋長,長期使用PPI的人,小腸中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風險比較高。胃酸分泌減少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要小心的是,長期使用PPI還可能會引發腸漏,甚至是「胃漏」,這是大家過去很少注意到的,因此特別容易被忽略。前段提到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就容易造成腸漏,而腸子一旦產生腸漏,就會增加體內慢性發炎和罹患脂肪肝疾病的風險,許多疾病也可能隨著腸漏而來。 除此之外,制酸劑的使用也和食物過敏有關。研究發現,接受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或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治療後,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因為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研究更顯示,Omeprazole(一種在臺灣也非常普遍使用的PPI,一般人熟知的商品名為 Losec)只要連續使用5天,就足以讓胃內的酸鹼pH值上升到5。腸漏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然而,胃內酵素在pH值介於1.8~3.2的環境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換言之,由於使用了PPI,胃酸分泌不足,無法維持理想的酸性環境,不僅無法達到殺菌的保護作用,更讓酵素無法發揮作用,影響食物蛋白質分子的消化,再加上腸漏,使得這些食物大分子的過敏原進入體內,自然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乳糜瀉。你一定無法想像PPI的使用有多麼普遍!據研究統計,美國在2013年有超過1500萬人使用PPI,光是花在PPI的經費全年超過100億美金,而且其中有將近7成的PPI使用者並沒有明確的適應症,還有大約1/4長期使用PPI的人其實可以停藥。在某些國家,例如美國,民眾甚至不需醫師處方籤(over-the-counter)就可以自行買到PPI。專家學者因此呼籲,應該減少不必要的PPI使用。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就吃強效的PPI臺灣的狀況呢?根據2015年的新聞報導,常見且普遍使用的PPI「耐適恩」(英文商品名 Nexium,成分為 Esomeprazole),在2014年20大暢銷藥物排行榜上排名第18名,年度花費達9.6億臺幣。事實上,臺灣市面上的PPI不只「耐適恩」一種。而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雖然未上榜,但它和PPI一樣會抑制胃酸分泌,影響胃內的酸性環境,應該更謹慎地使用。 門診時,曾遇到患者已經吃了1、2年的PPI,實在必須注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建議針對自己的病情與健康狀況,和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策略,最重要的是從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著手改善,才能真正治根。千萬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只想著趕快吃強效的PPI來抑制。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咳嗽原因百百種,除了長期說話的職業傷害、喉嚨癢,最常見的就是因為季節遞嬗、冷熱溫差大引起的咳嗽。咳嗽又可分為慢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及急性咳嗽,醫師特別提醒,若乾咳超過8周就要懷疑可能是肺部原因引起的。咳嗽逾8周要懷疑可能有肺部原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李明安指出,時序入秋,感冒後呼吸道腫脹、敏感,近日門診中頑固性咳嗽病人開始增加,李明安主任提醒,醫學上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大於8周,患者應把握時間,盡速至醫院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造成咳嗽的肺部原因。久咳不癒可能有10種原因李明安主任表示,若胸部X光一切正常,則咳嗽原因就須靠醫師細心問診及與病人詳細溝通才可得知。李明安提醒,切記感冒後咳嗽若大於8周,仍需詳查是否有其他重要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可能原因如下:1) 感冒後呼吸道腫脹及過度敏感,黏液過度分泌,呼吸道纖毛排痰功能失調。2) 潛在氣喘、胃酸逆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3) 慢性壓力、說話過多導致黏膜受損,或呼吸道黏液增多導致咳嗽。4)  喝水不足黏液無法有效排出(飲酒或喝咖啡反而容易脫水)。5) 過度使用噴霧式鼻通劑。6)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導致空氣過度乾燥(應保持濕度為40-50%)。7) 細菌性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等。8) 降血壓藥(ACEI血管張力轉換酶抑制劑)使用者約20%有咳嗽現象。9) 過度咳嗽造成黏膜慢性傷害,甚至咳血延長病程。10) 需檢查以排除黴漿菌及百日咳等感染。

