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

年後沒空運動?新運動指南:走路也行

年後沒空運動?新運動指南:走路也行#久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春節期間放縱,餐餐大魚大肉,親友打牌打麻將、各種塞車及坐躺沙發看電視,9天連假下來,許多民眾腰間肉都肥了一圈,甚至因久坐腰痠背痛。雖然知道該運動維持健康,但是年後開工忙碌,又擠不出時間上健身房運動,該如何是好?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建議,參考最新版運動指南,強調運動生活化,簡單的走路、走樓梯都能達到運動目的,促進健康。運動生活化 別放過走路、家務、遛狗時間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睽違10年在去年底更新全民運動指南,最新版的運動指南強調將運動生活化,不一定要到健身房才算是運動。例如停車時,將車停到較遙遠的地方,增加走路的時間;遛狗;爬樓梯取代搭電梯;倒垃圾等,簡單、自然的運動效果,也可以促進健康的生活。根據體育署調查指出,台灣人不運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時間、工作太累及懶得運動。但有研究指出久坐不動與心臟病、高血壓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係。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全球每年超過320萬人死亡原因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久坐危害大 重點在起而行 就算1分鐘也有幫助運動的好處很多,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等,也可降低罹患癌症、精神疾病的風險,提升睡眠品質。新版運動指南建議的運動時間沒變,仍建議每週至少2.5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或1.25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運動。周建文主任表示,過年期間有些人長時間坐在麻將桌上、沙發上,而開工後上班族也因久坐、長時間固定姿勢造成身體僵硬,長期下來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以前我們總認為運動至少要持續10分鐘,心跳持續達到一定程度才有效,但由於久坐造成的危害太大,因此鼓勵民眾站起來、多動,就算只有一分鐘,短時間運動也能帶來短期幫助,如降低血壓、減少焦慮和改善睡眠等。建議民眾不妨利用空檔離開座位,站起來走動。只要願意動,就算簡單容易的動作與行為,多動也會獲得身體給予的正向回饋。南投醫院也提醒心肺功能不佳者或有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民眾,運動前可諮詢專業醫師,針對個人情況,提供適合的運動處方。

久坐早死風險高 活動夠充足可防範

久坐早死風險高 活動夠充足可防範#久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辦公室久坐傷健康,每日起身活動半小時降早死風險!哥倫比亞大學針對約8千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只要花半小時起身運動,無論強度、時間長短,都可以減低早死風險35%。哥倫比亞大學行為醫學所助理教授凱斯·迪亞茲(Keith Diaz)表示,即使是一次數分鐘運動,累積起來也有效果。久坐與心血管病有關 運動半小時防早死《科學日報》報導,大量研究發現,久坐與心血管疾病、早死等風險有關。該研究團隊分析7,999名健康美國人,這些人都超過45歲,他們穿戴活動追踪器至少4天。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來計算受試者久坐與活動的時間,並隨後花5年追蹤他們的健康和死亡率。研究顯示,30分鐘低強度活動(如走路等),使早死風險降低17%,中等或劇烈運動,則降低早死風險達35%。團隊還發現,比起久坐相同時間但時常起來走動的人,時常久坐超過1小時的人,早死風險較高,而每次坐下不超過30分鐘,早死風險最低。這顯示每半小時起來活動,可降低死亡風險。短期運動可累積 動越多效果好迪亞茲向《時代雜誌》表示,過去運動有「沒有痛苦,沒有收穫」的概念,但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時間活動,僅有一兩分鐘,也有健康益處,例如起身走一小段路就有幫助。當然,更多運動效果更好。團隊發現,1小時運動所獲得的益處是半小時的2倍。但是每天大約3.5小時運動會達到最大效益。他說,如果活動得夠充足,可以消除久坐害處。現代人習慣久坐 籲運動免早死根據最近研究,大約四分之一美國成年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且幾乎沒運動,迪亞茲提到這項研究的助益時指出,短時間運動可能會納入每周建議150分鐘中度運動或75分鐘劇烈運動的統計。然而,該研究的局限在於沒有利用實證實驗,證實改變久坐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此外,也沒有發現影響哪些特定疾病的死亡風險。迪亞茲指出,未來將深究改變久坐時間,針對心血管疾病早死風險的影響。參考資料:1. Physical activity, any type or amount, cuts health risk from sitting.2. Want to Live Longer? For Just 30 Minutes a Day, Do Anything Else But Sit.3. Keith M Diaz et al. Potential Effects of Replacing Sedentary Time With Short Sedentary Bouts or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kwy271.(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你「腸」保健康嗎?久坐恐罹SIBO

