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保護寶寶健康 哺育母乳好處多

保護寶寶健康 哺育母乳好處多#寶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哺育母乳好處多多,不可不知!根據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胡逸然解釋,自有人類以來,本就是用母乳哺育下一代,而母乳中含有最適合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人工奶粉無法取代的珍貴食物,且哺乳的母親也可從中獲得許多益處!胡逸然指出,母乳可以增加嬰兒對疾病的抵抗力,使嬰兒較不會感染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也能減少過敏現象等慢性疾病。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也是媽媽送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更是母親產後恢復的重要一環,因此推行母乳哺育運動是刻不容緩的責任。胡逸然表示,直接餵食母乳的過程,可以滿足嬰兒對溫飽、安全及愛撫的需求,讓嬰兒情緒較為安定,如此除了可增進母子關係外,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也會比較獨立,容易適應社會。同時,哺乳媽媽產後子宮及身材恢復較快,日後得卵巢癌及乳癌的機會也較少。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

餵母乳寶寶身體好 妊娠毒血症可哺乳#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有句話說「母乳好、母乳寶、母乳寶寶身體好」,不少母親有了這樣的觀念後,都堅持要以母乳哺育小寶寶,母乳的好處、近幾年在政府衛生單位不斷的推廣與衛教下,為了寶貝自己的新生兒,媽媽們幾乎都積極地給寶寶最佳的營養;但是仍有部分的媽媽,擔心自己有疾病在身無法哺乳,例如罹患妊娠毒症的媽咪,醫師認為,其實妊娠毒血症更應該哺乳,對媽媽與孩子都有幫助。台中市衛生局為積極營造友善的哺乳環境,8月初特地舉辦一連串的活動。今天在台中醫院除邀請到幾位俏媽咪示範哺乳揹巾走秀外,還邀請到幾位偉大的媽咪現身一談自己辛苦的哺乳心路歷程。瑋媽媽是一名妊娠毒血症的早產兒媽咪,妊娠28週發現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產後寶寶先是接受母乳庫的愛心母乳,媽媽產後便積極的學習哺乳,現在寶寶已經2、3個月,長的又健康又可愛。台中醫院黃元德副院長表示,妊娠毒血症是指懷孕期間有高血壓、蛋白尿及明顯水腫等症狀,常見於高齡產婦、有高血壓家族史,而罹患有妊娠毒血症的媽媽更應該哺育母乳,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優質蛋白質及嬰兒腸胃道容易吸收的胺基酸,不但對日後孩子的成長較具好的抵抗力,同時又可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對媽媽也有許多好處;如促進產後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降低罹患乳癌…等。衛生局黃美娜局長也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不但可以讓寶寶得到最好的保護,同時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一兼二顧」,當然要讓大家都知道。同時更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要接受並善待、鼓勵這些「餵愛」的哺乳媽媽,提供她們友善的哺乳環境,才能更提高媽媽哺育母乳的意願。最後媽媽們的哺乳揹巾走秀還獲得在場的所有來賓熱烈喝采。而每位媽媽也都開心的相互交換哺乳心得。

孕期情緒起伏大 丈夫關懷不可少

孕期情緒起伏大 丈夫關懷不可少#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照台灣民間習俗,新生兒生肖屬龍,往往代表好的運勢,是個吉祥的徵兆;在期待新生命誕生的同時,家庭成員各方面的準備很重要,懷孕對每位準媽媽而言是人生大事,也是生命中重要階段。根據調查,「胎兒健康」為孕產期主要的壓力來源,懷孕及生產給母親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照顧嬰兒的負擔是很明顯的壓力源。孕婦在懷孕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心理壓力來源不同。第一孕期主要是為了確定懷孕而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出現身體不適,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並可能認為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即使懷孕是計畫中的,仍會感到矛盾,喜憂參半;第二孕期初覺胎動,開始感受到胎兒的存在是一個真實的個體,感到興奮並接受懷孕事實,在身體、心理上,逐漸與胎兒形成「母子一體」的感覺,使孕婦覺得自己有責任愛護、保障胎兒的健康及安全,開始注重胎教,生活重心及話題集中在胎兒;第三孕期孕婦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更為清楚,因體重增加造成行動不便,身體容易疲憊不適,越後期越辛苦,此時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分娩事件上,可能會有不好的幻想造成壓力,情緒較脆弱,容易有失落和焦慮,因此孕婦的情緒管理相當重要。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說到,懷孕是一段非常美妙的人生體驗,預示著新生命即將來臨,在孕產期間,家人應注意準媽媽生理與心理上的變化,多給予關懷。在懷胎10個月的歲月中,可能因身心的巨大變化,很容易造成情緒失調而罹患各種身心症,對於準父親而言,自身生活的調適和提供配偶支持,是很重要的任務,從起初意識到配偶懷孕的事實,到後期體會孕婦的感受、描繪自己未來爸爸的樣子、參與配偶懷孕的過程等等,都是必須學習的功課。

寶寶太早坐學步車 會讓腿變型嗎?

