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

樂閱讀/如何選擇健康且適合自己的飲料?

樂閱讀/如何選擇健康且適合自己的飲料?#飲料

呼吸、出汗和排尿,使身體不斷流失水分。為了維持水分平衡,每天需要飲用1.5公升以上的飲料。除了食物本身含有水分外,補充液體主要靠喝水。各種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湯、鮮味高湯,提供礦物質的白開水、礦泉水,有保健作用的青草茶、花果茶,以及提神的咖啡和碳酸飲料等,都是補充水分的重要來源。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既解渴、又有營養價值的液體,就該對飲料深入了解。1)白開水/白開水清淡無味,也極其普通,解渴利尿的功能卻很好。它可降低血液濃稠度,促進循環,減少發生血栓的危險。對食物吃得太鹹的人、或者經常水分不足的老年人來說,白開水特別有幫助。白開水還提供少量的礦物質,能部份補充身體對礦物質的需求,而蒸餾水就缺乏這樣的優點。後者雖然已將毒素和廢物除去,但同時過濾掉許多對健康有益的物質,因此不適合長期飲用。2)礦泉水/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者經由人工開採的地下水,具有一定份量的礦物質。不同地區生產的天然礦泉水在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上都不一樣,但主要包括陽離子鈉、鉀、鈣、鎂等、以及陰離子氯、碳酸氫根和硫酸根等。其實市面上更多的是未標示礦井位置和深度的人造礦泉水,只是在自來水裡加些鹽類或二氧化碳氣體而製成。一般低礦化的礦泉水對健康有幫助,可增加礦物質的攝取量。不過部份尿路結石病人應減少飲用,以免過多的礦物質沉積。而腎臟病、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也不宜長期喝鈉含量高的礦泉水。3)青草茶和花果茶/這類飲料提供豐富的植化素,具保健功效,人們常喝的茶葉就是其中的一種。茶葉解渴利尿,能加速毒素排出,降低血漿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它含有抗氧化的茶多酚、以及提振精神的生物鹼,不過兩者也干擾鐵的吸收和胃液分泌。由於青草茶和花果茶的作用類似中藥湯,所以應謹慎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種類。除了茶葉外,許多植物茶對健康都極為有益。例如舒緩情緒、消炎抗菌的洋甘菊,調節體質、幫助消化的洛神花,清肝瀉火、明目潤肺的黃菊花等。而在購買時要注意,別買到染色或殘留農藥的產品。4)果汁飲料/果汁是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口感極佳的理想飲料。由於含有大量的有機酸,能刺激胃腸分泌、幫助消化。它也使小腸前段呈現酸性,幫助鈣、磷吸收。果汁的維生素種類十分多樣,維生素C充足,還是β胡蘿蔔素的良好來源,礦物質鉀的含量也不少。如果平常蔬菜水果吃得少,喝果汁可部份彌補營養不均衡的缺點。不過一般市售的果汁飲料並不等於果汁,它僅有少量真正的天然成份,其餘則是摻了人工色素、化學配料的水。而且添加太多的糖、又缺乏膳食纖維,這些都不利身體健康。5)咖啡和碳酸飲料/這些飲料含咖啡因,會使大腦興奮,經常失眠的人不宜多喝。咖啡本身的營養價值不高,長期大量地飲用容易引起心悸,因此必須有所節制,喝時最好添加牛奶。而碳酸飲料的主要成份是糖、色素、香料和碳酸等,能產生清涼暢快的歡飲感覺;可是除了提供熱量外,幾乎沒其它的營養。此外,碳酸飲料的糖分普遍偏高,成為牙齒腐蝕的推手,也不利防止肥胖和糖尿病。尤其可樂和沙士皆含有大量的磷酸,既妨礙鈣的吸收、又增加鈣的排出,兩者都促進骨質流失。6)酒精飲料/雖然啤酒和葡萄酒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植化素,但酒精帶來的問題同樣不小。無論哪種酒,喝多了都會造成酒精中毒。特別是空腹喝酒,容易刺激消化道、損害肝功能。酗酒者的工作效率比一般人低,衰老得快、壽命亦較短,還會罹患許多疾病如痛風、癌症、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壓、尿路結石、巨球型貧血、胃食道逆流症、以及脂肪代謝異常等。酗酒也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像是交通事故、暴力犯罪或家庭破碎等,所以酒精飲料不該成為每天的消耗品。坊間的飲料種類繁多,雖然各個成份不同,但絕大多數都有糖。攝取少量的糖能提供熱量,過多則升高血糖,使人有飽足感,進而影響正常的飲食,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缺乏。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純淨的白開水對健康最可靠。白開水進入體內可立即進行新陳代謝,調節體溫、運送養分、並清除毒素。而涼開水容易穿過細胞膜,解渴的效果極佳。長期飲用涼開水的人,體內脫氫酶的活性高,肌肉累積的乳酸少,比較不會疲勞。不過,對於大量出汗後的水分補充,光喝白開水是不夠的;宜在水裡加些食鹽,同時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本文作者/朱槿梵)(摘自/追尋健康的飲食/凡識書屋出版)

