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保健 專家來教你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保健 專家來教你#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疾病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此疾病的症狀多樣化,包括四肢顫抖僵直無力,導致運動障礙、精神症狀及失智症,症狀惡化的速度很快,在疾病確診之後3- 5年內約有30- 50%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失智症,5- 7年可能導致患者完全失能,因此造成患者、家屬與社會很大的衝擊。藥物控制可減輕運動功能障礙 維持日常生活功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陳安芝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病變退化的疾病,疾病產生的病理原因包含基因突變、遺傳、環境毒素和退化,目前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左多巴(L-dopa),此藥物雖然沒有辦法阻止神經繼續退化,也無法預防患者出現失智症,但是依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可以減輕運動功能障礙,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巴金森氏症患者日常應多做運動 訓練肌耐力有22年臨床經驗的弘光科大物理治療師呂麗華教授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肌肉僵硬動作緩慢,有顫抖現象導致平衡不佳無法立刻調整重心,常常會跌倒,日常保健可藉由漸進式增加運動幅度的大動作原則,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學習無痛練習,長期可增加關節靈活度、訓練肌耐力與心肺功能,預防及延緩退化,也可以讓患者安全地自主生活,保持平衡不再摔跤。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 會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盈汝營養師指出,根據科學研究,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都會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平日盡量多吃高纖蔬果、非油炸食品及魚類,才能延緩疾病退化之速度。另外要依據患者的吞嚥狀況,選擇將食物煮軟爛或打成泥狀;若是患者經常喝水嗆到,則需要考慮將液體或湯汁變得濃稠一些以增加阻力,可以購買食品增稠劑或以少量太白粉或地瓜粉使湯汁變稠,有利於吞嚥;在保健食品選擇上,建議詢問醫師必要性及可行性後再進行購買。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瑞金基金會董事何應瑞博士指出,患者的認知退化與憂鬱問題必須由生理、心理、社會等三個面向積極介入,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1)抑制神經死亡、2)增加神經新生、3)恢復神經正常活性。達成上述三項功能,將可以看到神經不再繼續死亡、受損的腦部組織逐漸修復,異常的神經電活性會恢復正常。何教授以其神經科學與藥物學的專業背景,採用頭孢曲松治療巴金森氏症,他的研究結果獲得許多國家授予專利,並且獲得美國FDA及我國食藥署核准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

火線直擊:秒速掌握大腸癌前兆

火線直擊:秒速掌握大腸癌前兆#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藝人賀一航因大腸癌病逝,除了賀一航,豬哥亮、李國修等名人也罹患大腸癌,引起民眾的關注。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高達1萬5千多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是結腸直腸癌的統稱,細胞於大腸或結腸不正常增生的現象,也多來自良性息肉病變,大腸癌和飲食習慣有關,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菸、飲酒也可能增加風險。南投醫院院長暨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洪弘昌表示,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多加使用。大腸癌的症狀1.)排便異常排便習慣改變,如原先排便習慣良好卻開始發生慢性腹瀉,便秘,甚至是雖然有便意,明明肛門卡著東西,卻又解不出來。2.)糞便形狀發生改變當糞便漸漸變細,有時候是因為腫瘤引起腸道狹窄。3.)便血或糞便帶血有血便是大腸癌的警示症狀之一,不過以腸胃潰瘍、痔瘡、肛裂等良性的病灶居多,但出血畢竟是1項警訊,表示腸道健康出現問題,還是必須尋求醫師診斷確認。4.)其他慢性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等。三餐老是在外 大腸癌開始鎖定年輕人外食族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便秘、腹瀉或出血的症狀,都可能都是大腸癌的前兆,不可不忽視。有許多民眾對於肛門指診、腸鏡等侵入性的檢查相當害怕,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表示,肛門指診對於直腸癌有高度的診斷,呼籲民眾別抗拒進行檢查。若確診腸癌的患者,也有部分因為擔心手術需裝置人工肛門而抗拒。廖醫師也表示,目前的手術治療已將保留患者肛門完整視為優先考量,且醫師會依患者的狀況,安排適合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因此民眾別因為害怕被切除肛門而放棄治療。大腸直腸癌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肝膽腸胃科、大腸直腸外科」 

