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蚊

小孩才會感染?破除日本腦炎4迷思

小孩才會感染?破除日本腦炎4迷思#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截至6月26日,全台已有17起日本腦炎感染案件,為去年同期案例數2.8倍高。發病期間可能出現發燒、頭痛、意識障礙、甚至性格大變等症狀。無論有無日本腦炎接種史,都可能面臨日本腦炎威脅。許多人認為,為日本腦炎是小孩子專利、小時候打過疫苗就一勞永逸、住在城市遠離農舍沒風險、茲卡和登革熱才需要關注等等都是迷思!日本腦炎4迷思 幼時打過疫苗可能隨時間失效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日本腦炎已進入流行高峰期,加上高溫逼近,疫情不容小覷!根據台灣研究指出,在台灣,溫度、濕度的增加會影響日本腦炎傳播,推估是濕熱環境促使病媒蚊大量孳生,讓病毒傳播加劇。日本腦炎無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接種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最好的方式。高感染風險群如:(1)未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者、(2)疫苗接種史不全者3、(3)接近高風險地區者,可諮詢醫師如何有效預防日本腦炎,加強保護力。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提醒,如果你還以為只有小孩才會得日本腦炎,大錯特錯!成人對於日本腦炎存在的迷思更需要正視。以下為成人日本腦炎預防4大迷思,由醫師提供專業解釋:1)小孩子才會得日本腦炎/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所公佈的日本腦炎案例年齡分布來看,自1998年後,有9成為20歲後成人,其中又以40至59歲這個區間的民眾為感染高風險族群。2)只要小時候打過疫苗就終身有效/無論何種類型的疫苗,保護力都有效期。國內研究顯示,2000至2014年日本腦炎通報案例中,45%患者曾完整接種4劑日本腦炎疫苗。根據疾管署研究顯示,多數成年人體內的日本腦炎抗體陽性率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其中以1961-1977年出生之族群為最低,此族群往往為家支柱,罹病恐對家庭造成極大負擔。3)只要不接近高危險地區(豬舍、稻田),就不會有感染風險/研究顯示三斑家蚊最遠飛行距離可達3公里,體內的病毒更可透過產卵傳給下一代,傳播範圍遠遠超乎想像,病媒蚊可能無所不在。4)一樣經由蚊子叮咬傳播,茲卡、登革熱比日本腦炎嚴重/日本腦炎病毒會侵犯腦、脊髓及腦膜,一旦發病會造成3至30%患者死亡,30至50%倖存者留下永久神經性症狀或精神性異常後遺症。然而日本腦炎感染患者中僅有小於1%案例會出現臨床症狀,遠低於茲卡、登革熱。也正因為難以察覺,如何提前做好預防相當重要。6、7月為感染高峰期 流行期延續到10月紀鑫主任表示,台灣的日本腦炎一直無法根除,與疾病傳播途徑、全球暖化、台灣四面環海、一年四季濕度皆高於70%的地理環境因素密不可分。日本腦炎主要藉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傳播,每當雨季來臨時,病媒蚊大量孳生,並將病毒傳播至人類。6、7月為日本腦炎感染高峰期,流行期會一直延續到10月,民眾應特別注意預防。目前沒有針對日本腦炎病毒治療的抗病毒藥物,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式。李秉穎醫師、紀鑫主任呼籲,成人若未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者、疫苗接種史不全、居住地或工作場所接近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地區、至流行地區旅遊,以及喜愛遊山玩水、騎腳踏車、露營等戶外活動的民眾可諮詢醫師如何有效預防日本腦炎,提升自身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

東南亞旅遊注意!病媒蚊叮咬染屈公病

東南亞旅遊注意!病媒蚊叮咬染屈公病#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29歲菲律賓籍男性移工,1月2日於高雄國際機場入境時,由機場檢疫站成功攔檢,血液檢驗後於1月4日確認感染屈公病。屈公病移入比例 東南亞國家佔91%疾管署表示,個案原預計1月2日入境後於南部工作,因入境時出現發燒等症狀,由疾管署機場檢疫人員採檢並給予衛教及防蚊液,後續透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檢疫轉介站協助安置於醫院住院治療,未進入社區,目前個案已出院,健康狀況穩定。 台灣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106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別91%為東南亞國家,其中印尼(57例)及菲律賓(24例)為多。近3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4、14、11例。巴基斯坦、印度 屈公病疫情仍持續全球屈公病流行區域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中南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主。目前中南美洲屈公病疫情已趨緩,南亞地區之巴基斯坦及印度疫情持續,東南亞地區新加坡、泰國等國則持續發生零星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病媒蚊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居住有紗門、紗窗的房舍,避免遭病媒蚊叮咬。旅遊期間或返國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等症狀,於入境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站,且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