少喝含糖飲料 遠離肥胖代謝症候群

少喝含糖飲料 遠離肥胖代謝症候群#飲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根據2004-2008年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國人喝含糖飲料越多者,體重越重且腰圍越大;與10年前調查資料比較,國人的腰圍有明顯增加趨勢,且年輕族群增加更為明顯,應少喝含糖飲料會更為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攝取含糖飲料,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亦會引起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國人在選擇飲料時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或降低糖的含量,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糖分,過多的熱量,如此一來,才可以降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專家指出多喝水多健康,含糖飲料盡量避免。建議平常養成喝飲料的民眾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以「無糖或少糖」取代其他甜度的選擇,讓在購買時能夠因此而減少糖分攝取。 

台愛『致肥』飲料 日夯養生天然茶?

台愛『致肥』飲料 日夯養生天然茶?#飲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到底有多愛喝含糖飲料?衛生署國健局2012年調查指出,台灣青少年飲用含糖飲料的比例持續攀升,已有近五成高中男生天天飲用。正當沉浸在飲料所帶來的滿足時,體型是否也正在走樣?是否注意過其對人體的危害?喝下過量糖分,造成身體肥胖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更會造成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及高血糖的高危險群,甚至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營養師趙函穎建議,可以茶葉、草本植物泡成無糖茶取代手搖飲料,才不會因日常小習慣成為身體的負擔。瓶裝飲料「分解」更健康?小心咖啡因過量 造成骨質疏鬆!比起手搖飲料,有些民眾因為購買方便,或認為改喝瓶裝無糖飲料比較健康,對此,中醫師賴清旭表示,許多瓶裝飲料,因無法確認其成分來源,恐有喝下香料、各種化學添加物的機會,建議民眾還是以自行沖泡茶飲為佳。趙函穎表示,茶飲裡雖含有許多有益身體的抗氧化物質與多種營養素,但仍不可完全以茶取代白開水,平時還是應適時補充水分外,一天攝取的茶飲量也不應超過500C.C。趙函穎進一步解釋,因為茶飲中的咖啡因有排除身體水分、利尿的作用,同時咖啡因會干擾體內的鈣質吸收,因此若長期攝取過量咖啡因,將有導致骨質疏鬆的疑慮,對咖啡因排斥的人,建議可使用無咖啡因的草本植物泡茶飲用,如桑葉、決明子等。茶道淵博的日本 將「神仙茶」廣為飲用素有長壽國美稱的日本,長期將桑葉製成茶飲,甚至還有百年藥廠針對桑葉進行研究。日本醫學博士鈴木平光教授在其發表的「桑葉對文明病的預防」論文中,提到桑葉能阻斷糖分吸收,並改善便祕、促進排便順暢,對於減少脂類吸收也有改善效果。該文獻亦提及純天然的有機桑葉中具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而被暱稱為「神仙茶」,因此也是重視保健的日本人喜愛的養生飲品之一。趙函穎補充,桑葉因含有多種促進代謝的胺基酸、黃酮類物質,可補充身體所需營養,且不含咖啡因與茶鹼,其中桑葉特有的DNJ(生物鹼)成分,能使雙醣無法轉變成單醣,可避免血糖迅速上升,減少脂肪與水分堆積的情況,有助於改善肥胖、下肢水腫,也因此DNJ成分多寡即是成效關鍵。最後,賴清旭中醫師提醒民眾,任何藥材皆有特定的藥性與保健功效,飲用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再判定是否適合,避免對健康造成影響。