嗜辣誘發氣喘遭插管 秒懂5大重點

嗜辣誘發氣喘遭插管 秒懂5大重點#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吃辣也可能誘發氣喘病患急性發作!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王耀麟醫師表示,氣喘是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當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感冒、抽菸或接觸到過敏原時可能引發氣喘急性發作,而酒精、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因容易刺激氣管黏膜,加重咳嗽、氣喘、心悸等症狀,而誘發氣喘危及生命。日前有位年約30歲患有氣喘的黃姓男子,幾乎餐餐都需要加點辣,某日晚間在麵攤用餐時,在自己的乾麵上加了半碗的辣椒醬,沒想到半夜時氣喘突發作,出現呼吸困難、喘,使用噴劑沒有效果,趕緊送至醫院急診,剛入院時,出現呼吸短促、呼吸費力、盜汗、雙眼呆滯及四肢末梢發紺等症狀,因此安排插管後入加護病房治療。控制氣喘5重點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道阻塞疾病,屬於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但「氣喘」並不需要臨床上出現「喘」的症狀或聽到「喘鳴」的呼吸聲才能稱之,發作時間常在夜晚或凌晨時。目前醫學上,氣喘沒辦法根除,但若定期接受治療,氣喘是可以被控制,可以預防且減少發作次數。重點一/正確用藥在氣喘診斷之後,應儘快開始每日規律使用藥物,配合醫師擬定的治療計畫,做好氣喘症狀與肺功能的監測,助於瞭解氣喘惡化的徵兆即做出正確的處置。 重點二/定期回診有些氣喘病患雖看似沒有症狀,但其實氣管仍在發炎,即使表面症狀穩定,仍應持續追蹤。 重點三/遠離過敏原氣喘的過敏原誘發因子包括塵蟎、蟑螂、黴菌、花粉及寵物的皮屑等。每兩周清洗寢具,防止塵蟎生長,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家裡也不要飼養貓、狗等寵物。 重點四/拒絕菸害、刺激物有吸菸者要戒菸,無菸者則需避免二手菸及三手菸威脅。 重點五/規律運動運動前做足15~30分鐘的暖身運動,比較不會引起氣喘發作,切記隨身攜帶藥物並結伴運動,以免運動時引發氣喘的突發狀況。同時醫師也建議氣喘患者應飲食清淡、少吃油炸及人工添加物食品、生活作息規律,避免過敏原刺激,一旦咳嗽、氣喘發作時,應避免吃冰或甜的食物,同時,家中應準備氣喘保養及急性備藥,以防不時之需,並且定期返診接受相關檢查與診療,規律服藥,以有效控制病情。

專家不藏私:如何全面對抗口腔癌

專家不藏私:如何全面對抗口腔癌#預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由裡到外,口腔癌的自我檢查‧ 臉部:摸摸臉的兩邊觸感是不是一樣,同時注意膚色有沒有改變,是否有硬塊或是麻木疼痛的部位。‧ 頸部:以手指輕按,尋找是否有硬塊或是觸痛。‧ 嘴唇:把下唇拉下,檢查顏色與組織,上唇也同樣翻開檢查。‧ 兩頰內側:用手指扳開內側,檢查是否有紅、白或深色斑點。以手指摸牙齒與臉頰間的部位,檢查是否有硬塊,是否平滑。‧ 口腔頂:頭往後仰嘴巴張大、檢查顏色有無異樣,或有無硬塊。‧ 舌頭:用一塊紗布,抓牢舌頭,儘量往外拉,以檢查上舌面,再把舌頭由嘴巴左端移到右端,檢查其靈活程度,同時檢查舌頭兩側。最後,把舌尖抵著腔頂檢查舌頭下面,每一步都要注意腫瘤或異常的顏色。‧ 口腔底:檢查口腔底以一隻手指去摸就能檢查,可以查出異常的硬塊或腫瘤。怎樣預防口腔癌?一、 避免長期直接曝露於強烈的陽光下。必要時,戴寬邊的帽子,或是塗抹油膏。二、 避免菸草、紙菸、菸斗、檳榔等長期對唇、舌和口腔黏膜的刺激。三、 如果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組織有所磨擦,應該請牙醫生矯正。四、 口腔內發現有任何腫塊贅肉、脫皮落屑或是顏色變化,超過兩星期而未痊癒就應該就醫。五、 飲食要正常,食物營養要均衡。有時維他命或其他營養要素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可能誘致癌病的發生。六、避免長期使用熱度太高的食物和烈酒。七、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口腔黏膜切片術後注意事項雖說口腔黏膜切片的風險不高,但還是手術的一種,當手術過後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項,避免造成傷口裂開。一、 記住3不做:不吸吮傷口、不吐口水,以及不抽菸、喝酒、嚼檳榔。二、 手術當天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隔天可正常飲食,但避免太燙、刺激性的食物。三、喝飲料時,不用吸管。四、術後二十四小時不刷牙,以開水清除口腔就好。(本文摘自/戰勝頭頸癌/博思智庫)

