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

夏季高溫細菌增生快 慎防食物中毒

夏季高溫細菌增生快 慎防食物中毒#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夏日是細菌最適合生長的時節,食物保存不易,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發生食品中毒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最常發生食品中毒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最常發生食品中毒案件的月份為5月-9月,台灣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之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不當,就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常見引起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1)細菌: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2)病毒:如諾羅病毒等。3)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素、黴菌毒素等。4)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預防食物中毒 7大原則要注意在食用了被細菌汙染的食物之後,可能會出現腹部絞痛、上吐下瀉、虛弱甚至頭痛及發燒等症狀。低7℃以下可抑制細菌生長,-18℃以下不能繁殖,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 1)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2)購買食材不過量,避免冰箱儲存過多食品,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不足而微生物滋長。3)料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4)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5)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適當熱藏>60℃、冷藏<7℃。6)復熱應確保中心溫度>75℃,減少微生物滋生而造成食物腐敗,且勿反覆解凍和加熱。7)購買外食應選擇環境衛生優良,且值得信賴的商家,並當餐食用、隔餐勿食。

最「髒」日用品 刮鬍刀細菌量居冠!

最「髒」日用品 刮鬍刀細菌量居冠!#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曾有人做過調查,研究日常生活用品中藏有的細菌量。日常用品中細菌數最多的,其實是刮鬍刀,亦包含女性使用除毛刀。如果經常清洗,保持乾燥就還好,但事實上男性所使用的電動刮鬍刀,其實很少清洗,所以細菌量最多。毛巾每使用40天就應該要丟棄第二名是口罩,因為口罩不只隔絕了空氣中的髒東西,覆蓋於自己臉部的這一面,也經常藏有口腔內的細菌等。所以如果口罩是用布製材質的話,每個禮拜一定都要清洗一次。另外,毛巾每使用40天就應該要丟棄,因為許多人浴室內並沒有對外通風,所以如果毛巾沒有擰乾,長期處於半乾燥狀況,環境又潮濕,所以很多人的毛巾會發黴或者是會臭,這就是代表毛巾上已經有很多的細菌。平常清潔時,可以用類似洗被套的方式,洗完之後再曝曬,就能減上毛巾上細菌殘留。家中常見物品細菌數排名一覽表1)刮鬍刀/刀片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2)口罩/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3)牙刷/每三個月更換一次,每次使用後須徹底清洗。4)枕頭套/每週清洗,並加強曝曬。5)安全帽/每週把安全帽倒放在太陽下曝曬三小時。6)毛巾/每40天更換,每週清洗並增加曝曬。7)話筒、手機/每週擦拭話筒及機身。8)鍵盤/利用「吹塵球」噴出灰塵,再除菌。9)粉撲/每週清洗粉撲,陰乾後再放入粉盒。10)馬桶蓋/每週清潔除菌。(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3+安心食:學專家正確挑菜、煮水、烹魚肉、無毒健康開心吃!/三采文化出版)

