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臨床心理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童疑遭虐網友包圍保母家」、「11歲女童疑遭虐顱內出血不治」,兒童受虐案件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7年兒少保護案件總案件4,175人次,以身心虐待最多,佔53%,其次為不當管教,佔44%。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協助兒虐案家早日接受身心專業協助,於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並於12個行政區及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立心理諮商門診,提供專業、安全、隱密、友善之身心服務,期望案家早日走出受虐陰霾。遭兒虐童恐身心受創臺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馬心怡表示,兒童不懂得為自己發聲,遭受疏忽或虐待時,也常無力求助。受虐個案除了身體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及內疚等,行為上會有退縮、壓抑及依賴等情形,也可能對他人有錯誤認知而出現攻擊行為。長期身心健康、生活適應及人際關係都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兒虐或不當管教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感受到高壓力或在管教上感到無助的家長或照顧者,這些家長也非常需要受到協助。透過心理治療 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馬心怡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兒少身心受虐的修復上,除了驗傷採證及生病、受傷等生理治療的醫療處遇外,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使兒少逐漸穩定日常生活及情緒,亦協助家長或照顧者學習適當的親職壓力管理以及親職技巧,並進行親子關係的修復,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正向成長,促進復原力的提升,在陪伴家長及孩子走過成長及修復的歷程,也期望能降低未來兒虐再發生並增進兒童和家庭的身心健康。妥善運用政府資源臺北市衛生局有感兒虐案家需要及早介入身心治療,自103年起在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以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提供獨立、溫馨、安全、隱密且友善的就醫環境;並於臺北市12個行政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置心理諮商服務,其中有多位心理師及醫師具備兒少、親職諮商專業及兒少精神科、情緒問題與拒學等醫療專業,可提供兒虐案家完善之身心治療。人人都可以成為杜絕兒少虐待的協助者,當您懷疑或發現兒少有被虐待的情形,請撥打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進行通報;若您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兒虐相關案件,需要醫療介入,可於上班日9時至22時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1884-1888洽詢,若有心理諮商等需求,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電話(02)3393-6779轉23洽詢,亦可逕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腦傷後遺症勿輕忽 臨床心理師助復健

腦傷後遺症勿輕忽 臨床心理師助復健#臨床心理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任職司機一職的李先生,因跌倒撞擊頭部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功能大部分恢復,目前手腳偶會麻,其他人際和語言應對合宜。朋友表示李先生表面看起來無大礙,但經神經心理評估,其持續注意力、反應速度有輕微缺損,因此轉介職業重建中心安排適宜訓練與工作。另一位因一場意外機車車禍事件的生還者顏小姐,腦部受傷程度輕微,原本預計短暫休養後便能復原且返校完成學業。但返家休養時,發現看似四肢無大礙的顏小姐記憶力變得不好且情緒低落。腦傷後遺症應高度重視 並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輕度腦傷後遺症常不易被發現,尤其是看起來「好手好腳」的患者更容易被忽視。然而,腦傷程度被歸類在輕度不等於腦傷後遺症或生活適應也可以被視為是輕度。腦傷的認知功能缺損和復健應予以高度重視,更應儘早接受專業的神經心理衡鑑與介入。郭綜合醫院顏慧詩臨床心理師表示,專研神經心理學的臨床心理師所學著重大腦心智功能為本的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觀點,熟悉大腦心智功能的運作,以及心智功能受損之個體及系統。以醫療介入方法嚴謹且個別化的心智功能評估及治療,並重視個案本身及家屬對疾病或失能本身的主觀經驗。在面對急性重大傷病或長期復健時的心理反應,針對患者的心理復健進行介入。同時規劃個別性療程-全面的從個人之基本條件、個人所擁有之相對心智條件、該類型疾患之預後期待、個體生涯需求與人生發展階段任務(如:回歸社區生活、重返校園、就業職場、進入安養中心或在家接受長期照護)等綜合考量。臨床心理師協助個案從腦傷急性期的神經心理衡鑑、復健期的認知功能訓練、家屬支持系統增能、醫療關係改善與復健動機增強,到後續的適應功能衡鑑與強化、生涯規劃與職前鑑定、復學與專業職務再設計、社區支援系統之協助等等介入協助與治療。