暖化使壁虱北上 半個美國陷「萊姆病」

暖化使壁虱北上 半個美國陷「萊姆病」#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或許促成現有傳染病散播的最大綜合因素,就是氣候變遷。航太總署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各自在他們對全球氣溫的分析中結論說,自一八八○年開始紀錄以來,二○一五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任何地方的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結果,由乾旱造成的沙漠化,到海水升高造成大規模的洪水。溫度上升造成傳染病 降低食物營養價值不過總體說來,各個報告都顯示,因為惡劣的天氣、與酷熱相關的疾病、肺病和過敏,以及和全球溫度上升與混亂的天氣模式所造成的傳染病,每年會造成四十萬人死亡。氣候變化會影響土壤濕度,因而影響收成的多寡,甚至因為熱度升高,而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包括小麥和稻米的蛋白質含量。氣候變化對動物的分布有巨大的影響,而這些動物又是疾病的傳染窩和病媒,不論是鳥類、嚙齒動物,或者造成萊姆病的壁虱,或造成茲卡、登革熱或曲弓熱的蚊子。下雨或太熱太濕的天氣都會影響某個季節蚊子出生的數量,或者使用殺蟲劑的劑量,或進入本地溪流的寄生蟲數量。原本生長在熱帶的酵母菌 竟也在溫帶國家致病極端的氣候會造成人們溺水或熱衰竭。病原體對氣候變遷原因的政治辯論並無興趣:他們只要針對現實做出回應。而目前的估計是,到二一○○年,全球平均溫度會增加華氏三.一至七.二度。溫度微微升高已經在加拿大卑詩省和美國太平洋西北岸造成加蒂隱球菌肺臟和腦部疾病,這是一種亞熱帶和熱帶的酵母菌;另外也有人因食用阿拉斯加威廉斯王子灣溫暖水域感染腸炎弧菌的生蠔,而發生水瀉和痙攣。壁虱因全球暖化 繁殖到更高的緯度這幾十年來,中歐和東歐、波羅的海和北歐國家壁虱帶原造成人類腦炎的病例數量和分布範圍也都增多,因為壁虱朝北散播,達到更高的緯度。在美國,過去二十年來,壁虱造成的萊姆病範圍也擴大到半個美國,東北高風險的郡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二十。不過由公衛的觀點來看,並非所有的氣候變化都有壞的影響。有的報告說,兒童常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疾病季節已縮短,而旱災帶來的意外好處是死水減少,讓病媒蚊難以孳生。不過這些蚊蟲會移往更溫和的氣候和更高的緯度。(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旅遊當心!伊波拉病毒致出血熱

旅遊當心!伊波拉病毒致出血熱#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假如要說有哪種疾病讓像我這樣的人晚上輾轉難眠,那就是流感。不論在任何時候,感染鳥類和豬的流感病毒只要變換幾個胺基酸,就會造成另一波人類大流行病。讓大家有個概念:任何地方如果發生像一九一八年那麼嚴重的流感,就等於要為我們的鄰居、朋友和親人準備一百五十萬個屍袋。SARS、伊波拉病毒 容易在醫院散播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可以透過基因轉移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造成血液感染、肺炎或其他因感染控制不良而散布到整個社區的疾病。在當今這種醫療旅遊的時代,病人願意遠赴他方,以求更高品質或更低價格的醫療服務,超級病毒很容易就會散布至世界各地。另一種該憂心的重大疾病是SARS/MERS和相關病毒引起的疾病,它們可以在醫院散播,然後在各社區造成疫情,最後引發大流行病。如我們所見,像伊波拉這類病毒帶來的病毒出血熱經由直接接觸,也可能因大呼吸粒子,帶來社區感染的風險。這種傳染方式提高了醫院爆發疫情的可能性,也容易經由全球旅遊而迅速傳播。亨尼帕病毒人傳人 腦炎、肺炎致死幸好在公衛系統健全的國家,伊波拉病毒不太可能會造成社區傳染。再一次地,在醫療環境中,和家人之間,曾有過亨尼帕病毒會人傳人的報告,造成腦炎或肺炎致死。這些病毒在大洋洲和亞洲有蝙蝠作為傳染窩,但它們也能感染其他多種動物,最近在澳洲就傳出馬的疫情,雖然尚未出現在北美,但應有這樣的可能。有些病毒以地域分布遼闊的蚊子為病媒,或者可以很快傳播給新病媒蚊,不論是登革熱、曲弓熱,或者會危害孕婦,造成胎兒嚴重畸形的茲卡病毒,都會造成大流行病。性病如愛滋病、淋病 散播全球另外還有性病—如HIV/愛滋病,不但會迅速傳播,也不免在感染之後數十年造成致命的疾病。由於潛伏期長,讓它們在感染數百萬人之後,才看出這是大流行病。另外,操弄兩性的政治權術也造成連平常的性病都很難治,就像淋病細菌已經對抗生素有了抗藥性,而散播全球。另外還有生物恐怖主義。炭疽菌雖然不會傳染,但可以利用經過改造的孢子特色,造成破壞力極大的疫情。如天花等瘟疫則會傳染,因此很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攻擊武器。幸好我們有足夠的疫苗,只要病例一經確認,就可以迅速由國家安全儲備體系支用疫苗,給所有接觸帶原者的人施打。(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上週登革熱破17例 創一周新高