5要點注意 久咳胸悶速就醫

5要點注意 久咳胸悶速就醫#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咳不停,可別以為是氣溫飄忽不定引起的症狀,若有出現咳嗽超過2周情形,應懷疑可能是肺結核症狀。空氣品質每況愈下,民眾應對肺結核保持警覺,早發現及早治療。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2星期以上的慢性咳嗽、吐痰、疲倦、食慾不佳、貧血、體重減輕或在午後傍晚有發燒症狀,可能是肺結核,建議可至醫院進行胸部X光和痰液檢查,共同終結肺結核。高達8成結核菌會形成肺結核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曾瑞壯表示,結核菌可透過飛沫、空氣傳染,有高達8成會侵入肺部形成「肺結核」。臨床上會出現咳嗽、胸痛、食慾不佳等症狀。除了肺部外,病兆也常發生在心臟、腦部、頸部淋巴或骨骼。一般人若是感染到結核菌,只有10%~20%會發病,不會立即出現症狀,結核菌會伺機而動,潛伏期時間因人而異,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感染後多在1年至3年內或免疫力不好時發病,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逐年降低,但也曾遇過潛伏20年之久才出現結核症狀。免疫力弱發病率高 這些族群要注意曾瑞壯主任提醒,肺結核高危險群如糖尿病、塵肺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愛滋病、營養不良、老年族群、慢性腎衰竭等患者,因免疫力較弱導致發病率高,更有可能會引發敗血症或呼吸道衰竭等併發症,一不注意恐會導致死亡。如果是結核病患者可接受抗結核藥物的療程,目前以四合一藥物治療為主,視病情狀況最快只要半年就能完治,也可延長至9個月,治療過程中避免中斷治療或不規則服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困難,甚至出現無藥可醫的窘境。曾瑞壯主任建議,結核病患者與一般民眾在生活上要特別注意的5大要點:1) 每天更換口罩/建議抵抗力比較差、常常感冒的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戴上口罩,每天都要更換或清洗口罩。2) 打噴嚏摀口鼻/養成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衛生紙摀住口鼻的好習慣,尤其是結核病患者,可避免細菌散播傳染給更多人。3) 密閉空間少去/減少去密閉、通風不良空間如:KTV、電影院等等,避免感染到結核菌。4) 每年接受檢查/建議定期至醫院接受X光檢查,及早發現有無肺結核。5) 勤洗衣物床單/針對結核病患者,使用過的衣物、床單要勤加清洗,也可置於陽光下曝曬6至8小時。

5撇步 趕走惱人過敏!

5撇步 趕走惱人過敏!#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0歲左右女性,長年受鼻子過敏的困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都是家常便飯,過去有B型肝炎的問題,近一年內鼻涕倒流的狀況日益嚴重,到醫院求診自述鼻涕倒流除睡著時可以感覺不到外,從早到晚都有咽中異物感,天天不舒服的感覺讓她有輕生的念頭,於治療兩個禮拜後鼻涕倒流狀況改善50%。濕度差異、空氣汙染 誘發慢性咳嗽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過敏性鼻炎雖然是小毛病,但一發作起來真的會要人命,根據健保署統計,102年全年門診申報過敏性鼻炎及花粉熱就醫案件共計418萬件,相當於5個人就有1個有過敏的問題,在季節交替的季節更是好發,也會因濕度的差異、空氣污染而誘發慢性咳嗽,無法好好入眠,降低生活品質。過敏原、運動、飲食要注意考試壓力大、心情鬱悶誘發鼻炎發作,可以配合疏肝解鬱的小柴胡湯,緩解鼻癢、眼癢等不舒服,若是因鼻過敏症狀嚴重影響到情緒,謝旭東建議,過敏性鼻炎居家護理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    避免過敏原 /衣物以純棉的衣服為主,房間要裝空氣清新器,塵顢在環境濕度在50度以上容易生存,在台灣潮濕的環境更容易發生。2)    運動強身 /以上半身為主效果較好,例如籃球或是羽毛球。3)    飲食禁忌 /少食堅果類、海鮮類、食品添加物如零食類,這類食物會引起發炎及過敏反應,約9成的患者屬於寒性體質,要少吃生魚片、西瓜、哈密瓜、水梨等或是冰涼的飲料。4)    穴位保健 /曲池、迎香、足三里左右輪流按摩,在睡前左右各順時鐘搓100下。5)    保健茶飲 /玉屏風養氣茶材料:黃耆3錢、白朮3錢、防風3錢、紅棗2顆做法:黃耆、白朮、防風、紅棗加水至1000ml,加水煮成500-600ml適應症:體質偏寒,考試或是工作過度疲勞誘發過敏。 