食在不安心!保鮮盒黑斑細菌恐傷肝

食在不安心!保鮮盒黑斑細菌恐傷肝#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環保意識抬頭,保鮮盒與環保餐具儼然成為現代生活必備品。然而您是否注意過保鮮盒上的黑斑呢?保鮮盒久經使用,生黑斑恐對人體產生傷害!保鮮盒的盒蓋與膠圈若未能隔絕水分與空氣,容易使用一段時間後造成膠圈變形、斷裂甚至發霉生斑,更可能潛藏破億細菌數,導致使用後感染腸胃炎。黑斑中含黃麴毒素,更可能汙染食物,食用後造成肝腎傷害。保鮮盒膠條、接縫 容易生黑斑、黴菌環保意識高漲,許多小資族為了環保與省荷包,多半選擇使用保鮮盒自帶便當。但保鮮盒若使用或清潔不慎,就可能成為細菌與疾病的溫床。開業醫師林青穀表示,保鮮盒等餐具使用時,要注意藏汙納垢的細縫處。尤其是保鮮盒膠圈、接縫,容易生黑斑、黴菌,需要仔細清潔才能杜絕這些隱形殺手。保鮮盒重複使用後,盒蓋的膠圈容易彈性疲乏,膠條易鬆脫。一般的保鮮盒蓋與膠圈並未一體成形設計,鬆動的膠圈無法隔絕水氣與髒汙,汙垢容易堆積在細縫。若沒有確實洗淨,長久下來會滋生細菌,更容易發霉生黑斑,除了無法保鮮,甚至可能變成病菌的溫床。黑斑含黃麴毒素 嚴重恐造成肝功能疾病林青穀醫師提醒,保鮮盒上若產生黑斑,建議不要繼續使用。保鮮盒膠圈上的黑斑可能潛藏著數量破億的細菌。若是一般的細菌或發霉,可能導致以保鮮盒用餐後腸胃炎;若黑斑中含有黃麴毒素,一旦汙染保存的食物,更會造成民眾肝、腎傷害,輕則腹瀉,重恐引發肝功能疾病。選購保鮮盒時,除了考量無毒材質,更要留意保鮮盒結構設計的安全性,最好選用盒蓋與膠圈一體成形的無縫設計。民眾選用密封性高的保鮮盒產品,不易藏汙納垢孳生黑斑,使用與清潔也更安心。

網購食品煮熟再吃 免於食物中毒風險

網購食品煮熟再吃 免於食物中毒風險#細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網購時代到來,當心不慎吃下有害微生物!網路購物營業額屢創新高,近5年平均每年成長7.5%,而食品飲料類占有率約12%,但網購食品可能會買到假貨。近年國內外均曾發生,民眾疑似食用網購食品導致食品中毒案件,造成民眾的健康危害及社會負擔。食物汙染源病菌 多可在70度高溫殺死根據統計顯示,2016年食品中毒通報案例中,前3名依序為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上述3種汙染源在超過攝氏70℃高溫下便會死亡。若要避免食物中毒,把食物煮熟是最好的方法。食品藥物管制署提醒,保存溫度應注意,熱存溫度需高於60℃,冷藏溫度需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為了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而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勿放置超過1小時。收到食品應檢視狀態 適當保存此外,民眾對購買食用網路食品應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追求便利外更應注意可能潛藏的微生物風險。製造廠商環境衛生、使用原料、製作流程、儲存條件及運送通路等因素,均關係消費者拿到的產品品質。食藥署呼籲,民眾選購網路食品前,應選擇信譽良好的網路平台或賣家。收到貨品時,應立刻檢視包裝完整性及內容物狀態,並妥善保存及烹調,至於買回即食產品後,應盡速食用,才能確保飲食安全。(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9期資料)

失能置尿袋 婦竟排出紫色尿液

失能置尿袋 婦竟排出紫色尿液#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住安養院的楊女士,2年前因中風失能,須長期置放導尿管協助排尿。但最近照顧者發現她的尿袋出現紫色尿液,讓照顧者大驚失色,懷疑病人生了什麼怪病。就醫後確定是尿裡細菌孳生,更換尿管、尿袋,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尿液顏色已恢復正常。導尿管病人易便秘 尿液受感染呈紫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紫色尿袋症通常好發於女性,男性較少。居住安養長照機構中,需要長期置放導尿管以及尿袋的病人,常有慢性便秘,加上尿液呈現鹼性,尿液受細菌感染,較容易發生這種症狀。食物中的色胺酸被大腸細菌作用分解,因為便秘、蠕動不順,因肝腸循環作用,循迴到肝臟中,再代謝到尿液裡,被細菌作用成靛紅色及藍綠色物質,在尿袋裡混合而產生紫色尿液在尿袋中。但在更往上的尿道部分的導尿管,有時並不會有紫色的尿液。補充維他命C、蔓越莓汁 平衡鹼性尿液巫慶仁醫師表示,紫色尿袋症,通常不會合併有症狀,臨床發生機會大概不到1/10。但紫色尿袋症卻是一種警訊,表示有尿道感染,尿裡孳生細菌,亦即病人免疫力不好。巫慶仁醫師建議,為避免紫色尿袋症再度復發,照顧者可以注意病人尿袋顏色,補充維他命C、蔓越莓汁等,使尿液略酸化,並且注意衛生。按摩病人肚子或是補充水分纖維,改善便秘狀況,減少紫色尿袋症。若已出現紫色尿袋症,經過置換尿袋及尿管,依症狀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大多可以改善。