台灣老中青三代喝飲料 一年竟喝下千億大卡熱量!

台灣老中青三代喝飲料 一年竟喝下千億大卡熱量!#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夏天一到,許多人為了解渴,隨手一杯飲料帶在身上,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這些飲料多半含糖,每天一杯喝下肚,恐怕會讓體重蠢蠢欲動節節攀升,而國健署對此則做了個驚人的統計,如果台灣老中青三代,共一千九百五十萬人,每天少喝一杯含糖飲料的話,估一年可減少千億大卡的熱量攝取,平均每人竟可以減掉一公斤!九成五國中生 每天都喝含糖飲料每人少喝一瓶飲料救體重!國健署也針對國中生進行調查,訪問6373位國中學生,其中有95%學生每天至少喝1杯含糖飲料、55%1天喝2杯。「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則顯示,成人平均每日攝取含糖飲料熱量141大卡、高中生為200大卡、國中生為156大卡、國小生為119大卡。全民甩肥肉 少喝一瓶飲料每人一年少一公斤!更驚人的是,調查還指出,若全國6至64歲人口中(約1950萬人),平均每週有1天少喝150大卡的含糖飲料(約等於1罐拿鐵咖啡或4分之1杯珍珠奶茶),一年預計可減少1521億大卡熱量,平均每人可瘦1公斤。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國人應多喝白開水,除可減少熱量,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也能維持體溫恆定預防中暑,並透過排尿、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祕,避免尿道發炎。

飲料生菌數超標 知名連鎖店也中標

飲料生菌數超標 知名連鎖店也中標#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夏天到來,冰飲就成了許多民眾的最愛,而桃園縣衛生局為了要防止民眾喝到生菌數超標的飲料,對轄內各大飲料店進行抽檢,但其中卻驚見知名連鎖冷飲店都在生菌數超標的榜上!不合格店家 驚見星巴克、伯朗咖啡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昨(29)日公布第一波冰品冷飲抽驗結果,檢驗項目為生菌數、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共抽驗61件產品,其中10件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分別是1件清涼茶、1件西瓜汁、2件綠茶、2件紅茶及4件冰塊有生菌數超量、大腸桿菌群過高等情形。其中驚見桃園機場航廈內的星巴克以及伯朗咖啡有限公司、CoCo都可,以及五餅二魚、福壽小吃店(嚐嚐九九)、玩味茶、古珍客商行等地,其中以福壽小吃店(嚐嚐九九)所販售的清涼茶生菌數超量無法計數(超過2,500,000CFU/mL)。 對此,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指出,本次抽驗不合格業者,衛生局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其作業環境並將進行複驗,若仍與規定不符,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維護飲食健康 未來喝飲料要看紅綠燈?