慢性咳嗽不停歇 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

慢性咳嗽不停歇 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男性,因吃飽飯後及躺平後容易引起咳嗽,同時伴隨胸口灼熱感及喉嚨有酸酸的分泌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張家豪醫師表示,慢性的咳嗽常隱藏著潛在嚴重的疾病,在胸腔科門診最常聽到病人的主訴就是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有4個︰1)鼻涕倒流/最常見的慢性咳嗽原因,會有長期鼻子癢、打噴嚏,尤其是在密閉空間,空氣不流通的時候容易有鼻子症狀。病患也會感覺得有液體從鼻子往下流到喉嚨,時常會有清喉嚨的動作。2)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大的特色就是活動喘,傍晚症狀會較嚴重,可能也會因過敏原接觸或空氣不流通而發作。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患大多都有抽菸的病史,容易有黃痰的產生。3)胃食道逆流/吃飽飯後會使咳嗽症狀更加劇烈,同時病人也會有胸口灼熱感、胸痛、喉嚨有酸液回流的感覺;有些病患也會抱怨發聲困難,說話沙啞。4)服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作為降血壓的藥物/此藥主要使用在高血壓及心衰竭患者身上,約2~33%的使用者會有咳嗽症狀,只要停藥數日或數周後,喉嚨癢及乾咳症狀便會停止。有合併症狀需留意慢性咳嗽的定義為咳嗽超過3週。但是有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也可能會有著超過三週以上的咳嗽症狀,這些病患可能只是因為有著過度敏感的呼吸道,而不是有其他嚴重疾病。但是,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咳嗽鮮少超過2到3個月,因此,如果咳嗽的症狀超過2個月,就需要去找造成慢性咳嗽的潛在主因,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張家豪醫師提醒,咳嗽的一些合併症狀也要小心,例如發燒超過三日服用藥物後仍無明顯改善,體重下降、咳血、呼吸急促、活動力下降,如果有以上的症狀,一定要早日尋求醫療協助。

小心!爺、孫女慢性咳嗽「舊疾」 原來是肺結核

小心!爺、孫女慢性咳嗽「舊疾」 原來是肺結核#慢性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14歲少女半年前感冒後,咳嗽一直沒有痊癒,原先家人不以為意,以為是感冒導致的慢性咳嗽,不料近來1、2個禮拜女孩越來越容易沒精神、感到疲憊,甚至出現半夜低溫發燒、盜汗等情形,才將女孩送至醫院急診,經診斷後發現少女肺部出現發炎情況、再加上慢性咳嗽的症狀,懷疑是肺結核感染。肺結核縱盛食率低、但病情不易查覺 個案恐相互傳染為了謹慎起見,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沈靜芬立即安排女孩入住負壓隔離病房,並接受痰液化驗,經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感染肺炎,而其周圍家人也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胸部X光檢查,後來發現有慢性咳嗽的爺爺也為肺結核感染;雖台灣例年來肺結核盛行率已逐漸下降(約0.11%),且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結核病控制標準(20歲以上人口盛行率0.14%),但結核病臨床表現多樣性、且診斷不易,縱使盛行率低,仍不容輕忽。肺結核診斷不易 且疫苗無法完全免疫 容易輕忽而傳染散布結核病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且疾病發展過程緩慢,侵犯的器官不限於肺部,因此發病初期症狀常不明顯或不具特異性,使得診斷上更為困難;臨床上和少女相同的發病症狀,如咳嗽、體重減輕、倦怠、食欲不振、發燒等,甚至是胸痛、咳血,都有可能是其他慢性胸腔疾病的症狀,因此在診斷肺結核時,除了詳細病史評估、身體檢查外,還要在加上放射線學的變化,輔以實驗室檢驗,才算完整。雖然新生兒出生會接受卡介苗預防注射,但疫苗預防結核病的效果有限,且無法預防潛伏結核感染之再活化,只能夠降低兒童的結核性腦膜炎與散播性結核菌感染的發病率,並沒有辦法完全預防肺結核的發生。因此,民眾若出現慢性咳嗽及發燒的症狀,仍要及早求助醫師,接受檢查和定期追踪,以期早期診斷出可能的個案,並儘早讓感染個案接受治療,減少散布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