外出帶回5萬菌株 細菌人恐致終生過敏

外出帶回5萬菌株 細菌人恐致終生過敏#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空汙問題年年惡化,戶外充斥各種有害物質,不但是過敏兒變多的主因,更是細菌、病毒生成的幫兇!根據台美實驗室一項外出帶菌量實測發現,穿著全新的外套外出8小時,途中搭乘捷運、上班辦公、搭公用電梯等,回到家中時竟在外衣上測出增加約5萬支菌株!防過敏 居家空氣品質很重要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捷運數以萬計的運載量,許多充滿細菌的雙手碰過的手扶把、自動扶梯欄杆、上萬人打的噴嚏、流的鼻涕病毒飄至空中,自然在站內產出大量細菌與病毒,而當這些細菌被帶回家,家中的小孩老人又該如何是好呢?當心居家空氣充斥細菌,新生兒恐成終生過敏兒!巫醫師進一步說明,居家空氣中的細菌多數都是經由人從外面帶進來,成年人抵抗力強,且較少整天待在家中,受到居家空氣中的細菌影響不大,但對於嬰兒來說,若長期曝露在充滿過敏源(細菌、真菌、病毒)的污染環境中,新生兒就會終生變成過敏兒。因此穩定居家空氣品質非常重要。高溫殺菌加上熱對流有效達到空氣淨化提到空氣清淨,巫漢盟醫師表示,濾網式空氣清淨機是利用「過濾」的方式將空氣中的塵螨、細菌攔截到濾網上,因為只是攔截,並無法真正消滅細菌。當民眾忘了定期換濾網時,細菌、塵螨又有機會飄回居家空氣中。  不同於一般濾網式空氣清淨機,以高溫殺菌為訴求的空氣殺菌機,能啟動熱對流,將空氣中的過敏原與有害化學物質被解構,有效達到空氣的淨化與穩定。此外,高溫殺菌空氣殺菌機可整天無聲運作24小時,讓民眾在維持良好空氣品質的同時,居家也能保有最安靜的生活品質。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卓姓男童參加完喜宴後,父母發現男童的腳與屁股都出現水泡,隔天也陸續冒出紅疹,原來是男童右膝處原有一未癒合的傷口,喜宴當晚與其他小朋友在地上玩耍,醫師懷疑可能是地毯上的細菌從傷口爬進身體導致膿痂疹發生。男童吃完5天抗生素後,水泡結痂並逐漸消退好轉,讓父母終於安心下來。避免抓癢讓膿痂疹擴散、減少蜂窩性組織炎機率男童母親指出,孩子本身容易過敏,出現紅疹水泡時還以為是腸病毒上身,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開立口服抗生素與皮膚外用藥膏,叮囑家長要讓孩子確實用藥,並避免孩子因癢去抓患部,避免膿痂疹擴散,並減少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水泡、具癢感 好發四肢、軀幹、皮膚李俊諒醫師表示,膿痂疹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化膿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容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個案的症狀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的水泡性膿痂疹,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具搔癢感,好發於四肢、軀幹、皮膚及臉部,皰內的內容物會從清澈變成混濁,水泡乾涸後則留下痂皮。防細菌 患者衣物、被單要跟家人分開清洗李俊諒醫師呼籲,小朋友身上有傷口時,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不潔的環境與物品,防止細菌藉此竄入。另外,因為膿痂疹會經由接觸傷口分泌物傳染,因此若家中有孩子感染時,不要直接接觸病童皮膚,並避免病童用手搔抓患部,預防病灶擴散到其他部位導致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另外也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衣物與被單要與家人的分開清洗,並用水煮沸消毒,才能全面防止細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