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臉

月亮臉、搔癢失眠到完全康復!醫師:生物製劑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穩定膚況、重返正常生活

月亮臉、搔癢失眠到完全康復!醫師:生物製劑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穩定膚況、重返正常生活#月亮臉

高中生小敏(化名)曾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度患者,她因為皮膚問題導致社交困難,甚至不敢與朋友相處,嚴重影響她的自信心和生活品質。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更讓她的臉腫脹發胖,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直到接受了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治療後,小敏的病情逐漸穩定,皮膚狀況明顯改善。她不僅重拾自信,還在職場上成為小主管,甚至選擇進修夜間部大學,朝著更好的生活前進。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並不能根治,還可能伴隨過敏性鼻炎、氣喘和食物過敏等問題。三軍總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觀,更對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造成深遠影響。例如因搔癢導致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發憂鬱和焦慮情緒。 拜醫學進展所賜 進階治療的藥物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目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局部類固醇藥膏、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針劑以及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盧俊吉醫師說明,不同嚴重度的患者適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輕度患者以保濕和低強度類固醇外用藥為主,而中重度患者則可能需要使用到全身性類固醇治療、免疫調節劑或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等。 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副作用的問題。盧俊吉醫師舉例,長期錯誤使用類固醇可能導致皮膚變薄、月亮臉、水牛肩,甚至影響孩童的成長發育,此外,免疫調節劑則需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因此民眾要遵照醫囑進行治療,搭配定期檢查回診。 生物製劑作為近年的突破性治療,對中重度患者的效果相當顯著。生物製劑需要每兩週使用一次,不僅安全性高,且對不同年齡層患者均有良好效果。盧俊吉醫師說明,雖然健保給付規定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傳統療法並證明療效不佳,但對於像小敏這樣的中重度患者而言,使用生物製劑等進階治療的藥物,讓她的病況大幅改善,也因此重拾正常生活。 鼓勵患者參與病友團體 獲取最新治療資訊也能有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也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重要的一環。盧俊吉醫師特別強調病友團體對患者的重要性,有些患者因病情而自我封閉,甚至出現心理問題。透過各醫院的病友會、全國性的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等病友團體,讓患者能相互分享治療經驗,患者能相互分享治療經驗,建立支持系統。例如:在一次病友會中,一名原本自我放棄的18歲男生,在參加活動後開始穩定接受治療,並有間彼此陪伴,病情穩定後順利進入大學,展開嶄新人生。 除了醫療手段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特別注意。盧俊吉醫師建議,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他接著強調,保濕是日常保養的核心,能減少皮膚乾癢及裂開的情況,患者要選擇成分單純、無香精的乳液或是使用凡士林,並且每天都勤擦,外出前、洗完澡後以及睡前都可以擦乳液,方可達到良好的保濕效果。 大醫院總是掛不到號?門診中心也能提供醫學中心同等級治療 三軍總醫院除了內湖總院區、汀洲院區外,在中正區的紹興南街也設置了台北門診中心,方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能在市中心有更便捷的治療選擇。和醫學中心相比,門診中心可以減少等候時間,且使用的藥物與醫學中心相同,但掛號費相對低廉。對於需長期治療的患者來說,這不僅可以多少減輕經濟上的負擔,時間也便利許多。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場持久戰,盧俊吉醫師呼籲患者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正確的醫療觀念與支持系統一定能幫助患者重建健康與自信。 MAT-TW-2500005-1.0-01/2025

氣喘怕變月亮臉 擅停藥病情惡化了

氣喘怕變月亮臉 擅停藥病情惡化了#月亮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男子近日氣喘發作頻繁,經常咳嗽,晚上也睡不好,影響隔天工作品質,相當痛苦,就醫之後,經醫師詢問才發現他未按時使用吸入型藥物。隨著氣溫溫差變大,容易誘發氣喘發作,衛福部南投醫院近期因氣喘就醫的患者上升了兩成,醫師呼籲患者應確實服藥、正確吸藥及按時返診,防止氣喘急性發作。醫:吸入型藥物類固醇含量少 無安全疑慮南投醫院胸腔科主任施志宏表示,問診時發現該名患者因為擔心吸入型藥物含有類固醇,會造成月亮臉、虎背熊腰等副作用而不敢一直使用。吸入型藥物的類固醇含量很少,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不會有安全疑慮,患者配合用藥後,氣喘隨後獲得改善。氣喘是常見的慢性疾病,與遺傳、環境因子有關。當氣喘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喘鳴聲、胸悶、多痰等症狀。除了天氣變化,醫師指出,未按時服用吸入型藥物也是病情惡化的原因,且相當危險,嚴重恐插管治療,因此呼籲患者應按時用藥。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 減少接觸過敏原該院呼吸治療師謝沛蓁表示,門診衛教時發現許多患者除了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未按時服藥外,常見的還有吸入藥物方式不正確,藥物使用技巧很重要,若吸入型藥物技巧使用正確,治療效果會事半功倍。院方建議氣喘患者應清淡飲食,避免酒精、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減少接觸過敏原,並且定期返診,配合醫囑,規律服藥,控制病情。