你「腸」保健康嗎?久坐恐罹SIBO#久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工時長、壓力大、久坐不起 都是 SIBO 高危險族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高危險群,通常都是工作時間較長、壓力龐大的族群,台灣罹患 SIBO的比例很高,尤其好發於 30 到 40 歲的中階主管,上有老闆、上司寄予厚望;下有部屬的帶人壓力,不僅平常工作壓力大,也較容易形成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久坐的上班族,亦是 SIBO的高危險群。一般人倘若多加行走、運動,就能增進腸道的蠕動,避免腸道出現問題,然而,相較於久站族群,久坐容易導致腸胃道活動緩慢、停滯,消化和吸收功能都無法正常運作。另外,久坐上班族往往也長期受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所擾,攝取了過多的制酸劑,或是罹患慢性病,導致必須長期攝取藥物,擁有這些日常生活習慣與因子的人,幾乎都是SIBO的高危險族群。隱藏在腸胃道症狀中的SIBO現象常見的 SIBO 症狀,表現在腸胃道和全身性的兩種症狀上,腸胃道常見症狀有:1) 腹脹/敲肚子時,肚子會有鼓脹的聲音,腹脹、食不下嚥、食慾降低。2) 打嗝/腹脹導致打嗝,打嗝出來的氣味,是上一餐食物的味道,進而造成口臭的發生。3) 放屁/有過度排氣、放屁的現象。4) 腹痛/因為腹脹,進一步引發腹痛、身體不適和腹瀉等症狀。5) 噁心反胃/因腹脹的關係,見到食物便有反胃、噁心、作嘔的反應。6) 胃食道逆流/同樣是 SIBO 會產生的症狀之一。這些腸胃道疾病往往被視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因為症狀太過籠統,而經常被忽略。就連腸胃科也統一將之歸總為 ――「消化系統不佳」的族群,認為多是心理因素所導致,醫生僅僅會囑咐病患心情放輕鬆,症狀自然改善。然而,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問題,不能因為症狀沒有顯現,就代表不存在,它往往只是潛藏起來而已。SIBO 的病患通常不會肥胖,因為食物消化不完全、細菌在小腸中發酵,長期累積而形成了全身性症狀,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種種問題。SIBO 症狀之一──糞便上浮著一層油的「脂肪瀉」曾經碰過一個 SIBO 的高危險案例,是一名胃癌患者,進行過胃部切除的手術,儘管病患沒有脹氣現象,但每天放屁多達 20 次以上,一直不斷在排氣。再來,他也有消化不良的毛病,某天晚餐吃的是茄子,如廁時,卻發現茄子竟然沒有消化完全,上面還浮了一層油。科技興盛的年代,這名胃癌病患自行上網搜尋了相關資訊,懷疑自己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或腸漏症的危險族群,因此主動前來求醫,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是造成腸漏症的原因之一。經過多重檢測之後,發現他的確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問題,且腸漏的檢測指數偏高,已幾近罹患腸漏症的危險邊緣。一如上述案例,有些SIBO的病人,會產生所謂「脂肪瀉」的問題,脂肪瀉指的是拉肚子之後,上面浮了一層油,代表脂肪經過身體,卻沒有被身體所吸收,脂肪瀉所影響的範圍不只是脂肪,維生素的吸收也會受到影響。人體內有些必須性的維生素叫做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 A、D、E、K,必須倚靠油脂的幫忙,才能讓身體吸收,一旦脂肪瀉的狀況嚴重,長久下來,就會導致這些維生素的吸收不足,成為營養不良的狀況。另外,維生素 A 缺乏會導致夜盲症及甲狀腺功能不足;維生素 D 近來被認為與許多疾病有關,如乳癌、攝護腺肥大等病症;維生素 E 則影響體內的抗氧化機制;維生素 K 則是與血小板、凝血功能相關,缺乏維生素 K 會影響體內的凝血機制(可藉由補充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甘藍菜等來改善)。長期缺乏維生素 B12 將導致巨球性貧血、多發性神經病變小腸菌叢過度增生造成的另一影響,是由胃酸分泌不足所引起,體內的鐵和維生素 B12 吸收下降,導致貧血發生。缺鐵性貧血又稱為小球性貧血,鐵是形成血球的一個重要營養元素,缺乏鐵質則會造成體內的血球細胞變小。另外一種維生素缺乏導致的貧血狀況,則恰恰相反,會導致血球細胞變大的情況,是由於維生素 B12 的缺乏所致,當身體缺血,為了能讓紅血球能夠承載更多氧氣,紅血球的血球細胞將變大,形成巨球型貧血,影響身體健康。除此之外,長期缺乏維生素 B12,也會造成多發性的神經病變,如手麻等症狀;亦有研究證實,玫瑰糠疹、身體起紅疹、紅斑,都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無法吸收適當營養有關。小蘇打水喝完沒有打嗝,可能是體內胃酸嚴重缺乏?測量胃酸多寡的專業檢測非常繁複,必須使用類似胃視鏡的儀器,插入體內,抽取胃酸檢驗 pH 值;國外也有所謂的試紙檢測,但同樣檢測繁複。日常生活中,如果要簡易的自我檢測,可以採取喝小蘇打水的方式,藉此觀察自己打嗝的程度。將四分之一茶匙的小蘇打粉放入 200c.c. 的水中,於早晨起床空腹時喝下,當體內有足夠的胃酸時,5 分鐘內會打嗝,但若超過 5 分鐘後沒有打嗝,代表胃酸不足。當營養失衡,身體就會出現毛病,像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產生的這些問題,雖然補充葉酸與維生素 B12 都有助於血球增生,改善健康狀況,但如果小腸吸收功能本身就不好,改善的效果將十分有限。因此,補充酵素與胃酸,從改善 SIBO 的根本症狀著手,效果才會較為顯著。(本文摘自/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博思智庫出版)