寶寶太早坐學步車 會讓腿變型嗎?#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0~1歲是寶寶成長最快的階段,不管是飲食攝取、語言發展、生理機能的成熟度等,都會在此一時期獲得快速進展。在此同時,包括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與行走等能力,也都會在此同時展現。長輩常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一歲走路,早點爬、晚點爬,真的會有影響嗎?到底怎麼樣才算太晚?小兒科醫師張華倫解釋,新生兒俯臥位時即有反射性的匍匐動作;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這代表匍匐動作的開始;3~6個月時可用手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是寶寶爬行的準備階段;7~8個月時能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地面,有時還能在原地轉動,已經可以開始進行爬行訓練;9~12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並逐漸開始由手膝爬過渡到手足爬;1歲時開始較熟練向前爬行;1歲半時已經會爬台階。但每個孩子的狀況有所不同。但有些小朋友為就是不愛爬,張醫師說,環境因素是導致很多寶寶不會爬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讓寶寶學會爬,首先必須:解決家長的心理問題、多給寶寶提供學爬的機會、給寶寶爬行的空間並做好安全防範工作。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也說,小朋友不愛爬的原因,包括有:趴的時間太少、或髖關節受傷皆有可能。而許多家長都有的問題,因為據說坐學步車,會讓腿變形?對此,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老師說,孩子未滿「十個月前」,不建議讓孩子在學步車中練習行走,一來會減少孩子爬行的機會,二來太早讓孩子坐學步車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產生墊腳尖走的情形,這樣的狀況容易造成孩子足底結構變形及肌力平衡失調。張醫師也表示,坐學步車,有外力輔助,會使中央的核心肌群訓練不夠,易坐不直爬不好。

需要對孩子說的 其實都在故事裡

需要對孩子說的 其實都在故事裡#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相信許多爸媽都會有讓寶寶及早接觸書籍的想法,於是很多家長便買了一堆繪本、故事書,無論中外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應俱全。但是當你對著寶寶講故事書時,應該不時會出現「他聽得懂嗎?」「只看圖不看字,可以嗎?」等問題。爸媽買這麼多書,都是因為打從心裡相信,跟孩子說故事,可以改變孩子的一切,除了讓他孩子早點薰陶文藝氣息外,還希望可以透過故事書,教導更多的東西。藝術治療師邱寶慧說,有人說「故事」是療癒心靈的醫生,在美國就曾有一個案例是透過故事來治療孩子的,艾維是一位個性冷漠、不善表達的十歲單親兒童,而治療師透過「小熊採蜂蜜」的故事過程中,了解到他與媽媽的關係與問題。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在國外的研究曾指出,父母在家朗讀故事給孩子聽或親子一起共讀圖書,對於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及字彙能力的增進,都有極大的影響。聽故事長大的孩子最受教,需要對孩子說的,其實都在故事裡。父母每天抽出15分鐘,一天一個故事,日積月累就能增進孩子的邏輯思考、語言表達、創意想像、閱讀熱情和良好品格

疑似愛滋寶寶排除感染 也能健康長大

疑似愛滋寶寶排除感染 也能健康長大#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愛滋媽媽生的小孩常被稱為「疑似愛滋寶寶」,但是不一定會遭到媽媽體內的病毒感染,他們必須經過18個月的照護與檢驗後,才能確定有沒有感染愛滋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性病及愛滋病防治組護理長謝英慧指出,愛滋病毒陽性的產婦,如果在生產過程當中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生下來的寶寶大約有25至40%會被愛滋病毒感染,但若愛滋媽媽接受適當的預防措施,寶寶遭愛滋病毒感染的機會可以降到小於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自民國97年1月1日起,配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政策,依疑似愛滋寶寶醫療照護規範作業,至今已追蹤管理「疑似愛滋寶寶」累計達49名,只有1名因未能配合政府的預防措施而成為「愛滋寶寶」,其餘39名皆為已排除感染的健康寶寶,9名仍持續在照護管理中。而臺北市唯一的1名愛滋寶寶,是因出生後並未配合完整的服藥(由雲林縣轉入)。所以,只要配合預防措施,感染者即使懷孕也有很大的機會生下健康寶寶。謝英慧強調,預防寶寶受到愛滋病毒感染的措施,首先是降低母體愛滋病毒量,臨床研究證明母親從第二孕期便開始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可降低母體的愛滋病毒量。其次是選擇剖腹產的生產方式,在產痛與破水之前即進行剖腹產,可以降低至少50%的垂直感染率。再來是避免餵母乳,長期哺餵母乳會使傳染率增加兩倍,應避免哺餵母乳而採取替代餵食方案。最後是藥物預防與全程配合都治計畫進行,讓新生兒在出生之後持續4至6週的預防性投藥,可以大幅降低傳染率。目前許多醫院所採取的預防藥物為ZDV(2 mg/公斤口服,一天四次),出生後8-12小時之內(越早越好,只要新生兒可以進食便可以給予)開始使用持續六個星期,將可進一步降低垂直傳染率。如何照顧這些寶寶,才能讓他們有比較好的機會健康長大,除了提供監控服藥管理、追蹤採檢與醫療、母乳替代品等各項照護與資源外,大部分疑似愛滋感染的新生兒與媽媽,在身體健康的照顧以外,還有各個層面的照料需求。謝英慧說,照顧這些新生兒必須具備同理心與敏感度,結合社工等相關資源,提供心理與社會層面的關懷與支持,期待社會大眾對此有更多認識與關懷,讓這群「疑似愛滋」寶寶們都能排除感染,健康快樂長大。