藥物性肥胖 電刺激減重更輕鬆

藥物性肥胖 電刺激減重更輕鬆#月亮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減重已是全民運動,除了減重方式不正確外,有部份則是外來影響,即為藥物性肥胖,58歲李小姐長期服用類固醇,出現典型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等,試了很多方式都無法改善,參加醫院電刺激課程後,1個月內不只體脂降低,上下腹圍各減少17公分、大腿減少5公分、上下臀圍也減少21公分!藥物恐致食量增加、水分滯留造成水腫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家醫科主任戴書郁表示,許多藥物會使體重增加,如皮質類固醇、抗組織胺、賀爾蒙製劑、心血管疾病用藥、糖尿病疾病用藥、精神科用藥、抗癲癇藥等,但大部分只是暫時性增加,有些是促進食慾,使進食量增加,也有一部分是透過水份滯留體內造成水腫現象,若無法停止使用藥物,可利用局部電刺激來減重。腰圍、手臂及臀部都縮小一圈另一位38歲的黃小姐為肥胖體質,因甲狀腺機能及多囊性囊腫困擾長期服用藥物而更加肥胖,用盡任何方式都瘦不下來,在醫師建議下使用電刺激減重,腰圍、手臂及臀部縮小一圈,讓體態更完美。電刺激針 可協助皮下脂肪減少戴書郁醫師指出,藥物性造成肥胖切記不可隨意停藥,應與醫師討論在病情許可下或有其他藥物可選用下替換藥物,若必須長期服用藥物,可採用局部電刺激針對肥胖部位,協助該部位皮下脂肪減少,免除一切侵入性治療的副作用與風險,更須搭配飲食控制營養適度及體適能增加運動量,三管齊下,提高新陳代謝,讓自己更輕盈、更健康。

庫欣氏病難診斷 月亮臉、腹部肥胖紫色條紋要小心!

庫欣氏病難診斷 月亮臉、腹部肥胖紫色條紋要小心!#月亮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7月1日開始,健保署宣布給付皮下注射針劑治療庫欣氏病患者,是病患的一大福音。高雄長庚內分泌科董石城醫師表示,庫欣氏病患者第一線為手術治療,但部分患者在腦下垂體手術後會再復發,而當無法再進行二次手術時,除了放射治療外,目前也有針劑注射可選擇。庫欣氏病為罕見的腦下垂體小腫瘤庫欣氏病是一種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再刺激腎上腺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皮質素所產生的疾病。臨床症狀為月亮臉、臉潮紅、水牛肩、腹部肥胖、腹部或大腿內側或臀部出現紫色條紋,或經期失調等。除了上述明顯的症狀外,董石城醫師表示,臨床經驗中也發現庫欣氏病患者會有高血壓及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甚至會因感染而死亡。疾病難診斷 與內分泌科醫師通力合作極為重要董石城醫師表示,庫欣氏病發病年齡多在25至60歲間,在西方國家庫欣氏病發生率每年每百萬人有0.7至2.4例。由於腦下垂體腫瘤所造成之庫欣氏病案例不多見,臨床上的診斷通常經由臨床表徵、抽血檢查發現腎上腺皮質素正常或過高,且無晝夜節律變化,使用小劑量 dexamethasone無法抑制腎上腺皮質素的分泌,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可能正常或過高,這時會藉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腦下垂體病變部位,再進行開刀治療。庫欣氏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由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及多個領域醫療團隊合作,才能為病患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庫欣氏病以手術治療為主 無法手術可選用針劑注射庫欣氏病的治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過度分泌,去除或縮小腺瘤本身。第一線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不過臨床上約有2至3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若患者經評估過後不適合再次手術,則可採用放射治療、內科藥物或合併治療,另外,自今年7月起健保署已通過健保的皮下注射針劑也是另一項選擇。董石城醫師提醒,庫欣氏病在台灣仍相當罕見,當臨床症狀莫名出現月亮臉、腹部肥胖或有紫色條紋等,要有高度警覺,盡早尋找內分泌科醫師進行診斷,才不會延誤治療時機。即使已經手術的患者,例行檢查與持續監測對於病情的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