久坐隱形殺手上門!肺栓塞致死率3成

久坐隱形殺手上門!肺栓塞致死率3成#久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無特殊病史的28歲年輕男性,某日早上上班途中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盜汗,靠意志力撐到公司門口就全身癱軟倒地。同事緊急聯絡救護車送急診,檢查診斷出病因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肺栓塞」。緊急處置後轉加護護病房治療,1週後康復出院。肺栓塞症狀不明顯 但死亡率高達30%以上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患者到院時雖然意識請楚,但是臉色蒼白、說話氣音、全身無力、血壓低,說不出哪裡不舒服。緊急安排檢查,發現動脈血液呈現缺氧現象,當下立即給予高濃度氧氣、大量水分和升壓劑等緊急處置及會診心臟內科,迅速診斷出「肺栓塞」可能性,並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肺栓塞」。什麼是肺栓塞呢?蔡昌宏主任說明,肺栓塞臨床症狀不明顯,一開始難以發現,卻有高度致命性,死亡率高達30%以上,可謂「隱形殺手」。肺栓塞主因是心臟通往肺動脈的血管突然被血塊、脂肪、空氣、組織碎片等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造成血中含氧量降低,出現低血氧症狀。肺栓塞臨床徵狀包括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肋膜性胸痛、咳嗽、腿部水腫、腿部疼痛、發汗、咳血、心悸、昏厥等。症狀的嚴重程度,依阻塞部位與血管大小而不同,且隨著病患本身心、肺功能缺損程度有所差異。維持同一姿勢過久 靜脈血栓回流造成肺栓塞苗栗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蔡貴嶔表示,造成肺阻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發現不易,當患者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引起靜脈血栓形成,若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阻塞後,將造成肺栓塞。常見栓塞成因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長期臥床、最近接受過手術、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吸煙、粗暴按摩、慢性病史、家族史、肥胖、高齡、長時間坐辦公室或長途旅行者等。例如上述個案,據患者表示平日下班返家後,偏好長時間久坐在電腦桌前上網,鮮少活動,可能因此產生血栓栓子導致肺栓塞。別過度用力按摩!預防肺栓塞9要點蔡貴嶔主任提醒民眾,預防肺栓塞需注意:1) 正常生活作息及良好生活習慣,如戒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2) 均衡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多補充水分。3) 勿過度用力按摩,防止栓塞掉落。4)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若長途搭車或旅行,要注意定時活動下肢,建議穿寬鬆衣褲,促進下肢血液流動。5) 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建議穿彈性襪,每天下班後抬高雙腿高於心臟,促進靜脈血液回流。6) 下肢外傷或骨折手術後患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需儘速就醫。7) 手術後的病人要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8) 發生肢體靜脈血栓,要及時溶栓、取栓。9) 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史者,定期到心臟科門診追蹤。某些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易形成血栓,需要長期服用抗凝劑防止栓塞形成,以日常生活上應避免外傷、拔牙等容易出血的情形,若有醫療需求也應告知醫師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物。

帶手機進廁所久坐 恐使痔瘡惡化!