好神奇!母乳能幫寶寶止痛

好神奇!母乳能幫寶寶止痛#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嬰兒室裡,新生兒在一出生後即需接受一連串的疼痛處置,包括:多次的足跟扎血、肌肉注射維他命K1及疫苗注射等侵入性措施,但因無法以言語表達,常令人忽略其身體遭受的不適,若醫護人員未能察覺,甚至誤解新生兒對於疼痛的表現及因應能力,極容易留下不愉快的經驗,更可能會影響日後心理發展。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陳玉枝表示,護理人員應用所學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發現,新生兒靜脈抽血前母乳哺餵能有效降低其哭泣時間、減緩疼痛、出現較少的疼痛生理反應和行為改變。一般而言,止痛方法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措施,為了避免藥物對新生兒的影響,如何以非藥物方法減緩新生兒因侵入性措施所引發的疼痛,是嬰兒室臨床護理人員努力尋求解答的課題。院方以嚴謹設計將餵食母乳運用於減緩新生兒因侵入性措施之疼痛,結果顯示於扎足跟採血前2分鐘先以空針餵食2c.c.母乳,在採血時新生兒之臉部表情較為放鬆,且有效降低哭泣的時間,甚至寶寶扎完後很快又睡著了!陳玉枝主任指出在實證照護執行過程中,父母對於護理人員能重視新生兒疼痛的問題,非常滿意。許多母親表示:「第一次聽到母奶能幫寶寶止痛,好訝異!好高興自己的乳汁能幫助孩子」,更有媽媽提到:「以後每次打預防針,一定要先給寶寶餵母奶」,除可提升母親哺乳的意願外,更增強其持續母乳哺餵的決心。護理人員樂於將實證推展過程與成分享給其他機構,報名參加台灣護理學會實證護理競賽發表,獲得銀獎與最佳人氣獎雙料獎項,不僅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獲得肯定與讚賞,也感受到專業成就感。

菸對寶寶影響大 國健局籲準媽媽戒菸

菸對寶寶影響大 國健局籲準媽媽戒菸#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您知道孕婦吸菸對寶寶的影響有哪些?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4年開始進行的「台灣出生世代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長期追蹤調查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有吸菸者,其生下低體重兒(嬰兒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比率13.3%,明顯高於未吸菸母親(6.6%),而懷孕前有抽菸,但懷孕期戒菸者,其生下低體重兒的比率雖降到8.2%,仍比完全不吸菸者略高。 此外國健局除了在「孕婦健康手冊」提供菸害相關資訊之外,為協助吸菸女性戒菸,也提供門診戒菸、戒菸專線及社區藥局戒菸等多元戒菸服務,並在101年出版的孕婦健康手冊中,新增自我檢核紀錄欄,提供孕婦自我檢核及記錄吸菸相關問題,以便產檢醫師提供進一步的諮詢服務與協助。除此之外,國民健康局於92年起提供免費戒菸專線,不僅提供免費、便利、隱密及具心理專業的電話諮商服務。也透過各醫療院所,請醫護人員轉介吸菸孕婦至戒菸專線,提供個別化諮商服務。菸對寶寶的傷害,還不止於此,國內外研究顯示,媽媽懷孕期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的家庭環境中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死產、早產、低出生體重;寶寶出生後生長發育較慢、體重不足、精細動作發展慢、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氣喘、嬰兒猝死機率高;在有菸的家庭裡,青少年易成為吸菸者。因此為了保障媽媽與寶貝兩代的健康,更為了寶寶日後健康成長著想,準媽媽及家人們應堅持拒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