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產婦

近年由於政府與醫療機構大力推廣,母乳對新生兒好處深植人心,但也成為許多產婦心理負擔。任職於禾馨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在《好孕,做自己》就想給媽媽與親屬們,關於哺乳的正確觀念:影響孩子的健康因素有很多,不需過度神化母乳功效,首先必須尊重母親的身體狀況和意願,無論是奶水太少或發炎劇痛都不該被勉強。以下為原書摘文:

陰部腫脹、肛門痛、宮縮全上門!醫曝「產後大小事」:千萬別忍痛

陰部腫脹、肛門痛、宮縮全上門!醫曝「產後大小事」:千萬別忍痛#產婦

女性從懷孕一直到生產後,就是一連串與疼痛共存的日子,若自己和親友都能更加掌握相關常識,就能提前作好準備。任職於禾馨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在《好孕,做自己》中,說明產後生理狀態,提醒讀者,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面對狀況也不一樣,不必以他人經驗為師。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喝母乳真的比較健康?醫師親破「3大迷思」媽媽別再逼迫自己

孩子喝母乳真的比較健康?醫師親破「3大迷思」媽媽別再逼迫自己#產婦

「喝母乳對寶寶才健康」一句話可能是新手媽媽的惡夢,近日更有醫師和立委疾呼「母乳哺餵率不該被數字化」,強調產婦的個人體質與意願才是更重要的。身為南韓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2寶媽的金真善,在《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書中,也特別以親身經歷和求證結果,鼓勵新手媽媽們:不餵母乳,真的沒那麼嚴重。以下為原書摘文:

胎兒過大、生太久⋯醫曝產後出血「5大原因」拖延恐釀休克亡

胎兒過大、生太久⋯醫曝產後出血「5大原因」拖延恐釀休克亡#產婦

一位35歲產婦上週因出現產兆,至婦產科診所生產,當日進行產前快篩時才發現新冠陽性,但因為子宮頸已開7公分,因此在嬰兒娩出之後,診所立即將母嬰轉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經婦產科醫師透過超音波影像檢查後,發現產婦子宮下段因血塊淤積收縮不良,有大出血情形,隨即清除血塊並進行子宮按摩及輸血,緊急處置後住院觀察,現已康復出院返家。

講座/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

講座/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產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許多媽咪為了哺乳這件事傷透腦筋,像是奶量不足、脹奶乳房硬得像石頭、乳頭破皮流血、乳頭痠痛,甚至造成乳腺炎等。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26(五)舉辦俏媽咪知識補給站講座,邀請郭宛蓉護理師主講「如何順利啟動與持續哺乳?」。歡迎孕媽咪及家人們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寶洗澎澎時間:108年4月26日(五)下午14: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2樓婦產科門診區洽詢:02-2249-0088

哺乳媽媽必看 預防乳腺炎關鍵秘訣

哺乳媽媽必看 預防乳腺炎關鍵秘訣#產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的新手媽媽正沈浸於初為人母的喜悅時,某天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怎麼推也推不散且越來越腫大,後來連皮膚也出現紅腫疼痛,所幸並無發燒現象。一開始在診所就醫,吃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藥1週後仍不見成效,後轉診到醫院後接受清創引流手術,合併抗生素和退奶藥治療,住院2週多後出院。5成乳腺炎 發生在哺育母乳後4週內根據文獻統計,乳腺炎發生的機率約2成,其中5成左右的乳腺炎發生在哺育母乳後4週內。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建璋指表示,事實上只要女性進入泌乳期,乳腺炎隨時會找上門,特別是會在親餵次數或擠奶次數驟減的時候發生。例如使用固定姿勢餵奶而導致某一區塊的乳汁蓄積、忘記餵奶、餵奶時間間隔太久、突然停止餵奶、乳量太多、穿著太緊胸罩、乳頭有傷口或之前乳房開過刀,抑或是寶寶有先天性口腔問題(如舌繫帶)等,使寶寶吸吮能力變差,都會增加發生乳腺炎的風險。定時、規律親餵寶寶或擠出 親餵前先溫敷按摩有助放鬆黃建璋醫師表示,乳腺炎大部分是因為乳管阻塞後乳汁蓄積,進而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而有腫痛的症狀。如果後續誘發細菌感染的情況,會變成乳房膿瘍,這時就需要積極外科清創手術治療。最佳也最簡單的預防乳腺炎方法,是定時且規律地將乳汁排空,也就是親餵寶寶;若無法親餵,也可用擠奶器或徒手將乳汁排空。在親餵前先溫敷乳房,適度且溫柔按摩,可以幫助乳房組織放鬆,有益於乳汁的排空。如果紅腫熱痛情況加劇甚至發燒 應立即就醫治療黃建璋醫師提醒,如果已有乳腺炎症狀出現,經自我照顧12至24小時仍不見起色,或是局部紅、腫、熱、痛等情況加劇,甚至出現發燒情況,就應立即尋求醫療上的協助。一般治療處理是有反覆性地以細針抽取膿汁輔助抗生素治療,最後才會是以外科清創手術為手段。乳腺炎期間,媽媽乳汁的微成分比正常乳汁有較多比例的發炎反應物質及較少母乳成分,但餵給寶寶吃是沒有問題且安全的,除非從乳頭擠出來的是膿汁而不是乳汁。選擇退乳並非必要,可以再跟醫師做討論。黃建璋醫師也提醒,有一部分乳腺炎可能跟發炎性乳癌有關聯,如果有反覆性乳腺炎或久癒不良、甚至皮膚潰瘍等情形,應該諮詢專業的醫療團隊。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