帶手機進廁所久坐 恐使痔瘡惡化!#久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痔瘡是非常普遍的惱人隱疾,痔瘡功能就像水龍頭裡的橡皮墊,控制直腸內氣體和液體,若平日排便習慣不佳、肛門血管循環變差,易造成痔瘡問題。不分族群、年齡,但女性因經歷懷孕生產,罹患比率高於男性,職業以粗重工作、長期坐辦公室居多,可能伴隨人一輩子,許多人與它和平共處。醫師呼籲若有肛門相關問題,會痛、流血或滲液、會癢,都應尋找醫師檢查治療,不應自行尋求偏方以免延誤治療。頻繁出血、嚴重疼痛、異物感 痔瘡可考慮手術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直腸外科醫師洪毓廷說明,痔瘡分「內痔」、「外痔」、「混合痔」,通常會痛的都是外痔發作。痔瘡依脫出程度可分為4度,大部分痔瘡以局部藥物塗抹治療即能有效控制症狀,但若有以下3個狀況該考慮開刀,(1)頻繁無法控制出血、(2)反覆發作或嚴重疼痛無法改善、(3)持續脫出或異物感,治療建議與專科醫師做詳細討論。外科治療包括橡皮筋結紮術、電燒、雷射或冷凍治療、超音波導引肛門血管結紮術、環狀切除術、微創痔瘡切除術及傳統的內外痔全切除手術。一般痔瘡切除後並不會造成肛門失禁,手術後1週間常會因疼痛或感覺異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難或是輕微水便失禁等情形,而老人家肛門肌肉較鬆弛,容易手術後肛門關不住的感覺,手術方法選擇應諮詢專業醫師建議。上廁所不要超過10分鐘 避免過於擠壓肛門洪毓廷醫師表示,痔瘡的預防及保健,如電視廣告提「不要坐太久、天天有蔬果、少辣少油炸、飯後走一走」,雖然洗腦也要落實在生活中。現今3C產品充斥生活,很多人常帶手機進廁所,一待半小時,但要注意過於擠壓肛門會使痔瘡惡化,建議上廁所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痔瘡患者常會覺得解不乾淨,這是因為蹲坐時間太長導致痔瘡腫脹,感覺會以為還沒解乾淨,如果再持續用力就會把痔瘡擠出肛門,造成急性血栓性痔瘡。如果有這種情形,建議離開廁所走一走休息一下,一般便意就會因痔瘡消腫而消失。

上班族這習慣 危害大如「新式吸菸」

上班族這習慣 危害大如「新式吸菸」#久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多運動,能多吃一點嗎?也許可以,但問題是,多數人運動量不足,很難達成效果。在工業革命以前,大部分的工作都要求身體勞動。然後,出現了機器,接著是更先進的機器,取代了許多勞力工作。最後,電腦堂堂問世。即使在上班前或坐在辦公室一天之後到健身房運動一個小時,獲得的運動量都無法跟勞力工作相比,更比不上以前耗費體力的工作,好比出外獵食、搭建房屋、步行幾公里挑水,或者與他人往來互動。當然,目前仍有很多人從事勞力工作,在相同的條件之下,這些人比較不容易罹患代謝疾病。從事勞力工作者 比例大幅下降話雖如此,科技進展還是有益於人類。我們能夠輕鬆生產以前無法製造的商品和服務。我們也能開車或搭機旅遊,幾乎不必耗費體力。現代的工作通常也不像過去那樣危險。許多人以前必須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經常遭逢事故而受傷。農夫、伐木工、礦工、漁民和工人幾乎沒有保護措施。直到近期,政府才制定保護職工的勞動法和童工法,同時確立安全優先的原則。這些都是好消息。根據研究,雖然體能活動很好,但從事勞力工作更容易罹患心臟病。過度辛勞很危險。如今,美國人通常是坐在辦公桌前工作。1970年,20%的美國人在辦公室工作或從事無須勞動的職業,30%的美國人則從事勞力工作。30年之後,40%的美國人從事無須勞動的工作,只剩20%的美國人從事勞力工作。久坐有如「新式吸菸」 增糖尿病、心臟病率最近的研究指出,久坐非常危險,同時將它稱為「新式吸菸」,因為坐越久越容易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也容易發胖,甚至會減短壽命。此外,我們得使用各種螢幕。單在過去的20年裡,螢幕隨手可得,人們盯著螢幕的時間逐漸增加。1989年,只有15%的家庭擁有可上網的電腦。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飆升到69%。對多數人來說,辛苦工作一天就是坐在電腦或辦公桌前8個小時以上,中間會午休吃飯。大家都知道該活動筋骨,不能呆坐不動。下班之後,許多人坐得更久,不是看電視,就是隨意上網或瀏覽社群網站,甚至躺在沙發上滑手機。長期盯著螢幕可能攸關現代文化的心理層面,但這種行為對身體的影響顯而易見。久坐有礙健康。研究指出,坐越久腰圍就越大,空腹三酸甘油脂指數也會越高,胰島素抗性會更強。(本文摘自/血糖瘦身飲食解密:不是只有糖尿病才需測血糖,「血糖飆高」是變胖的最大元兇,教你迅速瘦身的7天血糖實測計畫/采實文化)