工作,生根於生活

工作,生根於生活#臨床心理師

『現階段,對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系列小品文文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 臨床心理師  蘇淑文 坦白說,對我而言,擔任心理師工作並非我的兒時志願,從小因耳濡目染一直想成為一位臨床醫師,於大學時期即就讀生命科學相關科系,但最終未能走上這條職業方向。在因緣際會之下我回到台灣就讀成功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選擇在專長為物質濫用神經毒性學的老師,游一龍教授的實驗室擔任研究生工作。至於在生命歷程中,這個階段的我而言,臨床心理師工作是什麼,工作項目為何種種問題都不甚熟悉。研究所畢業後,我幸運的通過臨床心理師國家考試,順利的成為具有合格心理師證照的醫事人員。就這樣我進入了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的大門,在前主任鍾素英心理師的提攜下,我接受了成人臨床心理學門的督導。感謝資深臨床督導陳世雄心理師的教導,我開始接觸本院門診臨床業務。工作內容大多負責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從剛踏進這個專業時青澀的我,到現在開始認同這份工作與體會其工作內涵,箇中滋味可供我細細品嚐與回味。今年6月,在電視上看到知名主持人侯佩岑專訪創作藝人張懸,張懸提到對工作的狂熱與用心,分享如何細心經營演藝生涯,其中她的一番話:“工作已生根於生命中”,促使我決定將本次心情報主題設定為我的工作,特別針對心理治療業務書寫。心理治療可簡易定義為:心理治療者,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透過以會談為主的方式,協助案主有能力處理治療目標,以達成治療目的之過程。從事任何一份工作都應思考工作內涵與本質為何,以從事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為例,基本的認知為這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強調治療者需有意願為受助者付出,以案主之利益為優先考量,需保持助人的意願和熱誠,真誠的對案主表現出關心與關懷。工作的原動力來自助人的喜悅,將他人的快樂,喜悅視為自己的喜悅,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每當我告訴他人我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因心理諮商,輔導服務目前在台灣社會已漸漸受到肯定,絕大部分的人對這份工作有基本的認知,例如認為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很偉大、很辛苦,為他人的垃圾桶,協助他人卸下、丟棄負面情緒的管道。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大多以我們有適當的情緒調節方式回應。經過更深一層的思考後,我其實認為我所獲得的並不亞於案主,透過與案主心理治療的過程,我獲得參與其生命歷程的機會,協助探討和處理其生命經驗。他們的生命故事豐富了我的生命,謝謝他們願意讓我有機會參與屬於他們的生命經歷。每一個人選擇從事這份工作的理由不同,有些人可能以成就取向而選擇這份工作。對我個人而言,當然可從工作得到一定的自我肯定與成就表現為不可或缺的,但我認為不可遺忘的除了專業態度與表現以外,我們基本上仍須保有基本人對人的關懷態度,對人要有高度的興趣、關心,樂於去瞭解人、接觸人,且需能包容、體諒、接納、尊重每一個案主。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常會回想起我的案主們。當他們心中的困擾已得到適當處理,在我們雙方協議下結束我們的治療關係,離情依依的時刻,我們互相給予祝福,在“謝謝治療師這一段時間的陪伴”道別聲中,我目送他們離開。從這簡單的一句話,與案主離開治療室時回頭看治療師一眼的動作中,我的專業能力受到肯定,案主看到我在工作上的付出,而我得到了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曾有一位本院社會工作者詢問我一句話,為什麼臨床心理科的人外表看起來那樣沈穩,冷靜,言談中大多圍繞在專業術語。當時的我,剛踏入這個行業,對於上述議題的體悟不深。以現階段的我而言,我認為他人眼裡所看到的沈穩來自於臨床心理師的訓練中所強調的對自己情緒,想法的覺察與處理,並非冷酷的,也並非不易親近。下次如果再發現心理師出現沈浸於自己的世界中,提醒自己他們可能是在想如何幫助他的個案。另外,心理師的冷靜特質又來自於哪裡,我認為那可能是當他們面對案主時呈現的一種態度,一種使案主信賴、相信,相信他的問題可受到妥善處理的態度。本期心情報主題為“心室效應vs.溫室效應”,藉此機會得以整理從事臨床心理工作至今的心得與感想。在現今全球金融海嘯的洗禮下,就業市場低迷,許多人經歷中年失業,可想而知的是失業對心理層面的衝擊不小。幸運的我,在可說為誤打誤撞之下從事這份工作,雖薪資不甚豐富,但至少工作狀況穩定,無須擔心無薪假,被裁員。此外,不僅僅可從工作中獲得經濟上的支持,亦可從中得到自我肯定,確認生活目標與領悟生命價值所在,這樣看來我是個極為幸福的人!因年資甚淺,我的工作生涯才剛起步,記得在本科忘年會當中被要求自我介紹與分享一些從事這份工作的感想,回想起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期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做下去”。期待數年後的我仍可保有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