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心理諮商

『為什麼我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他怎麼可以這樣一筆抹殺掉?』這是許多『劈腿族的受害者』的心聲。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在臨床醫學上,經常會遇到許多哭訴無門的個案,通常因為覺得羞愧、憤恨而不敢告訴朋友或家人,因此積壓許久的情緒無處宣洩,搞到生活大亂。通常醫師在和個案會談後,會轉介給『心理健康諮詢門診』的心理師,透過一次次的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中,讓個案宣洩情緒,慢慢找回生活重心!陳世哲主任表示,心理師所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可靠的『肩膀』,或說是『柺杖』,幫助個案從『苦情』角色裡走出來。藉由這個暫時的、專業的依靠,讓個案徬徨的心有依歸;紛亂的情緒有出口;茫然的心情有人傾聽與瞭解,甚至對後續的生活安排,也有人可提供客觀的建議。陳世哲主任指出,心理師會用客觀、有利於個案的角度去分析,並安撫個案的情緒,而不是隨著個案的情緒起舞。即今天個案跟丈夫吵架時,親友義憤填膺;明天個案跟丈夫和好了,親友就變成豬頭,心理師會用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提供建議。無論結果是分是合,都讓個案在這場風暴中,有個安全、安心的避風港,可以靜靜療傷。陳世哲主任建議,每個人難免有滿腹心事無處可說的時候,若放任壓力堆積而不做處理,會逐漸地影響到情緒,進而干擾到睡眠,更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焦慮憂鬱!而這樣的情形雖然還不到需要看精神科門診的程度,但是若不積極面對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患發生。因此,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多加利用特有的『心理健康諮商門診』,讓壓力獲得適當的宣洩以避免生病。目前在『心理健康諮商門診』,以工作職場壓力或婚姻感情關係所造成的壓力,而前來諮詢的民眾最多。當然有些民眾會擔心自己的秘密流出或留下記錄,關於這個部分可以不必擔心,該門診所有的會談資料內容都會完全保密,且不會記錄於病歷上,民眾可安心地於暢所欲言,釋放心中沈重的壓力!

排解憂鬱新管道-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排解憂鬱新管道-社區心理諮商服務#心理諮商

社會與生活型態的急遽轉變,民眾被迫面對壓力的機會增加,因應於壓力提昇而產生的各種精神障礙亦逐年攀升,輕者造成焦慮、短期社會適應障礙,重者則產生憂鬱,甚至引發自殺行為。然國內外社區研究調查顯示,大部份具心理困擾的民眾之就診比率偏低,僅有13%憂鬱症患者與25%的焦慮症患者會尋求協助,平均未治療率為31%至76%,且僅有不到15%的民眾會尋求專業協助;這種高盛行率、低就診率的現象顯示出多數民眾在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調適障礙時,雖想改善心理困境,卻常因擔心求助管道的保密性、或是對提供服務的品質有所質疑,抑或是求助歷程過於麻煩而卻步,以致延誤解決困境的黃金時間、形成身心煎熬,且更可能進一步造成心理困擾的惡化。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有鑒於社區內便利專業心理輔導服務的重要性,遂於民國94年7月起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試辦「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提供臺北市民一個具服務品質保證與保密尊重的專業諮詢場所,並在心理師的引導與親切陪伴下,讓民眾可以像對親密好友般地暢談難以啟齒的心事,擺脫困境、重新面對壓力。根據本年度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有九成七以上曾接受此服務之民眾可感受到心理師對自己求助時的尊重與接納、且對困境也很能同理,更是能在信任心理師的情形下促進對心理困境的瞭解;整體的滿意度高達九成六,並且很願意推薦給其他需要的人。在民眾回饋的訊息裡,一位中年的家庭主婦提到,心理諮商讓她擁有更充足的力量去面對問題,談完之後心情也開朗許多;另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女性也表示,這樣的服務不僅提供了她抒發內心煩惱的正常管道,也幫助她更瞭解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何,且藉由與心理師的討論讓自己更知道能夠如何自助與尋求他助。本服務目前仍在推廣期間,因此9月30前,前往接受諮商服務之民眾仍可享有免部分付費,自97年10月1日起則針對持各科別重大傷病卡、身心障礙手冊、低收入戶證明的民眾提供優惠措施,並搭配市民健康卡的活動,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就近在社區第一時間尋求協助,避免心理問題持續擴大,另外,透過心理師提供溫暖的支持與傾聽,也能讓紛雜的情緒與思路獲得抒解與釐清。因此,社區心理諮商服務可以是您放鬆的窗口,也許只是整理一下混亂的思緒,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抑或是想解決藏在內心深處的重要生命議題,這群隱沒於社區中的專業陌生人隨時歡迎您的蒞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