久坐族福音!坐姿就能輕鬆做4運動

久坐族福音!坐姿就能輕鬆做4運動#久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是每個人都會說「我每天坐在辦公室,要怎麼做運動?」、「上班好累,回家就想坐著!」??既然每天有這麼長的時間是坐著的,何不利用坐著的姿勢來運動,每天花5~10分鐘「坐」運動,讓你更健康有活力!久坐4大族群 一定要看本文所設計的各種運動,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設計,既安全又有效,各種動作大部分都是坐著或是利用椅子撐扶的運動,讓你平常上班上課、開車、通勤、看電視,隨時隨地都能「坐運動」,讓沒時間的忙碌現代人也能重拾健康的身體!1) 忙碌上班族/每天上班都坐著,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運動、上健身房,讓屁股越來越大、小腹也越來越凸了嗎?其實你只要在辦公室裡坐著就能運動瘦全身!例如「軀幹扭轉」,只要每天跟著動一動,就算每天坐在辦公室裡8小時,也能擁有好身材!沒時間運動?其實坐著就能運動!2) 通勤搭車族/通勤族在坐公車時,別再低著頭玩手機啦!可以參考「雙腳打節拍」,就能增加腳踝的活動,減少下半身水腫、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讓你就算坐著也能運動到腿部的肌肉,打造出完美的下半身曲線!3) 長途開車族/開車族在開車的時候也可以動一動喔!可以參考「縮頭頂椅」,只要做出身體拉回、往後靠的來回動作,就能有效增加頸部肌肉力量,改善肩頸疼痛與痠痛,讓你身體更健康有活力!4) 電視沙發族/喜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沙發族們,可以趁電視廣告空檔的時間來動一動,例如「沙發單腳蹲」,這樣能提高基礎代謝,加速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因為腿部的力量被強化了,所以還能改善雙腳無力、膝關節痠痛的問題!運動注意事項1) 年長者、剛進行過手術治療、孕婦,或是你不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書運動,請於運動前先詢問相關的醫療人員或是運動指導員喔!2) 雖然教的是「坐」運動,但畢竟這還是運動的一種,所以請不要在用餐後馬上進行,才能避免腸胃壓迫不適,噁心想吐的情況發生。3) 「坐」運動前,還是要做暖身運動,先把身體準備好,再開始進行訓練,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喔!(本文摘自/整個辦公室都是我的健身房/瑞麗美人出版)

講座/慢性肩頸疼痛如何治療?

講座/慢性肩頸疼痛如何治療?#久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8成以上的民眾有肩頸疼痛的經驗。加上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壓力大,沒有適度休息,慢慢出現酸痛情形,嚴重時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很多人常常上班長時間用電腦,下班後換當低頭族,如果搬重物用力不當、長期姿勢不良、頸腰背部受重力撞擊及體重過重、頸椎或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時,椎間盤所受壓力太大,超出纖維環可以承受的程度,使椎間盤外圍的纖維慢慢突出,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而壓迫到神經,便會形成「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症狀是肩頸或下背部疼痛、手腿麻、走路疼痛、手腿部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無法彎腰或直立、手指腳趾和足部麻木、針刺或灼熱感等。臨床上可透過X光檢查,或經由核磁共振確診。因深層肌肉與神經長期受壓迫,有時也會合併出現頭痛、頭暈,甚至引起耳鳴、暫時失聰、吞嚥異常等狀況。有鑑於此,烏日林新醫院將於6/20(三)舉辦醫師講座,由神經外科醫師鍾偉安主講「慢性肩頸疼痛,如何治療?」與您分享慢性肩頸疼痛該如何預防、能夠如何治療,邀請您一同打倒慢性肩頸疼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肩頸疼痛,如何治療?時間:107年6月20日(三)上午10:0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Menu