愛自己第一步,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愛自己第一步,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最佳的篩檢工具,即為子宮頸抹片檢查,國民健康署自84年起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約5萬人經由抹片檢查發現疑似有細胞的異常變化,經接受子宮頸(陰道)切片確診後,發現約有1萬3千名子宮頸癌前病變個案,即輕度第一級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簡稱CIN 1)、中度CIN 2或重度細胞分化不良CIN 3。子宮頸癌前病變(即CIN 1~CIN 3)大部分只需簡單的門診手術即可治癒,治療後可避免惡化成子宮頸癌。自身健康莫忽視!愛自己從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開始!研究證實,子宮頸癌大多是因為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早期大多沒有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它的威脅。有些女性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就忽略或不接受抹片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有助於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早期治療。至少每3年做一次抹片檢查!女性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也因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推廣,國內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人數大幅下降。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

終結乳房篩檢迷思,存活率達90%#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報告指出,國人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首位,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表示:每天有近35位婦女受到乳癌侵襲!關於乳癌的6大恐怖事實!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胃癌。賴基銘教授提醒女性6項關於乳癌的恐怖事實 : 最威脅女性的癌症:乳癌已連續13年位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 每2小時就有3人罹患乳癌。 每3人就有1人 發生在30~49歲年輕女性,為青年女性罹癌最大宗。 45-49歲是乳癌發生人數最多的年齡層。 北部縣市罹癌風險高,台北市與新北市為乳癌發生率最高之縣市。 南部縣市死亡率偏高,屏東縣與台南市是乳癌死亡率最高縣市。乳房篩檢迷思多,害羞逃避恐留乳癌禍根賴基銘醫師針對常見的乳房篩檢迷思,進一步說明如下: 迷思一:我都有在家自我檢查 !專家說明:自我觸診檢查是無法找到早期的病灶,更無助於降低癌症死亡率。 迷思二:我有照過胸部X光了專家說明:胸部X光不是用來檢測乳房的!胸部X光能檢查到的是肺臟、肋骨鎖骨等處,而不是最表層的乳房。 迷思三:我沒有家族史不需要擔心專家說明:有乳癌家族史的乳癌病患僅佔所有乳癌病患的10-20%,換言之,大部分的乳癌病患是沒有乳癌家族史的。太晚生育、高油脂飲食、肥胖者、抽菸酗酒者、有熬夜習慣、壓力大的人,乳癌風險都會增高。勤練「護乳5招」:乳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勤練「護乳5招」,包括: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適齡生育、適時放鬆、定期篩檢。統計顯示乳癌因篩檢而發現之個案,高達8成5以上屬於早期乳癌(0-2期)。賴教授強調,『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0%死亡率 及30%晚期乳癌發生,是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篩檢是針對沒症狀的人做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鈣化點和摸不到的乳癌,在沒有任何症狀或擴散之前找到病灶,此時及早接受治療,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預防氣喘7大原則,不讓空汙侵害

預防氣喘7大原則,不讓空汙侵害#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內科及小兒科團隊,為響應「世界氣喘日」及「世界無菸日」,舉辦「預防氣喘有撇步 控制達人就是我」記者會,邀請氣喘學會榮譽理事長徐世達醫師、病友及大千胸腔內科、小兒科醫師分享戒菸與氣喘資訊,幫助民眾與病友遠離過敏原及菸害,並降低氣喘發生的機率。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 謝為忠 表示,現在正值春夏交替季節,氣候變化大加上空汙嚴重,對呼吸道敏感族群有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氣喘病友更是一大傷害。想要降低氣喘發生的機率,一定要遵守下列原則:1.配戴口罩隔絕空汙2.遠離過敏原3.拒絕二手或三手菸害4.保持居家清潔5.規律運動6.持續用藥7.遵從醫囑回診。多項研究指出,台灣學齡兒童氣喘盛行率為12-20%,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濤澤醫師建議,父母親應讓孩童從小遠離誘發氣喘的刺激物,包含:1.環境中的過敏原(塵蹣、花粉、動物皮毛)2.空氣汙染(廢氣、PM2.5、二手菸)3.呼吸道感染(感冒)4.天氣變化5.食物或藥品刺激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氣喘沒有發作,就是已痊癒,不需再治療,反而造成孩子健康的危害。因此,規律用藥並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氣喘反覆發作。謝為忠副院長建議,氣喘病友無論大人或小孩,都須和醫師緊密配合,並清楚了解預防氣喘及氣喘發作時正確的處置方式,如此才能成功化身氣喘控制達人,擁有健康好生活。

講座/乳癌術後化放療及預防復發

講座/乳癌術後化放療及預防復發#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病友最擔心的議題,包含疾病復發風險大不大?需不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基因檢測現已可應用於乳癌的術後評估與用藥選擇。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29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熊佩韋醫師主講「手術後我需要化療或放射治療嗎?治療之後怎麼預防復發?」,此座談會將針對乳癌病友常見的基因檢測應用與使用時機進行詳細的介紹,並介紹常見的監控工具特色,包含影像學、生化蛋白、癌症標記及最新的基因檢測等資訊。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手術後我需要化療或放射治療嗎?治療之後怎麼預防復發?時間:107年10月29日(一)下午14:00-15: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