產後憂鬱4危險群 第一胎媽咪小心!#產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孕婦辛苦懷胎十月期間,忍受許多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也備受考驗。產後要習慣身體疼痛、照顧孩子的辛勞、周遭親友關係的改變、重新調配生活等等,生活及身體狀況的急遽變化,可能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生產第一胎等4類 產後憂鬱症高危險群雙和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毛士鵬表示,造成產後憂鬱症主要與「周遭環境」、「個人體質」、「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周遭環境因素中,「社會支持」如醫療、產後照護、帶小孩、哺餵的孕後指導等;以及「環境友善」,例如出外哺餵母乳的方便程度、公車能否方便等,都密切影響媽媽的心理。由於產後媽媽的荷爾蒙變化,不像更年期是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幾天內就發生急遽變化,容易發生憂鬱傾向。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包括(1)曾患精神疾病(2)生產第一胎(3)單親媽媽(4)家庭總體收入或個人收入低。藉由評估量表 自我衡量產後憂鬱症可能性產後憂鬱症的徵兆包括對未來沒有期待感、事情出錯時易責備自己、焦慮和擔心、害怕和驚慌、透不過氣、失眠、難過、有自傷念頭等,如果經常出現以上狀況,恐怕有產後憂鬱症的傾向。更詳盡的評估,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自我檢視(https://goo.gl/LTUPfS),總分為10至12分代表有可能為產後憂鬱症,13分以上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毛士鵬主任說明,產後憂鬱症就醫,一般求診精神科醫師。但亦須解決導致產後憂鬱的根本原因,醫院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像是育兒問題,如母乳哺餵不順利導致挫折感,可由院內母乳志工協助輔導;身體不適導致心理壓力,可求診婦產科醫師;若本身為單親媽媽,則會請社工介入、訪視,或轉介政府輔導。盡可能多加陪伴、給予身心靈支持毛士鵬主任提醒,產後憂鬱症狀一般而言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轉好,應考慮就醫。除了社會方面照護系統應提升,丈夫及親朋好友們應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不要以斥責的方式來否定,並且盡可能不讓媽媽單打獨鬥、多加陪伴。由於世代隔閡,長輩可能因重男輕女觀念給予產後媽媽壓力,期望能透過政府宣導加強重視,教育長輩調整觀念。

生產突發羊水栓塞 致死率高達5成

生產突發羊水栓塞 致死率高達5成#產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5歲孕婦懷第2胎,產前檢查狀況良好無異狀。足月破水陣痛住院待產,子宮頸全開後送入產台生產時,突然發生全身僵直昏迷,心跳急降至每分鐘50下、血壓、血氧濃度快速下降。緊急給予氧氣急救後,迅速以真空吸引方式娩出胎兒並送新生兒加護病房診治。產婦短暫恢復意識後又陷入昏迷,同時出現產後彌漫性大出血,醫師診斷為羊水栓塞。加護病房全力急救,並透過大量輸血及凝血因子VII、子宮動脈栓塞才幸運保住母親生命。經過治療後,母子均安出院轉往月子中心休養。羊水栓塞病況進展迅速猛烈 死亡率超過5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林明緯表示,羊水栓塞是生產時相當罕見疾病,發生率約1萬人至10萬人出現1名患者。病況變化極兇猛迅速,臨床表現為快速心肺衰竭且伴隨彌漫性產後大出血。過往統計死亡率超過5成。即使幸運保住性命,85%母親仍因缺氧造成腦部功能受損。本案例屬於輕度羊水栓塞,加上婦兒科團隊即時搶救,成功挽救母子性命。生產過程中胎兒細胞等進入母體 引發強烈發炎或過敏羊水栓塞在產檢時往往沒有任何徵兆,致病的可能原因是生產過程中胎兒細胞、胎便、皮屑或羊水等物進入母體,在血液循環中誘發母體強烈發炎或過敏反應,造成心肺循環衰竭。由於羊水栓塞的死亡率極高且病程進展迅速無法預期,往往造成產婦家屬震驚悲慟無法接受,甚至引發醫療糾紛。政府於民國105年施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透過法律途徑建立救濟途徑,由國家保障女性的生產風險,在生產過程中,若產婦、新生兒發生意外事故能獲得及時救濟,減少醫療糾紛。羊水栓塞罕見 不幸發生應相信醫療專業林明緯醫師呼籲,孕婦生產過程存在的大部分風險,多可透過定期產檢及早發現進而預防發生。像是羊水栓塞這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實屬罕見。若不幸發生羊水栓塞,也請產婦及家屬相信專業醫療團隊,盡最大心力救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