上週登革熱破17例 創一周新高#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大運於19日盛大展開,各國運動好手入境,加上7、8月為登革熱流行期,為避免境外移入病例造成疫情擴散,疾管署呼籲,病媒蚊活躍期民眾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在設有紗窗、紗門的空間活動。上周新增17例境外登革熱病例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新增17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表示,截至8月20日國內累計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今年截至8月20日止,國內累計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近20年來同期最低;另計189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20年同期次高。上週單週新增17例境外移入病例則為今年單週新增數最多。近期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斯里蘭卡、寮國及柬埔寨登革熱疫情呈上升或處於高水平,其中越南今年累計病例數已逾9萬例,較去年同期上升67.8%;斯里蘭卡累計逾13萬例,寮國逾5,700例,病例數均高於去年同期。9例屈公病境外移入 90%為東南亞國家另今年截至8月20日累計9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菲律賓6例及印尼3例;我國自2007年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10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國別90%為東南亞國家,其中以印尼(57例)及菲律賓(21例)為多。世大運已於上周六展開,為防範疫病因境外移入造成本土疫情,疾管署建置「登革熱病例群聚地圖」(https://goo.gl/WUu5Mb)供民眾查詢。疾管署呼籲醫療院所,應加強詢問就診民眾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情形,發現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進行防治措施。 

本土登革熱現蹤!高雄楠梓爆首例

本土登革熱現蹤!高雄楠梓爆首例#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雄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患者為楠梓區大昌里56歲女性,同住的丈夫及兒子亦出現感染現象, 26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本案家庭出現感染現象,地方衛生局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疫情調查、持續性孳生源清除及衛教等防治工作,以避免疫情傳播。疾管署表示,患者有慢性病史,近日陸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噁心、畏寒、紅疹、腹瀉等症狀,於本月26 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今年累計1例本土病例、148例境外移入病例高雄市曾於民國99年出現第三型病例,我國今年迄今累計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148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多,為近6年同期次高。去年累計380例本土病例,363例境外移入病例。近期東南亞地區登革熱整體疫情持續上升,最受影響國家為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寮國及柬埔寨,其中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及寮國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颱風易有豪大雨 應盡快落實戶內、外整潔週末將有颱風影響易有豪大雨發生,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適合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應加緊腳步,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巡查及孳生源清除;計劃前往登革熱流行疫情國家的民眾,務必作好防蚊措施。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旅遊活動史;醫療院所如遇有疑似感染個案請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後續防治措施。 

防蚊叮送醫 每周至少1天大掃除

防蚊叮送醫 每周至少1天大掃除#病媒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暑期旅遊旺季,東南亞區域為登革熱與茲卡病毒警示區,夏日偶有大雨,為避免國人出遊境外移入疫情,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出遊必做好防蚊措施,並應加強戶外環境整理,徹底消除病媒蚊。返國後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疾病傳播要隨時清除積水容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主任秘書林美娜提醒,斑蚊是傳播登革熱與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喜歡在有水的地方下卵。高溫潮濕的夏季是病媒蚊傳染病容易流行傳播的季節。加上颱風、大雨過後常有積水處,民眾應時常巡視戶內外環境,留意並隨時清除積水容器,以避免蚊蟲孳生,降低病媒蚊傳染病傳播機會,一起維護社區的健康。肌肉痠痛、後眼窩痛 應告知醫師旅遊史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許玉芬指出,截至上月底,新北市共有17名登革熱以及1例茲卡病毒病例,皆有外國旅遊史。民眾如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結膜炎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遵從醫師指示服藥、補充水分及多休息。遵守「1+6」原則、每周一天清除積水離開茲卡病毒流行地區後請依循「1+6原則」,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及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且務必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病毒散播。衛生局再次提醒,每個里每週至少排定1天,利用「巡、倒、清、刷」步驟,大家共同清除居家戶內外的積水容器或積水處,就能有效讓斑蚊無法下卵、孵化,降低社區疫情發生,一起維持社區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