維護飲食健康 未來喝飲料要看紅綠燈?#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維護民眾飲食之健康,彰化縣衛生局宣佈自6月1日起,將手調飲料含糖量納入管理,要求業者做好產品含糖量之管控,並鼓勵業者主動揭露產品含糖量訊息,供消費者選購。衛生局表示,多數民眾想滿足口腹之慾又擔心會發胖,會選擇「半糖」或「三分糖」口味之飲料,惟手調飲料熱量除來自所加入的果糖或蔗糖量外,部分有加料之飲料其濃縮果汁、奶精或其他配料亦隱藏著糖量。為讓飲料店能提供與宣稱相符之糖量產品及產品含糖量資訊予民眾,衛生局要求手調飲料店業者須建立加糖標準作業流程、擬定內部查核機制,並鼓勵業者於店內明顯處張貼或標示產品糖量紅綠燈。衛生局表示,所謂糖量紅黃綠燈,係依產品總含糖量(包括單醣及雙醣)高低進行區分,方便民眾辨識,紅燈代表整杯飲料總糖量超過50公克,每杯總熱量在200大卡以上,建議減少飲用;黃燈代表總糖量25~50公克(不含25公克),以原味茶為例,熱量介於100~200大卡間;綠燈代表總糖量0~25公克,以原味茶為例,熱量在100大卡以下;雙綠燈則代表總糖量0公克,以原味茶為例熱量為0大卡。衛生局呼籲,未建立糖量自主管理及糖量標示之店家應儘速完成,並請民眾優先選擇有誠實標示糖量紅綠燈及產品熱量之店家購買,並盡量選擇綠燈或雙綠燈的飲品,避免食用過多的糖量。

被騙了?! 半糖飲料非「半」糖

被騙了?! 半糖飲料非「半」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調查民眾購買手搖杯茶飲糖度行為發現,六成以上民眾會主動要求減少糖量。但當民眾因為健康因素而選擇半糖茶飲的同時,真的喝進比全糖少一半的糖量嗎? 董氏基金會針對10家連鎖手搖杯飲料店,共檢測232支茶飲的含糖量,發現大部分的半糖茶飲都不是真的半糖,而是7~8分糖,其中甚至有16%的半糖茶飲含糖量和全糖相似,僅有23%的半糖茶飲為真的半糖。以1杯500cc的百香綠茶為例,全糖含糖量最高可達75克,半糖含糖量卻也有70克,即使選擇看起來較健康的三分糖,含糖量也含51克,約11顆方糖。董氏基金會建議消費者,千萬別自我安慰,以為選擇半糖、三分糖就可以放心喝,口渴時選擇對身體最無負擔的白開水或無糖飲品,如花草茶、決明子茶、麥茶、檸檬水等,才是最佳選擇。

含糖飲料喝多 罹糖尿病風險恐增10倍!

含糖飲料喝多 罹糖尿病風險恐增10倍!#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愛喝飲料的民眾,注意了!一項研究發現,含糖飲料恐造成一年全球20萬人死亡。研究人員使用主要調查全球疾病死亡人數,與蘇打及其他含糖飲料的消耗量之間的數據,發現飲料導致約13萬人因糖尿病死亡、約有4萬人死於心臟疾病,還有6千人因罹癌死亡。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有因果關係,但加糖飲料確實會增加體內多餘的重量,提升糖尿病、心臟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科學家們以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資訊,作為調查發現的基礎。在9個世界各地區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糖尿病死亡與軟性飲料的關聯性比例最高;俄羅斯東部和中部則是心臟疾病死亡人數最多的;而含糖飲料消費在世界上最高水平之一的墨西哥,是整體死亡率最大的。在墨西哥,每年318萬成年人的死亡人數都與含糖飲料的消費有關聯,日本則是全球消費含糖飲料最低量的國家,其成年人死亡率僅10%。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領導者吉檀迦利‧辛格博士表示,因為專注於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因此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人。未來的研究應評估世界各地的兒童與含糖飲料的消費量,會如何影響他們當前和未來的健康。研究人員更警告,若每天喝一罐碳酸飲料,會增加發展危及生命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科學家們更發現,碳酸飲料中的糖所形成的熱量,會比其他任何相同熱量的來源,更容易造成影響健康的情況。若一個人每天額外攝取150卡路里的糖,罹糖尿病率就會提升1%。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和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反的,若攝取額外150卡路里(非飲料中的糖所致的熱量),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只有0.1%。這也是第一次,科學家們對任何食物吃太多造成肥胖,還有肥胖所導致糖尿病的理論提出質疑。(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