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有效溝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要盡可能做個最有效溝通的離婚律師,我非得懂我的聽眾不可。這個人是誰?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是三個最明確且不同的問題,它們的答案則幫助我得以成功傳達意思,所以讓我們分別來檢視這三個問題—問題1)這個人是誰:換句話說,她呈現出的她是誰?她想當誰?在我的觀點中,「想當」是最重要的部分。她想要我認為她是誰?她想要這個世界把她看作是誰?和人談話時,我們往往太過直率地對「他們是誰」而非「他們想當的那個人」說話。你想說服某人?那就要對他或她嚮往、想像自己是的那個人說話,不要對真正的他或她說話。我二十歲的兒子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大多時間眼睛都長在他的屁股上(我跟他說書裡有寫到他,不過沒有說清楚是怎麼寫的)。他是個很好的年輕人,但也就是個年輕人,有年輕的不耐煩和衝動,在許多情況下都因為沒有經驗,缺乏迫切需要的參考架構。當我有重要的事要說服他時,我會省下能量,不要把焦點放在他欠缺經驗和智慧的這方面(否則很快就會撞上年輕的憤怒和拒絕相信那堵牆),而是聚焦在他想當的那個人身上。他就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想當個成熟、聰明、可信賴,甚至是精明老練的人。當我對那些特質說話,不論那些特質實際上是否真的、完整地存在於他身上(目前還沒有,但以後會有的,他很棒),我就能得到一些進展。我相信在還不該給予高評價的地方給予高評價不是什麼問題。問題2)他/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是希望能說服我嗎?還是需要來自於我的某件有形物品?要我同意某些行動方針嗎?期望我回絕以便能改變主意?還是期望我回絕,好能更大力鞏固自己的決心?當你能盡早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便能越快了解雙方互動的真正本質,進而決定最好的進行方針。例如:我的姊妹常打電話給我,悶悶不樂地細說她人生中各個層面可能發生的最糟情境(我也告訴過她,這本書會寫到她,只是不提是怎麼寫的)。多年下來,我已很清楚事情只會有兩個走向——我可以不同意她,指出她有多麼悲觀,努力說服她事情有可能比她推測得好很多,而她對我這種作法的反應是更激烈地爭論我錯了,甚至認定事情一定會變得很糟*;相反地,我也可以認同她對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的觀點,而她對我這樣做的反應是說我太厭世,然後說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一定就有不好的結果。我逐漸了解,我的姊妹在壓力大時,需要用一種發洩式的方式找人爭論,幫助她專注在她真實或想像的問題細節上。一旦知道這是她在互動中的目標,我就懂得如何與她談話了。問題3)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某些方面是最切題的,而且有很多的言外之意,但你若是對其他兩個問題了解得不夠清楚,就不可能回答得了這個問題(簡而言之,這是前一個問題的更深入版本)。人的思維是概括籠統的,但生活處處是細節。不管哪天我們都有需要或想要完成的一套特定工作,旁人多數時候只是扮演協助的角色。藉由對自己與他人在某個時刻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毫不留情地坦承相待,能讓我們更有效地滿足那些需求。(本文摘自/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方言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